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2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总论复习总结.doc

绪论

1.生药(crudedrug):

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2.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3.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CMs):

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

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4.草药(herbalmedicines):

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5.中草药(Chineseherbalmedicines):

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6.道地药材:

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7.生药学的主要任务:

1)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①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②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

2)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8.药物著作:

《神农本草经》汉365种药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唐884苏敬我国及世界第一部药典;首次有图文鉴定的方法

《本草纲目》明代1892种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一.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1.生药的分类法:

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

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2.生药的记载大纲:

包括名称、来源(或基原)、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现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3.生药的拉丁名意义:

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使用统一的、规范的拉丁名便于生药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4.生药的拉丁名分类:

植物名:

不含药用部位,斜体药材名:

含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名:

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树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果实Fructus、全草Herba、树脂Resina、鳞茎Bullus、花柱Stigma、分泌物Venenum)

5.取名的几种形式(不全):

A.原动植物的属名+药用部位黄芩牛黄

B.原动植物的种加词+药用部位颠茄草

C.兼用原动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药用部位青蒿茵陈

D.直接用原动植物的属名或种加词鹿茸钩藤

E.矿物类生药:

原矿物拉丁名朱砂雄黄

6.同名异物:

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药物使用。

冬青误用为女贞

7.同物异名:

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做不同的生药使用大血藤又称为红藤,鸡血藤,易混淆真-鸡血藤

二、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1.生药鉴定:

依据所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与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2.生药鉴定的标准-《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及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3.生药的鉴定包括两个方面: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与生药的品质鉴定。

4.生药的真实性鉴定即基愿鉴定

5.生药品质鉴定

(1)纯度:

杂质含量;

(2)优良度:

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等。

6.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DNA分子标记鉴定。

7.生药的性状鉴定:

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又称传统经验鉴别。

8、性状鉴定内容涉及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和火试

(1)形状:

山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防风根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3)色泽: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5)质地:

如生药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当归,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郁金,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南沙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

(6)断面:

黄芪“菊花心”,茅苍术“朱砂点”,大黄“星点”,何首乌“云锦纹”。

防己车轮纹

(8)味:

黄连味越苦越好;甘草味越甜越好。

(10)火试:

有些生药用火烧之或煅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特殊现象。

9.显微鉴定常在药材外形不易鉴定、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以及一些含有植物组织的中成药的鉴别中使用。

10.显微鉴定的内容包括:

组织鉴定、粉末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

11.显微化学鉴定有A.细胞壁性质鉴定B.细胞内含物性质鉴定C.细胞内化学成分鉴定D、微量升华大黄升华黄色结晶

A.细胞壁性质鉴定、

木质化:

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或角质化:

加苏丹III,呈橘红色至红色。

纤维素:

加ZnCl2-I2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

加H2SO4无变化。

B.细胞内含物性质鉴定

淀粉粒:

遇碘显蓝色或蓝紫色;甘油醋酸或蒸馏水装片,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糊化

淀粉粒的偏光现象(呈黑十字)。

糊粉粒:

甘油装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菊糖:

加10%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草酸钙结晶:

装片中加入硫酸溶液逐渐溶解,并析出针状CaSO4结晶。

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可溶解,同时放出气泡。

硅质:

加H2SO4不溶解。

粘液:

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

加苏丹III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乙醇,脂肪油不溶解、

挥发油则溶解。

12理化鉴别常用鉴定方法有:

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1)物理常数法:

相对密度、旋光性、折光率、凝点、熔点等。

(2)化学反应法:

呈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课件亦将微量升华与显微化学反应算入。

(3)光谱法:

荧光分析(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比色、紫外、红外、原子吸收)。

(4)色谱法:

柱色谱(吸附或分配)、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

相色谱法(GC)。

1.TLC:

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比移值(Rf)

2.GC、HPLC、GC-MS、HPLC-MS:

tR;定量方法:

面积归一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

外标一点法、外标两点法)、内标法。

13.生药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是指通过比较生药间DNA分子遗传多样性差异来鉴别生药基源,确定其学名的方法。

14.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生药的取样;2、生药的常规检查:

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测定;3、生药的限量:

砷盐、重金属、农药残留量、其他有害物质。

三、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1、生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色谱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A=ECL

适用于:

大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如总黄酮、总蒽醌、总生物碱等。

含量测定法:

对照品比较法、吸收系数法、标准曲线法。

2)色谱法

1)TLC优:

简便、快捷、价廉、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

2)HPLC3)GC优:

应用较广、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缺:

所得数据只有保留时间4)高效毛细管电法(HPCE)5)毛细管电色谱(CEC):

环保;重复性差。

2、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检验目的:

证明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相应分析要求。

适用:

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或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

3.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内容:

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

1)准确度做加样回收率测定回收率%=(C-A)/B*100%(其值接近100%)

A:

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加入对照品量C:

实测值(≈A+B)

2)精密度

重复性:

同一条件同一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不大于3%

中间精密度:

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重现性:

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

4)检测限信噪比S/N=3

5)定量限信噪比S/N=10

6)线性UV法测定时,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99;HPLC测定时,浓度点n=5~7,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9。

4.生药中各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

1)黄酮类(银杏叶,金银花,红花)

①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用乙醇或甲醇温浸提取,黄酮醇类显红-紫红色,黄酮类显橙色

②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和反应:

与铝盐络合,乙醇或甲醇提取后加三氯化铝甲醇液,显黄色;

与铅盐络合,加中性或碱性醋酸铅试剂,产生黄色、红色或橙红色沉淀;

与镁盐络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吹干后喷雾醋酸镁甲醇试剂,置紫外光下黄酮黄色、黄酮醇类橙色、异黄酮类棕色,二氢黄酮天蓝色荧光;

与锆盐络合,用乙醇或甲醇提取液加二氯氧化锆甲醇液,黄酮醇类显黄色。

含量测定1.总黄酮——UV-Vis2.单体黄酮——薄层扫描TLC、HPLC

2).蒽醌类(大黄)

①与碱的显色反应:

羟基蒽醌类能溶解于碱溶液中而显红色或紫红色,加酸后颜色消失,若再加碱又显红色。

②Boorntrager’s反应:

生药加碱的红色溶液,加盐酸转为黄色,加乙醚溶液分层,乙醚层显黄色,分离乙醚层加碱,水层显红色。

③醋酸镁反应:

取生药的乙醇浸出液于试管中,加醋酸镁甲醇液,加热片刻即可显色。

含量测定1.总蒽醌——UV-Vis2.单体蒽醌——HPLC

3)皂苷类(甘草,人参,三七,天麻)

①泡沫反应:

取粉末加水煮沸后,将滤液置于试管后强烈振荡,如产生持久性泡沫即为阳性反应。

②溶血试验:

生药水浸液,加氯化钠溶液及红细胞悬浮液,摇匀可见透明红色。

③显色反应

a.醋酐—硫酸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醋酐溶解残渣,再加硫酸,两液交界处有紫红色环。

b.浓硫酸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浓硫酸,出现由黄—红—紫色或绿褐色变化。

c.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常用试剂有香草醛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酸。

d.Frobde反应:

取滤液蒸干后加Frobde试剂,溶液呈橘红至紫黑色。

含量测定1.总皂苷——UV-Vis、重量法2.单体皂苷-HPLC、TLC

4)生物碱类(麻黄,黄连,马钱子,川贝母,石斛)

①沉淀反应

a.碘化铋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沉淀

b.碘—碘化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

c.碘化汞钾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或黄白色沉淀

d.硅钨酸试剂:

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

e.苦味酸试剂:

中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②显色反应:

甲醛—浓硫酸试剂吗啡(红)可待因(蓝)

钼酸铵—浓硫酸溶液乌头碱(黄棕)小檗碱(棕绿)

矾酸铵—浓硫酸溶液阿托品(红)可待因(蓝)士的宁(紫红剧毒)

浓硫酸乌头碱(紫色)小檗碱(绿)

浓硝酸小檗碱(棕红)秋水仙碱(蓝)

含量测定1.总生物碱——酸性染料比色法2.单体生物碱——TLC、HPLC、GC5、

5)强心苷类

a—去氧糖的显色反应

①Keller—kilianni反应:

取生药加乙醇回流滤过蒸干,残渣溶于三氯化铁-冰醋酸后再加入浓硫酸,溶液上层呈蓝色至蓝绿色,二液交界处呈棕色。

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将有a—去氧糖组成的强心苷醇溶液滴在纸上干燥后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加热显灰红色斑点。

③.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A.Liebermann-Burchard(醋酐浓硫酸)反应(与皂苷类相同)

B.三氯化锑反应,强心苷醇溶液点于滤纸,喷以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干燥后70℃3-5Min,紫外光,可见光下显斑点

④不饱和内酯环的显色反应:

甲型(活性次甲基)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深红色

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

红紫色

含量测定1.总强心苷——UV-Vis2.单体强心苷——TLC、HPLC、GC

△6)挥发油类(当归)

鉴别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光度、折光率、凝固点。

化学常数测定:

酸值、酯值、皂化值

a.酸值: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

以中和1g挥发油中所含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b.酯值:

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c.皂化值:

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含量测定a.总挥发油测定——共沸蒸馏(甲法:

比重<1.0;乙法:

比重>1.0)b.单体挥发油测定——GC、HPLC

7)香豆素类

异羟肟酸铁反应,产生紫红色。

酚类试剂反应,显色。

香豆素类化合物C6无取代基时,与Emerson试剂显橙-红色。

含量测定1.总香豆素——UV-Vis2.单体香豆素——HPLC、GC

8)环烯醚萜类

鉴别Shear显色反应(浓盐酸-苯胺)

含量测定a.总环烯醚萜苷——UV-Visb.单体环烯醚萜苷——HPLC、TLC

9)木脂素类

鉴别依具体情况而定。

含量测定1.总木脂素——UV-Vis2.单体木脂素——HPLC、TLC

10)有机酸类(金银花木瓜覆盆子女贞子)

鉴别1.pH试纸检查2.溴酚兰试液:

喷洒→蓝色背景黄色斑点3.薄层层析检查

含量测定1.总有机酸——电位滴定法2.单体有机酸——HPLC、TLC

11)鞣质(没食子酸儿茶素)

鉴别与FeCl3反应生成蓝黑色沉淀。

含量测定1.总鞣质——UV-Vis2.单体鞣质——HPLC

12)糖类

鉴别1.Fehling试验2.Molish试验3.色谱法4.GC、GC-MS分析:

糖类化合物可以制成甲醚、乙酰化、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采用GC、GC-MS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含量测定:

容量滴定法、UV-Vis

13、其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

四、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1.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

A.肝毒性成分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PAs),其体内代谢产物——代谢吡咯课引起各种毒性反应。

如野百合碱、千里光碱,主要集中于:

菊科、紫草科、豆科。

B.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A)类化合物可引起肾损害。

主要集中于:

马兜铃科(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防己科(广防己)、胡椒科、重荔枝科。

C.其他马钱子所含吲哚类生物碱如士的宁对中枢神经表现出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苦杏仁、桃仁等所含苦杏仁苷经酶水解后课释放出剧毒的氢氰酸。

2.药物重金属及砷盐限量标准:

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5.0mg/kg,镉≤0.3mg/kg,汞0.2mg/kg,铜≤20.0mg/kg,砷,2.0mg/kg

3.农药残留的检测:

常见农药残留有:

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拟除虫菊酯类等。

检测方法:

主要是GC

A.有机氯化合物:

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B.有机磷化合物:

NP检测器;

C.拟除虫菊酯类:

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4.其他常见有害物质:

黄曲霉素——毒性和致癌性;

二氧化硫:

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肝肾毒性。

五、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质量标准药品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的质量与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律依据,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标准的制定;二是标准的应用,即生药质量的检验。

2.生药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3.含量测定中待测成分选定原则顺序①君药②贵稀药③毒药

4.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质量标准的可控性原则--质量可控2)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原则--准确灵敏3)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原则--简便实用4)标准格式规范化原则--格式规范5)标准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

5.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即各类生药的质量标准,包括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6.目前我国的药材标准:

(1)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一级国家药典,二级局颁标准,三级地方标准,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适用于临床试验或试用之前。

(3)暂行或施行药品标准分别适用于报试生产时和正式生产时。

(4)企业标准

7.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名称及命名依据。

2)来源。

3)性状。

4)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光谱鉴别,指纹图谱:

名称汉语拼音、来源、供试品的制备、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稳定性实验、精密度实验、重现性实验)、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指纹图谱的相似性评价)5)检查(杂质、药用部分比例、灰分、水分、酸败度、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其他项目如药材炮制是否得当等。

6)浸出物。

7)含量测定(项目选定原则、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验证、含量限度的制定、含量测定项正文的书写)。

8)贮藏(稳定性实验)(初步稳定性实验、稳定性试验)。

内容: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检查(杂质、干燥失重、水分、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浸出物、含量测定(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挥发油)等。

检验方法:

药材取样法,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查法

8、质量标准用对照品化学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对照使用说明。

六、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OP中药材GAP的标准操作规程

1.质量影响因素:

一、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内因)

1)物种(在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中,物种是至关重要的的因素。

生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差异)。

2)药用植物种内变异(药用植物经长期栽培,植株的遗传特性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不同的类型,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有差异)。

二、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1.药用植物生长年限(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因而对生药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2.药用植物物候期(即生长发育期,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不仅随植物不同年龄有很大变化,而且一年之中随季节不同、物候期不同亦有很大影响)。

3.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与组织(药用植物的不同组织与器官,可能表现出对有效成分不同的积累规律,从而导致有效成分在植株不同部位存在差异)。

三、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1.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太阳辐射是药用植物生产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唯一能源。

光照时间、强度等影响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2.温度(温度是药用植物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温度的改变能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发生反应的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

3.水分(水分是生化过程进行的必要介质。

降水量的多少仍然对植物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影响)。

4.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较复杂的因素,土壤的性质、PH值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采收、加工、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生药质量)。

五、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2.药材炮制的方法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具体包括炒、炙、煅、煨、蒸、煮、制霜、水飞发芽等。

例子:

1.马钱子:

砂炒法2.乌头:

水煮3.黄芩:

热蒸法4.巴豆:

制霜5.槟榔:

打碎成米

3.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草乌、附子毒性很大,炮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半夏经生姜、明矾或甘草炮制后,可减轻对喉咙的刺激。

2)提高疗效:

如醋制元胡能增强止痛作用,蜜制百部、冬花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羊脂制淫羊藿能增强治疗阳萎的作用。

3)改变药性:

如地黄生用性寒能清热凉血,制熟后则性微温而补血;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发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后则可止血;稀签草辛苦而性寒,能化湿清热,酒蒸后则性味转为甘温,祛风湿兼补肝肾。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或趋向:

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则可清上焦火邪;柴胡、香附醋制后可引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

5)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矿物类和贝壳类药物,多坚硬难碎,其成分也难煎出,多炮制应用或制剂如自然铜磁石穿山甲等。

6)便于保存:

如有些药物采集后须烘焙或蒸制,如桑螵蛸,有些药物须加热以破坏其中的酶,利于保存或减少成分的分解。

7)利于服用:

动物类中药多具特殊臭味,须经漂洗、醋制、酒制或炒制矫味后,利于服用。

七、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生药资源的保护

1、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宣传与执法。

2、全面、科学、准确地开展生药资源调查。

3、就地保护和野生抚育相结合。

4、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相结合。

5、对野生动植物进行引种与驯化,实现人工栽培与养殖。

6、合理采收,维持动植物资源的自然繁衍更新能力。

7、应用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

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1.积极寻找濒危动植物药材和外国进口药材的替代品2.积极开发人工代用品和人工合成品。

3.扩大用药部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4.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发现新的药用资源。

5.从植物中发现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并开发成为新药。

6.加强药用植物多方面开发利用。

1.名词解释

菌丝:

纤细的管状体。

菌丝体:

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菌丝体。

菌核:

在繁殖期或不良环境条件下,菌丝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形态的菌丝组织体。

子实体:

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形成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称子座。

云锦花纹:

何首乌块根皮部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习称“云锦花纹”。

鸡爪黄连:

味连根茎多簇枝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林下参:

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参”,习称“籽参”。

蝴蝶片:

川芎根茎纵切片(饮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怀中抱月:

松贝鳞茎外层2鳞叶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金包头:

知母根茎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

凹肚脐:

天麻块茎末端有自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乌金衣:

有的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2.分类

1).按入药部位:

根:

川乌、白芍、板蓝根、黄芪、当归、柴胡、黄芩、丹参

根茎:

黄连

根茎及叶柄残基:

绵马贯众

根及根茎大黄、甘草、人参、三七

草质茎:

麻黄

鳞茎:

川贝母

块茎:

延胡索、半夏、天南星、天麻

块根:

何首乌、地黄、麦冬

全草:

石杉

干燥地上部分:

淫羊藿、薄荷、青蒿

树皮:

厚朴(厚朴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均可)

果实:

五味子

种子:

苦杏仁、马钱子

花:

洋金花

花及花蕾:

金银花

管状花:

红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