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67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三年级)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3、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就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他是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5、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是就牛痘。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有趣的活动,并对这一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后来这一解释被人们接受,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7、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

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

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李时珍:

写出《本草纲目》

8、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

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9、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10、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上重下轻B放在矮处C下轻下重D上下一样重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

这是()A解决问题B作出猜测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A挡风B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

22、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A.细心观察B.善于思考C.具有好奇心D.不要怀疑大人的话23、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寻找证据D.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共同的特征有:

能长大、会死亡、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

因此我可以判断:

机器人是无生命的,因为它不吃东西。

2、水滴、机器人、电脑、云、瀑布都不属于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都必须是能活动的。

(×)如:

树木不活动4、在观察活动中,(C)是不正确的。

A.注意安全B.不惊吓小动物C.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D.保持安静▲5、植物就是依靠阳光进行独立活动,位置一般不移动,它不需要寻找食物。

6、通过观察比较,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有:

都要阳光和空气,都有根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能开花结果,都能繁殖后代。

▲7、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三种形式。

生长叶子的地方称为“节”对生如:

桂花的叶子的叶子:

每节生长着两片叶子,两两相对互生如:

树叶子的叶子:

每节生长着一片叶子,依次交互排列轮生如:

银杏叶子的叶子:

每节生长着三片叶子8、有的植物落叶,有的植物不落叶。

如:

杨树落叶,松树为落叶▲9、蜗牛的形状:

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硬壳、身体柔软、头部有触角;当蜗牛受到惊吓或被触到会蜷缩到壳里,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蜗牛喜欢在夜间活动。

在蜗牛的面前放上酒、醋等刺激物时,它会收缩触角。

蜗牛由头、胸、腹、壳四部分组成。

蜗牛遇到危险和刺激会加速逃跑(×)10、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蜗牛的肚子下的扁平的足实际上是一条条横纹,这些横纹像水波一样向后波动,蜗牛靠着横纹的波动,一伸一缩地向前推进。

也就是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保护作用。

蜗牛靠齿舌吃食物。

要让蜗牛跑得快可以用苹果引诱

11、蚂蚁是群居动物,喜欢和同伴生活在一起,蚂蚁喜欢吃甜食和饼干。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

它通过触角和分泌物的气体传递信息。

▲12、把不是“一家”的蚂蚁放在一起,尤其是数目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起来,同窝的蚂蚁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13、小动物有共同的特征:

长大、死亡、呼吸、吃东西、运动、能繁殖、

小动物不同的特征:

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不同

14、给植物分类:

仙人掌、水葫芦、水草、望天树、椰子树、玉米、水花生、浮萍

陆生植物有:

仙人掌、望天树、椰子树、玉米水生植物有:

水葫芦、水草、水花生、浮萍

15、有些小动物不需要呼吸空气就能生存(×)

16、有些动物不需要水,例如蚂蚁从来不到河边喝水。

(×)17、观察是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手段,那么观察是有目的地看并做好记录。

▲18、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生物。

19、观察大树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20、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

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2、水在动植物体内的比重很大,人体65%是水,蔬菜90%是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5、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

▲6、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7、液体:

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8、水的特点所做实说明水的神奇验之处没有颜色会“爬”水的毛细现象没有气味的水没有味会“团结”水的表面张力道、透明的水没有固定会“喷射”水的压力的形状的水容易流动会“托举”水的浮力的液体的水能溶解一水能溶解一些些物质的物质水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按其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石料。

人造材料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如纸、铁、玻璃和塑料都是人造材料。

5种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

木材、石料、棉花、蚕丝、麻、陶土。

5种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

塑料、尼龙、合金、油漆、玻璃。

尽可能写出纸的用途:

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

2、一种物品的不同部位往往由多种不同特性的材料构成。

(√)3、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4、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为了保护木材资料,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木材资源。

5、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抗拉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性度不一样透光表现纤维间空隙大小性吸水纸的吸水性跟纸纤维的疏密性程度和是否有腊质有关[毛细现象效果]6、各种同颜色的纸有哪些不同?

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7、常用的纺织材料:

棉棉柔软透气,可做内衣布毛羊松软保暖,可用于冬天毛御寒丝丝稠合成尼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

纤维龙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伞就是尼龙做成的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2、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它们是:

(1)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

(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4、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6、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是贪得无厌,并不是它不知饥饱。

金鱼不会捕食,所以它不会放过每一粒投向它的食物。

6、“冬虫夏草”又叫“黄金草”它兼有虫和草的处形,但非虫非草,属于菌藻类生物。

它不会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

7、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获得间接知识;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获得直接知识。

8、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制作信息卡。

9、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10、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11、我想要一双即能透气又柔软舒适的鞋子,你觉得应选择什么的材料?

为什么?

答:

胶底,因为牢固,柔软。

布做鞋帮,因为透气,棉布吸汗。

12、科学家作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13、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法做。

(×)

14、为了自己的研究需要,我可以看见什么喜欢的就采集回家研究。

(×)

15、只要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就不会面临水危机。

(√)

16、很远的东西,用肉眼难看清楚,可以借助下列哪种工具()A.放大镜B.望远镜C.显微镜17、当我们观察蚂蚁时,相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借助下列哪种工具()A.放大镜B.望远镜C.显微镜

扩展阅读: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土壤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如:

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

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的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把土壤分为三类: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沙土、壤土、黏土的渗水性:

沙土>壤土>黏土

沙土和黏土的比较:

方法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握成团沙土有很多大颗粒不容易握成团黏土有很多细小颗粒容易握成团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表层土的半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肥沃,修筑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

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在普通树木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科学家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分解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人类也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破坏土壤的做法: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保护土壤的做法:

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种子发萌发的条件:

温度、水份、空气。

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了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如:

薄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大多数植物都有茎。

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它部分。

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传粉,传粉后的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植物传粉的常见途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

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集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

玉米、水稻的花。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

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人工辅助授粉方法。

一株完整、绿色开花植物有如下部分:

根、茎、花、叶、果实、种子。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纺织材料食物饮料燃料家具建筑材料举例棉花各种蔬菜橙汁秸秆凳子木材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固体的共同性质:

把混合固体分离的方法:

用筛子

固体的沉和浮:

大而轻的固体容易浮在水上,小而重的固体容易沉在水中。

沉和浮跟重量和大小有关。

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法有三种:

过滤、沉淀、蒸发。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风、雨、雷、电]

天气符号:

晴大雨晴转多云多云阴小(阵)中雨雨中雪南风大到暴雨雷阵雨雨夹雪小雪大到暴雪冰雹霜冻雾东风西风北风

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空气干燥时,成熟松果的鳞片会张开;蜻蜓低飞要下雨;

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0摄氏度,写做20℃

零下6度,读作零下6摄氏度,写做-6℃华氏温度°F摄氏25℃相当于华氏温度77°F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地上。

要想确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用雨量器来测量,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通天,

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清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海上见。

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具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这些气候特征的时间段,我们称为秋季。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情况:

银杏、秋冬季节,大雁南迁、熊冬眠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家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观察看、闻、摸、尝、听

感觉器官眼睛、鼻子、手、耳朵、嘴

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凡观察力的成功人物有:

中国木匠鲁班发明----锯

中国明医李时珍发明----《本草纲目》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蒸汽车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

------爱因斯坦测量工具:

气压计、血压计、电子秤、温湿度表、身高体重计

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确地测量,有些事物却很难被精确地测量,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测量。

(四年级)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2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

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

(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15、减少噪声的方法:

(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1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第四单元:

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5、(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6、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8、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

9、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

(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

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10、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1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1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13、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14、良好的饮食习惯有:

(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15、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16、(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17、(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18、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19、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0、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

(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21、(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第五单元:

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

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

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6、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