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471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技能步骤全Word文件下载.docx

7.用F1-F2,F1-F3,F1-F4,F1-F5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浮力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拿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在折纹处画一条直线。

2.将玻璃板放在直线上,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3.然后取一段相同的蜡烛,移动直到重合并记录两个蜡烛的位置。

4.然后交换位置重复实验。

5.然后连接AA’,BB‘,CC’。

量取距离。

得出实验结论。

六、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阻值处)

1.首先画出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取0~0.6A,电压表0~3V,电阻为10Ω.

2.使用4.5V电源电压,然后进行试触,闭合开关。

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为1.5,电流表为0.15A,电压表为2V,电流表为0.2A。

3.实验结束,填好实验报告。

七、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在图中画出电路图。

(连接电路时要关闭电源并断开开关)

2.连接电路(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从正极出发,依次连接两个灯泡开关闭合。

3.改变开关位置重新闭合开关,再改变位置闭合开关。

4.连接并联电路(三个开关,两个灯泡),将电源电压调至3V,闭合三个开关。

5.分别只断开S1、只断开S2,只断开S3,观察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全部用电器,开关的位置不同,开关的作用相同。

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该支路用电器。

八、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先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是否在零刻度处)

1.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阻值处),连接并联电路,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2.首先试触。

然后移动变阻器,是灯泡两端电压为2.5V(如果不能调到2.5V,则应调大电源电压)电流为0.32A,电功率为0.8w。

3.再将电压调为2V,此时发光暗红(较暗),电流为0.28A,电功率为0.56W。

4.再使电压为2.8V,此时发光较亮,电流为0.33A,电功率为0.924W

5.填好实验报告。

九、探究水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器材,由下至上安装,最后点燃酒精灯。

2.等到温度计上升到90摄氏度时,每隔30秒记录一下数据。

3.当数据三次为同一数据时,就可以停止实验。

整理器材。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1.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刻度处,蜡烛、光屏分别在两侧,调至同一高度上。

2.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物据为35cm,通过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的像,像距为15cm,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物距在5cm,不能找到蜡烛的像,移除光屏,从右侧观察,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5.得出实验结论。

 

生物实验技能

一、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2.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4.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5.取镜与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

6.对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7.安放装片:

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8.调焦:

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9.观察: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二、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1.擦试干净载、盖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在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涂抹。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5.取镜与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

6.对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7.安放装片:

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8.调焦:

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9.观察: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三、观察叶片结构。

1.用双面刀片在菠菜叶子上迅速切割,放在培养皿中。

2.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使用显微镜步骤同上。

化学实验技能

一、粗盐提纯。

1.(不称量,自己用钥匙取一勺粗盐)量取6ml水,将水、粗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固定好铁架台、漏斗,烧杯,进行过滤(用玻璃棒引流),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快要蒸干时要移去酒精灯,用余热将其蒸干。

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报告中答案填3.0克,47.0克。

1.调节天平平衡,量取3.0克的NaCl,47.0克的水。

2.将NaCl和水放到小烧杯里面。

3.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解。

4.然后倒入瓶中,贴好标签。

5.整理仪器,填好实验报告。

三、氧气的制取

1.首先检查气密性,用手握住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放三勺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好棉花,水槽中装满水,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山,试管口向下倾斜。

3.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用酒精灯首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4.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当集气瓶中有大的气泡鼓出时,就已经收集满了。

用玻璃瓶盖好,正放在实验台上。

5.先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填好实验报告。

四、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首先拿一个大试管,验证其气密性。

2.在其中装入7~8块大理石(或石灰石);

加入稀盐酸,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3.开始收集气体,集气瓶口向上。

4.集满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经集满。

5.向点燃的蜡烛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熄灭。

五、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1.各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氯化钠溶液,再各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能确定出是否能反应即可)。

3.在3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稀盐酸,要尽量保证稀盐酸的体积相同。

4.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能定出什么样的金属能与酸反应即可)。

六、测量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中和反应与测溶液的PH值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由监考教师随机指定一块)所受重力。

2.测出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石块不能碰杯底),算出石块所受浮力。

3.在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

用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4.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反应后溶液滴在试纸上。

5.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被测液的PH。

七、稀硫酸跟氧化铜的反应及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向1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加入稀盐酸

2.正确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给试管预热,使试管倾斜一定的角度(约45°

),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或别人,观察现象并记录。

3.向1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少量上述反应中得到的硫酸铜溶液(稍冷却后)。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八、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

1.向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药匙硝酸钾粉末

2.用量筒量取3mL蒸馏水,倒入盛有硝酸钾的试管中,振荡至固体不再溶解。

3.将盛有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约有60mL热水的小烧杯中,稍后取出振荡。

试题十一  实验:

粗盐提纯

实 验  报 告

  1.实验结果回答:

(10分)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和解释

过滤

食盐水中的不溶物留在滤纸上(3分),滤液为 无色液体(2分)。

过滤法可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杂质。

(5分)

2.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 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     (5分)

3.本实验中,每步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一)搅拌,加速溶解;

(二)引流 ;

(三)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试题十二实验:

测细丝的直径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 验 报告

  1.(5分)所测细丝的直径为       。

注意单位

2.实验记录和分析:

(20分)

配置的溶液

试剂的用量

实验步骤

解释

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3.0 g,水 47.0 ml(5分)。

把称好的氯化钠放入 烧杯里,再注入量好的水,用    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5分)。

用  玻璃棒  (2分)搅拌可以 加速  (4分)氯化钠的溶解,氯化钠的溶液为 无  色(4分)。

试题十三实验:

氧气的制取

实验 报 告

 1.(6分)将装置连接起来,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到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6分)当导管口有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3.(6分)实验结束后,先将 导管移出水面        ,再 熄灭酒精灯  。

  4.(7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氧气?

         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试题十四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 验报 告

现象与结论分析:

(25分)

制取二氧化碳

石灰石和盐酸接触后生成无色  气体(5分)。

验证实验

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燃烧的蜡烛熄灭      .(5分)。

(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3分)

(2)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分)

紫色的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5分)。

证明CO2溶液显 酸 性(4分)。

试题十五   实验:

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 报   告

结论或解释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锌片、铁丝、铜丝放入氯化钠

溶液中无现象(填“有”或“无”)(2分)

2.锌片、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

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2分)

1.锌片、铁丝、铜丝 不能 (2分)与氯化钠溶液反应(填“能”或“不能”)。

2.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金属有 锌、铁(2分),说明锌、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3分)。

  

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锌片、铁丝、铜丝放入稀盐酸中

 锌片、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各2分)

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有锌、铁,(3分)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有铜(2分)钠铁铜锌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钠、锌、铁、铜    (3分)

试题十六  实验:

测量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中和反应与测溶液的PH值

实  验 报告

1.实验现象记录:

(共9分)

石块重力(N)

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N)

石块所受浮力(N)

2.中和反应实验现象的记录:

(共16分)

在实验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

PH=7    。

回答: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红___色(2分),PH大于7(2分);

逐滴向锥形瓶里滴入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PH等于 7(2分);

如果继续滴盐酸,PH小于7(PH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分)。

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分)

(一)胃药中和胃酸

(二)处理污水(三)改良酸性土壤

试题十七 实验:

稀硫酸跟氧化铜的反应及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  验报   告

   现象与结论分析:

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

氧化铜为黑  色粉末,与硫酸混合后加热,现象为黑色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7分)。

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5分)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为

   有蓝色沉淀生成        (7分) 。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2NaOH=Cu(OH)2 ↓+Na2SO4             。

(6分)

试题十八实验:

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 验  报 告

硝酸钾

的溶解

试管中的澄清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

钾的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

“不饱和”)。

(6分)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物

质  不能 (填“能”或“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6分)

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温度

将盛有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是试管底部的固体减少(填“增加”、“减少”或“无变化”之一)。

(7分)

证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