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539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37℃B.39.5℃C.18℃D.36.8℃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B.用凸透镜看地图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D.小孔成像

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mmB.小于50mm

C.等于50mmD.大于50mm小于100mm

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的长度为  cm.

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  不同.

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  m,像的大小  .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和蓝光.

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  边是空气,折射角为  度.

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需要  热量.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  眼,需要选用  进行矫正.

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

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

三、实验题:

(每空1分,共23分)

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时间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

  、  .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将  .

(3)图3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  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像(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亮度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四、论述与计算题(共19分)

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5,那么:

(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30.近年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h?

(2)途中动车以72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

(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车站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m

上海

始发站

09:

50

南京

12:

02

11

301

合肥

13:

19

21

457

武昌

16:

终点站

84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68:

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

【解答】解:

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故选A.

【考点】9F:

响度.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要注意理解.

题中的“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

故选C.

【考点】9L:

防治噪声的途径;

99: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9H:

音色;

9N:

声与能量.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在声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介质、人耳;

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正确;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

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

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20000H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

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

故选C.

【考点】1:

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

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

故选D

A.B.C.D.

【考点】1C: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金属是晶体,其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水平,而非晶体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

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1I: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如图:

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考点】1M: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要判断矿泉水瓶的外壁“出汗”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知道什么叫“出汗”,它是什么状态的,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矿泉水瓶“出汗”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故选B.

【考点】18: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39.5℃,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9.5℃.

【考点】AM: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用凸透镜看地图,属于光的折射的应用,故B符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

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

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小于100mm.

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A的长度为 2.13 cm.

【考点】66: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

4.00cm,终了刻度值为:

6.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13cm.

故答案为:

1mm;

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它对太阳光的 会聚 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考点】B4: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凸透镜,会聚.

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考点】9I: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20000H,低于20H和高于20000H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音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

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

蝴蝶振动频率是5~6H,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因此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调;

音色.

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 2 m,像的大小 不变 .

【考点】AE: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

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

2m﹣1m/s×

1s=1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1m+1m=2m;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

2;

不变.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绿光 和蓝光.

【考点】AP:

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

色散;

绿光.

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 左 边是空气,折射角为 60 度.

【考点】A:

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

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BON′=30°

,折射角为∠AON=60°

.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MM′右边是玻璃,左边是空气.

故本题答案为:

左;

60.

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需要 放出 热量.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液化放热.

液化;

放出.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08 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A4: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3×

108m/s.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故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

108;

减小.

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 近视 眼,需要选用 凹透镜 进行矫正.

【考点】BA: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近视眼成因: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由图可知: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近视需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近视;

凹透镜.

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