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5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辨析5个、不定项选择20个、论述2个)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选择的涵义。

(p15)所谓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选择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第二,怎样生产;第三,为谁生产

2、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p17)

3、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p18)资源配置方式、财产关系、决策结构、信息结构、竞争与垄断4、资源配置方式(p19)资源配置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宏观配置是指资源在国民经济范围内的配置(企业间、行业间及地区间的资源流动);微观配置是指资源在企业

内部的配置。

宏观配置方式有两种:

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5、市场配置方式的特征。

(p20)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有三大特征:

一是决策的分散化;二是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三是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6、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

(p20)第

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配置的缺陷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入政策等予以矫正

7、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和作用。

(p24)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8、市场的含义。

(p27)简单说就是

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

9、市场主体。

(p27)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10、市场客体。

(p27)是指市场主

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着,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

11、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是构成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p27)

12、市场运行的三大条件。

(p28)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自利与互利的兼容

13、市场经济的特征。

(p33)产权

的确定性;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经济活动的竞争性;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14、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

(p38)

(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2)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4)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具体分析:

一、“看得见的手”的

调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直接目标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协调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途径:

(1)建立国有企业,其作用是能够较好的保证居民对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满足,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也能消除“自然垄断”,平衡市场力量,促进自由竞争,杜绝个人或个别集团垄断部分稀缺资源以牟取高额垄断利润。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通过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的变化或增减来影响国民经济,其措施包括: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性支付水平,改变税率,发行国内公债。

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是“逆经

济方向调节”,由中央银行实施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控制社会总需求。

根据市场状况及各种调节措施的特点,“相机选择”使得两种措施松紧相互搭配。

(3)行业管制。

理由:

规模经济,即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范围经济,同时生产多种不同产品所生产的节约;防止过度竞争;全面服务;保护消费者及雇员的利益。

二、现代公司组织形式。

现代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由两人以上集资并根据公司法组织、登记而成立的法人组织。

组织形态包括: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三、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目标:

明确清晰并且有法律保障的产权约束;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自由正当的市场竞争;为宏观调控提供法律依据。

(2)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①保障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

企业行为的市场化、社会化;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个人安全感;缓和各社会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保障基金主要来源:

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居民和职工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其他经常性收入。

③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补贴;医疗服

务和免费教育培训。

四、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

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和作用的有机体系。

其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15、行业管制分为价格管制和进入

市场的管制。

(p41)非管制化是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进入市场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

16、财政政策措施和货币政策措施

的运用。

(p40)不是机械地或单方面地使用财政政策措施或货币政策措施,而是根据市场状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

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措施与货币政策措施相互搭配,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相机选择”。

其搭配方法一般有:

(1)松松搭配,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2)紧紧搭配,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3)松紧搭配,即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相搭配,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p11)

17、现代公司。

(p41)现代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由两人以上集资并根据公司法组织、登记而成立的法人组织,组织形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等。

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态(p11)18、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运行的四个方面。

(p42)

(1)企业行为市场化、社会化

(2)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增加个人安全感(4)缓和各社会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19、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基金来源。

(p43)

(1)雇主交纳的社会保险费

(2)居民和职工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税(3)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

(4)其他经常性收入(如社会保险

金利息收入等)

20、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p43)

(1)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疾病与工伤保险,老年、残疾和遗嘱保险等)

(2)社会救济和社会补贴(低收入家庭津贴、住房津贴、儿童补贴、食品补贴、老年贫困补贴等)

(3)医疗服务和免费教育培训(医

疗补贴、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

21、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p4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

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涉及两方面的关系:

一是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决定某一商品社会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二是社会总劳动量与部门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地分配于不同生产部门,各部门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规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

部门间的竞争产生平均利润率。

价值规律的实现是通过价格的波动以及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来完成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配,传递信息等方面。

竞争规律是指竞争与供求、价格、价值及市场诸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竞争通过各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或外部的压力制约着每个经济主体。

竞争规律通过三种竞争方式制约着每一经济主体:

一是卖方竞争即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二是买方竞争,消费者之间为争取效用最大化进行的购买竞争。

三是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

22、比较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

经济。

(p34)①古典中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还没有被认识到并提出来;现代中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②古典中现代公司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现代中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③古典中相应的市场经济法规仍有待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远未确立;现代中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④古典中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体系并不完全,资金、技术、房地产、运

输市场没有过度到成熟形态,而且市场运行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的自发的势力支配;现代中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23、市场机制的含义。

(p46)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中竞争、价格、供求等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

24、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p46)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竞争机制。

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健全的市场体系

(2)完善的市场格局(3)有序的市场秩序

25、产权的本质和特征(p49)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有以下特征:

第一,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第二,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第三,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第四,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第五,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26、不完全产权是市场中产权转让、买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产权形态。

产权的买卖、转让、租赁、代理、拍卖、分拆与合作等,一般通过合约的谈判、签署来进行,并把它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p50)

27、产权交易出现的情况。

(p50)

(1)产权主体转让所有权和收益权,而部分地保留使用权

(2)产权主体转让其财产经营权而保留所有权和收益权,即委托代理人经营资产,这时,产权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分离的程度通过租赁承包合同来规定(3)产权主体转让其财产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而仅保留财产收益权和破产清偿的期待权,财产的出售、转移、抵押、典质、出租、交换或以其他方式处置全部或任何部分财产和资产的权利转让给了法人,这时产权的原有主体成为股东。

产权是财产或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四权”的总称,在有些情况下“四权”是统一的,而在产权的具体运用和交易的情况下,“四

权”以不同形式分离

28、产权制度的功能。

(p55)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建立

29、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p78)第一,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第二,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30、市场经济主体具备的两个条件。

(p79)一是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动力和压力都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只有这样,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二是能够自主经营,即能够灵敏地根据市场信号,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自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31、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市场。

(p80)

(1)一般商品市场

(2)金融市场(3)劳动力市场。

以上三种市场是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不可缺少的市场。

只有具备了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各种市场上的生产要素的价格随着社会的需求状况而涨落,各种生产要素才能在市场中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从而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的功能才得以充分实现。

整个市场经济生机勃勃高效率地运行,正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前提的

32、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的含义及要求。

(p80)所谓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价格,这种商品价格的形成要反映下述三方面的要求:

(1)商品价格的形成要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2)商品价格直接受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供不应求的商品涨价,供过于求的商品降价。

(3)商品的价格要反映纸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受币值高低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币值成反比例变化

33、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p81)第一,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第二,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第三,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4、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p103)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3)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

(p103)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一方面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那么,同这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分配结构就必然是以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

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社会主义国家站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更为合理,能更好地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

面进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其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而且可能是更加完善的法制经济

36、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P107)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

(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秘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健康发展

37、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所要求的分配方式。

(p109)就是按劳分配方

式。

原因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经济前提;第二,由于旧的分工的存在,劳动仍然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非常生活的第一需要;第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不可能达到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而能分配的是生产的成果,所以,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再分配结构中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p110)两层含义:

(1)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消费基金中,用于个人消费基金的部分,以按劳分配方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应占主体;

(2)在社会主义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个人收入总量中,按劳分配所得在量上应占主体

39、按劳分配的特点。

(p110)

(1)

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单一的公有制,所以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2)按劳分配的分配主体除了全民所有制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承担外,其余的按劳分配的分配主体是各个企业;

(3)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通过

商品货币关系,通过市场交换而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可能产生不同企业的劳动者贡献等量劳动而不能取得等量报酬,使劳动者得到的报酬多寡受市场上很多因素的影响;

(4)按劳分配的媒介是货币,通过分配货币再去市场购买消费品,这也会因商品价格和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影响劳动者的实际收入

40、其他多种分配方式是:

(p110)其他多种分配方式是:

(1)同个体经济相适应,个体劳动者按照自己的劳动收益状况进行分配;

(2)同私营经济相适应,私营业主按投入的资本量和经营效益来分配,私营企业雇佣劳动者,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3)同“三资”经济相适应,外国投资者按资本量分配,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情况略复杂,如中方是国家或集体出资,那么,企业的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也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成分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

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强大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p111)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更加完善的法制经济。

(p112)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关系更加复杂,市场规则和法制也更加趋于系统化和完备。

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保障的法规,有很多是具有普遍性的,即只要是市场经济,不管是同何种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总是存在着市场经济运行共同遵守的法规,从这一点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建立,完全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已有的、体现市场经济一般性的市场法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最早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法规中,也在不少地方打上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烙印。

此外,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着种种矛盾,因而资本主义市场法规体系中,也必然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规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其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而且可能是更加完善的法制经济

43、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p118)第一,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

(1)必须割断企业与政府的直接的行政依赖关系,使企业能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

(2)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利润挂钩。

第二,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1)企业财产关系确立的理论基础不清楚,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为理想目标,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工厂。

(2)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由国家安排,包括投资、生产、销售及分配。

(3)企业内利益关系模糊。

(4)企业能生不能死,优胜劣汰被

优劣共存取代,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始终难以实现。

(5)全民资产的所有者现象。

第三,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

44、企业的涵义和性质。

(p118)企

业是指独立从事市场活动的经济单位,是发起、实施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活动的实际承担着。

它的一般性质是:

(1)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理自己所经营的财产,并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

(2)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

产者和经营者;(3)既是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45、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

(p119)通过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产权界定清楚,实行企业的

资产最终所有权同企业法人财产分开,以经营单位的财产或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完全负责或有限责任,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46、企业经营机制包括。

(p43)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发展机制

47、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p120)第一,市场信号有序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用工方向和规模等均由价格、利率、工资等市场信号引导。

第二,良好的竞争环境。

没有人为的价格控制或价格操纵,垄断被限制在少数公共产品和特殊行业范围内,工资、利率、汇率由市场竞争形成,以条条块块为特征的分割封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被消除,企业进出市场不存在障碍,经济和价格的大幅度忽高忽低的波动得到抑制,有限度的买方市场格局成为市场格局的常态,竞争中卖者难以向买者转嫁损失,等等。

第三,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政府信息咨询机构和决策机构要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和经济杠杆为企业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48、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四个特征

(P123-124)

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四个特征:

(1)产权清晰。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讲的产权清晰,是指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公司的产权清晰,或产权关系清晰。

(2)责权明确。

责权利统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优越性和重要特征之一。

(3)政企分开。

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政企是明确分开的,两者之间是法律关系。

(4)管理科学。

所谓管理科学就是企业的内外部管理特别是内部管理,一切都要以市场要求为中心,以发挥人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为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49、消费水平、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p130)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或家庭(企业职工或家庭)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实际状况。

反映消费消费水平的指标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是指人均或户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如年人均食物数量、人均纺织品的数量、人均住房面积、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费等。

价值指标是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p130)

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使用方向、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化、;利率水平、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

51、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p130)

(1)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2)节约生产资料,降低资源消耗;(3)产业结构合理化、

高度化,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

(4)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提高人口质量,避免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过多地被新增人口吞食52、消费超前的涵义及原因。

(p130)消费超前是指消费增长过

快,超过了本国生产发展的速度,出现早熟消费或消费膨胀。

造成消费超前的原因是:

(1)国际消费示范效应和国际消费模式的传递效应;

(2)各地区、各行业和各个企业相对收入变化及由此引起的消费攀比;

(3)名义工资、预期收入增加,误导人们加快当前消费或提前消费;

(4)银行存款利率过低或者利率调整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人们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造成消费紧张心理,人们竞相到银行挤兑,人为地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大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进一步强化了物价上涨,结果人们不断地抢购以至囤积物品

53、消费滞后的涵义及原因。

(p58)消费滞后是指消费受到不合适的抑制,消费的变化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出现市场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