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434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核题库完整版310题含标准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1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是(A)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社会理想

B.是人类一个中级阶级的社会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愿景,难以实现

D.共产主义只有高级阶段没有初级阶段

1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私有观念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5.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D

A.地理条件B.人口条件

C.资源条件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18.首要的生产力是C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D.生产管理

19.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C

A.哲学

B.艺术

C.逻辑

D.宗教

20.社会存在的不包括B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21.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22.“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5.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

26.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B.逻辑

C.数学

D.语言学

2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7.(C)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A.推翻资本主义.

B.消灭剥削和压迫.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28.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29.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

30.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1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31.(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2.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是(B)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33.在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是(A)

A.劳动

B.生产

C.物质资料

D.商品

34.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B)

A.按需分配,各尽所能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3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D)

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

36.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3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说法错误的是(D)

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国家谋利益的党

3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39.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0.(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41.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42.(C)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C)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D.越南

4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44.(C)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4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8.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50.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用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51.在社会生产方式中,(A)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52.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

5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5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5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

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58.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成立

5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0.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6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6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6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6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7.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6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

6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7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7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4.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7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垄断竞争

D.资本输出

77.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是说是(A)作用的结果。

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D)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国家资本所有制

C.垄断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79.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8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8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内容包括(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2.(A)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C.垄断利润D.垄断价格

8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5.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86.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87.“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

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88.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8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0.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党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91.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ABCD)

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33.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BCD)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ABCD)

A.控制方法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AC)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CD)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92.“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BCD)

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ABC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

”包含的哲理是(ABCD)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ABCD)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ABD)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CD)

A.全部否定B.全部肯定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禅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BCD)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ABCD)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C.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1.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BCD)

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

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D.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

9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94.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有(ABC)

A.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B.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95.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96.恩格斯在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BCD)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