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488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docx

3#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3、成型钢筋:

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

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4、扎丝:

可采用20~22#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5、垫块:

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扎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及商品预制垫块、支墩、墙体撑杆等。

二、工艺流程

基础钢筋绑扎:

垫层上先弹线→绑扎1200㎜承台梁→防水板下部钢筋→防水板上部钢筋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对焊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墙钢筋绑扎:

(绑扎梯子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或对焊)→画水平筋间距→绑扎水平钢筋→绑扎拉钩

梁钢筋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点弹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楼梯钢筋绑扎: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三、钢筋结构构造要求

3.1主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环境类别

板、墙、壳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20mm

15mm

15mm

30mm

25mm

25mm

30mm

30mm

30mm

a

____

20mm

20mm

___

30mm

30mm

___

30mm

30mm

b

____

25mm

20mm

___

30mm

30mm

___

35mm

30mm

____

30mm

25mm

___

35mm

35mm

___

40mm

35mm

3.1.1基础底板底筋及混凝土外墙外筋迎水面主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

3.12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3.1.3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地防裂措施。

3.1.4筏板基础底板上皮主筋保护层为25mm,基础梁上皮保护层为25mm。

3.1.5锚固长度:

纵筋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详见03G101-1第34页。

4.5基础工程

4.5.1基础插筋的直径、等级、数量和位置与竖向构件底部配筋相同,插筋锚入基础内的做法应满足03G101-3第32页的规定,升出基础顶面的长度应满足03G101-1第36页的规定,水平钢筋或箍筋延伸至底板底,板底钢筋应设水泥砂浆垫块,必要时设钢支架及支撑,钢支架可用Ф25钢筋或小角钢焊成。

4.5.2筏板基础主要端部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应满足《04G101-3》第29页的规定,梁板式伐形基础平板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应满足《14G101-3》第40页规定。

4.5.3基础板部分未注明分布钢筋均为Ф8@200.

4.7钢筋混凝土梁:

4.7.1梁内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采取封闭型式,并做成135度,纵向钢筋为多排时,应增加直线段弯钩,在两排或三排钢筋以下弯折。

4.7.2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

4.7.3主梁在次梁作用处,箍筋应贯通布置,凡未在次梁两侧注明箍筋者,均在次梁两侧各设3组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同梁箍筋,间距50mm。

4.7.4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应置于主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其下部钢筋可在支座附近稍微弯折。

4.7.5梁的纵向钢筋需要设置接头时,底部钢筋应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接头,上部钢筋应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接头。

同一接头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应超过总钢筋数量的50%。

4.7.6在梁跨中开不大于Ф150的洞时,在具体设计中未说明做法时,洞的位置应在梁跨中的2/3范围内,梁高的中间1/3范围内。

洞边加筋如图:

4.8钢筋混凝土柱

4.8.1柱子箍筋一般为复合箍,除拉结钢筋外均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度弯钩,直钩长度为10d,因楼梯平台梁使框架柱形成短柱时,箍筋全高加密。

4.8.2梁柱箍筋构造见下图:

 

4.9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4.9.1当墙体厚度≤400mm时墙内分布筋为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拉结钢筋直径:

墙厚≤300mm时为6~8mm,墙厚>300时为8mm横向和竖向间距均底部加强区部位不大于450mm其他部位不大于600mm。

采用梅花型布置。

4.9.2墙体上留洞参见结构说明。

4.9.3墙体转角无(暗)柱时做法见下图

4.9.4墙钢筋一般水平筋在外,竖向钢筋在内,两排钢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地下挡土墙竖向钢筋在外,水平钢筋在内。

4.9.5主楼-0.11标高、屋顶标高的剪力墙内部应设置暗梁。

暗梁与连梁相遇时主筋搭接45d

4.9.6墙体水平分布筋应作为连梁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高度>700mm时其两侧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钢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4.10后浇带

4.10.1后浇带部位的构件钢筋不截断,伸入后浇带两侧各1000mm

五、施工方法

5.1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2-13采用。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C40

光圆钢筋

HPB235级

45d

35d

30d

25d

带肋钢筋

HRB335级

55d

45d

35d

30d

注:

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同一段面50%接头位置。

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

画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2柱箍筋绑扎: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2-15。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拄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2-16。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见图2-17。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问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d为主筋直径)。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2-18。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持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为1.7Lae,具体参见《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中的有关作法。

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人梁和板内。

5.3梁钢筋绑扎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大于45d。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2-19。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5.4楼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2-20)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000mm。

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

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

5.5楼梯钢筋绑扎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6墙体钢筋绑扎

墙体钢筋绑扎一般在暗柱绑扎完成后进行,且墙体钢筋截面一般直径较小(不包括挡土墙)竖向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两暗柱之间墙体长度大于1.5m时在墙中增设梯子筋,(梯子筋即水平筋的定位筋,用比墙体钢筋大一个型号的钢筋焊制而成,起到墙体厚度、水平钢筋间距支撑的作用)绑扎搭接的绑扣不少于3扣,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绑扣应采用兜扣的形式,如采用顺扣绑扎时须采取梅花形式布扣。

拉钩按设计间距布置,勾住两侧水平筋的外侧,上下两排应梅花形布设,我们的这个工程监理要求采用S钩的形式。

六、成品保护

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拄筋、墙筋位移。

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准确。

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

绑板的盖铁钢筋应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揩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