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29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docx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解析

23800吨散货船技术规格书

1.总则

1.1本船轮机部分技术设计按23800DWT货船设计任务书要求,并满足法国船级社(BV)《钢质船舶入级规范》有关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国际航行船舶的政府规定。

1.2本船推进装置型式为单机单桨,主机为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经中间轴和尾轴直接传动螺旋桨。

1.3本船主要装载煤炭等大宗杂货。

1.4本船各机械设备及管系附件均按中国工业标准(如GB、CB、JB、YB等)制造,但进口设备附带的附件及管系等按制造厂标准。

1.5各机械设备的备品供应按船级社规范和船东要求配置。

 

1.    主要设备的配置

2.1主机1台

型号:

MAN-B&W7S35MC

型式:

二冲程,单作用涡轮增压,直流扫气,十字头式,可直接换向船用柴油机

缸数:

6

缸径/行程:

350/1400mm

最大持续功率(MCR):

5180kW

转速:

173r/min

燃油消耗率:

178g/kW·h+5%

起动方式:

压缩空气(最大压力2.94MPa)

2.2主柴油发电机组3组

机组型号:

CCFJ465J

2.2.1柴油机

型号:

MAN-B&W5L16/24

型式:

直列,四冲程,直接喷射增压中冷船用柴油机

缸数:

5

缸径/行程:

160/240mm

额定转速:

1200r/min

燃油消耗率:

189g/kW·h

起动方式:

压缩空气

冷却方式:

水冷

2.2.2发电机

型号:

1FC6454-6

型式:

船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

额定功率:

465kW

额定转速:

1200r/min

电压:

450V

频率:

60Hz

2.3应急柴油发电机组1组

机组型号:

CCFJ120Y-W6

额定功率:

120kW

电压:

450V

频率:

60Hz

2.4燃油/废气组合锅炉

型号:

LZY0.8/140-0.7

蒸汽压力:

0.7Mpa

蒸发量:

燃油部分:

~800kg/h

废气部分:

~650kg/h

注:

2台锅炉给水泵由锅炉厂配套供应

 

3轴系

3.1本船主机为刚性固定,采用环氧树脂垫块进行安装。

轴系中心线平行于基线,距基线高2600mm。

主机输出经中间轴及尾轴直接驱动定螺距桨,螺旋桨轴与螺旋桨以及螺旋桨轴与可拆联轴节的联接为有键联接。

轴系长度可用调整中间轴长度来实现微调整。

中间轴处设有中间轴承及接地装置,并在轴上装有轴系转速装置。

螺旋桨轴前后轴承采用天龙高分子轴承,水润滑。

尾轴前端设水密封装置。

轴系拆除时,螺旋桨轴从船尾抽出。

3.2轴系材料

中间轴、螺旋桨轴均由优质碳素钢整锻制成,其材料的机械性能应满足规范要求

 

4舱室布置(详见机舱布置图)

4.1机舱位置和布置

本船机舱为尾机型,位于#10-#35肋位(肋骨间距为750mm)机舱长度18.75m,机舱型深14.2m,上甲板以下机舱设置底舱、机舱上下平台共三层,机舱下平台为7.1m,上平台为10.95m。

机舱花钢板高度距基线为3500mm。

4.2机舱棚及烟囱布置

在上甲板以上#10-#20肋位间和尾楼甲板#10-#17肋位设有机舱棚,其内布置有燃油/废气组合锅炉,在机舱棚的前端布置有主机淡水膨胀水柜和锅炉燃油柜、后端左右侧布置了通风管。

在船长甲板以上#10-#17肋位间为烟囱,设有三台辅机的消音器和排气管等。

4.3应急发电机室设于尾楼甲板左舷#20-#27肋位间。

应急发电机室设有一台12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及为应急发电机组服务的主要设备如轻柴油柜、配电板、压缩空气起动系统、电瓶、变压器等。

4.4应急消防泵设于船艏#187-#194肋位间的舯部底层。

内设一台应急消防水泵,其排出管与机舱消防水总管连通。

在舱内设有专门海底阀,舱内舱底泄水由喷射泵抽逐从锚链筒排出舷外。

舱内装有一只消火栓供舱内消防用。

5动力管系

5.1燃油管系

本船在海上航行时,主机和柴油发电机组用1500sec.RWI重燃油,但在起动、进出港等工况时使用轻柴油。

锅炉和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使用轻柴油。

燃油管系由三部分组成:

即燃油注入与输送、燃油的净化和燃油供给,并有相应的燃油应急快速关闭装置和燃油泄放。

5.1.1燃油的注入与输送

本船重燃油和轻柴油分别由艉楼甲板左右两舷的注油口,利用外界输送泵注入,当注油出现溢油时,则自动溢入重燃油、轻柴油溢油舱。

本船设有2台重燃油输送泵,其排量18m3/h、压力0.36MPa;另设2台轻柴油输送泵,其排量为5m3/h、压力为0.33MPa,输送泵前均设置吸入滤器。

燃油舱的油通过燃油输送泵驳运,轻柴油舱的油通过轻柴油输送泵驳运,每种燃油泵常用1台,备用1台。

燃油输送泵可按需要将各燃油舱的油驳至燃油沉淀舱,轻柴油输送泵可将轻柴油储存舱内的轻柴油输送至轻柴油日用舱。

燃油舱柜均设置自闭式泄放阀。

燃油沉淀舱、日用舱及轻柴油的日用舱都设有溢油管溢油至各自的溢油舱内。

各燃油舱柜均装设液位表,燃油和轻柴油的日用舱、沉淀舱和深油舱设浮子式液位计。

本船还设有一台油渣泵,可把油渣舱中的渣油排至标准接头。

5.1.2燃油的清理与净化

为了满足柴油机对燃油品质的要求,重燃油应除去杂质和水分。

所以系统中除通过过滤及沉淀等清理工作外,还采用二台燃油分油机进行分离净化。

重燃油在沉淀舱内沉淀后进入分油机,通常情况下燃油有一台分油机进行分离,另一台分油机通常情况下为备用,当燃油需二次净化时,此台分油机可投入工作;分油机单元配有高置水箱和油加热器,以提高分油效果。

分离出的油渣和水,分别排入燃油油渣舱和污水舱内,净油分别进入燃油日用舱。

燃油溢油舱的油经燃油输送泵输送至燃油沉淀舱,该舱内的油再经分离处理后,供主机使用。

5.1.3燃油供给与泄放

主机和主发电机组通过一台燃油供应单元供给燃油。

燃料油管需敷设蒸汽伴行管,并外包绝热材料。

燃料油沉淀舱、燃料油日用舱设蒸汽加热盘管加热,并设油舱温度计,人工控制蒸汽量。

5.1.4燃油快速关闭装置

各燃油舱柜设有应急快关阀,机舱里的为气动,应急柴油日用柜的为手拉钢丝式,遥控操作装置应放在便于操作和人易到达的地方。

来自本系统各油舱柜、油泵、滤器及甲板注入口等油盘中的残油,可先泄放至废油舱,该舱内的油经分离后可重新使用。

5.2滑油管系

滑油管系是对本船动力装置设备供应足够的合乎质量要求的滑油。

主机油底壳为干式,其滑油系统由滑油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机油滤器、机油冷却器等组成,滑油自成系统;主机下设有滑油循环舱,由滑油泵将循环舱内滑油泵入机内各处进行润滑和冷却。

付机采用湿式油底壳润滑方式,滑油泵装于机身上,成独立系统。

5.2.1滑油的注入、输送

主、付机滑油由尾楼甲板滑油注入口由船外输送泵注入滑油储存舱。

滑油储存舱内滑油可靠重力流至主机滑油循环舱,主副机滑油舱柜上均装有自闭式平板液位计,主机滑油循环舱装有测深和低位报警装置。

5.2.2滑油的清理与净化

为了满足柴油机对滑油质量的要求,系统中除通过过滤及沉淀等清理工作外,还设有滑油分油机,对主机滑油循环舱和主发电机组油底壳中的滑油进行分离处理,也可将储存舱内的滑油进行分离净化,然后将净油输送至滑油循环舱。

分离出来的杂质和水均由人工排放至油渣舱,由油渣泵排出。

5.2.3滑油泄放

机舱中各种滑油设备,包括双层底以上的各滑油舱柜、油泵、滤器以及甲板上注油口等处均应设置油盘,并用管子将油盘中残油引至污滑油舱。

5.3冷却水管系

主、付机均为闭式冷却。

淡水在淡水冷却器中由海水冷却。

系统由主机电动海水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电动淡水泵(2台,其中1台为备用)、主机冷却器和淡水膨胀水箱、副机电动海水泵、副机机带淡水泵及管路等组成。

5.3.1海水冷却管系

主机冷却用的海水由主机电动海水泵从海水总管吸水后泵出,经中冷器、滑油冷却器、淡水冷却器后排至舷外;

付机冷却用一台电动海水从海水总管吸水后泵入,冷却付机后排出舷外。

另设付机海水备用泵一台,当付机海水泵发生故障时可替代工作。

5.3.2淡水冷却管系

主机淡水经淡水冷却器冷却后由主机电动淡水泵供水进机,当其不能工作时,由主机淡水备用泵供水。

当主机冷却水从出水总管排出后,即进入淡水冷却器冷却后再进机,循环使用。

在淡水冷却器进出口之间装有自动调温器来调节淡水温度。

主机设有一淡水膨胀水箱,该水箱有管路与主机淡水泵入口相连接,系统消耗的淡水由机舱淡水压力柜对膨胀水箱加以补充,主机淡水透气向上进入膨胀水箱,膨胀水箱设有低位报警。

在系统最低处设有放泄阀,泄水至舱底。

5.4压缩空气系统

本系统设有两台空压机,其排量82m3/h,压力3.0MPa,配置二只1500L主空气瓶,另配250L控制空气瓶一只,250L杂用空气瓶一只。

5.4.1主机压缩空气起动系统

主空气瓶可由任一台空压机充气。

空压机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启动及停车,一台低于2.0MPa起动、3MPa停止,另一台低于1.8MPa起动、3MPa停止。

空压机的压缩空气出机后经气水分离器去除水分后充入二只主空气瓶,再由主空气瓶向其它气瓶充气。

主空气瓶向主机提供3.0MPa压力的起动空气,二只主空气瓶的容量能保证主机在冷车工况下连续起动12次以上。

5.4.2控制空气系统

从主空气瓶出来的压缩空气经减压阀组减压到1MPa后向控制空气瓶充气,1MPa控制空气再减压至0.7MPa后可直接通达需用控制空气的各设备处。

从控制空气瓶出来的空气必需经空气干燥器干燥后方可使用。

5.4.3杂用空气系统

杂用空气瓶可供气笛用压缩空气和供全船杂用,然后减压至0.4MPa后供各压力柜充气和供各海水门吹洗之用。

5.4.4在机舱外处所,还装有气动式速闭阀控制箱,以便对双层底以上各燃油和滑油舱柜上的气动速闭阀进行遥控关闭。

5.5排气管系

本船排气管由一台主机、三台付机一台燃油废气组合锅炉的排气管路组成。

主机和付机排气出口管路上均装有不锈钢波形膨胀节,主机排气管路上设有燃油/废气组合锅炉一台(废气部分蒸汽量~650kg./h,压力0.7MPa)。

各排气管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各付机排气管上均装有消音器,并在排气管弯头的最低处设有泄水管路泄至舱底。

各排气管的适当管段装有弹性吊架,并在各管路通过烟囱顶板处设置甲板弹性导管,以适应管路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移位。

排气管外均需包覆隔热层,设备运行时表面温度应不大于60℃。

5.6锅炉蒸汽给水、凝水和舱柜加热管系

本系统由一台燃油/废气组合锅炉,一台热井及大气冷凝器单元及二台供水泵组成。

其功能是产生蒸汽,供如下设备加热及保温使用:

1)供主机的燃油舱、燃油沉淀舱和燃油日用舱加热保温。

2)供燃、滑油分油机加热器加热。

3)供燃油溢油舱、污油舱和油渣舱加热。

4)供主机燃油/供油单元加热。

多余的蒸汽经过蒸汽排放装置进大气冷凝器冷却后的水回到热井,经供水泵输送进入锅炉加热。

 

 

6全船管系

6.1舱底、压载、消防管系

6.1.1根据规范要求,本船设有独立的舱底水泵二台(1台为总用泵),该两泵均具有自吸能力,可抽取各舱内的水。

锚链舱内舱底水由一台喷射泵(15m3/h×0.11MPa)抽排,经锚链筒排舷外,工作水来自消防水。

舵机舱舱底水有排水管引至机舱,在机舱内易操作处装有自闭式泄放阀。

其余各舱舱底水的抽排工作都集中在机舱内操纵截止止回阀。

全船各舱及机舱内舱底水,由舱底水泵从各舱阀箱及机舱内各污水井中的泥箱吸入并排出舷外或抽排至舱底水舱,再由舱底水油水分离器的泵吸入,分离后的水排至舷外,污油排至污油舱。

油水分离器排出管设有油污监测装置,当装置排出超标油水时,会重新进行处理。

6.1.2本船设压载泵二台可在10小时内将全船的压载水泵入或排出。

本船设有管弄,压载系统在管弄的左右侧各设一根压载水总管,再由每根总管各接出支管通向底压载舱及舷侧压载水舱。

压载水舱的进排水及舷侧压载水舱的进水均由压载泵供水。

压载水总管及支管上的阀门则采用液动蝶阀,可由压载水遥控台进行遥控。

6.1.3机舱及全船消防水均由机舱内的消防泵和总用泵供水。

消防水至上甲板经总隔断阀后分为二路,一路至货舱甲板及首部各处,一路引往尾部上甲板以上各层。

机舱及烟囱内均设有消火栓。

全船消防水可供全船灭火用水及日常冲洗甲板等杂用,也可冲洗锚链。

每层甲板均设有消火栓,货舱区域甲板上也布置有消火栓,用于货舱区域甲板冲洗、消防和降温。

本船应急消防泵舱设有一台应急供电的电动离心水泵作为应急消防泵,供应急时消防用。

6.2通风管系

本船机舱内的通风换气主要依靠2台机舱轴流风机进行,每台风量为48000m3/h。

每台风机为可逆转通风机。

机舱内风管的布置原则上是分区送风,一台风机负责机舱左舷,另一台负责机舱右舷,并在通风管路的适当位置设有调风门,以调节各支管的风量。

各主要设备处所设送风头,为管理值班人员与维修人员提供新鲜空气。

机修处所接有风管进行机械通风,以改善工作条件。

应急发电机室装有可逆转通风机。

6.3CO2灭火管系

CO2站室设有符合BV规范的CO2及所有设备、管路和附件,在机舱内装有足够数量的A型喷嘴,分别布置在平台甲板上、底舱以及花钢板以下等处。

各货舱内布置有CO2B型喷嘴,以供货舱灭火。

CO2施放由CO2站室的CO2施放箱控制,机舱灭火在CO2施放前,首先关闭机舱风机及各油舱柜引出管系上的速闭阀并在机舱发出报警,告戒机舱人员迅速撤离。

当机舱出现火警时,可通过设在机舱内手动按钮通知驾驶室。

6.4透气、测量、注入管系

全船所有油水舱柜、隔离空舱、海水门等均设有空气管。

空气管头的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空气管位置设于各舱柜的最高点。

各种油舱空气管的开口端应装有防火金属网,甲板上各油舱空气管头处要设有栏油围堰。

油、水舱空气管尽量分类集中布置,空气管头可按CB/T3594-94选用。

机舱内测深管采用CB/T3778-1999中的测深自闭阀、并带有自闭检视阀,其余的舱可用CB/T3778-1999A型测深头。

各测深管头上要有该舱铭牌。

所有液舱及空舱的测深管位置尽可能设在测深舱的最深处,且测深尺正下方舱室底板上应装有防撞块。

淡水舱的淡水从露天甲板上的注入管注入,重燃油、轻柴油、滑油均由艉楼甲板注入,油舱注入口处应设溢油围堰。

个别设备用少量滑油可由专用油桶存放,需要时人工倒入。

上述空气管、测深管和注入管,凡通过居住舱室时均不得有可拆接头,应采用焊接连接。

6.5全船生活与供水系统

本船设组合式淡水压力柜和海水压力柜各一台,每个压力柜配2台水泵,可互相备用。

淡水压力柜供全船脸盆、洗池、洗衣机、浴室莲蓬头等用水,海水压力柜供全船厕所内大便池、小便池冲洗水。

洗澡用热水由电/蒸汽加热热水柜提供。

压力柜装有压力继电器,用以自动控制水泵的起、停。

淡水压力柜除供全船洗涤用水外,还给主机膨胀水箱、分油机等供水。

压力水柜的加压压缩空气来自机舱压缩空气管路。

6.6全船疏排水及粪便处理管系

全船大小便及冲洗水均引至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再向水线下排放。

甲板漏水、面盆排水等直接排至舷外。

 

7.管路和附件

7.1管路

7.1.1管子须按船级社规范要求进行液压试验和密性试验。

7.1.2管子的布置要尽可能地直,使用最小数量的弯头,配置适当数量的法兰以便拆卸,根据实际情况,可使用套管或对接连接。

7.1.3为了防止因振动和其它原因而产生管子损坏,所有管路都要按CB/T3780—1997配置管卡。

除排气管系及管弄内压载舱管系外,一般管子可籍助弯头来补偿管路膨胀。

7.1.4管子一般应冷弯。

一般情况下,除盘管外,钢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公称通经的3倍,结构狭小或管子密集的地方可使用钢制定型弯头。

7.1.5管子在DN<20mm的可采用螺纹或卡套接头,DN25mm以上的管子应采用法兰连接,法兰应采用GB或CBM标准。

7.1.6管子在以下情况可以采用对接连接:

1)当冷弯弯管机不能使用时;

2)采用弯头或定型弯头焊接件的地方。

7.1.7应布置成便于检修,并应尽可能做到在不需拆除邻近的管路的情况下,任何长度的管子都可以被移开。

同时,在管路中应尽可能避免气囊产生,在可能产生气囊的地方应设置放气旋塞。

7.1.8蒸汽管路、压力容器和压缩空气管路应配置泄放装置。

舱室外的管路,在必要处设置泄放螺塞或放水阀。

7.1.9使用镀锌管和镀塑管的系统,应在管子弯制和法兰焊装好后进行热镀锌或镀塑。

对于须在现场校对的法兰和焊接短管可按照制造厂生产工艺涂上富锌漆或补塑。

7.1.10所有的管路在安装前都应清除焊接熔渣和进行清洗。

安装后,主要系统管路应进行冲洗。

对滑油管路在车间用酸洗法清洗,主机和发电机的滑油管路和燃油管路在船上安装后应进行投油冲洗。

液压系统管子须按制造厂要求进行清洗。

7.1.11凡管子通过水密隔舱和甲板时均应按CB/T3480-92标准采用通舱管件,镀塑管必须用三法兰式通舱管件。

7.1.12油管和电缆应尽最大可能远离蒸汽管路。

管子应与电器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法兰的布置应尽可能不在电器设备上方并远离电缆,特殊情况除外,但要采取措施。

7.2附件

7.2.1所有阀和旋塞采用GB、CB标准,也可适当采用同等要求的标准,凡通经大于100mm的尽量采用蝶阀或闸阀。

7.2.2温度控制阀应设有手动操作,若无手动操作,则应设旁通管路。

7.2.3舷侧阀应装在特制的舷侧座板和短接管上,舷侧接管可按CB/T620-94或工厂标准制造。

7.2.4机舱内设高低位海水箱各1只,另在应急消防泵舱内设专用的海水箱1只。

海水箱进口处装有可拆式格栅。

海水箱内设有压缩空气吹除管、防蚀锌板等。

7.3材料

7.3.1管子材料

序号

系统名称

材料

备注

1

压缩空气

无缝钢管

 

2

冷却海水总管

无缝钢管

海水总管内壁涂塑或热镀锌

3

设备冷却海水

无缝钢管

按制造厂要求

4

燃油

无缝钢管

 

5

滑油

无缝钢管

 

6

压载和舱底水

无缝钢管

浸没于压载舱内的管子内外管壁均涂塑处理或热镀锌

7

消防水

无缝钢管

露天甲板外表镀塑

8

CO2灭火

无缝钢管

露天甲板外表涂环氧防锈漆

9

排气

钢板卷制或无缝钢管

DN=600mm的排气管采用壁厚7mm的无缝钢管

10

疏排水

热镀锌无缝钢管或镀锌水煤气管

 

11

生活用淡水

无缝钢管

 

12

油舱测量管

无缝钢管

 

13

水舱测量管

无缝钢管

管子内外镀塑

14

仪表用管管

紫铜管

 

15

液压油管

无缝钢管

甲板露天部分要加厚外涂环氧

 

7.3.2垫片材料

各管路法兰之间所用之垫片,除水管可采用夹布橡胶垫片外,其它管路采用柔性石墨金属垫片。

7.3.3阀件及滤器材料

海水系统的通海阀材料采用铸钢(阀体内壁涂塑),其它各系统的阀件材料满足规范要求,随设备附带的阀件材料按制造厂标准。

各油水滤器的材料按标准件规定或按滤器制造厂标准。

 

8.防振动措施

8.1轴系振动

为避免扭振可能带来的危害,本船轴系按无扭振禁区的要求进行设计,即从低转速到额定转速的整个运转范围内,主机和轴系不存在转速禁区。

为了防止主机机架可能出现的振动,将在主机机架与机舱平台开口之间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撑杆,籍以发挥其调谐器的作用。

8.2柴油发电机组隔振

为了减少振动,在柴油发电机组公共底座与船体基座间均设有弹性隔振垫块,并对机组下的船体结构采取加强措施,同时与柴油发电机组相连接的所有管路均采用绕性接管。

 

9.机舱平台、扶梯和花钢板

9.1机舱内的路台采用网状格栅并搁置在角钢或槽钢做成的支架上。

9.2机舱底层花钢板采用花纹钢板(YB184-65),基本厚度4mm,花钢板搁置在角钢支架上,并用沉头铜螺钉固定,以便拆装。

9.3凡在花钢板下面装有阀的地方,应开孔并做带绞链的园盖,以便操纵阀门。

9.4机舱低层花钢板在有设备的地方,开口面积可适当扩大,以便于设备和管道的维修。

在开口处周围应设50×3mm的围板,视开口面积的大小,可设栏杆和斜梯,以保安全。

管子穿过路台时,沿管子的周围应加50×3mm的围板。

9.5主要扶梯倾斜角均为55°。

脱险通道采用直梯。

各斜梯背后应设1mm厚的钢质防护板。

9.6为了安全和操作方便,路台和扶梯均需设置扶手及栏杆。

但在需要拆检或吊运设备的处所,栏杆应做成可拆式。

9.7对各设备的外露运动部件,凡有可能发生伤害人身的地方,均应设置钢质安全护罩,以确保安全。

 

10.机修和起重设备

10.1在机舱平台上设置的机修设备有:

车床1台中心高:

250mm,最大工作长度:

1000mm

台式钻床1台最大钻孔直径:

φ13mm

砂轮机1台砂轮直径:

200mm

电焊机1台电流量:

45~375A

此外,尚设有带1个台钳的钢质钳工桌一张。

10.2起重设备

10.2.1在主机上方,装有起重行车1台,起重能量为1t。

10.2.2在3台主柴油发电机上方各设起重梁1根,并配以手拉葫芦,其起重能量为0.5t。

10.2.3在分油机室的燃油分油机处,设备上方设起重梁及手拉葫芦,起重能量为0.5t。

10.2.4在机修设备处,应设有供吊运物件用的起重眼板及手拉葫芦,起重能量为0.5t。

10.2.5在轴系中心线上方及其附近处,按需要求设置起重眼板,并配手拉葫芦,每只手拉葫芦的起重能量为1t。

10.2.6在机舱内各设备上方,按需要焊装吊运眼板。

 

11.备品及工具属具

11.1备品

对本船轮机部分的主要设备,船厂应按设备厂标准或船东特殊要求提供备品及技术文件,备件的规格及数量应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

11.2工具属具

本船机舱用的通用工具属具,可参照“机舱通用工具属具定额(CB3278-85)”配备。

对于各设备的专用工具,船厂应按设备厂标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