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2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doc

第一周

一.走进社会科学

1.1社会科学概述

社会科学的内涵及形成

社会科学市中心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归路的科学。

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对社会的认识形成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的形成远远迟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工业话、城市化的产物,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技术变革兴起与迅速发展的产物。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欧洲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也是社会科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

阐明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

第二:

揭示社会各种现象发生发展的旋律

第三:

探索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文化科学活动

第四:

研究社会中人的自身状况

新兴科学包括“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公共关系学领导学科科学学情报学行为等等。

社会科学的作用

第一:

社会科学对促进物质和精神产生的作用

第二:

社会科学在确立人的价值观上的作用

第三:

社会科学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

第四:

社会科学在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方面的作用

1.2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学号社会科学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如何学好社会科学知识

第一: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

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第三:

课内课外相结合

第四:

身体力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的重要性

第一:

新时代要求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

第二: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由通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才能够使自己更好的胜任学前教育工作

1.3社会科学与生人的价值

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人生目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活动或者行为的对象性的自觉意识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们为改造客观世界所呀的结果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面根本态度人生价值的实现正确的积极人生观

所谓的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和社会对他的评价和认可是人生对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所具有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人生价值目标

第二: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的素质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必要手段

第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条件

人的存在方式和使命

社会是人的活动本身也是人有目的的性活动的产物人在历史性的活动中创造了社会同时也创造了人本身人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创造;社会的交往关系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三种: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科学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前提人与人的友好相处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关键人与社会的融合关系是人类存在的核心内容人与科学实验的关系是人得以存在的保障

职业高中的学生什么的历史使命?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称为一个道德高上的人。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自制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

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自己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4社会科学与人格培养

人格美的内涵

健全人格可以理解为道德人格、美的人格,它包含了对人格真善美的要求。

所谓健全人格就是能够促使人发展的的人格,是认识(知)、感情(情)、意志(意)三方面高度平衡发展的结果。

而人格没就是健全人格表现出魅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较高的认识判断能力,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鱼油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意志坚强,能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有效的调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和适应能力。

人格美的内涵,是以个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具体而言大致包含以下基本

(一)自信

一是相信自己肯定具有某种才能;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实现这种才能的途经;三是坚信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改变客观事物和环境,即俗话说的“事在人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二)独立自尊

独立人格应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明确的是非标准,不符合他人说长道短。

二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自己主宰自己,不依附于任何人。

三是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做人的基本原则。

(三)追求个性自由

追求个性自由常常和周围环境发生冲突。

当个性自由与社会、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应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均不能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性自由的权利,在这方面人人平等。

同时,在实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时,不能妨碍他人的个性自由。

(四)创造与进取

(五)顽强的意志

意志表现为持久力和忍耐力两个方面。

(六)宽容、豁达、幽默

宽容、豁达的人格特点,在当代显得更为重要。

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风云变幻的市场行情、复杂的人际关系、多元的价值观。

如果没有较大的心理空间和承受能力,缺乏派遣化解消极情绪的有效心理机制,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

只有养成健全的人格种种人生难题。

(七)自我调控能力强

要有刚的一面,又要有柔的一面。

(八)强力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格健全者,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认识。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矛盾,在为真理、正义和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个人的才能与个性也能得以充分展示。

尽管有时需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但总的说来,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个性和才能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人格美的形成

人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

人格最终的形成是外观教育与自身修养相结合的产物。

(一)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群体生活。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生经历的三个主要环境。

在这三个环境中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和教育,往往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格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一生下来,就是社会的成员,直接或间接地受社会的影响。

(二)人格的自我修养

除了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还需要坚持进行自我教育与培养。

人格的自我教育要从知、意、情三方面进行。

人格培养的首要问题是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靠间接知识的积累,即读书明理;另一方面要靠社会实践中直接经验的积累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

意志的磨练是人格自我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有两种途径:

一是生活的磨炼、二是自己锻炼。

情感是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

认知和意志如果没有美好情感的配合,就会形成冷酷、自私、专横的人格,使人变成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实用主义者、没人情味的智能机器人。

人格的培养离不开健康、美好的情感。

自然、社会、艺术的美,能陶冶人的情感,激发人对真善美的向往。

在人格的自我培养中,要主动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体会返璞归真的境界与感受;自觉向诚挚、热情、善良的人们靠拢,接受他们的精神熏陶;积极阅读、欣赏人类的优秀艺术品。

用美来提升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灵魂。

作业:

社会科学的内涵?

第二周

第二单元

政治制度史

2.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至情操的政治制度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

商朝:

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前221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他规定: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军政一切大权。

第二,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处。

“三公”之下还有“九卿”。

实行郡县制。

郡下设县。

秦朝是中卫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又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公元前202年—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年

隋朝:

281—618年

唐朝:

618——907年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907—1368年

(一)中央制度的演变

“汉承秦制”,西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与是西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加强尚书令等人权力,以分解相权。

到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夺“三公”权力,扩大尚书台权力,气势大权由皇帝总揽。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史户礼兵邢共六部这样三生六部制的关系本制被确立了此后历朝基本用这种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度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宋初实行分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令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子弟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不就王国威胁就解除了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

汉武帝后期未为监察的地方派刺史代表中央出行到东汉刺史权力暗中扩大演变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称“州牧”于是地方行政区划也变为“州郡县”三级

隋唐只建州县两级制到唐后期地方军阵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发最终导致了唐灭亡

北宋初年宋太祖分解节度使权以收归中央设文官做知州管理行政令牌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悦收直接上级中央又派通判监察地方中央集权加强了

元朝在地方实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管理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在行政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1368------1644年

清朝:

1636------1912年

一.废丞相设内阁

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太祖于1380年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管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君主专制的顶峰

八旗旗主“共治国事”后发展成为仪征王大臣会议倘熙亲征后中区结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方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正时有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拟写命令经皇帝审批后在送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后相集撤销南书房嘿内阁全国均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2.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人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思想和农门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从1851到1864年

1853年太平天国《天朝田庙制度》但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现平均社会财富这是脱离社会实际的空想

戊戌变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同等人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公商业文化上学西方等主张1898年维新派联合光发动了《百日维新》但是由于以慈善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发动了“戊戌政变”是这场资产阶级改良失败

一.三民主义

二.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1905年在孙中山推动下各革命团体在日本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同盟会提出了“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的口号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的生活主义

革命:

变革天命1912年2月清帝退位

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这一年是农历幸亥年因此成为“幸亥革命”到11月全国10多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各省代表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成立了中华民国去、临时政府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祝宪法但革命成果被袁凯窃取

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战败英法等列强无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交给日本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要求惩办卖国贼

此次运动史称“四五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诞生“四五运动”后大批青年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0年初各地共产党主义小组纷纷建立1921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海上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

张国焘毛泽东刘仁静等人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2年7月中共“大二召开”

三.国民大革命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国民党革命的运动兴起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年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陆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逐渐觉醒的中国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学生联合翻起了反帝爱国的运动

四.1927年中国共产打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主义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

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武装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人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

1945年夏国民党对中原等等解放区发动了进攻解放站爆发了到1949年4月渡江站设打响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的国民政府彻底摧毁

作业:

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第三周

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与中国中央机关前往北平。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代表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1959年和1964年相继召开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20世纪50年代,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合谋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二)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宪法做了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审议和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项,选举和决定各级政权的领导成员,行驶对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利。

人民代表必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里民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到2004年年底,全国成立了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

1987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4月中匍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正式回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在此共识上,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汪辜会谈”。

1995年,江泽民为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的民族思想、古罗马的法治思想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奥运圣火就诞生在希腊,“法西斯”一次发端于古罗马。

奥运精神中释放的“重在参与”的理想已为世界人民所认同。

古代希腊的民族制度

“木马计”

罗马的法制建设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国的执政官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出行时有12名扈从跟随,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的棍束和斧头,叫“法西斯”。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称为皇帝。

从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法是罗马的政治制度发展的程碑。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12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婚姻中妇女的地位得到相应的保障。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高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2.5欧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确定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这场没血的宫廷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为了限制新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以法律的形式对过往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一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再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这样,过往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平民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来自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习惯上称为7987年宪法。

将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国家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部分组成。

参议员由各州一会选出两名,任期为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体现出“州权平等”的原则。

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

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

法律需经过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

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

行政官员任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宪法还规定,在职的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各州先选出于本州出席国会议员人数相等的选举人,再由他们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总统权力很大,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总统任期最多两届,每届四年。

总统制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故称为总统共和制,或简称总统制。

根据宪法,美国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除非读职,终身任职。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六十余年间,法国尝试了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在两者之间反复易手,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

知道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微弱的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任连选,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议会。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

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总统和参议院有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法

在“铁血宰相”卑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终于建立起来了。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他由皇帝任命。

内阁中的各大臣们并非各部首脑,知识宰相的助手。

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议长由宰相担当。

它的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他们均来自保守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

帝国议会实际是下议院,参议政权力较小。

2.6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842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1867年,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二)巴黎公社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在此期间,为了保卫巴黎,巴黎人民组织了民国自卫军。

资产阶级掌握的临时政府同德国签署了割地赔款的条约,并决定武力解决人民的武装。

1871年3月18日凌晨,巴黎警钟长鸣,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

巴黎人民赶走了临时的政府。

3月28日,在巴黎公社正式宣告建立。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二月革命,仅用几天的时间就推翻了统治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控制的临时政府没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年7月工人和士兵示威游行遭临时政府武装镇压,“七月事件”的鲜血使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的会议上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的决议。

11月6日,列宁亲自领导起义。

7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民主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