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44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交流第118期.docx

读书交流第118期

读书·交流

邮箱:

hxdsjl@

(2015第118期)

2015年11月9日

[读书交流稿选登一]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道口镇第一初中王冠军

最近,我读了《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它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

实际工作中,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爱,能产生力量。

因为爱,自己才会乐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会觉得不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

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

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

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二、日积月累、终身学习

做优秀教师深厚需要深厚的教学底蕴、超前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授课技艺。

“人不学不如物”。

只有高素质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学生。

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主学习抓起。

教育者必须先学习,教育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不能只靠培训,自觉、主动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勤学广集,才能厚积薄发。

加强学习,学会学习,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平时观摩、学习、培训给教师提供学习素材,一节优质观摩课,一次参观学习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收益,是自己得到提高。

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有得的、有经验的教师。

研究教学的得与失,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进步。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育需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

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关于学生的每一件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

把小事做细致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名师,没有绝招,也没有捷径。

没有哪一位名师是在几年之内一步登天的。

他也是从每一次认真研读教材,用心地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写好每一篇教学随笔,批改好每一份学生试卷和每一本作业开始的。

从备课、上课到听课、评课,从问题设计到板书设计等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小事能体现教师是否优秀,也能造就优秀教师。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我们每天多做一点点,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谦虚一点点。

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读书交流稿选登二]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道口镇第二初级中学王文英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

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

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的学生。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

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读书交流稿选登三]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道口镇二实小乾志会

《不做教书匠》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顶峰。

全书由浅入深的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老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做一名由专业感的老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老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老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

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

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

最后引用管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心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让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心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事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读书交流稿选登四]

记住你是谁

道口镇第二初级中学申恩芹

这是一个攀比成风、浮夸泛滥的时代;这是一个拼爹拼妈拼家庭的年头;这是一个崇尚偶像但却不崇拜自己的社会;这是一个异常自恋甚至发展成自负但却搞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的市场······在这个盲目信仰,却没有自己坚挺的精神支柱的时代;在这个文化多元,却没有自己核心人生观的年头;在这个市场多样,却没有自己明确方向的社会,你是不是足够了解自己?

你是不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你是不是能够坚持自己?

在嘈杂的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你只要做的像你自己就行了!

认识自我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

“真我”和“假我”。

工作中的我们更多的是带着面具示人,不敢或者不能将自己的本色和纯真暴露,是为了免于受伤,是为了收到更多的赞美,是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为了显示自己某方面的强势。

而生活中的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你可以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我”:

可以毫不顾忌姿态的大哭,可以不考虑形象的放肆大笑,可以撇开所有伪装的压力好好享受并赞美生活。

但往往伪装的久了,就真的迷失了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在同事面前、朋友面前或者家人面前都完全不是惬意真性的自己了,开始变得暴躁、焦虑、势力甚至有些凶恶。

认识自我,需要区别工作中的我和生活中的我,可以在中间放置一个屏风,让自己能够清楚的划清楚纯真与伪装的界限。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伪装,但是,人也必须在某些时候给自己空间还原本真的自我;在这个世界上,人必须强势,但是人也必须使自己心灵的某一部分保持些许温柔。

管理自我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未来的某一天有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规划和期待。

每个人也曾经雄心壮志地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每个人也曾经野心勃勃地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曾经的豪言壮志,曾经的激情澎湃都像秋叶一样一片一片地飘落,留下的只有哀叹和萧瑟。

管理自我,不仅需要管理自己物质生活的享受,更需要管理自己精神生活的追求。

管理自我,还需要你像一个领导者一样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经营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心智。

升值自我

一帆风顺从来都是祝福的话,而生活不是活在祝福中,是赤裸裸的暴露在残酷的现实中。

我们要富有弹性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意,就像路边餐厅里的一个又硬又旧的咖啡杯一样摔在地上却几乎完好无损。

它可能早晨从侍者盘中掉落下来,稍后可能还会掉下来——但可以继续使用。

有时候许多人由于早年经历了太多的成功——进入了自己所选择的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而没有培养出餐厅咖啡杯的性格。

他们不知道如何摆脱失意或者失败的情绪而勇往直前。

他们更像一个可爱的瓷杯:

高雅、精致、美观――但是逆境袭来时则脆弱不堪。

生活的路总是坑坑洼洼,甚至于高山和低谷。

我们要把眼界放高,从低谷中走出来,从日常生活的阴影里走出来,到高处去驰骋,放飞你的思想,让清风拂过你的头发,让你的心去做伟大的梦,让你对生活、生命、梦想的激情尽情去宣泄。

记住明天是属于你的,美好的机遇就在前方,你可以把这个世界变的更好!

记住你是谁——拥有梦想,保持希望,相信自己!

[读书交流稿选登五]

读书心得体会

五完小段振茹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后,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

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

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

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

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

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

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

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

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

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

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

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

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

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

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

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读书交流稿选登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道口镇第二初级中学王亚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

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

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

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拥抱海洋、“欣赏”四季……海伦渐渐长大了,在她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

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

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因为生理的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课中使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和她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慈母的去世。

书中还介绍后来海伦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马克·吐温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

[读书交流稿选登七]

教育理想

——读《新教育—我们还需要教育理想吗》有感

道口镇第一完全小学刘敏

今天,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原序,被朱永新教授彻底洗脑了。

朱教授见解独到,直面教育是否需要理想的问题而畅谈,这篇文章给我开启的一剂良方,面对教育,作为教师的我时常苦闷、彷徨,不知路在何方,时常是走一步算一步,象一个无头苍蝇.哪儿黑哪儿住店。

是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与理想指明了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教师的第一个条件,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教育理想。

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

人的精神性注定人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活着,支撑人活着的往往是理想,而人的生命价值也往往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

”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关系。

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

作为教师要有理想,更要坚守理想。

要坚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宁静,就要相信未来。

看到这里,我心中豁然开朗了,我们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只会把路越堵越死,只会令我们彷徨和不安,只会让我们面对学生不知所措。

只有具有教育理想,有教育追求,我们的知识面才会更宽,我们才能用更多的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把课堂大舞台呈现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尽情地演绎自己,使灵魂得以净化,得以升华。

与理想相伴的应该是行动—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

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的路途中,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因此,教育需要理想,因为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在不断的前进中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