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36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2).docx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负面因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响,出现心理健康水平向下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更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篇一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实施策略》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负面因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响,出现心理健康水平向下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更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关心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关心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心理健康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学术界针对不同的研究侧面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

  英格里士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普通人群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与普通大众也有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实施策略

  心理健康对教师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要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创造心理健康的条件。

  1.社会环境支持策略。

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

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法令的颁布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要合理,从而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工作有价值,从而建立职业自豪感。

这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2.学校心理环境支持策略。

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切实的心理感受。

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住房、工资、福利待遇等,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晋升的机会,建立客观公正、正面激励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满足教师的成就动机。

同时注意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严格限制时空上存在分离性的教师兼职,恰当分配教师角色任务,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和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

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家庭支持策略。

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

这一点对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得到弥补。

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4.自我认知策略。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也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越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5.自我维护策略。

教师应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是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情绪。

其次,进行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

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和“心”两个方面着手。

“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等。

“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外出旅游等。

再次,教师可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例如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

最后,教师要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

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影响自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具备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征:

善于交际、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情绪稳定、热情、健谈、诚实可信等。

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狭隘、嫉妒、无主见、无责任心、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注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6.健康体魄策略。

教师应加强身体锻炼,促进体魄健康。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身体健康是情绪愉悦和稳定的基础。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

若一个人长期身体虚弱、多病,则容易引起抑郁的心情。

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学生度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妥善安排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建立有序的、有张有弛的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应当有自知自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杨睿娟.不同职业类别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横断历史研究(1995-2011)[J].教师教育研究.2013(04).

  [2]叶一舵.做一个快乐的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之一)[J].新教师.2013.

  [3]公雪,聂树波.落后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解决策略[J].华章.201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又是作为农村教育的关键,因此增加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促进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三大部分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其次,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来分析原因,即从来自学校、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教育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们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他还要求教师肩负起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健康的社会成员的责任,在这里我们要求的社会成员是身心健康的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育者自身身心健康,他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才能真正完成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关注教育事业就要求我们帮助处在低层的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国内心理健康标准

  制定一个能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在研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时很重要,能为我们做出相应的判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量。

我们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结合国内的研究情况来分析,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可具体如下:

  第一,具备乐纳自我的能力。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就是要认可、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也是一样,需要认可自己的教师职业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等各方面做出全面真实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

  第二,具备良好社交能力。

一名正常的社会成员应该都能和其他人做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而作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教师也应该能做到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第三,具备教育创造性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断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教学模式以便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具备自我调控能力。

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能真切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控制和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通过以上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求要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的偏高,这也能说明,"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界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后,通过比对,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倦怠感严重。

一名教师,他可能在自己所任课的班级或是学校已经教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也似乎是终年不变,因此很多教师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感。

  第二,精神压力过大。

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焦虑感和抑郁问题,抗挫折能力差,不少农村教师深感压力过重。

  第三,社交能力较差。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还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问题,经常处理不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有来自社会以及学校、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农村教师以及农村现实客观条件的原因所导致的,具体分析可以如下:

  

(一)客观原因

  第一,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社会上对农村教师依然存在这样的看法:

"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待遇依然不高"。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有拖欠工资的问题,使得本来就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村教师会更加的雪上加霜,加剧其经济上的困难。

  第二,被需要程度下降。

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的被需要程度也在下降,农村教师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更多更好的去接触新鲜知识和问题,因此这让多数农村教师感到自身价值在下降以及被需要程度在降低。

  

(二)主观原因

  第一,专业素质不高。

大多数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就很令人担忧,这可以表现为一是年龄老龄化,二是知识结构老化,大多数农村教师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在加之"后天营养不良",这些都导致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偏低。

  第二,心理素质不高。

在广大农村地区有少数农村教师自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学术上被叫做"教师不良人格"大多数农村教师属于胆怯型一类,容易表现出焦虑、胆怯或是教条等。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一)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首先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环境的改善力度,同时不断加大社会对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投入。

改善其工作环境和生活处境,重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性化,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多方举措,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压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学历等方面问题的影响,使得在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很大,政府和学校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努力完善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对农村教师要加大人文关怀以及加大政策倾斜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及修养的提高

  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农村教师自身的努力。

这要求农村教师首先要实事求是,肯定自我。

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认真的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努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安全感与认同感。

其次要点燃激情,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教师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并主动去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从自己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增强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

最后农村教师要学会直面压力,增强抗挫能力和社交能力。

农村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与外界交往沟通的能力,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坦然面对并能做出有效的处理,能做到变压力为动力,在挫折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最基础也是最底层的人群,只有做到自身心理健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而这需要来自社会各方各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只要这样农村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郭瞻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小兰.教师心理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郭艳妮(1986.5-),女,安徽宿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