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6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x

1-1、简述普查的优点与缺点。

答:

普查的优点:

(1)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2)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缺点:

(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2)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难于保证调查质量。

(3)费时、费力、成本高。

1-2、简答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及工作易做得细致。

缺点:

其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不适用;患病率太低不适用。

2、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答:

优点:

(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

(2)结果具有可比性;

(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缺点:

(1)难以确定先因后因的时相关系;

(2)一般不能获得发病资料。

(3)如果在一次现况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于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极有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低估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3、简述Mill准则的内容。

答:

(1)求同法;

(2)求异法;(3)同异并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归纳统计推理。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

试举例说明。

答: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

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

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

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6.简述疾病因果判断的标准?

答:

(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3)剂量-反应关系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5)关联的可重复性 (6)关联的合理性 (7)暴露终止效应

7.因果联接方式包括哪些?

(1)单因单果

(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5)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8.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

升高的因素:

①病程长;②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诊断水平提高;⑦报告率提高。

降低的因素:

①病死率高;②新病例减少;③健康者迁入;④病例迁出。

9.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

有何区别?

答:

①横断面分析:

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多用于传染病。

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②出生队列分析:

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

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10.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答:

①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②患病率:

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

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11.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①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②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

③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

④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12.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

①遗传因素不同。

②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③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

④所处定居点的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

⑤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

13.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

1)原因:

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

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

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④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2)间隔长短取决于:

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

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14.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

②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

③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

④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

⑤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15.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答:

1)城市:

①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

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

②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

③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城市多见。

④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

⑤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

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2)农村:

①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

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人会引起爆发。

②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

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人、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

16.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答:

相同点:

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不同点:

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17.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目的是什么?

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答:

普查必备的条件:

①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

②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

③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普查的目的:

①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

②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③了解健康水平。

④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

⑤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优点:

①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

②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

缺点:

①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

②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

③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

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

18.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答:

目的:

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②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③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④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特点:

①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②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③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而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如性别、种族等,可以提示因果联系④无需对照组。

19.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如何防止?

答:

常见偏倚:

①选择偏倚,包括:

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②信息偏倚,包括: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20.叙述筛检的原则和条件。

防止措施:

①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②提高抽中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③正确地选择测量工具盒方法,包括调查表的编制等;④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等工作。

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答:

1、所筛检的疾病必须是该地区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筛检最初应用于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病人,以提高治愈率。

在这方面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疾病是糖尿病、乳腺癌

和宫颈癌等。

2.所筛检疾病的自然史应当已经明确。

3.筛检的地区须有一定的卫生资源,筛检所耗的卫生资源应比筛检所减少的不利结局而创造的资源的总和低得多。

4.在筛检疾病的患者身上应有可识别的症状、体征或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

5.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6.筛检的方法须简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无疼痛、无创伤、价廉。

21.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

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

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

多少为假阳性?

答:

已知:

患病率=2%,被查人总数=1000人,病人总数=1000×2%=20=a+c灵敏度=95%,a=20×95%=19,c=20-19=1

特异度=90%,b+d=1000-20=980,d=980×90%=882,b=980-882=98

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

a+b=19+98=117其中,真阳性数a=19,假阳性数b=9822.横断面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

优点:

①常用②结果又较强的推广意义③有来自同一群体自然形成的通气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④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在疾病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或缺。

局限性:

①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②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③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在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临床前期,即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是研究结果发生偏移,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23.生态学研究的目的、类型、优点与局限性。

目的:

(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2)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类型:

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

优点:

(1)可应用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比较经济,出结果快。

(2)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

(3)对个体的暴力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暴露因素在一个人群中变异范围很小匙,很难测量其与疾病的关系,此时更适合进行生态学研究。

(5)生态学研究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6)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应用生态趋势研究可估计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

局限性

(1)生态学谬误

(2)难以控制混杂因素(3)存在多种共线性问题(4)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24.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

特点:

(1)属于观察法,暴露非人为给与,非随机分配,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这是区别于实验研究的重要方面。

(2)设立对照组,(3)由因及果,属于前瞻性研究。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目的:

验证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医药上时候检测。

25.在队列研究中,暴露人群的选择有哪些形式?

答:

(1)职业人群:

研究某种可疑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必须选择相关职业人群为暴露人群,此外,职业人群有关暴露与疾病的历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和可靠。

(2)特殊暴露人群:

是研究某些罕见的特殊暴露的唯一选择,如选择原子弹包着的受害者,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的病人,以研究射线与白血病的关系。

(3)一般人群:

计谋行政区或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全体人群。

选择其中暴露预于研究因素的人作为暴露组,应考虑:

1)不打算观察特殊人群发病的情况而着眼于一般人群及今后在一般人群中的防治,是研究具有普遍意义;2)所研究的因素和疾病都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不必要或没有特殊人群可寻。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可看作是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它们的组织体系,便于有效的收集随访资料。

26.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答:

在队列研究中,选择对照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的保证期与暴露组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出为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后尽可能的与暴露组织相同,即具有可比性。

(1)内对照:

同一队列中的无暴露或暴露水平低者。

如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

(2)外对照:

特设对照。

是从研究队列以外根据某已知因素(非暴露因素)选取与暴露组相似人群(放射科医师—五官科医师)。

(3)一般对照:

即以一般人口为对照,发病或死亡率易得且稳定。

(4)多重对照:

以上对照方法多重使用。

27.什么是相对危险度?

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答: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28.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答:

1)选择偏倚:

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

2)失访偏倚:

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

控制措施:

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加强随访;样本含量估计是增加10%的样本量;分析结果前对失访与完成随访的对象之间作均衡性检验3)信息偏倚:

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

4)混杂偏倚:

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

29.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是在结局发生之前收集的,并且都是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可充分而直接的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并引发正在前,疾病发生在后,符合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便宜少,可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验证病因假设能力强,一般可正视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还可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可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随访时间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矢访偏倚,同时研究对象可能在研究过程中了解研究目的而改变其态度。

(3)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较多(4)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是结局受到影响,分析复杂化。

30.比较队列研究和病历对照研究有缺点。

病历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罕见病的研究,有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2.省时、省钱、省力,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组织实施

3.对慢性病可较快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并可在多领域使用

4.可同时研究多个危险因素

缺点 1.不适于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2.存在选择偏倚

3.存在回忆偏倚

4.验证因果关系能力较弱

31.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1.收集的资料可靠,无回忆偏倚

2.可直接计算人群发病或死亡率,并可计算RR,AR

等反应疾病危险强度指标。

3.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假设能力强。

4.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可同时研究一因多果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1.不适于人群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研究

2.存在失访偏倚

3.费时费力费钱

4.资料收集和分析复杂

答:

病例对照研究在探讨、检验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时,应用社会学、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导和分析,使病例对照研究相对于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来说具有独特的方法学色彩,因此,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分属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在分析暴露与效应的关系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比较组,使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反面”的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现在”的病例“过去”的暴露史,即研究方向由果及因,因而具有回顾性的研究性质。

正是由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则难以避免各种偏倚对研究的影响,因此,它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被限定在“探索并检验病因假设”,而不是“验证病因假设”上。

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具有适合于对罕见病的研究和省时省力的优势。

3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答: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可以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但最好是新发病例。

因为他们对调查给出的应答信息的可靠程度各不相同。

比较而言,新发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短,对疾病危险

因素的回忆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现患病例则不然,可能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的信息主要由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性较差。

(其他相关内容:

1)对疾病的规定:

应注意两点:

①应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便于与他人的工作进行比较。

②需要自订标准时,注意均衡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高低,使宽严适度。

2)对病例其它特征的规定:

如性别、年龄、民族等。

其目的是控制外部因素即非研究因素以增强两组的可比性。

33.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的来源和选择原则

来源:

(1)统一多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应用最多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事或同学。

原则:

派出选择偏倚;缩小信息偏倚;缩小不清楚或不能很好测量的变量引起的残余混杂;满足真实性要求和逻辑限制的前提下使统计把握度达到最大。

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很,或是产生病例的人群中为患该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

还应考虑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于病例的可比性,可能出现的偏倚等问题。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历对照研究选择对照原则:

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从新发病人中选择对照;不选择当前欢呼又多种疾病的病人;因已知于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

34.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控制答:

1)选择偏倚:

①入院率偏倚。

控制:

设计阶段尽量随机选择研究对象,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

②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调查对象选择现患病例。

控制:

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

③检出症候偏倚。

控制:

在收集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病人。

④时间效应误差(timeeffectbias)。

控制:

尽量采用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开展观察其充分长的纵向调查。

2)混杂偏倚:

控制方法有限制、匹配、多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2.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的四个必须的条件是什么?

(5分)

答:

(1)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

(2)相对危险度的近似值 (3)α值 (4)把握度35.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

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答:

SMR=1107/531=208%。

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36.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

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答:

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

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

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

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

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

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

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

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

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

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治疗的病人。

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饮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37.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在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Rico进行的。

两地采用方法相同,诊断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

研究部分结果如下:

表1960-1970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

Framingham

PuertoRico

37.4

15.5

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

年)

27.0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

A.Framingham比PuertoRico高B.Framingham比PuertoRico低C.Framingham与PuertoRico同样高

答:

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

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Rico的5倍。

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Rico死亡率。

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

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

38.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

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

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

(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

(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39.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口服避孕药

有无

合计

心肌梗塞病人

39

非心肌梗塞病人

合计

154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

答:

OR=ad/bc=39×154/24×114=2.20

含义:

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40.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