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43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号:

****

版本:

****

 

****有限公司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有限公司

颁布公告

各有关单位、部门:

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的规定,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编制了《*****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批准发布实施。

望有关单位、部门认真组织落实,并按此预案进行演练。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年*月**日

 

目录

1事故风险分析1

1.1有限空间的概念1

1.2事故类型1

1.3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1

1.4事故发生的诱因1

1.5事故风险评估2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

2.1应急指挥机构2

2.2职责3

3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7

3.1应急值守7

3.2事故单位内部信息报告7

3.3信息上报8

4应急指挥8

5资源调配8

6应急救援9

7扩大应急10

8应急处置措施11

8.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1

8.2应急处置的具体要求11

9附件12

1事故风险分析

1.1有限空间的概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

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

1.3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一些有限空间可能产生或存在一氧化碳、氮气、氩气、硫化氢、甲烷(沼气)、煤粉等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如果有限空间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部分有限空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可能发生触电、机械损伤、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一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较大,如果事故风险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4事故发生的诱因

1.4.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1.4.2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清洗或置换、通风、监测、消除点火源等防火防爆措施。

1.4.3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置换、通风、监测、个体防护等措施。

1.4.4有限空间作业采取的措施不当。

1.5事故风险评估

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监测结果、作业环境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等因素进行火灾爆炸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按事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消除、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公司成立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

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公司分管设备领导

常任成员单位:

生产计划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设备管理部、武装保卫部、环保部、公司办公室、宣传部、经营财务部、自动化中心、能源事业部、物流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工医院

根据事故情况,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时,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生产计划部)根据应急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领导配合和提供支持。

2.1.2事故单位和受事故影响的单位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现场指挥:

二级单位/部门第一责任人

现场副指挥:

二级单位/部门主管安全生产领导、主管设备领导、工会主席

成员组:

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现场警戒组、事故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现场指挥部设在二级单位调度室。

存在有限空间的作业车间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

2.2职责

2.2.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⑴组长

负责组织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指挥工作。

⑵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具体指挥工作。

⑶生产计划部

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部门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有关人员;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按照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指示和有关规定下达指令,协调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协调调集相关资源参加救援工作。

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负责协调组织专家咨询,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⑸设备管理部

负责采购应急资材,负责协调指挥事故发生后设备设施抢修、恢复工作,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⑹武装保卫部

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警戒、交通管制、消防灭火工作,维护事故现场及厂区的秩序,并参与应急救援、现场勘察、事故调查等工作。

⑺环保部

负责救援现场环境的监测工作。

⑻公司办公室

负责事故信息上报、后勤保障和对外接待工作。

⑼宣传部

负责接待新闻媒体,协助事故现场图片、影像的采集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⑽能源事业部

负责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保障动力介质停、送。

⑾自动化中心

负责保障公司内、外网及通讯系统的畅通运行。

⑿物流公司

确保应急资材及时配送。

⒀经营财务部

负责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

⒁人力资源部:

负责应急所需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和事故的善后处理。

⒂职工医院:

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护送转院等工作。

2.2.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机构职责

⑴现场应急指挥部(各有关二级单位/部门)的职责

各有关二级单位/部门是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责任主体单位,要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①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器具及其它应急救援装备,如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装备。

个体防护器具及其它应急救援装备要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②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方案的附件应包括有关应急部门、人员的联系电话及应急物资装备的清单),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有关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实施、培训和演练,并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③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

⑵现场指挥

负责组织落实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组织完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储备,指挥协调事故的应急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求援。

⑶现场副指挥

具体负责现场救护、抢险、抢修指挥。

⑷综合协调组

负责协助指挥部领导综合协调各工作组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沟通、传递和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通过调度室以最快速度将事故信息传达到各级指挥人员;负责接收、处置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并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根据事故危害程度按照应急指挥指令和有关规定统一安排紧急停车与处置;根据需要,向公司申请调集相关资源参加救援工作。

⑸应急处置组

负责制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具体实施,采取事故现场紧急防护措施,组织抢险力量,控制危险源,救出人员,排除事故现场险情。

负责应急资源日常管理,确保应急资源完好、充足。

⑹现场警戒组

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⑺事故救护组

负责协助救人,对救出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立即给予现场急救,有条件时用苏生器给吸氧。

⑻后勤保障组

负责落实现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3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

3.1应急值守

二级单位的调度室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

二级单位调度员要掌握煤气防护站的联系电话号码。

各专职煤气防护站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

武装保卫部消防队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

某某公司消防报警电话:

某某公司内部固定电话可拨打119,手机拨打****-****、*******。

职工医院急救电话:

*******、*******。

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

3.2事故单位内部信息报告

3.2.1事故或重大险情第一发现者首先向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二级单位调度人员报告。

报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地点和相关设施;事故类型和概况:

如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情况、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发生煤气中毒及时报告煤气防护站,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及时联系医院赶到现场急救,发生火灾及时报火警。

3.2.2接警的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紧急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在遇到险情或事故征兆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现场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减少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二级单位调度室立即向现场指挥人员和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生产计划部)报告现场情况,二级单位启动内部的应急处置方案,二级单位调度通知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开展应急工作。

发生煤气中毒,要及时联系煤气防护站赶到现场急救。

3.2.3内部信息的接收应按固定格式填写相关记录,上报的内容按格式(见附件)填写。

3.3信息上报

需要向政府报告的信息,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对需要报出的事故信息进行审核,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公司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4应急指挥

4.1班组、车间不能够控制的事故或重大事故险情,应立即启动分厂级响应、公司级响应。

4.2夜间发生事故,由值班领导临时担任指挥,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理和落实抢险救援任务,并及时汇报给上级领导。

4.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各应急工作小组,在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工作。

5资源调配

事故发生后,各应急工作小组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调配救援资源。

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请求援助。

在紧急状态下,应优先就近协调调配应急资源。

6应急救援

6.1应急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类型、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判断,及时安排人员应急避险,立即召集应急救援队伍做初期的救援、救治、排险,控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如感到无法控制必须立刻请示上一级领导,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6.2各应急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小组成员按相应的要求检查并佩戴好防护装备,检查并携带救援用具,全力做好各自职责内的工作。

6.3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型、状态和危害程度制定出快速有效的方案,安排、调配相应的应急资源。

6.4应急处置组到达现场后,采取事故现场紧急防护措施,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救出人员,及时控制危险源,排除事故现场险情。

对伤亡人员进行及时、准确的救治和处理。

及时向现场指挥、副指挥汇报情况。

当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采取必要时的检测、个体防护等安全措施。

如果事故已经无法控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时,必须安排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离。

6.5现场警戒组到达现场后,在警戒隔离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负责警戒。

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等。

合理设置出入口,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6受伤人员救出转移至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空气无污染区域后,立即实施现场救护。

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给予现场急救,有条件时用苏生器给吸氧;对已停止呼吸人员,应在现场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如现场有苏生器,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医院赶到现场抢救。

救护组人员到达现场及时接替现场抢救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

煤气中毒人员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6.7后勤保障组检查清点所需的保障物资,如保障物资不足,及时上报现场指挥,准备保障物资,听候现场指挥的命令。

7扩大应急

如事故发展较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立即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程序,以便得到更好的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

可能危及周边外部单位时,现场人员立即向现场应急指挥部、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同时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人员及时通知周边群众撤离。

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立即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和相关部门,公司办公室及时报告驻地人民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请求外部支援。

8应急处置措施

8.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精心组织、科学施救”的原则,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全力以赴救出遇险人员,精心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有效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8.2应急处置的具体要求

8.2.1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置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8.2.2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等安全措施。

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温、低温有效隔离,危害物质(如煤气、氮气等)可靠切断;及时疏散人员,及时划定警戒区域。

警戒人员应携带必要的安全检测仪器。

8.2.3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有毒、窒息环境救援要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系全身式安全带,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和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有限空间施救。

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严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在应急处置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护面罩。

8.2.4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援救时,救援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工具、防静电救生绳,配带有效的检测报警仪器。

通风、检测仪器、照明灯具、通讯设备、电动工具等器具应符合防爆要求,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妥当保管,加强维护,保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损坏的器具要分开存放,并设置明显禁用标识,以免发生危险。

8.2.5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8.2.6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提前约定可靠的联络方式。

8.2.7控制、记录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

8.2.8现场安全监测人员若遇直接危及应急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应急小组负责人、现场指挥部应当迅速作出撤离决定。

9附件:

信息接收上报格式

 

附件

信息接收上报格式

信息接收单位:

我单位(具体位置)发生(窒息、中毒、着火、爆炸)事故,有人(受伤、中毒),急需救援。

报告人:

年月日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