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42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docx

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杜受祜

一、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的争议及演进

20世纪地球的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是过去1000年没有发生过的变化,1988年戈尔提出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观点。

京都议书后全球变暖更加严重。

1997年签定京都议定书以来的12年间,全球气温平均升高了0.4摄氏度。

迄今仍存质疑:

1、气候变化是短期的波动还长周期趋势。

2、IPCC对未来全球变暖的速度的预测是否客观;3、全球变暖是否是坏事?

4、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的“气候门”事件。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出了定论:

要求“为当代人和我们的后代保护气候系统”、“当存在造成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的威胁时,不应当以科学上没有完全的确定性为理由推迟采取措施”。

全球变暖的趋势及阀值

●(IPCC)预测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将要比20世纪末高出3-4倍。

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大约4-6摄氏度,是20世纪气温升高的近5-10倍。

《哥本哈根诊断》提出要上升7摄氏度。

●气候变化的阀值:

2005年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提供《应对气候挑战报告》提出:

当全球的平均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水平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生态的灾难将会一触即发。

●如要控制在阀值之内2020年前全球二氧化碳要以每年1-3%的速度减排;到2050年要比2005年排放量减少60-85%,比1990年的实际排放量减少25%,为巴厘岛路线图所确定的第二减排期的目标提供了依据。

●减缓气候刻不容缓。

以1%的GDP投入避免20%GDP的损失。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警告说:

全球正面临着抓住机遇还是错失良机的抉择。

气候变暖是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所导制的全球变暖已经将整个世界置于危险的境地。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是负面的影响。

包括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

●气候安全不是一般的环境问题。

●减污与减碳关系:

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节能减排是指能够被论证“可测性”和“额外性”的节能,而减排是仅针对温室气体,而非硫、氮等污染气体的减排。

●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污染控制直接与人体健康相关,从而减污更加迫切,而减碳是长远目标。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大尺度与小范围;其次,如果要为应对气候安全做出贡献,就必然会影响它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

●批评有些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是“不劳而获”者。

气候变暖主要成因:

人类能源活动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对一系列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热红外线、阻止其向太空辐射的气态物质的统称。

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

●(IPCC)提出:

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4.5摄氏度。

●瑞典的科学家提出“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应该限制在百万分之350,而目前已达到百万分之387”。

气候变化问题是能源问题

●气候问题即能源问题;即改变能源结构问题。

对大部分的国家来说,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是息息关联的。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增加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提高能源效率。

●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的比重占87%。

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问题。

气候变化是政治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

各个主要政府都已把全球变暖作为自已的经济和对外政策的基础和依据。

●气候变化扰乱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

哥本哈根会争议的实质是发展权、排放空间之争。

●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在于发达国家。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占全世界1/2的二氧化碳。

工业化时代所排放的每10吨二氧化碳中,7吨是发达国家排放的。

2004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发展中国家的4倍。

●美国已经工业化半个世纪了,但其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长,相比1990年,2007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16%,接近17%。

其人均历史排放累积1100多吨和人均排放19吨。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较快,占到了全世界的42%,而1990年这一比例尚只有20%左右。

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将占到世界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联合国要求:

“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在它们变得更加富有时加入到缓和行动的行列里来。

应对气候变化是发展问题

●潘基文说: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将对全球贸易、能源、安全和卫生合作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

——胡锦涛

●一是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停滞发展、降低生活质量,而是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来应对;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发达水平成正比。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

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

●低碳经济:

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

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本要求是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2003年)中;在巴厘路线图中被进一步肯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胡锦涛于2007年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直接原因,不可再生能源短缺和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方式是低碳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

●低碳经济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将是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

将成为战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擎。

●从战略和科技层面讲,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低碳竞争。

发展低碳经济的三大任务

●碳足迹:

一个人或区域的碳耗用量。

(一般采用单位GDP、面积和人均的碳强度GO表示)美国的碳团结网站首先提出个人碳足迹和计算方法后,2007年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标志着碳足迹计算可操作。

●碳预算:

根据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减排目标等因子制定一个国家地区和个人碳消耗支出和供给计划。

●碳贸易、减排权交易系统:

●ET(联合国排放交易机制)、

ETS(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

民间交易系统

零碳:

碳抵销、碳平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的指导意见中说:

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让自然晾干,可减少2.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及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减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

●要在每个企业、部门、家庭推行简易的碳排放核计流程表,衡量二氧化碳排放的准确数值。

●气候峰会带头减排:

按参会的每位领导人他的一名随员乘飞机产生的排放量计算,本次会议共产生461吨二氧化碳,联合国通过向印度安得拉邦乡下的一座发电站投资来抵销碳排放量,这座电站是把谷壳和向日葵杆之类的农业剩余物转化为电能,并输入电网。

●乘座气候列车而不是飞机从东京,从布鲁塞尔去哥本哈根参加气候谈判大会。

●第十届城市森林论坛种植论坛林,以吸收此次会议的全部碳排放。

●森林碳汇:

加法减排。

城市人一年的排碳量可被25颗大树全部吸收。

部分国家的碳预算

中国各省区碳预算:

2007年

中国各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07年)

排名

省份

CO2排放量(亿吨)

高于全国水平(亿吨)

1

山东

6.147

4.015

2

山西

5.121

2.989

3

河北

4.465

2.334

4

河南

4.250

2.119

5

江苏

3.908

1.777

6

内蒙古

3.469

1.337

7

广东

3.407

1.276

8

辽宁

3.053

0.922

9

浙江

2.749

0.617

10

湖北

2.216

0.084

11

四川

2.114

-0.018

12

黑龙江

2.027

-0.105

13

湖南

1.987

-0.145

14

贵州

1.919

-0.213

15

安徽

1.798

-0.334

16

陕西

1.607

-0.525

17

吉林

1.551

-0.580

18

上海

1.533

-0.599

19

云南

1.488

-0.644

20

福建

1.321

-0.811

21

新疆

1.165

-0.967

22

江西

1.005

-1.127

23

广西

0.997

-1.135

24

重庆

0.898

-1.234

25

北京

0.863

-1.269

26

天津

0.857

-1.275

27

甘肃

0.855

-1.277

28

宁夏

0.758

-1.374

29

青海

0.245

-1.887

30

海南

0.179

-1.952

中国各省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07年)

排名

省份

人均CO2排放量(吨/人)

高于全国水平(吨/人)

1

山西

15.093

10.253

2

内蒙古

14.424

9.584

3

宁夏

12.420

7.580

4

上海

8.250

3.410

5

天津

7.682

2.842

6

辽宁

7.104

2.264

7

山东

6.563

1.723

8

河北

6.431

1.591

9

吉林

5.683

0.843

10

新疆

5.559

0.719

11

浙江

5.432

0.592

12

黑龙江

5.300

0.460

13

北京

5.282

0.442

14

江苏

5.126

0.286

15

贵州

5.100

0.260

16

河南

4.541

-0.299

17

青海

4.432

-0.408

18

陕西

4.288

-0.552

19

湖北

3.888

-0.952

20

福建

3.688

-1.152

21

广东

3.606

-1.234

22

云南

3.297

-1.543

23

甘肃

3.266

-1.574

24

重庆

3.189

-1.651

25

湖南

3.127

-1.713

26

安徽

2.939

-1.901

27

四川

2.601

-2.239

28

江西

2.300

-2.540

29

海南

2.122

-2.718

30

广西

2.091

-2.749

中国各省区碳预算“盈余”和“亏损”状况

(2007年)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略

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最近100年气温上升比世界还要快,全球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明显的只有上升没有下降,而中国是最近100年来都显示了这一特征。

据估计,未来50年中国的平均气温将上升2.2-4摄氏度。

●喜马拉雅山包括天山地区的冰川缩小了21%,据预测,到2050年还将减少27%,整个西北地区的冰川将减少将近一半。

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大量的内陆河流干枯,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德国观察”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发布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报告中提出,1990-2008年受极端气候天气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是:

孟加拉国、缅甸、洪都拉斯、越南、尼加拉瓜、海地、印度、多米尼加、菲律宾、中国。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外有压力内有挑战

●未来的30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和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举时期,是消费结构由吃穿向住行转变的快速升级时期,是资源能源快速增长的时期。

生产、消费、流通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状况。

●中国同时面临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第一煤炭消费大国、

●中国碳基能源占总能源的92%,其中煤炭占68%;电力生产中78%是燃煤发电。

平均一周建成一个大型的燃煤电站。

●中国1990-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一倍多。

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要比2005年增加一倍多。

●中国碳汇能力下降。

从37%到2007年下降为10%-15%。

据预测,2030年还将下降至6%-8%

中美减排的博奕

●中美两国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40%以上,中美的减排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

●美国提出2020年相对于2005年减少17%。

但事实上2005年已经比1990年增加了17%。

所以到2020年美国只是回到1990年水平,没有任何减排。

更没有实现《京都议定书》要求美国在2010年比1990年减排7%的目标。

●美国提出在2050年要比2005年减少80%。

现在美国人均排放25吨二氧化碳,减少80%,人均还有5吨。

而现在中国人均是4.5吨。

即是说美国到2050年,仍然要比中国2005年的排放水平高。

按照2050年减排50%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人均排放量只有2吨,远远低于美国当时5吨的水平。

●美国众议院在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提出征收碳关税的条款。

实质上是让减排成为一个强制执行的东西。

这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原则相违背的。

●美国国会正在通过法案同意在美国之外的地方购买10亿吨的减排量。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举足轻重

●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

是世界上最大的减排行动。

到09年我国已完成节能减排的13%的任务,共减排二氧化碳9亿吨。

按《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欧盟总计可减少6亿吨。

美国加州有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但到2025年只能减排3亿吨。

●1980-2005年我国通过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1亿吨;最近发布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到2008年,我国森林总碳储量达78.1亿吨。

●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估算出从1981年—2000年20年中国每年的碳汇量为1.9亿—2.6亿吨,占中国碳排放量的28—37%。

●到07年底中国农村沼气用户2650多万户,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低碳资源国家,再加上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低碳崛起。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场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

●中国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继“十一五”期间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之后,又制定了到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由此形成了我国科学的节能、治污、减碳联动的目标体系,和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科学发展

●走出气候问题和低碳经济都是发达国家对我国施压的误区,统一到胡锦涛提出的“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的认识上来。

●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契机:

中国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5,用来制造发达国家不再生产的高耗能产品。

改变”拿走资源留下污染、拿走财富留下贫困”的传统发展模式。

是实现由以外贸、投资推动为主向“三驾马车”联动、由主要靠物质资源投入推动增长向主要靠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的契机。

●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碳交易既提供了绿色GDP、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又提供了进入可操作性的途径。

GDP碳强度减排的挑战

●我国确定的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减少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指标比较,具有更强烈的约束性。

●这个目标与总量减排的目标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如单位GDP减排40-45%,在GDP增长1倍(即经济年增长速度不超过7%)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10-20%;而如果在GDP增加2倍(即GDP年均增长不超过14%)的情况下,排放总量要增长65-80%。

●在下降44%基础上的减排。

●存量和增量的减排双重压力。

既面临着工业化的增长,也面临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碳排放的“双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段和地区,增量比存量的减排显然要繁重和艰巨得多。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压力

●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前四年节能14.38%,今年要完成超过5%,但去年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出现反弹,不降反升,减排形势严峻。

●要强化节能目标的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不仅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对相应的监管部门都要追究责任,给予处分。

四、低碳经济与四川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速度和质量双增长的最佳路径和重要的操作平台。

●我省完成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和“十一五”节能目标的现实的选择,

●提升我省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我省拥有丰富的低碳资源,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科技优势。

●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清洁机制(CDM)项目我省名列全国第二位;

●我省是全国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碳盈余最多的省份。

●成都、广元等地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低碳经济的探索。

理念、原则、战略

●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应以发展为理念。

不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两者统一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

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既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取向提供支撑和动力。

●从我省省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低碳发展道路。

●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结构、转方式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

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

●建立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加法”和“减法”并用,增加碳源、减少碳汇,促进节能、环保、低碳的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低碳经济。

加快建立提升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的科技体系。

突出抓好新一代太阳能光伏材料、大型水电机组、风电设备和核电设备等装备的研发。

●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突破口,用低碳经济化推进经济低碳化。

加大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创新体制机制

●发挥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公共财政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在投资、价格、财税、金融信贷、土地等方面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

●建立省级碳基金,开展省域内的碳排放权交易。

●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际资金、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管理的经验,提升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

低碳经济与区域跨越式发展

●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竞争,谁能超前部署,谁就能赢得先机。

●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将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树立一个理念、加快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一个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型、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

树立一个理念:

发展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根本出路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增长不是一切,但经济增长是一切的基础。

●不是靠压缩发展、停滞发展、降低生活质量来实现减排、低碳,而是依靠发展、科技进步、新的替代能源、清洁能源来实现减排和发展的目标。

●“后现代环保主义”认为,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不能沿用现在的环保运动使用的“减少”、“限制”等传统做法。

不能用不开车、不乘飞机、家里不开灯的办法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应当探索一条不仅无污染而且比化石燃料还要便宜的突破性能源技术和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也可以创造千百万个新的就业机会的效率更高的能源经济。

发展碳基能源的替代能源

●太阳能是最大的非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

●太阳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亿吨煤。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可以维持几百亿年。

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功率平均每平方米为1367瓦。

●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可再生能源的千分之五;居四大可再生能源的末位。

●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太阳能发电0.018亿千瓦。

加快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英国的启示:

1997-2006年,布莱尔任首相的十年,英国实现了200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经济增长28%,温室气体减少了8%。

充分证明了经济增长和低碳排放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向低碳前进,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

●OECD(2004)年对英国的环境评价报告中指出:

虽然英国的环境政策在对改善英国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让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但至关重要的转变是由于英国主导经济模式由工业为主导转型为高级服务业为主导。

●结构创新、产业升级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日本提出产业升级的低碳化战略,实现后工业化。

●我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产业现代化转型。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

●“微笑曲线”理论。

即产品的价值链是一个弧形,前端主要是指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

后端是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前后两端附加价值高,而弧底这段附加价值最低。

●先进制造业就是在微笑曲线中,包括了很多两端业务的制造业。

微笑曲线两端的业务,都是原来意义上的服务业,而现在服务业的内容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

有些企业主业干脆变成了服务业。

如日立、松下等汽车制造企业都成了服务业。

因为在其汽车的总成本中,平均电子成本要占40%,高档汽车要占到70%以上,而这个电子器件的主要成本是软件,而不是硅片,所以它是以研发为主的,这就是其把之划进服务业的依据。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先进制造业的价值链延伸很长,有些环节独立出来就成为独立的服务业,而独立的服务业的价值链也在拉长,每个环节都可以独立出来变成一个产业。

以“经济低碳化、低碳经济化”为目标的低碳产业

●经济上的可行性并不仅是指能不能赢利,还要包括新的革新如何才能从经济上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