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50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1章 屈曲分析17讲解.docx

第11章屈曲分析17讲解

第11章屈曲分析

11.1屈曲分析概述

静力分析方法认为杆件的破坏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当杆件承受的应力小于其许用应力时,杆件便可安全工作,对于细长受压杆件这却并不一定正确。

压杆在承受的应力小于其许用应力时,杆件会发生变形而失去承载能力,这类问题称为压杆屈曲问题,或者压杆失稳问题。

工程中许多细长构件如发动机中的连杆、液压缸中的活塞杆和订书机中的订书针等,以及其他受压零件,如承受外压的薄壁圆筒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压杆屈曲的问题。

临界载荷是受压杆件承受压力时保持杆件形状的载荷上限。

压杆承受临界载荷或更大载荷时会发生弯曲,如图11-1所示。

经典材料力学使用Euler公式求取临界载荷:

(11-1)

图11-1临界载荷下压杆发生屈曲

该公式在长细比超过100有效。

针对不同的压杆约束形式,参数的

取值如表11-1所示。

表11-1Euler公式中参数

的取值

约束情况

一端固定,

一端自由

一端固定,

一端绞支

两端绞支

两端固定

两端固定,

一端可横向移动

2

0.7

1

0.5

1

对于压杆屈曲问题,ANSYS中一方面可以使用线性分析方法求解Euler临界载荷,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非线性方法求取更为安全的临界载荷。

ANSYS提供两种技术来分析屈曲问题,分别为非线性屈曲分析法和线性屈曲分析法(也称为特征值法)。

因为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见图11-2),故需要理解它们的差异:

✧非线性屈曲分析法通常较线性屈曲分析法更符合工程实际.使用载荷逐渐增大的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来求解破坏结构稳定的临界载荷。

使用非线性屈曲分析法,甚至可以分析屈曲后的结构变化模式。

✧线性屈曲分析法可以求解理想线性弹性理想结构的临界载荷,其结果与Euler方程求得的基本一致。

图11-2不同分析方法的屈曲分析结果

11.2线性屈曲分析步骤

由于线性屈曲分析基于线性弹性理想结构的假设进行分析,所以该方法的结果安全性不佳,那么在设计中不宜直接采用分析结果。

线性屈曲分析包含以下步骤。

11.2.1前处理

建立模型,包括:

(1)定义单元类型,截面结构、单元常数等。

在线性屈曲分析中,ANSYS对单元采取线性化处理,故即使定义了非线性的高次单元,在运行中也将被线性化处理。

(2)定义材料,可以采用线性各向同性或线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求解刚性矩阵的需要,必须定义材料的杨氏模量。

(3)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几何建模与网格化处理。

11.2.2求取静态解

求取静态解,包括:

(1)进入求解器,并设定求解类型为Static。

(2)激活预应力效应(在求解过程中必须激活)。

命令方式:

PSTRES,ON

GUI方式:

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AnalysisOptions命令,找到PSTRES并选中,将其设置为打开状态。

(3)施加约束和载荷:

可以施加一个单位载荷,也可取一个较大的载荷(特别在求解模型的临界载荷很大时)。

(4)求解并退出求解器。

11.2.3求取屈曲解

求取临界载荷值和屈曲模态,包括:

(1)进入求解器,并设定求解类型为EigenBuckling。

命令方式:

ANTYPE,BUCKLE

GUI方式:

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New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EigenBuckling前的单选框选中。

(2)设置求解选项。

命令方式:

BUCOPT,Method,NMODE,SHIFT,LDMULTE,RangeKey

其中:

Method指定临界载荷提取的方法,可为LAMB指定BlockLanczos方法,或SUBSP指定子空间迭代法。

NMODE指定临界载荷提取的数目。

SHIFT指定临界载荷计算起始点,默认为0.0。

LDMULTE指定临界载荷计算终止点,默认为正无穷。

RangeKey控制特征值提取方法的计算模式,可为CENTER或RANGE;默认为CENTER,计算范围为(SHIFTLDMULTE,SHIFT+LDMULTE),采用RANGE的计算范围为(SHIFT,LDMULTE)。

GUI方式:

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AnalysisOption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命令中的各项参数。

(3)设置载荷步骤、输出选项和需要扩展的模态。

扩展模态的方式如下。

命令方式:

MXPAND,NMODE,FREQB,FREQE,Elcalc,

其中:

NMODE指定需要扩展的模态数目,默认为ALL,扩展求解范围内的所有模态。

如果为-1,不扩展模态,而且不将模态写入结果文件中。

FREQB指定特征值模态扩展的下限,如果与FREQE均默认,则扩展并写出指定求解范围内的模态。

FREQE指定特征值模态扩展的上限。

Elcalc网格单元计算开关,如果为NO,则不计算网格单元结果、相互作用力和能量等结果;如果为YES,计算网格单元结果、相互作用力、能量等;默认为NO。

SIGNIF指定阈值,只有大于阈值的特征值模态才能被扩展。

MSUPkey指定网格单元计算结果是否写入模态文件中。

GUI方式:

选择MainMenu>Solution>LoadStepOpts>ExpansionPass>SingleExpand>ExpandMode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命令中的各项参数。

11.2.4后处理

查看结果。

(1)查看特征值。

(2)查看屈曲变形图。

11.3非线性屈曲分析步骤

非线性屈曲分析属于大变形的静力学分析,在分析中将压力扩展到结构承受极限载荷。

如果使用塑性材料,结构在承受载荷时可能会发生其他非线性效应,如塑性变形等。

从图11-2中可以看到,使用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得到的临界载荷一般较线性方法小,因此在非线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线性分析中的临界载荷为加载起点,分析结果出现屈曲后的变化形态。

11.3.1前处理

建立模型,包括:

(1)定义单元类型、截面结构、单元常数等。

(2)定义材料,可以采用线性各向同性或线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求解刚性矩阵的需要,必须定义材料的杨氏模量。

(3)建立有限元模型,包括几何建模与网格化处理。

11.3.2加载与求解

加载并求解,包括:

(1)进入求解器,并设定求解类型为static。

(2)激活大变形效应。

命令方式:

NLGEOM,ON

GUI方式:

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Sol'sControl命令,弹出SolutionControl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AnalysisOption框下选择LargeDisplacementStatic项。

(3)设置子载荷的时间步长。

使用非线性屈服分析方法是逐渐增大载荷直到结果开始发散,如果载荷增量过大,得到的分析结果可能不准确。

打开二分法选项和自动时间步长选项有利于避免这样的问题。

打开自动时间步长选项时,程序自动求出屈服载荷。

在求解时,一旦时间步长设置过大导致结果不收敛,程序将自动二分载荷步长,在小的步长下继续求解,直到能获得收敛结果。

在屈曲分析中,当载荷大于等于屈曲临界载荷时,结果将不收敛。

一般而言,程序将收敛到临界载荷。

(4)施加约束和载荷,可从小到大依次逐步将载荷施加到模型上,不要一次施加过大的载荷,以免在求解过程中出现不收敛的现象。

在施加载荷时,施加一个小的扰动,使结构屈曲发生。

(5)求解并退出求解器。

11.3.3后处理

查看结果,包括:

(1)进入通用后处理器查看变形。

(2)进入时间历程后处理器查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等。

11.4中间铰支增强稳定性线性分析

11.4.1问题描述与分析

问题描述:

两端铰支的细长杆在承受压力时容易发生失稳线性(屈曲效应),工程上为了提高细长杆的稳定性,常在杆中间增加铰支提高杆的抗屈曲能力。

图11-3所示为杆件在两端铰支和添加中间绞支情况下发生失稳现象的示意图。

图11-3杆件受压失稳示意图

求解增加中间铰支后的压杆临界载荷,验证添加中间铰支后的稳定性增强效应。

有关的几何参数与和材料参数如表11-2所示。

问题分析:

对细长杆,可采用二维分析,使用梁单元建模,简化有限元模型。

杆的约束情况为,杆长垂直方向3个铰支点位移为0,杆长方向一端固定,另一端承受压力载荷。

表11-2几何参数与和材料参数

几何参数

材料参数

杆长200

杆截面正方形0.5X0.5

杨氏模量30000000

(注:

本问题中没有给参数定义单位,但在ANSYS系统中不影响分析。

11.4.2前处理

1.设定工作目录、项目名称,可使用ANSYS14MechanicalAPDLProductLauncher14.0登录,输入WorkingDirectory和JobName。

可根据需要任意填写,但注意不要使用中文。

2.定义单元属性。

(1)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如图11-4(a)所示。

(2)弹出LibraryofElementTypes,在图11-4(b)中选中Beam,2node188,单击按钮OK确认,回到ElementTypes对话框。

(a)(b)

图11-4定义单元

(3)选中前一步定义的单元后,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BEAM188elementtypeoptions对话框,将第三项K3改为CubicForm,使梁单元沿长度方向为三次曲线,如图11-5所示,单击按钮OK确认,关闭对话框。

(4)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Sections命令,弹出BeamTool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ID为1,选择矩形截面,设置B和H为0.5,如图11-6所示,单击按钮OK确认,关闭对话框。

图11-5设置梁单元关键选项图11-6设置梁截面

3.定义材料特性。

(1)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命令,弹出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如图11-7(a)所示。

(2)在对话框右栏中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EX为3E+007,如图9.7(b)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关闭弹出的提示PRXY为0对话框,并关闭DefineMaterialModelBehavior对话框。

(a)添加材料特性(b)设置材料特性

图11-7定义材料特性

4.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直接生成网格单元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

(1)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s>InActiveCS命令,弹出CreateNodesinActiveCoordinateSystem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输入如图11-8(a)所示的数据,单击Apply按钮确认,建立节点1。

(3)继续在对话框中,输入如图11-8(b)所示的数据,单击OK按钮确认,建立节点21。

(4)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s>FillbetweenNds命令,弹出实体选择对话框,如图11-8(c)所示,依次选择节点1、节点21,单击OK按钮确认,弹出CreateNodesBetween2Nodes对话框。

(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11-8(d)所示,单击OK按钮,生成均匀分布的节点2~20,如图11-8(e)所示。

(a)创建节点1

(b)创建节点21

(c)选取节点

(d)填充节点(e)填充后的节点

图11-8直接生成节点

(6)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Nodes命令,弹出实体选取对话框,如图11-9(a)所示,选择节点1和节点2,单击OK按钮确认,生成网格单元1。

(7)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opy>Elements>AutoNumbered命令,弹出实体选取对话框,如图11-9(b)所示,单击PickAll按钮,弹出对话框CopyElements(Automatically-Numbered)。

(8)在对话框中,按图11-9(c)中所示,分别填入20和1,代表包括原网格单元在内,复制生成20个网格单元,使用节点增量为1,即在每两个连续的节点间生成网格单元。

(a)生成单元(b)复制单元(c)复制单元设置

图11-9由节点生成单元

(9)保存生成的模型。

(10)选择PlotCtrls>Numbering命令,打开PlotNumberingControl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中Nodenumbers为On,Elem/Attribnumbering中选择Elementnumbers,如图11-10(a)所示,打开节点和单元计数。

(11)选择Plot>Elements命令,在图形窗口绘制的图如图11-10(b)所示,其中包含了对节点和单元的计数。

(a)设置编号显示(b)编号显示的节点和单元

图11-10查看直接生成的模型

11.4.3求取静态解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静态解,命令方式:

(1)选择MainMenu>Solution>UnabridgedMenu>AnalysisType>NewAnalysis命令,弹出NewAnalysi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Static单选按钮,如图11-11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关闭对话框。

(2)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Sol’ncontrols>Basic命令,弹出Solution对话Controls框,拖动垂直滚动条,找到并选中PSTRES项,如图11-12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打开预应力选项。

图11-11设置静态分析图11-12设置大应力选项

(3)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Nodes命令,弹出实体选取对话框,选择节点1,单击OK按钮确认,弹出ApplyU,ROTonNodes对话框。

(4)在ApplyU,ROTonNodes对话框中,找到Lab2项,在多选列表中选中UX和UY,如图11-13(a)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5)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Nodes命令,弹出实体选取对话框,选择节点11和节点21,单击OK按钮确认,弹出

ApplyU,ROTonNodes对话框。

(6)在ApplyU,ROTonNodes对话框中,找到Lab2项,在多选列表中选中UX,如图11-13(b)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7)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Nodes命令,弹出实体选取对话框,选择节点21,单击OK按钮确认,弹出ApplyF/MonNodes对话框。

(8)在对话框中,设置Lab为FY,VALUE为-1,如图11-13(c)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9)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SymmetryB.C.>OnNodes命令,弹出ApplySYMMonNodes对话框。

(10)在Normlsymmsurfaceisnormalto后选中Z-axis,如图11-13(d)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施加约束后的模型如图11-13(e)所示。

(a)约束节点1(b)约束节点21

(c)施加载荷

(d)施加对称边界条件

(e)施加载荷后的模型

图11-13施加载荷

(11)选择MainMenu>Solution>Solve>CurrentLS命令,弹出SolveCurrentLoad,对话框(见图11-14(a))和一个信息窗口,仔细阅读,确认设置正确后关闭信息窗口,单击OK按钮,开始求解。

(12)弹出对话框如图11-14(b)所示,单击Close按钮即可。

(a)(b)

图11-14求解过程提示

11.4.4求取屈曲解

求解临界载荷,命令方式:

(1)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NewAnalysis命令,弹出NewAnalysis对话框,选择EigenBuckling选项,单击OK按钮确认并关闭对话框。

(2)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AnalysisOptions命令,弹出EigenvalueBucklingOptions对话框,设定求取的模态数为1,如图11-15(a)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3)选择MainMenu>Solution>LoadStepOpts>ExpansionPass>SingleExpand>ExpandModes命令,弹出ExpandModes对话框,设置NMODE为1,如图11-15(b)所示,单击OK按钮确认。

(a)设置求解模态数(b)设置扩展模态数

图11-15模态分析求解设置

(4)选择MainMenu>Solution>Solve>CurrentLS,弹出SolveCurrentLoadStep对话框(见图11-14(a))和一个信息窗口,仔细阅读,确认设置正确后关闭信息窗口,在对话框中单击OK,开始求解,求解结束后弹出提示框。

11.4.5后处理

(1)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c>ReadResults>FirstSet命令,读取求解结果。

(2)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PlotResults>DeformedShape命令,弹出PlotDeformedShapedialog对话框。

(3)选择Def+undeformed单选按钮,如图11-16(a)所示,单击OK按钮,图形窗口中将显示变形前后细长杆的屈曲模态,如图11-16(b)所示。

(a)绘制变形图(b)屈曲模态显示

图11-16绘制模态变形图

求取得到的临界载荷为154.2,对这个问题稍加修改,取出中间节点林的约束条件,可以求出临界载荷为38.6,为前者的1/4,可见中间铰支使细长杆的承载能力提高到了原来的4倍。

11.4.6命令流

命令流:

/PRET7!

进入前处理器

ET,1,188!

定义BEAM188

KEYOPT,1,3,3!

选择长度方向为三次曲线

SECTYPE,1,BEAM,RECT!

定义BEAM188单元截面为矩形

SECDATA,0.5,0.5!

定义截面长为0.5x0.5

MP,EX,1,30E6!

定义材料1,杨氏模量为30E6

N,1,0,0,0!

建立节点1,坐标(0,0,0)

N,2,0,200,0!

建立节点2,坐标(0,200,0)

FILL,1,21,19,,,1,1,1!

自动添加节点2~20

E,1,2!

生成单元1

EGEN,20,1,1!

直接复制生成模型中20个单元

FINISH!

退出前处理器

/SOLU!

进入求解器

ANTYPE,STATIC!

选择分析静态类型

PETRES,ON!

打开预应力选项

NSNEL,S,NODE,,1!

选择节点1

D,ALL,UX!

约束节点1X方向

D,ALL,UY!

约束节点1Y方向

ALLSEL

NSNEL,S,NODE,,21!

选择节点21

D,ALL,UX!

约束节点21X方向

F,ALL,UY,-1!

在节点21施加Y方向载荷,F=-1

ALLSEL

NSNEL,S,NODE,,11!

选择节点11

D,ALL,UX!

约束节点11X方向

ALLSEL

DSYM,SYMM,Z!

转化为XY平面问题

SOLVE!

求解

FINISH!

退出求解器

/SOLU!

进入求解器

ANTYPE,BUCKLE!

选择屈曲求解类型

BUCOPT,LANB,1!

使用BlockLanczos方法求解模态1

MXPAND,1!

指定需要扩展的模态

SOLVE!

求解屈曲问题

FINISH!

退出求解器

/POST1!

进入通用后处理器

SET,FIRST!

读取结果

PLDISP,1!

绘制第一阶屈曲模态

FINISH!

退出通过后处理

11.5中间铰支增强稳定性非线性分析

11.5.1问题描述与分析

问题描述:

采用非线性分析性方法分析,求解11.4.1节所示结构发生屈曲后,节点的位移情况和屈曲形态。

问题分析:

对细长杆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本质上是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一种。

在分析中,为了得到稳定的解,对细长杆施加X向的微小扰动。

11.5.2前处理

1.设定工作目录、项目名称,可使用ANSYS14登录器MechanicalAPDLProductLauncher14.0,输入WorkingDirectory和JobName;可根据需要任意输入,但注意不要使用中文。

2.定义单元属性(同11.4.2节)。

3.定义材料特性(同11.4.2节)。

4.建立有限元模型(同11.4.2节)。

11.5.3加载与求解

(1)选择MainMenu>Solution>UnabridgedMenu>AnalysisType>NewAnalysis命令,弹出NewAnalysis对话框,选择Static单选按钮,单击OK按钮确认,关闭对话框。

(2)选择MainMenu>Solution>AnalysisType>Sol'sControl命令,弹出SolutionControls对话框。

(3)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