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56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docx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

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

罗文新、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

少伟、顾颖、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

程通、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

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

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10g,蛋白胨10g,酵母粉5g,用ddH2O配制,再用10MNaOH调pH至7.4(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1.5%,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

3、10%(g/V)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

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2.5%(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含0.5g卡那霉素。

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

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培养采用标记试管),无菌牙签挑取单克隆至试管中,于37℃,220rpm培养。

剩余培养基做好抗性和日期标记,置于4℃保存。

6、化学感受态制备:

1)原理:

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这时的菌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Competentcell)。

将细菌置于0℃,低渗CaCl2溶液中时,菌细胞壁和膜的通透性增强,菌体膨胀成球型。

外源DNA与Ca2+形成抗DNase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黏附于细胞表面,在经42℃短暂的热冲击处理(一般热休克90s)后能促进细胞吸收外源DNA复合物。

2)仪器、材料与试剂:

①超净工作台、低温离心机、摇床、-80℃冰箱,装液氮的泡沫盒及液氮、50ml的离心管2个,50ml的注射器及0.22um小过滤器各1个。

高压灭菌的纸、透气膜、1.5ml的EP管约350-500个,两块10cm的平皿板及接种环。

②TB缓冲液:

每200ml液体中含Mncl2.4H20(2.176g)、Cacl2.2H2O(0.44g)、Kcl(3.73g)、PIPES(0.67g)。

(注:

在电子天平上的误差<50mg,因Mncl2.4H20在PH=6.7易溶故先将其它药品用超纯水溶解,并用KOH及HCL调PH至6.7。

在加入Mncl2.4H20溶解后用超纯水定溶至相应的量,采用50ml的注射器及小过滤器过滤,一般储存在-20℃,时间<25天,否则易被氧化颜色呈粉红。

③LB液体培养基:

参见前面介绍。

④LB固体培养基:

参见前面介绍。

⑤1管DH5α的菌种

3)步骤:

①倒无抗性的固体培养板,用接种环沾取感受态甘油菌画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②在超净台里采用小枪尖挑取培养板中的单克隆菌(菌落的大小约2~3mm)转接于200~250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盖上透气膜。

③置于摇床上,18℃、200-250rpm速度摇约需3~5天,使OD600=0.4~0.7(对数生长期或对数生长前期)时开始制备。

④取出TB缓冲液及无菌的50ml离心管置于4℃冰浴中,预冷低温高速离心机(4℃、2500rpm、10min)。

⑤在50ml的离心管中加入约35ml-45ml的菌液,在4℃中冰浴10min。

⑥取出后放置于离心机上离心4℃、2500rpm、10min。

⑦弃上清液,在灭过菌的吸水纸上扣干(可重复多次收集菌体),先用约5~15ml的TB缓冲液重悬,再加至35ml的量(在冰上操作)冰浴10min。

⑧重复⑥+⑦的步骤一次。

⑨在35ml的TB缓冲液重悬后缓慢加入终浓度为7%的DMSO,混匀后在冰上冰浴10min。

⑩分装成100-150ul/管(1.5ml的EP管)浸入液氮中速冻,分装约300多管后转移放置于-80℃冰箱保存。

4)转化效率的评估:

①采用小量质粒快转(冰浴10min→42℃热休克90s→冰浴2min→加无抗性LB液体培养基200ul→37℃摇床复温培养30min)。

②涂Kn、AP抗性板并做阴性对照(采用ddH20代替鉴定用的大提标准质粒),可以评价出是否有染菌、突变、转化效率。

③可以用Er2566等感受态做平行对照,评估其的生长快慢情况及转化效率的高低。

转化效率=转化子总数/质粒DNA加入量(1ug/ul),标准质粒为大提用的N31-EGFP。

5)注意事项:

①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整个操作过程要注意温度(4℃冰上操作)且洁净的超净台环境防止污染。

②直接从-80℃取出的菌株培养致敏后比连续使用或4℃短期保存的细菌的转化率要高,一般是受体菌应处于对数生长期或生长前期即OD600=0.4~0.7。

③转化鉴定时,42℃准确热休克90s不要振荡,迅速置于冰上2min,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评估。

一般是感受态制备好在-80℃冰箱冻存2天后再做鉴定,更准确评估。

④质粒分子量的大小对转化效率也有影响,一般来说,随着质粒分子量的增大,其转化效率会相应地降低。

但当质粒在4.0kb~7.3kb时,所得的转化率基本一致。

7、电转感受态制备:

1)准备工作:

(提前一天)

1、250mlLB液体盛于1L三角瓶中;

2、1L超纯水;500mL离心管两支;10%甘油400mL;

3、1.5ml离心管和200ul枪头若干

以上物品,120℃灭菌20分钟后置于4℃保存备用

4、电转杯经纯水洗净后这置于75%乙醇浸泡

5、挑ER2738菌单克隆,接种于4mlTet抗性的LB中,于37℃190rpm过夜振荡培养。

2)感受态制备:

1、取前一夜扩增的菌液3ml接种于250mlTet抗性LB中,37℃240rpm振荡培养,约2-3小时OD值可达0.6(其间每1小时测一次OD,其值在0.4-0.8之间均可,但在0.6时效率最好);

2、将菌液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浴30分钟。

同时将前一夜置于4℃保存的物品取出,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浴30分钟,同时将离心机预冷到4℃;

3、将菌液全部转入500ml离心管中,2500rpm,4℃离心10分钟;

4、弃上清,向离心管中加入约100ml预冷的无菌水,在冰水混合物中摇晃瓶身,使沉淀充分悬起,然后再补加200ml无菌水,与离心机中4000rpm,4℃下离心10分钟;

5、重复步骤4两次;

6、以10%甘油代替无菌水重复步骤4一次;在离心的过程中将离心管插入冰中预冷;

7、充分弃上清,加入200ul10%甘油,要换瓶身,使沉淀充分悬起,用预冷的枪头按100ul/支分装细胞于离心管中;

8、将分装好的细胞放入-80℃保存。

3)质量控制:

将电转杯从乙醇中取出,置于超净台中,用无菌风吹4小时

从-80℃取出一支感受态,立即放入冰盒里;

取1ul标准质粒(1ug/ml)加入感受态中,混匀后,加入预冷的电转杯中;

将电转条件设为2.5,电击2-3秒,立即加入1mlSOC培养基并混匀;

将混合物转入1.5ml离心管中于37℃,200rpm振荡恢复半小时;

用LB将培养物稀释至103涂于Amp固体培养基上,倒置于37℃温箱中,过夜培养。

计算效率:

效率=菌落数×103×103。

二、DNA操作系统

1、溶液I:

葡萄糖50mmol/L,EDTA10mmol/L,Tris-HCl25mmol/L,pH8.0。

2、溶液II:

NaOH0.2mol/L,SDS1%,用ddH2O现配现用。

3、溶液Ⅲ:

取5mol/LNaAc60mL,冰乙酸11.5mL,混合后加ddH2O至100mL。

4、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

以25:

24:

1的比例混匀平衡酚、氯仿、异戊醇,保存于棕色玻璃瓶中,上覆一层Tris-Cl水相,4℃储存备用。

5、TE缓冲液:

10mmol/LTris-Cl(pH8.0),1mmol/LEDTA(pH8.0),灭菌后使用。

实验室中配有100×的TE母液,用时可用ddH2O稀释成1×使用液,灭菌后使用。

6、0.1mol/LCaCl2:

在适量纯水中溶解54gCaCl2.6H2O,定容至100mL,高压除菌后保存于4℃备用。

7、10×DNA上样buffer:

母液:

以500ml为例:

蔗糖:

200g,溴酚蓝:

0.2g,取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完全溶解后放置于4℃保存。

*该母液配制完正常颜色为棕红色,颜色与pH值有关;存储时间较长,每次使用时需摇匀,并注意是否长菌。

染料:

SYBERGreenI(MolecularProbe)10,000×

每次取50ul染料加入50ml母液中,充分摇匀。

分装于避光管中,即为10×DNA上样buffer,配制好的buffer均需避光4℃保存。

*配制者需督促使用者及时将避光管放回4℃,并经常检查溶液存量,染料需提前订购。

8、RNaseA(DNasefree):

RNaseA干粉(Ameresco)溶解于0.01mol/L的CH3COONa(pH5.2)中,使终浓度为1mg/ml,加热至100℃,15min,室温冷却。

用0.1体积的1MTris-Cl调pH至7.4后,分装,于-20℃冻存。

*500ul/管分装,供分子克隆实验使用;3ml/管分装,供大提质粒使用。

RNaseA干粉需提前订购,及时检查使用情况。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

(一)、电泳

1、30%丙烯酰胺

将29g丙烯酰胺和1g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的水中,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完全溶解。

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

以0.45μm孔径过滤溶液,去除不溶性杂质。

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

注意事项:

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

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2、1.5MTris-HCl(pH8.8)

400ml水中溶解Tris-Base90.855g,浓盐酸调PH至8.8后定容至500ml

3、1.0MTris-HCI(pH6.8)

400ml水中溶解Tris-Base60.57g,浓盐酸调PH至6.8后定容至500ml

4、10%SDS

900ml水中溶解100g电泳级SDS,加热至68℃助溶,加入几滴浓盐酸调节pH值至7.2,加水定容至1L,分装备用。

5、10%过硫酸铵

称取过硫酸铵2g,适量水溶解后,定容至20mL,分装成1mL/管,于-20℃保存备用。

6、蛋白上样Buffer(6×蛋白加样缓冲液)

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12g、溴酚蓝0.6g,1MTris-Cl(pH=6.8)30ml、甘油60ml、β-巯基乙醇5ml,定容至100ml。

7、蛋白质电泳buffer(5×)

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5.1g、甘氨酸94.0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在水中溶解并定容至1L。

(二)染色

1、染色液(考马斯亮蓝染液)

甲醇45%,冰乙酸10%,去离子水45%,加考马斯亮蓝R-250或G-250至0.25%,过滤后使用。

2、10×脱色液

称取KCl186.5g,加水定容至1L

3、蛋白快速银染所需溶液

(1)固定液:

400mL甲醇,500uL甲醛,加水定容至1L;

(2)20%AgNO3溶液:

20gAgNO3加水定容至100mL;

(3)Na2S2O3溶液:

0.32gNa2S2O3·3H2O,加水定容至1L;

(4)显色液(未加甲醛):

30gNaCO3,20mL上述Na2S2O3溶液,加水定容至1L,(临用前加入甲醛,甲醛量如何确定?

)。

(5)2.3M柠檬酸:

483.22gC6H8O7·3H2O,加水定容至1L。

(三)杂交

1、电转液:

称取Tris-Base18.2g,甘氨酸86.5g,先加4L水溶解,再加甲醇1200ml,定容至6L。

2、10×TN:

称取NaCl438.3g,Tris60.57g,加入浓盐酸调节至PH8.0,定容至5L。

3、封闭液(WB用):

称取5g脱脂奶粉,加入TN,定容至100ml。

4、TNT:

TN中加Tween-20至0.05%。

5、AP底物:

氯化钠2.902g,MgCl2.6H2O0.508g,Tris-Base6.087g,加水溶解,加浓盐酸320ul调节pH至9.5,定容至500ml

注意事项:

NBT、BCIP、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有毒试剂,戴乳胶手套在通风橱中操作。

配制用的EP管最好采用新管子,防止漏液,用后的空管注明有毒,用PE手套或是塑料袋包好再丢弃。

6、NBT配制:

500mgNBT粉末溶于7mlN-N-二甲基甲酰胺,3ml去离子水中,颠倒混匀,溶解即可。

7、BCIP配制:

100mgBCIP粉末溶于1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颠倒混匀,溶解即可。

(四)纯化

1、10×裂解液:

50mmol/LTris-HCl(pH7.2),10mmol/LEDTA,300mmol/LNaCl.。

2、BufferI:

20mmol/LTris-HCl,5mmol/LEDTA,100mMNaCl。

3、8MUrea:

称取480g的尿素,用BufferI定容至1升即可。

 

四、细胞培养相关

(一)胰酶的配制:

(浓度为1‰,1L)

1、认真清洗配制容器,自来水2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润洗3遍。

2、称取牛胰蛋白酶1.0g;EDTA2g;

3、用超纯水溶解;

4、磁力搅拌器搅拌至胰酶完全溶解,溶液变得澄清;

5、超纯水定容至1L;

6、不锈钢滤器加0.22um滤纸两高温灭菌后,在超净工作台过滤;

7、在血清瓶中加入少量滤好的胰酶,置于细胞培养箱中检测是否染菌,其余置于4℃待用;

8、过滤后洗净滤器再次灭菌,避免残留的胰酶降解蛋白。

(二)DMEM配制:

1、所需试剂及材料:

试剂:

DMEM干粉(GIBCO10L)、超纯水(Milli-Q)、Na2CO3(Sigma)

材料:

10L玻璃瓶、500ml盐水瓶(灭菌)、0.22um滤膜、滤器(事先放好两层滤膜并高压灭菌)、磁力搅拌器大号搅拌子蠕动泵胶塞

2、操作步骤:

(1)10L玻璃瓶洗涤,自来水2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润洗3遍。

(2)在10L玻璃瓶中加入超纯水9.5L,将DMEM干粉倒入,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溶解。

(3)按照3.7g/L加入Na2CO3。

(4)调节pH值至7.2~7.4。

(5)过滤分装,并注明名称及配制日期。

此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6)最后用血清瓶取10ml左右置于细胞培养箱中检测是否染菌。

(7)清洗滤器,10L玻璃瓶,软管,将所有实验器具归位。

(三)1640、MEM培养基的配制同上,Na2CO3的用量见包装说明

(四)细胞间100×双抗(青霉素、链霉素)的配制

青霉素及链霉素配制的终浓度为1万单位/毫升。

配制的步骤以400ml为例:

1.认真清洗配制容器,自来水2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润洗3遍。

2.准备5瓶青霉素(80万单位/瓶)、4瓶链霉素(100万单位/瓶)。

3.加入1-2ml细胞间专用PBS进入青霉素、链霉素的瓶子,浸泡后吹吸数次至全部溶解,溶解后的液体吸入配制容器。

用PBS再次润洗装有青霉素及链霉素的小瓶子,将残留的青霉素及链霉素溶解,将液体并入配制容器,重复润洗2次。

4.用细胞间专用PBS定容至400ml,搅拌均匀。

5.将配制的母液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分装到灭菌后的4mlEP管,2ml/管,冻存于-20℃。

(4mlEP管需提前一天灭菌,烘干过夜。

(五)100×L-谷氨酰胺配制(浓度200mM=29.2g/L)

所需试剂及材料:

L-谷氨酰胺干粉(Sigma)、超纯水(Mili-Q)、1L烧杯、量筒、4mlEP管(灭菌)。

步骤:

1.认真清洗配制容器,自来水2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润洗3遍。

2.称取相应质量的L-谷氨酰胺干粉,用超纯水溶解后,0.22um小滤器过滤除菌。

按需要分装(如2ml/管)-20℃保存。

注:

勿高压灭菌,过滤后,尽快分装,切勿放在4℃过久!

(六)100×丙酮酸钠配制(浓度100mM11g/L)

所需试剂及材料:

丙酮酸钠(Sigma)超纯水(Mili-Q)1L烧杯,量筒,1.5mlEP管(灭菌)

步骤:

1.认真清洗配制容器,自来水2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润洗3遍

2.称取相应质量的丙酮酸钠干粉,用超纯水溶解后,0.22um小滤器过滤除菌。

按需要分装(如1ml/管)-20℃保存。

注:

勿高压灭菌过滤后,尽快分装,切勿放在4℃过久!

(七)Verson配制

1.洗净容器:

自来水1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3遍。

2.配制Verson(超纯水配制):

Verson(1×)

(g/L)

KCl

0.4

KH2PO4

0.06

NaCl

8.0

NaHCO3

0.35

Na2HPO4·12H20

0.08

EDTA

0.2

3.分装到500ml盐水瓶,盖上胶塞(不用灭菌,煮过即可),插上针头(10mL以下的注射器针头),包上铝箔纸。

4.120℃,20min高压湿热灭菌,灭菌后,摆放至细胞间指定位置。

(八)细胞间PBS配液

PBS缓冲液配方:

【1L体系】

NaCl8.0g,KCl0.2g,Na2HPO4·12H2O2.9g,KH2PO40.24g

调整pH至7.4

具体步骤:

1.清洗配液瓶,自来水1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3遍。

(一般使用细胞间配液瓶10L体系);

2.按上述配方准确称量物品,倒入配液瓶(注意:

若药品潮解,应更换);

3.加入超纯水(细胞间配液用,R206),定容至准确体系,溶解完全;

4.使用细胞间pH计,调配pH至7.4;

5.使用细胞间灭菌过的500mL盐水瓶进行分装,标记,加橡胶塞针头,120℃,20min高压湿热灭菌;

6.灭菌完,摆放至细胞间相应位置。

(九)磷酸钙转染试剂

配制试剂前,认真清洗配制容器,自来水10遍,去离子水5遍,超纯水3遍。

CaCl20.5M(500ml)

CaCl2.2H2O(MW147)SigmaUltraC508036.75g

溶解于500ml超纯水,0.22um小滤器过滤除菌。

50ml样品管分装后,冻存于-20°C。

HeBS2x(1000ml)

NaCl(MW58.44)SigmaUltraS765316.36g(0.28Mfinal)

HEPES(MW238.3)SigmaUltraH752311.9g(0.05Mfinal)

Na2HPO4,anhydrous(MW142)SigmaUltraS79070.213g(1.5mMfinal)

800ml超纯水溶解后,用1MolNaOH溶液调PH值至6.98,然后定容至1000ml。

(准确的PH值对转染效率非常重要,请用细胞间的精密PH计测量PH值,测量前要校正PH计,线型要在99%~101%)

0.22um小滤器过滤除菌。

50ml样品管分装后,冻存于-20°C。

(十)酸液配制(1L):

重铬酸钾120g

浓硫酸200ml

去离子水补至1000ml

具体步骤:

1在通风橱中架好塑料桶和搅拌器,确保稳定,不会侧翻。

2在塑料桶中10L、15L、20L的位置划好刻度线,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定容。

3在塑料桶中加入半桶去离子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缓慢倒入浓硫酸(硫酸遇水放热,倒太快会导致液体飞溅)。

4缓慢倒入重铬酸钾,定容后,搅拌至完全溶解。

注意事项:

废酸液应先用工业级的NaOH中和后方可倒往下水道,否则会腐蚀水管、污染环境,中和过程中会大量放热。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

 

1、PRMI1640HT培养基(10L):

PRMI1640干粉10包(103.9g/10L),称取丙酮酸钠(SodiumPyruvate,S)1.1g/10L,适量ddH2O溶解后加入。

称取黄嘌呤(hypoxanthn,H)136.1mg/10L+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38.8mg/10L+谷氨酰胺(L-Glutamine,L-Glu)3.48g/10L,置适量ddH2O中在45~50℃条件下溶解后加入。

加ddH2O至10L,补加NaHCO320g/10L。

用1mol/LHCl调节pH至6.8~7.0(经验值是3ml/10L)。

过滤除菌。

取少量的培养液置培养瓶中并放入CO2培养箱中,一周后,如培养中未长菌,同一期配制的基础培养液方可使用。

2、PRMI1640培养基:

PRMI1640HT培养基配制时不加H(黄嘌呤)和T(胸腺嘧啶核苷)即可。

3、过氧乙酸:

100ml的H2O2加入到200ml的乙酸中,再加入6ml浓H2SO4,放置过夜即可。

4、细胞冻存液:

90mL胎牛血清+10mLDMSO(二甲亚砜),4℃冻存。

EIA系统

六、EIA系统

(一)常用溶液:

1、20×CB9.6(1L):

Na2CO331.8g;NaHCO358.6g

2、10×PB7.4(1L):

Na2HPO4·7H2O43.43g;NaH2PO44.56g

3、2×ED:

1XPBS+0.5%酪蛋白+2%明胶+0.1%防腐剂(proclin-300)

(二)基本操作:

1、标本的采取和保存

大部分ELISA检测均以血清为标本。

血清标本只要待血清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即可取得。

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RP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宜轻缓,避免气泡,可上下颠倒混和,不要在混匀器上强烈振荡。

混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

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

2试剂的准备

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实验中需用的试剂。

从冰箱中取出的试验用试剂应待温度与室温平衡后使用。

试剂盒中本次试验不需用的部分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3加样

在ELISA中一般有3次加样步聚,即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

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ELISA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需稀释的样品可在板孔中加入稀释液,再在其中加入血清标本,然后在微型震荡器上震荡1分钟以保证混和。

若每孔所加样品不同,每板的加样时间不宜超过7分钟,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造成孔间污染;加酶结合物和底物时可用定量多道加液器,使加液过程迅速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