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15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船舶稳性.docx

第四章船舶稳性

第一节稳性的基本概念

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

1.船舶的平衡状态

船舶漂浮于水面上,其重力为W,浮力为△,G为船舶重心,B为船舶初始位置的浮心。

在某一性质的外力矩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由于倾斜后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几何形状改变,浮心由B移至Bi点,当外力矩消失后船舶能否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取决于它处在何种平衡状态(下图)。

(1)稳定平衡。

如图(a)所示,船舶倾斜后在重力W0浮力△作用下产生一稳性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会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稳定平衡状态。

(2)随遇平衡。

如图2-1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仍然作用在同一垂线上而不产生力矩,因而船舶不能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则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随遇平衡状态。

(3)不稳定平衡。

如图2-1(c)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作用下产生一倾覆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继续倾斜,称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不稳定平衡状态。

2.船舶平衡状态的判别

为对船舶的平衡状态进行判别,将船舶正浮时浮力作用线和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定义为稳心,以M表示。

由于船舶倾斜后的浮心位置或浮力作用线与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有关,稳心位置也随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不同而变化。

进一步分析表明,船舶处于何种平衡状态与重心G和稳心M的相对位置有关。

船舶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之下;船舶不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之上;船舶随遇平衡时,重心G和稳心M重合。

因此,为了使船舶在受到一外力矩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复原能力从而保证船舶安全,船舶重心必须在相应倾角时的稳心之下。

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船舶,其复原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倾斜后产生的稳性力矩

或复原力矩Ms的大小。

由图(a)可见,该稳性力矩大小为

式中:

GZ——静稳性力臂(m)是船舶重心G至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简称作稳性力臂或复原力臂。

船舶稳性的分类:

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矩消

失后船体能自行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船舶稳性。

船舶稳性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船舶倾斜方向分类。

可分为横稳性和纵稳性。

横稳性指船舶绕纵向轴

(x轴)横倾时的稳性,纵稳性指船舶绕横向轴(y轴)纵倾时的稳性。

由于纵稳性力矩远大于横稳性力矩,故实际营运中不可能因纵稳性不足而导致船舶倾覆。

2•按倾角大小分类。

可分为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

初稳性(小倾角稳性)

指船舶微倾时所具有的稳性,微倾在实际营运中将倾斜角扩大至10°〜15°;大倾角稳性指当倾角大于10°〜15°时的稳性。

3•按作用力矩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静稳性和动稳性。

静稳性指船舶在倾斜过程中不计及角加速度和惯性矩时的稳性;动稳性指船舶在倾斜过程中计及角加速度和惯性矩时的稳性。

4.按船舱是否进水分类。

可分成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

船体在完整状态时的稳性称为完整稳性,而船体破舱进水后所具有的稳性则称为破舱稳性。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

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准:

理论证明:

船舶在微倾条件下,倾斜轴过初始水线面的

面积中心即初始漂心F;过初始漂心F微倾后船舶排水体积不变;当排水量一定时,船舶的稳心M点为一定点。

船舶初稳性是以上述结论为前提进行研究和表述的。

船舶在小倾角条件下,稳性力矩M和稳性力臂G刘表示为

M=△GMin0

GZ=GMin0

式中:

GM船舶重心与稳心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初稳性高度(m);

0船舶横倾角(°)。

由上式可见,在排水量及倾角一定情况下,静稳性力矩大小取决于重心和稳心的相对位置,即取决于GMt小。

当M点在G点之上,GMfe正值,此时船舶具有稳性力矩并与GMS成正比;当M点在G点之下,GM为负值,此时船舶具有倾覆力矩亦与GM6成正比;当M点和G点重合,GM为零,此时稳性力矩为零。

由此分析可知,GMJ以作为衡量船舶初稳性大小的基本标志。

欲使船舶具有稳性,必须使GM>0。

初稳性高度GM的计算:

1.由装载排水量查取横稳心距基线高度KM

2.根据装载方案按下式计算船舶KG

迟PiZi

KGo一

3.按式GM=KM-KG+算船舶初稳性高度GM

自由液面对初稳性高度的影响:

船上各液体舱柜在液体未充满整个舱内空间时随船舶横倾而向倾斜一侧移动,该自由流动的液体表面称为自由液面。

当船舶倾斜时,舱柜内液体随之流动,使液体的重心向倾斜一方移动,产生了一与稳性力矩方向相反的倾斜力矩,从而减少了原有的稳性力矩,也即降低了船舶初稳性高度。

自由液面对初稳性高度的修正值表达式:

由于自由液面影响而使初稳性高度减小,

其减小值SGif可表示为

-i

当存在多个自由液面时,SGM为

、GMf

减少自由液面影响的措施:

船舶在建造和营运中,应尽量减小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其具体措施包括:

1•减小液舱(柜)宽度。

液体散装货船因装载大量液体货,其自由液面对

稳性影响较大,为此船舶在设计时,通常都设置一道或两道纵向舱壁,将液舱宽度减小。

对于普通货船的双层底内,其左右也是水密分隔成两个液柜。

矩形液面的液舱内设置一道纵向舱壁将其宽度二等分,ix将减至原来的1/4;设置两道纵向舱壁将其宽度三等分,ix则减至原来的1/9。

对于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液面的液舱,若中间设置一道纵向舱壁,将其左右宽度等分,ix则会减至

原来的1/3。

增设横舱壁则不会减少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

2•液舱(柜)应尽可能装满或空舱。

对于液体散装货船,各液体货舱在考虑适当的膨胀余量后应尽量装满,若舱容有剩余,则可保留若干空舱,以减少具有自由液面的舱数。

对于普通货船的油水舱,应逐舱装载和使用,这样可保持在航行中船舶未满液柜数最少。

3.保持甲板排水孔畅通。

在开航前应认真检查上甲板两舷排水孔是否畅通,并防止航行过程中堵塞,以确保甲板上浪后能迅速排出,减小因上浪而在上甲板形成自由液面的作用时间。

航行中如遇严重甲板上浪,应适当采取改向或减速措施,并注意排除排水孔排水障碍物。

4.注意纵向水密分隔是否有漏水连通现象及是否有不必要的积水。

液舱(柜)

内纵向隔壁因锈蚀、不适当受力或建造缺陷,致使漏水连通而形成较大自由液面。

另外,船舶在营运中各污水舱内会积聚一定污水,应及时测量并排出。

5.在排水量较小时,更应重视液舱内自由液面对稳性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载荷移动、重量增减、货物悬挂对稳性的影响及计算载荷移动对稳性的影响:

1.船内重物水平横移

船内重物水平横移,船舶重心偏离中纵剖面,横坐标改变,使之原有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将使船舶产生横倾角,初始水线W与横倾后的水线WL1之间的夹角B即为船舶横倾角。

船在海上航行由于横摇导致重物横移时,同样使船横倾。

2.船内重物垂移

船内重物垂向移动,将引起船舶重心的垂向改变,从而导致初稳性高度的变化。

由于重物移动前后船舶排水量△不变,故初稳心距基线高KM也未发生改变,因而重物垂移引起的初稳性高度改变量SGMfe数值上等于船舶重心的垂移量

GG船内重物上移,船舶重心上移,GM降低;船内重物下移,船舶重心下移,GM增大。

同方法,重量增减可分成大量增减和少量增减两种情况。

若船舶初始排水量为△,重量增减量为刀Pi,则一般认为当刀Pi>10%寸为重量的大量增减,当刀PiV10%时为重量的少量增减。

1•重量大量增减

设船舶重量增减后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初稳心距基线高KM勺改变,重量增减量产生的垂向重量力矩为刀PiZi,导致则重量增减后船舶重心高度改变,根据初稳性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重量增减后的

GM。

2•重量少量增减

在假设加载后初稳心M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首先将重量在船舶原重心处增减,则重量少量增减后船舶的重心位置不变;然后将重量移至实际装载位置上,从而引起船舶重心位置改变。

显然,当重量增加时,重量装于船舶原重心之上,船舶重心提高,初稳性高度减小;反之,船舶重心降低,初稳性高度增大。

当重量减少时,与之当重量增加时的情况相反。

货物悬挂对稳性的影响:

船内重量为P的悬挂货物其重心位于qi点且悬挂于n点时,

当船舶横倾71角时,P在其重力作用下将由q1点移到q2点。

由此悬挂货物对船舶产生横倾力矩,从而减少了原有的稳性力矩,船舶的初稳性高度也相应减小。

而易见,悬挂货物对初稳性的影响相当于把货物自重心q1点垂直上移到悬挂点m

处,从而使船舶重心G点上移,致使初稳性高度减小,可以把它的重心理解为在悬挂点m处,m点称为悬挂重物的虚重心。

第三节船舶大倾角静稳性

大倾角静稳性基本概念:

1•船舶在海上航行中,由于风浪的作用往往使船舶横

倾角超过10°〜15°,这时船舶的稳性就称为大倾角静稳性。

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的区别为:

首先,两者对应的船舶横倾角不同。

船舶横倾角B小于10°〜15°时对应的稳性为初稳性,而横倾角大于10°〜15°时对应的稳性即为大倾角稳性。

其次,船舶在大倾角横倾时相邻两浮力作用线交点不再为定点M再次,船

舶大倾角横倾时倾斜轴不再过初始水线面漂心。

最后,船舶大倾角稳性不能GM

作为基本标志来衡量。

2•大倾角静稳性的基本标志

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发生大倾角横倾,当外力矩消失后,船舶重力和浮力仍然形成力偶,其力矩即为静稳性力矩或称复原力矩,表示式为:

M=△•GZ

船舶在排水量一定的条件下,稳性力矩M大小取决于船舶重心G到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即取决于静稳性力臂GZ并与GZ成正比,因此,静稳性力臂G羽以作为衡量大倾角静稳性的基本标志。

自由液面对大倾角稳性的影响:

在计算各倾角时的静稳性力臂或静稳性力矩值时,

如初稳性计算一样,也需进行自由液面修正,即液舱内自由液面使静稳性力臂及静稳性力矩减小。

液舱内的液体随船舶倾角的增大而引起自由液面较大变化,从

而引起自由液面力矩的较大变化。

静稳性曲线上特征参数的含义:

静稳性曲线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静稳性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静稳性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等于初稳性高

度GM

2.静稳性曲线上的反曲点。

当横倾角增大至甲板浸水角时,静稳性曲线上升段出现一反曲点,在该点以前,曲线上升较快;在该点之后,曲线上升趋势减缓,反曲点处曲线斜率最大,这是因为船舶横倾至甲板浸水角前后浮心位置改变最大所决定的。

3.静稳性曲线上的极值点。

当横倾角增大至某一角度,静稳性曲线取得极值点,它标明了曲线最高点的位置,反映出船舶在横倾中所具有的最大静稳性力矩(臂),以及取得静稳性力矩(臂)最大值时船舶的倾斜状态。

极值点对应的横倾角一般在35°〜45°左右。

4.稳性消失点。

静稳性曲线过极值点后呈下降趋势,即随着横倾角的增大,

M(或GZ逐渐减小,当横倾角达到某一角度时,M或GZ等于零,此时稳性消失,表现在静稳性曲线图上则为曲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稳性消失点,对应的横倾角称为稳性消失角9v,自O到Bv称稳性范围。

船舶横倾角超过9v时,M(或GZ出现负值,即船舶产生倾覆力矩。

对于一般装载状态下的货船而言,9v约为

70°〜80°。

静稳性曲线的应用:

1.求取甲板浸水角。

在静稳性曲线图上,量取曲线反曲点对应的横坐标即可得到该装载状态下的甲板浸水角。

2.求取初稳性高度GM由于静稳性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即为GM通常在曲线图上求取GIM勺方法是:

先过原点作GZS线的切线,然后在9二57.3。

处量取该切线的纵坐标值即为G0M。

3.求取横倾角为30°时的静稳性力臂GZ。

民用船舶在大风浪中横摇时所出现的最大横倾角通常不小于30°,因此在该倾角时的静稳性力臂G羽以表征船舶大倾角静稳性大小。

4.求取最大静稳性力臂对应的横倾角9S*静稳性曲线极值点对应的横倾角即为9sm,又称极限静倾角。

5.求取稳性消失角9vo静稳性曲线做出后,量取曲线与坐标轴的第二个交点对应横倾角即为稳性消失角9v。

6.确定船舶静平衡位置。

设有一静态外力矩M缓慢作用于船上使船横倾,当倾角达到某一角度时船舶不再继续倾斜,此时船舶处于静平衡状态,其静平衡条件为

Mh=M

即静态外力矩与稳性力矩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矩为零。

当静态外力矩M增至与最大静稳性力矩Mm相等即M直线与M曲线相切时,船舶静倾角达最大值,该静倾角为船舶满足静平衡条件的极限位置,因而称为极限静倾角9sm;当静态外力矩M继续增大并使M>Mm时,船舶将不再能保持静平衡,而使船体继续倾斜直至倾覆,因此,最大静稳性力矩Mm是表示船舶在静力作用下抵御外力矩的最大能力,只有满足MWMm,才能确保船舶不致倾覆。

若船舶在初始状态下受一静态外力矩M作用,当倾角达到9s时船舶不再继续倾斜,而处于静平衡状态。

若此时静态外力矩减小至Mi,船舶将回摇至M-M对应的横倾角处,即船舶的静倾角为Mi直线与M曲线的第一个交点对应横倾角;

若此时静横倾力矩消失,船舶将回摇并停止于初始平衡位置。

若船舶在初始状态下受一静态外力矩M作用且M>Mm,当船舶横倾至极限静倾角9sm与稳性消失角9v之间的某一倾角时,静态外力矩减小为Ml并满足MiWMm,船舶也不会发生倾覆,而是回摇至Mi=M对应的横倾角处,即船舶的静倾角为Mi直线与M曲线的第二个交点对应横倾角。

若Mi=0,船舶同样将回摇至初始平衡位置。

7•计算船舶动稳性的基础

船舶静稳性大小取决于静稳性力矩M,而船舶动稳性大小则取决于动稳性力矩,即静稳性力矩作的功,它在数值上等于静稳性力矩M曲线下的面积。

第五节船舶动稳性

船舶动稳性基本概念:

1.动稳性定义

所谓动稳性指船舶在动态外力矩作用下计及横倾角加速度和惯性矩的稳性。

在讨论船舶静稳性时,通常假设力矩逐渐作用于船上,使外力矩与静稳性力矩处处平衡,因而不需考虑船舶横倾过程中的角加速度和惯性矩。

船舶在海上航行中时常受到外力矩的突然作用,如阵风的突然袭击、海浪的猛烈冲击、拖轮急拖或急顶等,此类外力矩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变化或突然作用于船上,则应计及横倾过程中的角加速度和惯性矩。

2.船舶动稳性大小的基本标志

船舶在动态外力矩作用下发生倾斜,考虑了船舶倾斜过程中的角加速度和惯性矩的影响,船舶抵抗外力矩的能力不能再以稳性力矩来衡量,而是应以稳性力

矩做的功来衡量。

由此可见,船舶动稳性在不同装载状况下其大小应以稳性力矩做的功来表征。

稳性力矩所做功Ws亦称动稳性力矩,以Md表示。

由于动稳性力矩Md在数值上等于静稳性力矩MS曲线下的面积,而

Ms二「GZ并设△为常量,于是定义静稳性力臂GZ曲线下的面积为动稳性力臂

1d。

则动稳性力矩Md为

Md二—d

由上式可知,在排水量一定的条件下,稳性力矩所做的功取决于动稳性力臂

1d,并与其成正比,因此动稳性力臂1d可以作为船舶动稳性大小的基本标志。

由上可知,动稳性力矩或动稳性力臂在稳性范围内随横倾角增大而增大,当

横倾角为稳性消失角时,该值达到最大。

为全面反映动稳性力矩或动稳性力臂随横倾角变化规律,将Md或1d与二间数值关系绘制成曲线,该曲线称为动稳性曲线。

曲线图的横坐标为横倾角,纵坐标为动稳性力矩或动稳性力臂。

船舶动平衡:

在动态外力矩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当角速度为零时不再向倾斜方向继续倾斜,此时船舶处于动平衡状态。

即外力矩做的功等于静稳性力矩做的功

时,船舶达到动平衡。

船舶达到动平衡时的横倾角称动平衡角,简称动倾角,以

0d表示。

 

由上分析可知,船舶在动态外力矩作用下达到动平衡的条件为:

W=W

当外力矩Mh增大时,Mh曲线位置提高,曲线下的面积增大。

为取得动平衡,需有更多的Ms曲线面积抵偿,则计算曲线面积时的右边界线后移,相应的动倾角增大。

当外力矩Mh增大至Ms曲线面积能够抵偿的极限位置时,船舶达到

极限动平衡状态,所对应的动倾角称为极限动倾角,以^dm表示。

船舶在极限动平衡时对应的外力矩为船舶能够承受外力矩的最大能力,或者说,该外力矩是使船舶倾覆所需要的最小值。

当实际外力矩大于该值时,船舶因动平衡不复存在而导致倾覆。

因此,将船舶在极限动平衡时的外力矩称为最小倾覆力矩,以Mhmin表示,它是衡量船舶动稳性的重要参数。

从动稳性要求来考虑,保证船舶不致倾覆的条件应为:

h—Mhmin

第六节对船舶稳性的要求

IMO《稳性规则》对船舶的完整稳性核算:

在核算装载状态下,经自由液面修正后

1•初稳性高度GM应不小于0.15m;

2•静稳性力臂GZS线下的面积:

(1)在横倾角0°〜30°间所围面积Ao应不小于0.055m•rad;

(2)在静倾角0°〜40°或进水角中较小者间所围面积Ar(0f),应不小于0.090m.rad;

(3)在横倾角30°〜40°或进水角中较小者间所围面积A30°40°(0f)应不小于0.030m.rad;

3•横倾角30°处的静稳性力臂(GZ0°)应不小于0.20m:

4.最大静稳性力臂对应横倾角0sm最好大于30°,但至少不应小于25°;

5.对L>24询勺船舶,尚应满足天气衡准。

对于L>24询勺船舶,IMC规定了在正常装载状况下船舶抵抗横风和横摇联合作用应具有的能力。

(1)船舶受到垂直作用在其中心线上的一个稳定风压的作用下,产生稳定

风压倾侧力臂扁,此时船舶的静倾角为;

(2)

lw2;

7

假定在横浪的作用下,船舶由静倾角肌向上风舷横摇至处;

(3)然后船舶受到一个突风作用,产生突风风压倾侧力臂

(4)在此情况下,静稳性曲线下的面积应满足面积b》面积a在进行上述稳性核算时,各项具体规定包括:

(1)风压倾侧力臂5和G不随横倾角二变化;

(2)风压倾侧力臂lw1和lw2按下式求取

Ww1=Pw'AwZw

|_Mw1lw1_,-.

Iw2=〔・5Iw1

Pw

单位计算风压(kPa),取Pw=51.4x9.81kPa;

水线以上船体和甲板货的侧投影面积(m2);

Zw

Aw的中心到水线下船体侧面积中心或近似地到吃水一半处的垂直距离(m)。

(3)计算面积时右边界角乙的确定:

船舶进水角(o);

在核算装载状态下,经自由液面修正后

1•初稳性高度GM应不小于0.15m;

2•静稳性力臂GZ曲线下的面积:

(1)在横倾角0°〜30°间所围面积Ao应不小于0.055m•rad;

(2)在静倾角0°〜40°或进水角中较小者间所围面积A40°(ef),应不小于0.090m.rad;

(3)在横倾角30°〜40°或进水角中较小者间所围面积A30°40°(ef)应不小于0.030m.rad;

3•横倾角30°处的静稳性力臂(GZr)应不小于0.20m:

4.最大静稳性力臂对应横倾角esm最好大于30°,但至少不应小于25°;

5.对L>24*1勺船舶,尚应满足天气衡准。

对于L>24*勺船舶,IMC规定了在正常装载状况下船舶抵抗横风和横摇联合作用应具有的能力。

(1)船舶受到垂直作用在其中心线上的一个稳定风压的作用下,产生稳定风压倾侧力臂lw1,此时船舶的静倾角为九;

(2)假定在横浪的作用下,船舶由静倾角玄向上风舷横摇至处;

(3)然后船舶受到一个突风作用,产生突风风压倾侧力臂lw2;

(4)在此情况下,静稳性曲线下的面积应满足面积b》面积a0

在进行上述稳性核算时,各项具体规定包括:

(1)风压倾侧力臂lw1和lw2不随横倾角二变化;

(2)风压倾侧力臂lw1和lw2按下式求取

Mw1

=Pw'Aw,Zw

彳lw1=

Mw1

1w2—

二1.5Iw1

式中:

Mw1稳定风压倾侧力矩(kNm;

Pw单位计算风压(kPa),取Pw=51.49&kPa;

A水线以上船体和甲板货的侧投影面积(吊);

Zw

Aw的中心到水线下船体侧面积中心或近似地到吃水一半处的垂

直距离(m

(3)计算面积时右边界角小的确定:

ti2=minh—50?

式中:

f船舶进水角(o);

二lw2与GZ曲线的第二个交点对应横倾角(o)

我国《法定规则》对船舶稳性的基本要求:

1.国际航行船舶

应满足IMO《稳性规则》中规定的稳性衡准。

2.国内航行船舶经自由液面修正后,船舶稳性在所核算的装载状况下必须同时满足:

(1)初稳性高度GM不小于0.15m;

(2)在横倾角为30°时的静稳性力臂GZr应不小于0.20m;若进水角小于30°时,则进水角处的静稳性力臂值应不小于该值;

(3)最大静稳性力臂对应横倾角0sm应不小于25°;

(4)稳性衡准数K不小于1。

稳性衡准数K是指船舶最小倾覆力矩(臂)与风压倾侧力矩(臂)之比,即

 

式中:

Ihmin-—最小倾覆力臂

Mhmin

hmin

iw-—风压倾侧力臂(m;

M-—风压倾侧力矩(kN.m)

当船舶宽深比B/D>2时,则对9sm的要求可适当减小,其减小值S9为

(B)

门-202K-1

2丿]丿

式中:

D-—船舶型深(m;

B-—船舶型宽(m),但B/D>2.5时.取B/D=2.5;

K-—稳性衡准数,但当K>1.5时,取K=1.5。

因而应

船舶稳性的适用范围:

过大稳性或过小稳性都是船舶正常营运所不允许的,给出船舶稳性的适用范围。

从稳性规则对船舶稳性的要求考虑,船舶最小初稳性高度应为GWGM;从船舶摇摆性考虑,横摇周期不宜过小,以免船舶剧烈摇摆,一般认为船舶自由横摇周期不小于9s,而在15〜16s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则船舶最大初稳性高度应为

左右对应的GM6则为初稳性高度适宜值;对万吨级船舶满载时GM取4%〜5%较适宜。

船舶获得适度稳性的方法:

1.了解船舶状况及航线情况。

了解船舶装载或压载的能力、重量分布及相应的稳性状态;熟悉本航线所经海区的自然条件、可能出现的气象现象等,从而确定既安全又适当的稳性值。

2•合理配载。

根据经验统计,对于万吨级船舶满载时,底舱和二层舱装载

量所占全部载货量的比例约为65%35%若需装载甲板货时,则甲板货重量一般不超过全船载货量的10%且堆积高度一般不超过船宽的1/6〜1/5,这样,底舱、二层舱、甲板货的配货比例大体为65%25%10%对于具有3层甲板的船舶,底舱、下二层舱、上二层舱的配货比例大体为55%25%20%

3•合理调整船舶稳性。

在采取加(排)压载水方法时,应注意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且加(排)压载水后因排水量的变化导致许用重心高度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改变。

加装甲板货时因受风面积增大,引起风压倾侧力矩增大致使稳性衡准数减小。

4•货物紧密堆垛,防止大风浪航行中移位。

5•合理平舱。

对于件杂货而言,各舱装载后应保持货物表面基本平整,不

允许出现不同舱位处的货物表面凹凸不平,尤其是因舱口前后两端因堆垛困难而

将其舱位弃之不用;对于固体散货,根据装货数量和货舱形状确定是否采取分段平舱,无论如何,散货装载完毕时应保证货物表面平整,对于满载舱应尽量将货

物充满整个货舱空间,必要时采取止移措施。

6.尽量减少自由液面形响。

7.消除船舶初始横倾。

船舶的初始横倾使稳性力矩降低,从而对船舶的大倾角静稳性、动稳性都产生不利影响。

8.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