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94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7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 先学后教 教案Word格式.docx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

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五、作业设计

在平面镜里看物体,认识镜子中的物体.

教学反思

在识图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示中的开口处及折痕处,并尝试说出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旋 

转(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一、 导入 

出现游乐场情景:

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

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

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

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

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

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

(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3.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4.课内练习: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三、作业设计

找一些生活中由旋转而成的图形,带来学校交流。

 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秩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有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第三课时

欣赏设计(教材第7~11页)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幻灯片、课件。

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四、作业设计

教材第9页第5题。

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拔,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材第8~11页)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学具准备

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

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1.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迷信教材,不盲从别人的观点。

2.今天这节课在许多图案的分析上都存在激烈的争论。

就是这些争论,最大程度地促使大家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

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

a=n表示b能被a整除,b÷

n=a表示b能被n整除。

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实际上,如前所述,由于乘除法本身就存在着互逆关系,用乘法算式(如b=na)同样可以表示整除的含义。

因此,本套教材中没有用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

6=12,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学生不必通过12÷

2=6得出12能被2整除,进而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

再通过12÷

6=2得出12能被6整除,进而6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

在这儿,用一个乘法算式2×

6=12可以同时说明“2和6都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接着,通过3×

4=12,进一步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后,教材让学生试着找出12的其他因数,引导学生写出两个数的积等于12的另一个乘法算式1×

12=12,从而得出1和12也是12的因数。

最后,教材对整数0进行特殊说明,以明确本单元中数的研究范围。

因为数论只研究整数的性质,所以,本单元中涉及到的数都是整数。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负整数,因此,本单元的整数与自然数同义。

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定义,0是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零自然数都是0的因数。

但是考虑到以后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如果不排除0,很多问题无从讨论,如讨论0和5的最大公因数既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数学意义,再如,如果把0考虑在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0,这样的研究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教材指出本单元研究的内容一般不包括0,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3.是3的倍数的特征。

4.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是3的倍数的特征。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

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学生写算式。

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

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

1=18,18÷

2=9,18÷

3=6,18÷

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

18=18,2×

9=18…)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 

18的因数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2.4.6.8.10.16.……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3.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

3,6,9,12 

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

3,6,9,12,…… 

(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

5,10,15,20,……师: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两个整数(零除外)相乘的积是这两个整数(零除外)的倍数,这两个整数(零除外)是它们的积的因数。

   18的因数有 1 2 3 6 9 18。

1.一个灵长既是3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

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一个数既是48的因数,又是48的倍数。

这个数是多少?

3.既是36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与因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了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了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5的倍数的特征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因数是几?

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

(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

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教师:

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

(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

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

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

奇数有多少个?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

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个位数字是0。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五、作业设计

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什么?

2.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连续偶数分别是多少?

3.奇数+1=( )  偶数+1=(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1.整节课学生经历了“观察、动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2.练习设计丰富,合理,巩固了所学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生1: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

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

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

总结3的特征师: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如下图)

师: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