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筹到计算器.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5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算筹到计算器.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算筹到计算器.doc

1从算筹到计算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2、认识算筹、算盘,在交流、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计算。

算盘的发明、发展过程、曾经广泛、长期的使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辉煌的历史,以及微型计算器的出现。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教学重点】

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

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一、课前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的信息

〈新知探究阶段〉

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信息

二、教师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1、介绍算筹:

我国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

算筹是一些几寸长的竹签(也有骨制的或木制的),古代的数学家就用这些竹签摆成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算筹记数出现的年代已不可考。

但是,司马迁《史记》(约公元前104——91年成书)《高祖本纪》载: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见,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算筹的运用已达到相当熟练的地步

了。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新知探究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算筹记数采用位值原则,而且是十进制。

记数的方法是:

“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意思就是说:

个位、百位、万位、……的数按纵式的数码摆出;十位、千位、十万位、……的数按横式的数码摆出。

  

数码中没有0,凡遇0就以空位表示。

利用算筹进行运算时,要把排列着的算筹根据数的运算规则重新排列,而最后排列所表示的数,就是运算的结果。

到了宋、元时代,各种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

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即快又简便。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适于用来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了。

这就使数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十三、十四世纪我国民间数学的发展和算筹口诀化的特点。

其中算法口诀化在由筹算演变到珠算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据历史记载,最迟在十五世纪初期,珠算已经在当时社会上被广泛应用。

2、介绍珠算。

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

早在汉代的。

《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据南北朝时数学家甄鸳的描述,这种“珠算”,,每一位有五颗可以移动的珠子,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个单位,下面四颗,每一颗相当于一个单位。

这是关于珠算的最早记载,与后来流行的算盘并不相同,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普及流传。

   大约到了宋元的时候,珠算盘开始流行起来。

元代未年有一本书叫《南村辍耕录》,其中记载了江南的一条俗谚,说新来的奴仆像“擂盘珠”,不拨自动;过了一段日子像“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到最后像“顶珠,拨它也拨不动了。

俗谚里都已经有了“算盘珠”的比喻,说明珠算盘的运用在江南一带已有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普及了。

不过当时算筹并没有废除,筹算和珠算同时并用。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

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

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

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人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

不仅如此,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正如日本珠算教育联盟会长荒木勋所说:

“在中国诞生又传播到亚洲各国而发展起来的珠算,通过日中两国专家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范围的普及。

〈新知探究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1)出示算盘(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

“筹算”就是运用“筹码”——一种削制竹签来进行运算。

唐代末年开始用“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十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盘”这一名称。

约在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而论述算盘的著作,在十五世纪中叶已经很多了。

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方便,遂在我国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3、计算工具的发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

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

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⑴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

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

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⑵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4、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哪种计算工具比较好?

为什么?

5、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算筹珠算计算机

〈课后小议〉

2计算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2、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

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并学会客观的运用数学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图】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

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⑴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

看谁做的快?

⑵展开竞赛。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

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一、认识计算器。

1、提问:

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计算器的各部分功能键的功能。

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

〈新知探究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3、学习使用方法。

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

我们继续研究。

⑴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⑵出示思考题:

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⑶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⑷介绍功能键。

4、尝试使用。

⑴提问哪些是数字键?

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

他们什么关系?

⑵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强调:

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新知探究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⑶提问:

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

(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

⑷练习12÷4(说出过程)      

   

⑸提问:

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

(清除键)

  如果要计算9-3,但输入了9-4怎么办?

  介绍:

  强调:

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⑹提问:

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

  介绍:

5、检验学习效果。

〈巩固提高阶段〉

课程调整部分

1、小组活动,交流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输入数据。

6738、1097、62975、11098、47390、16493

⑴观察显示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⑵小结:

先键入的数字在高位上。

3、总结。

〈板书设计〉

计算器

12÷4=

〈课后小议〉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