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2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6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投资可研建议书.docx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9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 14

第四章 建设、产品方案与市场分析 29

第五章 技术方案与技术评价 36

第六章 建设方案内容与总图布置 63

第七章 环境保护 67

第八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1

第九章 节能 75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质量保证体系 77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9

第十二章 工程招投标 83

第十三章 财务效益评价 87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生产效益 94

和生态效益 94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97

第一章 概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省****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

1.1.2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省****市农业局、负责人:

1.1.3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市现代牧业园法人代表: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211”动物胚胎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1.5项目建设地址:

****市上州区牧业园内

1.1.6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通过建设现代牧业示范园,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的种草养畜禽技术,建立牧草、示范、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及草地牧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畜禽牧草良种供给,先进种养殖技术应用示范推广中心,改变该区域传统耕作方式、增加牧草种植面积和草食畜禽养殖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地方财政的收入;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比率,达到现代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发达

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生产的60%-80%)。

项目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把种草养畜禽的科学方法传授

给****市及周边肉牛、红毛鸭生产基地,加快全市及周边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行现代农业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农业经营手段,产销依据市场需求运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核算、责权利挂钩的经营管理模式,把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

1.1.7项目主要示范内容与规模

****市现代牧业园,占地面积4125亩

1.1.7.1三个功能区:

1.1.7.1.1畜禽良种繁育区,占地面积1500亩(含沼气工程)其中:

优质杂交肉牛繁育区占地1100亩

良种猪繁育区占地100亩

****红毛鸭繁育区占地300亩

生物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设置800立方米,沼气设备一套

1.1.7.1.2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区占地750亩

其中:

良种牧草引种实验园占地20亩

牧草良种选育基地占地200亩

良种牧草生产示范基地占地520亩

农业科技综合楼建筑面积2005平方米。

1.1.7.1.3草地牧业示范区占地1875亩

其中:

畜禽栏舍建筑面积占地10000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限:

2007年—2009年

1.1.7.2产品方案:

1.1.7.2.1畜禽良种繁育区:

种猪每年1200头

优质商品猪每年2万头

产冻精每年120万颗

种牛胚胎每年5000枚

种鸭苗45万羽

种鸭蛋245万枚

1.1.7.2.2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区:

年产牧草种子5万公斤

1.1.7.2.3草地牧业示范区:

年产优质肉牛2200头

1.1.8项目主要辐射点和技术内容及规模

项目辐射****市上州区青原区和近郊的****县、上水县、泰和县,以及****市区域内各县,将示范区效果明显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市区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优质肉牛饲养基地和优质牧草基地。

示范园的建成将影响到周边县市的畜禽养殖区域,从而加快****市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该区域农、林、牧的生产比率趋于合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畜牧业产业优化进程。

1.1.9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2165万元。

1.1.10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专用草地鲜草产量达1万公斤/亩,肉牛饲养成活

率达98%。

出栏活重400公斤,肉牛屠宰率60%以上,净肉率45%以上,种鸭3000羽,鸭苗45万羽,种鸭蛋24万枚。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五年)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2164.820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616.800

3

年总成本

万元

3168.090

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3011.400

5

年销售税金

万元

44.850

6

利润总额

万元

403.860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570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646.000

9

投资利润率

%

18.201

10

投资利税率

%

20.221

11

资本金利润率

%

18.201

12

借款偿还期

13

投资回收期

6.120

14

盈亏平衡点

%

44.445

15

资产负债率

%

7.61

16

流动比率

%

724.780

17

速动比率

%

609.880

1.1.11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可提供50万个就业工作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效益。

项目采用沼气和发酵降解工艺,对肉牛、红毛鸭粪便进行处理,生产能源和有机肥料、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能源,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持了生态平衡,生产的无公害畜产品,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源。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定赣发[1997]1号;

3.《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4.****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5.****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

6.《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7.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

8.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及重点方面指南;

9.《****省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10.《****省****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12.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

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农业和农村百业待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和经营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还较低,广大农村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缺乏市场判断力和市场预测力,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农业

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急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引导和示范,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项目区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园是我国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科技园日趋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热点,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项目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更是热火朝天。

这些项目区的建设和建成,对

推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必须建立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及农业与国际接轨。

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实现资源合理流动,走科技型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

按照“高起点、高效率、快辐射”的原则,以良种产业化为重点,突出农业畜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现有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

示范园的总体功能定位在使之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业产业化的典型样板,成为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展示的舞台;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通过政府搭台、基础铺垫、集中示范、逐步辐射、签约销售等运作,将示范园办成集转化与应用相促进、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示范与服务相统一、培训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型基地;着力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并实现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2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虽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产量低、品质差、效益较低,农业经济整体质量不高。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在于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高效益转化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和先进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区既是农业发展趋势的必要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的现实要求。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力量是农业生产力。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根本源泉。

近几年来,我省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快发展。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严重制约着农业质量的整体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必须通过引导和示范,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推动农业的发展。

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研究日新月异、高产、特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农业生产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园建设,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

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选择。

加入WTO,将使我省农业进一步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中,我省农业的发展既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也将随巨大的冲击。

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必然要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市场化。

因此,要通过建立农业示范项目,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引进新品种,组装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我省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增强我省农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是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培养造就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勤思考的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依靠科技型农民的运用实践。

因此,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增加农业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建立,能采取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的新技术,切实提高老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的科技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市位于****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古称庐陵、上州,元初改为****,取上泰民安之意,是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历史上****素有“文章节义之邦”和“江南望郡”之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地。

基地理位置北纬25°58″到27°58″,东径113°46″至115°56″,东邻抚州,西倚湖南,南连赣州,北接鄱阳湖平源,地势自西南向北,由边及里徐徐倾斜,中间形成上泰盆地。

全市辖一市:

井冈山市,二区:

上州区、青原区,十县:

遂川、万安、泰和、****、上水、永新、安福、永丰、峡江、新干。

有256个乡(镇),3139个村民委员会,26966个村民小组。

国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约占****省国土总面积的15.16%。

全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8.6度,年平均积温6300度,年平

均降雨量148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0-1800小时,年均无霜期

283天,既适宜喜温作物栽培,也有利于秋作物的安全越冬,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2006年全市总人口447.5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10.5%,其中

农业人口364.22万人,占全市内人口总数的81.37%,农业劳动力

179.35万人,占农业人口49.24%,人口密度177人/平方公里,是省内人口密度较小的市之一。

全市实有耕地536万亩,约占全省的15.48%,其中水田486.6万亩,旱地49.4万亩,人均耕地1.47亩,农业劳动人均负担3亩,但地域性差异大,一般东部上泰盆地垦殖指数高,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西部山区垦殖指数低,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全市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在粮食生产中又以水稻为主,同时还兼种旱粮和其它经济作物。

改革开放以来,****市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00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55.55亿元,其中一产值58.35亿元,二产值48.81亿元,三产值48.39亿元;财政总收

入12.2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9.07亿元。

200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

213.5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5.3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4.65%。

在农业产值中,粮食产值达25.17亿元,占农业产值26.4%,粮食总产量227.42万吨,生猪出栏238.36万头,牛出栏9.67万头,家禽

出笼31.45万羽,肉类总产量21.2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03万吨,农牧渔产值比重61.9∶29.2∶9.11;人平均收入2106元。

****不仅盛产粮食,也涌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等农业新产品,在粮食产品方面:

****优质大米双竹粘、峡江峡星

牌快速米粉、上州区庐陵牌水磨米粉、永丰红薯粉丝;水果方面:

新干三湖红桔、遂川金桔、宁冈芙蓉李、峡江、上水黄花梨、万安金丝小枣;茶叶方面:

遂川狗牯脑茶叶、井冈碧玉茶;畜产品方面:

****黄牛、泰和乌鸡、安福火腿、遂川板鸭;水产品方面:

万安玻璃红鲤鱼;蔬菜方面:

****大叶蔬菜、永丰辣椒、井冈山玉兰片竹笋;食用油方面:

永丰新海茶油。

改革开放以来,是****市畜牧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畜牧业产值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提高,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

按1990年不变价,1998年畜牧业产值22.28亿元,比

1976年的增加6.1倍,年均递增9.3%;按当年价格计算,畜牧业产

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4%,比1976年增加21.4个百分点;按

可比价格计算,畜牧业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1949年为89.9,1976年为201.6,1995年为1365.6,是农业内部总产值指数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畜产品的商品率1998年达到79.3%。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畜牧业产值及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见下表。

不同历史时期牧业产值及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时期

期末畜牧业产值(1990年不

变价)

年均递增

期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

重(按当年价)

和上一个时期比较

恢复和发展阶

14.51

7.1

14.1

增加0.7

(1949~1957)

个百分点

曲折前进阶段

(1958~1965)

18.15

2.8

14.5

增加0.4

个百分点

长期徘徊阶段

(1966~1976)

18.87

0.35

11.0

下降3.5

个百分点

全面振兴阶段

(1977~1998)

133.68

9.3

32.4

增加

21.4个百分点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1.1气候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光照较足,四季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425.55-452.80千焦耳/厘米2,年均气温17.1-18.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了低气温-3.5℃,无霜期平均296天,年降雨量1360-1577毫米,平均雨日165天,年均蒸发量1372-1693毫米。

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2.1.2土壤资源条件

项目区土壤有红壤、水稻土、潮土、黄壤、紫色土、暗黄棕壤等多种类型,区域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有关标准,完全适合建设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为实施高品质产品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2.1.3水资源条件

项目区地处赣江中游,为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较为丰富。

地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2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

源4937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56160立方米。

水质达到GHXB1-1999Ⅲ类,优于一般农业用水要求。

3.2.1.4地质、地貌

****市座落在****中生代拗陷盆地,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兴桥镇区地层出露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和石岩系,由于受第四系和红壤层履盖,构造形迹不良,断裂亦不发育,整个地区无滑坡、沼泽、岩溶及沉陷性大孔土分布。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部分)****市属地震烈度小于6°地域,地下水在于2-2.5m之间,经分析上述情况,该区域范围内无不良的地质构造。

本项目区区域地形地势起伏不大,相对比较平坦,整个地势相对上福公路标高属低洼区。

3.2.1.5地震:

根据2006.2.2颁布,2006.8.1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6》、****市地震动峰值加速率

<0.059(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属地震不设防区。

3.2.2外部协作条件

3.2.2.1交通条件

****市的交通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公路通车里程3381公里,内河航运里程282公里,京九铁路,105国道贯穿全市,正在修建设的赣粤高速公路也在项目区域境内通过。

该地段交通十分便利。

3.2.2.2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场址位于****市上州区兴桥镇市现代牧业园内,该项目区已实现了“四通”,即通信、通电、通水和通讯,因此本项目所有供水、供电、通信与排水都能得到满足。

3.2.2.3产业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猪、牛、鸭、蔬菜已成为****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较高。

2005年,四大产业总产值达

332900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91%,其中:

猪占15.99%,牛占3.55%,鸭占2.95%,蔬菜占12.42%;猪的优质率为46%,牛的优

质率为16%,鸭的优质率为63%,蔬菜优质率为29%。

为项目区的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项目保证条件

3.3.1区位优势

****市是赣中南重镇,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呈

“川”字形贯穿而过,交通便利,距港澳600—800公里,离闽江浙

沪600—100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是我省实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的要地。

3.3.2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猪、牛、鸭、蔬菜已成为****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较高,2005年,四大产业总产值达

332900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91%,其中:

猪占15.99%,牛占3.55%,鸭占2.95%,蔬菜占12.42%;猪的优质率为46%,牛的优质率为16%,鸭的优质率为63%,蔬菜优质率为29%。

为项目区的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3技术优势

拟建项目位于****市现代牧业园内,园内不仅有一支既有理论又有经验的农业科技队伍,而且还拥有一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红毛

鸭提纯选育》、《优质杂交商品肉牛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茄子嫁接》等项成果于2005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瘦肉型良

种猪的繁育和推广》、《串叶松香的栽培技术及喂猪效果试验研究》通过省级鉴定。

3.3.4有国内高新技术科研机构的支持,与****“211”动物胚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畜牧兽医站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3.4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简介

尹郁荪,194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79年1月毕业于****农大畜牧兽医系专业,****市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畜牧兽医工程师。

曾先后获国家丰收计划奖,省科技进步奖、市科技进步奖二十余次以上。

3.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简介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禽遗传育种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如3台全自动化测序仪、18台DNA扩增仪等,每天可同时对200头种畜进行基因分析。

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上的奖

励4项,部、省级奖励5项,参加本项目的科技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

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其中大部分为留学归国的科学家。

****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省畜牧技术推广站(****省草地工作站)是省农业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全省畜牧、草地技术推广计划和技术标准,交负责组织实施,提供畜牧、草地技术服务,开展畜牧、草地资源调查和畜牧技术咨询活动;宣传普及畜牧、草地科技知识,举办牧、牧草技术培训班;引进高科技,经试验示范后推广,推广畜禽、牧草良种和科学种养方法。

七十年代中期该站就开始从事牧草引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先后引入了国内外各种优良牧草品种600余个,筛选适应****省种植的牧草品种30余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已达10余个,推动了****省咱草养畜事业的发展。

20多年来,该站与国内外许多牧草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过合作,参与了全国多年生牧草栽培区划和草山草坡开发利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