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398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doc

篇一:

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辽宁省教育厅

文件

辽宁省财政厅

——————————————

—————

辽教发[2008]108号

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我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鼓励高等学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高等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工作奖励计划。

现将《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才工作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高校要认真总结近三年来(2005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

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本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围绕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结合《高等学校人才工作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并填报《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二、各高校要认真填写《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流动情况统计

表》、《高等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名册》和《高等学校在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名册》,并附三年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

填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文字简练,数据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三、请各高校于2008年12月15日前将上述材料(一式三份),及

电子版文档一并报送至省教育厅人事处。

联系人:

于宏国

联系电话:

024-86896516

附件:

附件下载.rar

二00八年十二月四日

篇二:

人才工作总结

人才队伍

一、坚持原则,创新机制

8888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学院主动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和实施人才选聘、考核、评价等动态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通过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各学院(部门)专题学习等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思路,坚持制度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为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近两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方位推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学校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8888书记在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总结讲话的通知》、《关于印发8888校长在新学期工作部署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的通知》等文件,决定将2010年确定为“师资队伍建设年”,要求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着力构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切实迈好“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第一步。

2、设立“8888”人才工程计划。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针对目前我校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学术大师、教学名师等高水平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校提出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计划到2015年,通过实施“8888人才工程”,基本解决制约学校跨越发展的人才瓶颈。

3、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8888发展的引领性文件,为了增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学校通过设立前期重点、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学习会、咨询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向校内外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在编制过程中六易其稿反复修订,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4、完善人才引进工作规定,明确人才引进流程、待遇。

校领导指出,优化人才引进工作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切实把人才引进工作落到实处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

学校专门成立了主管副校长任组长,组织部长、人事处长为副组长,规划处、研究生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引进人才审核小组,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学校还修订了8888引进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8888关于人才引进的规定》,对工作流程、人才待遇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更好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铺平了道路。

5、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规定。

积极培养学校现有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是我校人才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学校先后制定、修订了《8888新教职工入职教育管理规定》、《8888教职工进修培训

管理规定》、《8888关于实行教授学术假制度暂行规定》等文件。

一方面,积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力争出高水平成果。

6、提升人才待遇,完善人才奖励措施。

考虑到我校地处偏远,缺乏区域优势,并且学校学科平台较低,学术氛围不浓,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根本性好转,更加需要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投入我校各项建设工作。

能提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待遇条件是高校在人才争夺战中的必要措施。

为广泛吸引人才,8888克服学校建设任务重、资金紧张的困难,为加大人才、团队建设力度,凝聚团队合作和创新发展意识,激励全校教职工争创学术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特别制定了《8888人才工程、团队资助与奖励办法》、《8888科研启动经费和人才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向取得高水平成果的优秀人才提供丰厚的奖励和资助。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速度,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专设了“瓯江特聘教授岗位”,首批8位已取得较高成就的教授受聘瓯江特聘教授岗位。

按照规定,学校将向瓯江特聘教授提供相应等级的岗位津贴和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真正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口号落到实处。

7、实行全员岗位聘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为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2011年我校启动了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

与2009

年实行的岗位聘任打破职级固化,机制僵化、制度虚化的改革特点不同,本次聘任以岗位设置改革为主,通过明确全校教职员工的岗位性质,进一步确立教学、科研等专技岗位人员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我校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核心地位的人才工作主旨。

8、改革职称申报规定、提升人才队伍质量。

职称评定是全面评价教师教学、科研、育人等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校自8888年获得首批副高学科自主评审权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拥有副高自主评审权的学科数量已提高到20个为提高我校人才队伍质量,我校不断加大职称申报改革力度,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修订了《8888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条例》,大幅提高我校职称评定条件,如要求申报副教授教师必须完成2项厅局级课题和发表一级刊物学术文章,申报正高职称人员要有博士学位、主持省部级课题等,通过提高申报职称的评审条件等手段,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更多的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原创性的研究,倡导各学科更加注重建设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二)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并举、稳定引进并重、培养使用并行”的方针,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思路,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基本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主要表现为:

1、教师队伍保持稳定,素质不断提高。

我校专任教师队伍继续保持稳定,学校通过分流、转岗等措施优化教师结构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09年我校专任教师队伍(不含思政教师、下同)1141

名,目前为1187名,人员绝对数量没有大幅增长,但副高以上教师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目前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15%提高到26%。

2010年我校有×教师被评为副教授,×人被评为教授,2011年这个数字分别提高到×和×。

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提升速度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师资队伍发展潜力巨大。

3、引人工作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不断落户8888。

校党委对我校目前缺乏高水平人才,在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领军式”人物严

篇三:

高校人才引进经验交流

今天很荣幸站到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参加学校人才引进工作一年多来的心得。

首先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到人才引进工作中。

我发现,招贤纳才和育才成才是相辅相成。

想发现千里马,自己首先要具备伯乐的基本素质。

虽然我是09年被学校作为人才引进的,但我觉得自己离真正的人才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当时学校让我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

不过一年来,我慢慢发现,在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各个环节过程中,自己也在迅速提高,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能够持续不断地接触到各类高层次人才,深入全面地了解学校的人才战略,才使我在紧迫感中获得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在信任感中实现个人与学校共同进步的目标,从而取得长足进步。

作为被引进人员之一,同时也是人才引进工作专班成员,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人才,我都有几句心里话。

对学校,我深怀感情,当初学校对人才所说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事业有平台,成长有空间,发展有舞台”,这些不是空话套话,是真正能兑现的。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我们这所全靠一己之力实现快速发展的年青学校,人才工作中出现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入校近两年,我自己也产生过迷茫、挫败、脆弱、焦虑等等消极情绪,但我没有失望过,也没有后悔过,因为我能感受到学校在努力想做得更好,尽管付出代价,尽管遇到困难,但人才工作的良性机制、人才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总在向前发展和逐步完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我也希望,学校能继续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关心和帮助。

工作上压担子,生活上松包袱:

温室里养不出参天大树,造就人才就要给他必要的责任和压力;但后院时时起火也成就不了专家,要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使人才全心投入工作。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才是合理用人。

不能因为把人放错了位置不能尽其用,就认为是人不管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新引进的人才也需要时间的淬砺才能打造成真正适合学校的良材美玉,切不可操之过急、求之过苛。

对人才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要进一步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对引进的人才,尤其是年青人,我想说十二个字:

“我选择,我喜欢;我选择,我负责。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起初的迷惘,到继而的执着,最后才会顿悟。

我想,这三重境界也是我们每个有事业心、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年青人要经历的。

我们大多刚离校就进校,迷惘是难免的,怎样迅速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准确定位、坚定目标,这是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过了这一关,才谈得上后续发展。

这一关不容易过,但只要一心一意认准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就能迅速过关。

接下来的阶段就是坚定不移地、不受干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了。

这期间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有爱岗敬业之心,

爱校乐教之心,我相信都能登上成功的第三境界。

最后,我借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希望中青年干部树立健康人生观的“四个追求”来与大家共勉:

“追求理想的实现,追求认知水平的提升,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追求心灵的平衡和谐。

”我想,无论是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同志,还是被作为人才引进的同志,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坚持做到这“四个追求”,一定能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成就自我;也一定能在发挥人才作用的过程中,凝聚更多人才!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篇四:

2014年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现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构成

2014年,学院共有毕业生506人。

其中水利工程173人,土木工程171人,农业水利工程44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9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43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2人,农业水土工程硕士16人,农业工程硕士8人。

截止2014年8月25日,学院共组织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40余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685个(其中事业编制免考岗位71个),学院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9.72%。

现已就业的同学中,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109人,占就业人数21.54%;考取研究生14人,占就业人数2.77%;到国有企业、施工单位、设计院和其他企业就业317人,占就业人数62.65%;西部志愿者2人;应征入伍1人;出国留学2人;自主创业2人;省外企业就业6人。

以上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形式多样,但主要集中在省内各企事业单位。

二、2014年就业形势影响分析

在2014年国内就业形式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水利土建类的就业需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体现下如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明显变化

1.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过去,省内各水利土建类企业招聘对象基本为省内二本或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学院各届毕业生都可以找到合适岗位。

但2014年,省内中大型对口企业,更看中一本院校的毕业生。

像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在招聘要求上,将7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一本院校,30%的用人计划放在了省外的二本院校。

大中型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让我们就业

形势面临新的挑战。

2.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发生变化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省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使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在省外院校就完成了招聘任务。

以往,省外的毕业生都首选一、二线城市较光鲜的行业就业,极少会选择到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艰苦的施工企业或省外就业,各水利类施工企业的招聘人员基本靠我们学院输送。

但今年,水利部下设各大工程局的招聘任务在省外各院校就基本能完成。

像中水八局、九局、十四局乃至三峡工程局。

这一变化又为我们的就业工作增加了新的难题。

3.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发生改变

2014年,**市水利土建类部分事业单位的用工制度由事业招聘变为了“劳务派遣”。

2014年,共有四家用人单位带来了31个劳务派遣岗位,但毕业生对这种用工形式还处于观望和认识的过程,亦或对用人单位这种可以“规避责任、随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能接受,没有人愿意签订协议。

4.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规避发生变化

以往,用人单位对违约行为的处理基本处于一种软处理状态,形同虚设,毕业生有意向就可以签,基本不用承担风险。

今年,几乎所有事业单位免试录用的岗位都写上了违约条件和违约金,并按情节轻重将违约金定在2000—20000元。

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违约行为,直接把违约金调整为保证金,只要一签订协议就需要交纳2000—5000元不等的保证金。

毕业生在初期就业本来选择就多,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处于犹豫状态,把着若干个就业意向,就是迟迟不签订协议,最终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

5.用人单位对人员资格要求发生变化

2014年之前,免试推荐进入事业单位的岗位只要有毕业证就可以推荐免试录用。

但今年,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必须具备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具备推荐资格。

招聘条件的严格化,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新的难度。

(2)毕业生择业存在不利因素

1.毕业生首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水利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到就业条件比较艰苦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就业,导致很多毕业生都把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首先。

每逢有事业单位来招聘,都会出现扎堆现象,而企业单位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后都还在待业朝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努力。

2.基层单位就业形势不乐观

毕业生很少愿意去基层单位就业,甚至是事业编制的岗位都极少有人愿意去。

一方面:

基层单位地理位臵偏僻,交通不利;另一方面:

现在的毕业生独生子女占了很到的比重,他们的择业去向受家人的影响比较大,家长都不希望他们走远。

3.对新的用工制度持观望态度

今年出现了“劳务派遣”的用人形式,在昆单位就有31个岗位以这种形式招聘,但学生对这种用人形式还不够了解或者不赞同,导致31个岗位无人问津。

4.扎堆在大型企业和施工单位

水利部下属的各大工程局、省内各大设计院一直是我院毕业生重点选择的就业去向,由于今年各大工程局的人才需求结构及招聘计划的调整,导致我院毕业生的择业受到很大影响。

但对用人需求量大的私营企业,像招投标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公司等在昆私企,虽然在档案、户口的管理及保障措施上基本跟大型企业一样,但还是关注的毕业生多,真正签协议的却很少。

三、主要做法

在就业大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变化,给我们的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而毕业生的择业理念还没有及时的转变过来,对学院服务学生就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党政领导积极出谋划策,寻找突破口,从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专业技能、诚信教育、就业服务等方面着手,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就业、“五养成”推动就业、诚信教育保障就业,想法设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最大化。

截止2014年8月25日,学院就业率达到89.72%。

在严峻的

就业形势下,学院能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主要归功于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1.院领导重视就业工作

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一直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在定期研究我省有关学生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

明确要求从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学院一直坚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由院领导、党群办、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院团委相关人员和毕业班班主任组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学院4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布臵就业工作,院分管领导每周召开一次就业指导老师及毕业班班主任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着重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理念变化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根据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从2009级本科在全校率先实行“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中期分流、分层培养”的教学改革试点。

按照“1.5+1.5+x”模式培养,入学后先进行一年半(1.5)的大类培养,后续一年半(1.5)进行中期分流后的分专业培养,即按照6个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x”指第五至第八学期的分层次培养,分“水利水电工程”和“土木工程”实验班或实践技能培养两种层次。

大类培养给了同学再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构建了统一的大类平台课程模块,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培养给了少数尖子学生再次提高或继续深造的机会或有利途径,对多样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针对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特色,根据社会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臵,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以云南建工“兴水育才”奖教奖学金的设立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联系、技术攻关、实习实训、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疏通学生就业和企业引入人才这个

重要的人力资源大通道。

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

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

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对大二学生,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三学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大四学生,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学院党委书记彭尔瑞老师针对我院毕业生多年来在“自荐书”、“协议书”填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不同角度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的作用、特点、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分别从专业、理想、兴趣、收入、潜力、地点等方面为同学们讲述了如何选择就业取向的问题,为我院2014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提供了建议与指导。

同时缓解在找工作中的焦虑,同学们能够感到学院的领导、老师时刻的关怀和重视。

4.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院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连续多年举办结构设计大赛、建筑方案设计大赛、建模模型设计大赛、手工制图大赛、计算机制图大赛等,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取得了包括全国三等奖在内的等多项优异成绩。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强,为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充分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重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素质亦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领导十分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3-2014学年,学院自筹3万元经费,将

篇五:

高校评估工作总结

高校******系评估工作总结

经历了为为期几个月的评估工作准备,在2013年11月27-29日,我们终于迎来了***评估专家组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评估。

通过专家三天的评估工作及评估反馈后的学习与整改,***系全体教职员工真正学习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迎评工作期间,艺术航空系全体教职员工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各负其责,努力为我院评估取得好成绩全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将我系评估工作作如下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整改方案。

一、评估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

完成了评估前的档案建设、专业剖析、说课程、文件学习,以及评建宣传画和宣传展板制作、特色现场安排、教师培训等工作。

期间,全系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评估工作,数个双休日都主动到校加班,准备评建的各项准备工作,本学期开始后多次召开系部迎评工作会议,明确责任,凝聚人心,让全系教职工时刻牢记“一切为了评估,一切服从评估,一切服务评估”思想,树立与学校荣辱与共的意识,做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心态完成各项评估工作任务。

为做好迎评工

作的思想准备,我系全体师生写了表态书,坚定立场,为迎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材料的收集及整理

(1)任务分配、材料收集、整理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任务执行书》,我系教职工立即动员起来,系部领导集中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此项工作,制定、修改、完善了工作计划,对迎接工作做好了具体分工,对照督导评估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收集信息和资料,整理汇总相关数据,将几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做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从8月开始利用上班、下班、周末时间收集评估材料,并且多次召开系部评估会议,商量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