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83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0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各章测试题(全册,含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达标测试

(时刻:

45分钟   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是要紧从平安因素考虑的是(  )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

【解析】 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后,稀硫酸会侵蚀铁桶,产生氢气,遇火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 D

2.以下大体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避免外溅

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样取1~2mL

【解析】 因为浓硫酸被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为避免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加入水中,并非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出去,因此A不正确;过滤时应使漏斗内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不然将过滤不完全,故B不正确;胶头滴管的正确利用方式是滴液时滴管应与试管口垂直,不可伸入试管内,尖嘴部份应位于试管口上方1~2cm处,故C不正确;D项操作正确。

【答案】 D

3.四种因素:

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阻碍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故微粒本身的大小对气态物质体积无显著阻碍。

【答案】 D

4.以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必然相等的是(  )

A.质量相等的N2和CO

B.体积相等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答案】 A

5.以下各项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基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那么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答案】 A

6.以下图所示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别离为(  )

A.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或分液或萃取、分液)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 A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含mol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

B.22g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C.11.2L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D.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解析】 含molBaCl2的溶液中含有molCl-,故A项错误;质量与状况无关,由摩尔质量与质量分析,B项正确;C项中没有注明是不是是标准状况,故C项错误;同理D项也错误。

【答案】 B

8.配制250mLmol·L-1的NaOH溶液时,以下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觉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

【解析】 B项,如图甲所示,定容后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C项,如图乙所示,情形与B项相反;A、D两项易判定会偏小。

【答案】 C

9.只给出以下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

序号

物质微

粒数

标准状况

下气体摩

尔体积 

固体

体积

溶液的质

量分数

非标准状

况下物质

的质量 

阿伏加德

罗常数

标准状况

下气体体

固体

密度

溶液的

体积

物质的摩

尔质量

A.②③④B.③④⑤

C.③④D.③

【解析】 组合③只能求出固体的质量;如把组合④中溶液的质量分数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那么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

【答案】 C

10.假设20g密度为ρ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Ca2+,那么N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mol·L-1mol·L-1

C.ρmol·L-1D.ρmol·L-1

【解析】 由Ca(NO3)2的组成知,NO

的浓度应为Ca2+浓度的2倍,因此先求Ca2+浓度:

c(Ca2+)=

ρmol·L-1,c(NO

)=

ρmol·L-1×2=

ρmol·L-1。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1.(10分)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式有:

①过滤 ②结晶 ③蒸馏 ④萃取 ⑤分液 ⑥加热分解等。

将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式的编号填入以下各混合物后面的横线上。

(1)除去碳酸钙中的碳酸氢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有机物:

________。

(5)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提纯KNO3:

________。

【解析】 

(1)Ca(HCO3)2

CaCO3+H2O+CO2↑,可用加热分解法;也可用溶解后再过滤的方式。

(2)CaCO3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式。

(3)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分液法。

(4)依照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

(5)KNO3和NaCl可依照溶解度受温度转变阻碍的不同用结晶、过滤的方式。

【答案】 

(1)⑥ 

(2)① (3)④⑤ (4)③ (5)②①

12.(10分)

(1)以下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①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

③4℃时9mL水

④mol磷酸钠(Na3PO4)

(2)现有m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g·mol-1。

假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上符号及相应数字填写以下空格。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④该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L溶液(不考虑反映),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解析】 

(1)所含原子数别离为

①mol×(1+3)=2mol

×1=1mol

×(2+1)=mol

④mol×(3+1+4)=mol

比较大小得答案为①④③②;

(2)m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分子数为

NA,所含原子数为

NA,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L溶液,其浓度为

mol·L-1。

【答案】 

(1)①④③② 

(2)①

 ②

NA ③

 ④

13.(10分)

(1)阅读、分析以下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C2H6O2)

198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

290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以下问题(填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式

D.分液法

①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_______;

②将乙二醇和丙三醇彼此分离的最正确方式是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三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 在溶解性方面,Br2(溴)与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显黄色。

在实验室里从溴水(Br2的水溶液)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式相似。

①经常使用的提取方式是________,化学试剂是________,最要紧的仪器是________。

②假设观看发觉提取Br2以后的水还有颜色,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材料一中,依照曲线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转变相差专门大。

提纯纯碱时,能够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必然温度,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可不能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

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专门大,能够用蒸馏法分离。

材料三中,Br2和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能够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Br2。

若是提取Br2后水还有颜色,说明Br2没有被萃取完全,可再进行萃取直至水呈无色。

【答案】 

(1)①C ②A

(2)①萃取 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②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呈无色,将各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归并

14.(10分)某同窗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以下问题:

供选试剂:

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固体B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方案可否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不能,应如何改良(假设能,此问不用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取得的数据是________的质量。

【解析】 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用K2CO3将BaCl2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即可分离,BaCO3溶于盐酸,蒸发结晶制得BaCl2固体;滤液的成份为KCl和过量的K2CO3,需用盐酸除去过量的K2CO3,再蒸发结晶制得KCl固体,故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固体B(BaCl2)中的所有钡离子全数来源于原混合物,因此只要测得固体B或沉淀A1的质量,据“钡量”守恒可确信BaCl2的质量分数。

【答案】 

(1)溶解 过滤 

(2)K2CO3 HCl BaCl2

(3)K2CO3+BaCl2===BaCO3↓+2KCl

BaCO3+2HCl===BaCl2+CO2↑+H2O

(4)否(不能) 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5)沉淀A1或固体B

15.(10分)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mol·L-1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容量瓶的利用,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

a.利用前要查验容量瓶是不是漏液

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需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终止后,要摇匀

e.用500mL的容量瓶能够直接配制480mL溶液

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可用容量瓶寄存配制的试剂

(2)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③溶解;④冷却并移液;⑤洗涤并转移;⑥________;⑦摇匀。

(3)本实验用到的大体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②③都要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别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该同窗转移溶液的示用意,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配制进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以下操作会引发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觉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 

(1)容量瓶利用前要查验是不是漏水,a正确;容量瓶是配制必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也不能够用来稀释浓溶液、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不能加热,因此,b、c、f均不正确;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溶液,不能配制480mL溶液。

(2)m(NaOH)=mol·L-1×0.500L×40g·mol-1=20.0g。

配制时,要遵循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的顺序进行配制。

(3)配制必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利用的仪器有必然规格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

(4)NaOH固体具有强侵蚀性,为避免侵蚀天平托盘,称量时经常使用小烧杯盛放。

NaOH固体溶解时要在小烧杯中进行。

(5)配制500mL的溶液,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在转移溶液时,必然要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到瓶外。

【答案】 

(1)ad

(2)② ⑥定容

(3)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4)用烧杯称量NaOH固体,避免NaOH侵蚀天平的托盘 用烧杯做溶解用的容器

(5)①没有效玻璃棒引流 ②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

(6)BC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转变达标测试

(时刻:

45分钟   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以下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得物质的分类标准,依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氧化还原反映与吸热反映和放热反映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依照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依照盐中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错误。

【答案】 D

2.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映的插图:

由图可知,

在该反映中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产物D.还原产物

【解析】 

是反映物,排除C项和D项;

在反映中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应选B。

【答案】 B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得电子越多,其氧化性越强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要完成SO

→SO

的转化,必需加入氧化剂

D.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存在以下离子:

Na+、K+、NO

、Fe2+

【答案】 C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CaCl2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必然大于KCl溶液的导电能力

B.固态KCl不导电,因此KCl是非电解质

C.在相同温度下,强酸溶液必然比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必然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解析】 A项,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的多少一起决定导电能力,Ca2+所带电荷虽大,但假设K+的浓度远大于Ca2+时,KCl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CaCl2溶液的导电能力;B项,KCl熔融或溶于水时能导电,是电解质,错误;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有关,强酸溶液里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必然大,弱酸溶液里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必然小,饱和溶液不必然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必然是稀溶液,故C、D项错误。

【答案】 A

5.以下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映的是(  )

①CO

+2H+===CO2↑+H2O

②Ba2++2OH-+2H++SO

===BaSO4↓+2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Cl2+H2O===H++Cl-+HClO

A.①③B.②③

C.②⑤D.只有⑤

【解析】 ①表示可溶性碳酸正盐与强酸的反映,表示一类反映;②表示Ba(OH)2与H2SO4、Ba(OH)2与足量NaHSO4(KHSO4等)反映;③表示可溶性银盐(如AgNO3)与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间的反映;④表示Fe与可溶性铜盐溶液间的一类反映;⑤只表示Cl2和H2O的反映。

【答案】 D

6.以下各组离子必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Cl-、K+、SO

、CO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

Mg2+、Na+、HCO

、SO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

Mg2+、NO

、SO

、CO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

H+、K+、SO

、NO

【解析】 选项A中Ba2+可与SO

、CO

反映生成BaSO4、BaCO3沉淀;选项B中H+可与HCO

反映生成CO2和H2O;选项C中OH-、CO

可与Mg2+别离生成Mg(OH)2、MgCO3沉淀。

【答案】 D

7.已知:

①Cl2+2Fe2+===2Cl-+2Fe3+ ②2Fe3++2I-===2Fe2++I2;判定以下物质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l->Fe2+>I-B.I->Fe2+>Cl-

C.Fe2+>Cl->I-D.I->Cl->Fe2+

【解析】 在反映①中还原性:

Fe2+(还原剂)>Cl-(还原产物),在反映②中还原性:

I-(还原剂)>Fe2+(还原产物),应选B。

【答案】 B

8.海水提溴进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映为Br2+SO2+2H2O===2HBr+H2SO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Br2在反映中表现氧化性

B.SO2在反映中被还原

C.Br2在反映中失去电子

D.1mol氧化剂在反映中取得1mol电子

【答案】 A

9.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以下反映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解析】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2O3>Cl2>Fe3+>I2,因此A项中不可能生成FeI3。

【答案】 A

10.工业上经常使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铁为+2价)的方式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钛。

要紧反映有:

①FeTiO3+3H2SO4===Ti(SO4)2+FeSO4+3H2O

②Ti(SO4)2+3H2O===H2TiO3↓+2H2SO4

③H2TiO3===TiO2+H2O

④TiO2+2C+2Cl2===TiCl4↑+2CO↑

⑤TiCl4+2Mg===2MgCl2+Ti

上述反映中,属于氧化还原反映的是(  )

A.①②B.①⑤

C.③④D.④⑤

【解析】 氧化还原反映的判定依据是有化合价转变,不然确实是非氧化还原反映。

①中Fe反映前后都是+2价,Ti反映前后都是+4价,是非氧化还原反映。

②③中Ti都是+4价。

④中C、Cl2是单质,化合价确信有转变。

⑤中Ti、Mg的化合价都有转变。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1.(10分)商朝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若是孔雀石,要紧燃料是柴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映有:

①Cu2(OH)2CO3

2CuO+CO2↑+H2O;

②2CuO+C

2Cu+CO2↑;

③CuO+CO

Cu+CO2;

④CO2+C

2CO。

(1)从四种大体反映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映类型别离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2)反映③中,________发生氧化反映,________发生还原反映。

【解析】 反映①中元素的化合价无转变,不是氧化还原反映;反映②③④中元素化合价均有转变,为氧化还原反映。

在反映③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CO发生氧化反映,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CuO发生还原反映。

【答案】 

(1)分解反映 置换反映 化合反映

(2)CO CuO

12.(10分)按如下图操作,充分反映后:

(1)Ⅰ中发生反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铜丝上观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Cu、Ag的还原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映,生成铜,其还原性:

铁>铜;铜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映,生成单质银附在铜丝表面呈银白色,该反映说明还原性:

铜>银。

【答案】 

(1)Fe+Cu2+===Fe2++Cu

(2)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Cu+2AgNO3===Cu(NO3)2+2Ag

(3)Fe>Cu>Ag

13.(10分)如下图为一“铁链”图案,某化学爱好小组的同窗在图案上别离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都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份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1)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干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图中某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稀盐酸,会发生一系列转变:

a.产生红褐色沉淀,缘故是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