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31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docx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

品格教育是一门旨在通过比较完善的价值体系和美德观念的知识,实现完善学生人格的基础教育。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篇一摘要:

有效的品格教育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品格的发展,帮助儿童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技能,还有助于预防一系列可能会出现的行为问题。

研究简述了国外品格教育的定义,有效品格教育项目、实施原则、实施的策略。

近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应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品格教育方案。

关键词:

中小学生品格教育实施原则实施策略

马丁・路德・金说:

“智力加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学校不仅担负着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责任,还担负着促进学生品格发展(characterdevelopment)的责任。

学校可以影响一个儿童的自我概念;社会技能,特别是同伴间社会技能;价值观;道德推理的发展;亲社会倾向和行为;道德感等等。

过去十几年中,国外教育者发展了许多品格教育方案来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品格的发展。

一、品格教育的界定

品格涉及个体的态度、行为、动机和技能等多个方面。

具有良好品格的个体会表现出努力、关心他人的态度;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的能力;诚实、有担当、有正义感的行为;与他人能友好相处的社会技能。

而关于品格教育的定义,不同研究者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品格教育协会(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认为,品格教育为学校、地区和国家培养学生形成社会的核心道德价值,包括:

关心他人、诚实、公正、有责任感、尊重自己及他人。

管理和课程发展协会(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认为,品格教育是教给儿童基本的人类价值,包括:

诚实、善良、慷慨、勇敢、自由、平等和尊重,以使儿童成为有责任、自律的个体。

品格教育国家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CharacterEducation)认为,品格教育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儿童青少年变得更有爱心、有原则和责任感。

品格教育的主要倡导者Lickona认为,品格教育是努力培养儿童青少年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的好品格,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个体。

Battistich(2005)认为,品格教育就是运用学校中所有资源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形成最佳品格发展的过程。

Berkowitz和Bier(2005)提出了一个品格教育的概念模型,模型中假定:

品格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即有效品格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品格教育的目标是儿童一系列心理特质的发展,这些心理特质影响着儿童对待社会和自身的责任感、道德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品格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它以对儿童心理特质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教育和情境因素为基础。

尽管不同机构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概括来说,品格教育就是要培养儿童青少年积极的心理品质,最终是使其成为人格健全者。

二、高质量品格教育实施和评价原则

Lickona为品格教育制定了11条原则,要求实施品格教育的学校和社会机构必须遵守,并且可以通过这11条原则来评价品格教育。

这11条原则基本上反映了品格教育的主要思想。

1.提升作为理想品格基础的核心道德价值观(coreethicalvalues)和支持性绩效价值(supportiveperformancevalues)。

关心、诚实、公正、有责任感、尊重他人和自己等核心道德价值观和勤奋、坚毅等支持性绩效价值是形成良好品格的基础,学校在实施品格教育中要立足于这些价值,努力促进儿童形成符合这些核心价值的行为。

2.须从思维、情感、行为三方面来定义“品格”。

理想品格涉及到理解、关注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因此,品格发展的研究就是寻求儿童在道德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方面的发展。

品格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榜样来理解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发展移情、形成亲密关系来关注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建立亲社会行为来践行核心价值。

3.使用全面、系统、积极的方法进行品格教育。

学校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品格教育,不能坐等时机。

要运用学校教育的所有资源。

“单独”(StandAlone)的品格教育课程一开始可能是有益的,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也有一些有益的因素,但必须意识到不能以此取代将品格发展与学校生活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方法。

4.创建一个有关怀的学校共同体。

进行品格教育就是努力使学校成为一个文明、关爱、公平的社会系统,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

在一个有关怀的学校内,班级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环境会充满着关心和尊重。

5.为学生提供进行道德行为的机会。

与智力学习一样,学生是道德学习的建构者,为了形成好的品格,学生需要许多机会在日常交往中来应用同情、尽责和公平等价值,使学生有机会进行道德实践。

6.包含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尊重所有儿童的学术课程,以促进他们品格的良好发展。

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应包含积极主动式的教与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提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

7.努力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的增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校在品格教育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外部奖励,要让学生主动想成为一个待人友善的人,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给予适当的认同,或提供特定的奖励来赞赏,使学生专注于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8.全员教育参与,共同指导学生的教育。

全体教师员工都是学校的成员,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都必须支持、认同、遵守教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要利用一切与学生共处的机会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9.争取领导的长期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管理部分必须要负责品格教育的计划、实施,并提供长期支持。

此外,学生也要通过班会、学生会、同伴冲突调解和跨年龄指导等方式参与品格教育。

10.父母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原则。

学校需要与家庭建立亲密联系以促进品格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参与来共同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

11.综合评价原则。

有效品格教育必须进行质化和量化方法的评价,这种评价既要评价学校这一社群的“品格”和教职员工作为品格教育者的成长与进步,也要评价学生所显示出的良好品格。

三、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

Berkowitz和Bier关注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儿童青少年(K-12)的品格教育,认为品格教育既要包含促进儿童品格发展的项目,也要包含把儿童品格作为一个结果变量进行测量的项目。

根据这一定义,并依据上面论述的品格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他们共选出54个品格教育项目,进一步选择出符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标准的品格教育项目,共选出39个项目。

最后,选择那些精细设计的,有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并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品格发展的品格教育项目,共选出33个项目。

这33个品格教育项目的效果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例如,研究表明,PATHS课程有效提高了小学中的普通儿童、特殊需要儿童(包括聋哑学生、行为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和超常学生)自我控制、情感意识和理解、社会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能力;提升健康儿童项目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社会胜任能力的提高。

另外,实证研究还表明,这些项目有一个持续的效应,例如,研究发现,儿童发展项目和积极行动项目子小学实施后直到初中、高中阶段依然有显著的效果。

四、有效品格教育项目中使用的策略

总的来说,有效的品格教育能产生多种不同结果,主要包括:

头脑(head)、心(heart)和手(hand)三个方面,“头脑”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思维方面,“心”主要体现在情感和动机方面,“手”主要体现在行为和技能方面。

研究者发现,这些品格教育项目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包括:

1.专业化发展。

持续的专业训练可以保证品格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是品格教育项目更加专业化;

2.同伴交往。

所有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都包含同伴交往策略,在班级内或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或合作学习训练中都需要有积极的同伴交往;

3.直接教学。

这种策略是较普遍的,Lickona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品格教育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

4.技能训练。

许多策略用于成绩社会-情感技能和能力,这些策略可以分为个体内技能训练和个体间技能训练,如:

自我管理、冲突解决;

5.明确主题。

大部分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的关注于教育儿童青少年道德感、有的关注于价值观等等;

6.家庭和社会参与。

通常品格教育项目中都包含由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社会成员和机构。

其中,有的项目把父母作为培养对象,有的项目让父母和社会成员参与品格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7.提供榜样。

许多品格教育项目中提供了同龄人或成人中的优秀代表作为榜样,以培养学生品格的发展;

8.融入学科教育中。

把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研究还发现品格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和成绩;

9.多策略的应用。

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中很少有使用单策略的,一般都会包含多个教育策略。

五、教育启示

我国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国内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和成人,而对中小学生还未做系统的研究,并且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心理问题,而忽视积极品格的发展与培养。

而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不仅能改善中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品格的发展。

但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的,国内还没有系统有效的品格教育方案,这是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一线教育者面临的紧要任务。

参考文献:

[1]Berkowitz,M.W.Thescienceofcharactereducation[J].Bringinginaneweraincharactereducation,2002,43-63.

[2]Battistich,V.,Schaps,E.,Watson,M.,Solomon,D.,&Lewis,C.EffectsoftheChildDevelopmentProjectonstudents'druguseandotherproblembehaviors[J].JournalofPrimaryPrevention,2000,21

(1),75-99.

[3]Battistich,V.Charactereducation,prevention,andpositiveyouthdevelopment.Washington,DC:

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2005.

[4]Berkowitz,M.W.,&Bier,M.C.Whatworksincharactereducation:

Aresearch-drivenguideforeducators.St.Louis,MO:

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2005.

[5]Lickona,T.Elevenprinciplesofeffectivecharactereducation[J].JournalofmoralEducation,1996,25

(1):

93-100.

[6]高德胜.品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6):

25-29.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篇二[摘要]服务学习是美国中小学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服务学习过程渗透品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本文简要论述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的内涵,主要介绍服务学习过程中的品格教育以及两者的相互支持。

[关键词]服务学习;品格教育;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09)01-0040-03

在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SL)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社区服务,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小学一致承认把学生培养成良好公民的重要性,但是关于品格教育的方法存在分歧。

教育者寻求一种新的途径,即在服务学习过程中进行品格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一、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的内涵

在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和1993年《国家服务信托法》(theNationalServiceTrustActof1993)的支持下,服务学习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成为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服务学习是把学校和社区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运用其在学校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社区的现实需要,同时通过对服务经历的深刻反思,既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沟通技能,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品格教育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是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和教学,培养拥有尊重、真诚、正直、同情心、责任感、公民意识、勇气和善良等优秀品格的青少年一代的全国性运动,其目标是将品格教育融合到学校文化和课程的每个方面。

有效的品格教育有利于核心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学生理解、关心和实施这些核心道德价值观;有效的品格教育包含学校文化的每个方面,有利于创建一个互相关心的学校共同体。

许多教育者、行政人员和决策者都认识到品格教育和服务学习是帮助学生成为积极、有活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两种途径结合实施能充分利用资金和资源,同时保证彼此实现自身的目标。

二、服务学习过程渗透品格教育

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学习的准备、行动、反思、庆祝阶段,每个阶段都渗透了品格教育的要素,有利于增强品格教育课程的学习。

1.准备(Preparation)

本阶段包括教师制定服务计划,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所需要的辅导等。

①服务计划的内容包括选定服务的主体,确定计划目标、实施时间、地点和经费。

制定的计划要符合服务学习的要旨和参与者的需求。

教师的准备活动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服务前的教育和训练。

学生应该接受开展服务性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教育与具体训练。

学生应做好角色准备,与教师及社区成员共同讨论服务活动的职责、目标、时间安排,并接受服务活动所需技能的专门培训。

学生务必理解预期的目标是什么,预期能够实现的服务活动是什么,服务活动是怎样与课程目标相联系的,等等。

2.行动(Action)

行动即开展服务活动。

服务首先要有意义,必须与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主动权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监督。

服务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服务学习应该是有价值的,意味深长的;服务学习应该与课程目标有显而易见的联系;学生应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服务学习中;服务学习过程应该有适当的监督和评价。

学生应确保服务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并且满足自己的学习目的,遵守规章制度,有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从父母、英雄人物和社区成员那里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并践行之。

3.反思(Reflection)

反思即学生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与观念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

通过反思,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

反思应该有明确计划,而不应被视为可有可无。

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思考所看到的品格,讨论其价值。

反思活动包括讨论、撰写心得、报告等形式。

这个阶段为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服务学习经验并运用敏锐洞察力深入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提供机会。

反思活动也为学科知识学习与服务活动相联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学生应思考和运用在服务学习和课程理论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技能,认真思考确立的目标和达到的目标。

4.庆祝(Celebration)

庆祝活动是学生认识到他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的。

庆祝活动包括:

媒体的特别报道;同服务合作者的联欢;连续展出服务的计划;召开全校大会,发荣誉证书;开晚会或舞会等。

这一阶段是认可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做出的贡献。

社区成员、教师和学生认可各方面的努力使服务学习成为一个值得付出的经历,庆祝品格教育的价

值,与他人共享反思的成果。

三、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相互支持

服务学习经历培养的价值观和行为正是品格教育的目标,比如,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②品格教育为学生提供培养道德和社会化的环境,同时也为服务学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实施适当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家校合作,增强未来公民的美德。

1.服务学习支持品格教育

服务学习是推动品格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品格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服务学习促进自我约束、团队协作、尊重他人等价值观的形成,为青少年提供按照他们在学校中所学的价值观行动的机会。

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品格的发展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满足感得以实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服务学习丰富了品格教育的内容,把抽象的道德教学具体化。

服务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

这种服务必须满足社区的真正需要,学校和社区相互协调,帮助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它应该融入学生的学术课程并增强学术课程,同时提供给学生结构性的反思服务经验。

服务学习强调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培养,通过参与实际的活动可以增长知识,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全球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开发和个人成长。

服务学习经历有助于学生实现品格教育的目标:

服务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和学生更加尊重彼此;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氛围得到改善;学生更少参与危险行为;服务学习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融入多样化文化群体的能力;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学校的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学业成绩提高。

2.品格教育支持服务学习

品格教育提供了培养学生道德和社会化的环境,同时也为服务学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品格教育的重点是创造实施道德行为的环境,对道德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服务过程的表现为标准。

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在个体学校中一起发挥作用,服务行为是品格教学的自然延伸,品格教育融合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校内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

品格教育联合会(CharacterEducationPartnership)在州起草关于品格教育的立法时提供建议。

它强调,通过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培养公民必须在各个年级中实施;立法必须鼓励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的结合,当地学校和社区共同致力于核心道德价值观的传授以及满足社区需要;立法必须保证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融合在现存课程之中,学校领导和市民要理解这些课程不是附加的课程,而是学校使命的一个部分;鼓励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渗透

到学校文化和课程的方方面面。

四、简要评价

服务学习和品格教育是构成学生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丰富多彩教育经历的组成部分。

品格教育关注学生的美德和责任感的培养,服务学习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强调人们参与对他人和社区的服务过程。

③服务学习和品格教育的共同之处是突出社区的作用,强调学生与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个人责任;关注学生、社区和社会;使用交互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提倡批评性反思;价值观、品格发展和公民教育是共同的目的。

在学生成长方面,在服务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社区服务,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服务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学生能够信任别人并获得别人的信任。

当学生参与到服务学习中,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交往能力、写作和思考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服务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转变为积极奉献的公民和社区成员,从而实现品格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关系方面,服务学习有利于学生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更少违反纪律,有更高的出勤率,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有利于教师之间关系的改善,使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彼此更加相互尊重。

服务满足学校与社区的真实需要,学生到社区去服务,在学校与社区之间形成积极的联系,有利于学校与社区的协调合作。

同时,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社区中成长的,通过学生服务社区,让学生懂得社区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成为未来的社区积极成员。

注释

①TheLearnandServecenterofKennesawStateUniversity.TheStepstoServiceLearning,2008.6.1.

②Schaffer,Esther,etc,Service-learningandChar-acterEducation:

OneplusOneIsMoreThanTwo,Edu-cationCommissionoftheStates,2001.

③KevinJ.Swick,LarryWinecoff,etc,ServiceLearningandCharacterEducation:

WalkingtheTalk,SouthCarolinaStateDept.ofEducation,Columbia,2000.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篇三摘要:

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

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

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

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

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