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22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夫子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南京夫子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夫子庙.docx

《南京夫子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夫子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夫子庙.docx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1]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

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2]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

1985年修葺夫子庙后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平日接待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均达30余万人次上,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中文名称南京夫子庙外文名称ConfuciusTemple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区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放时间全天景点级别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部分收费著名景点大成殿、棂星门

尊经阁、魁星阁著名景点夫子庙照壁

乌衣巷、明远楼始建时间1034年(宋景祐元年)修葺时间1985年组成部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所属国家中国所属城市南京建议游玩时长4-5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目录1历史沿革2建筑分布3景点建筑主要建筑附近景点4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5旅游信息历史沿革编辑夫子庙学宫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

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3]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

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

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

[4]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

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

元朝改为集庆路学。

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

清代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这里便成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

夫子庙广场俯瞰清初府学迁原国子监,便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

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1937年,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焚毁而严重损毁。

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

在东起桃叶渡,西抵中华门1.8公里的秦淮河两侧,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和建设,还兴建了高低错落、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以及商业街众多的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并在河上恢复了绝迹多年的“秦淮画舫”。

[5]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

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会的格局,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

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举行夫子庙灯会。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投资10多个亿,恢复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3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亭、台、楼、阁、殿错落有致,再现了明清江南街市风貌和古秦淮河厅、河房景观,六朝、明清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

形成了小商品、古玩字画、花鸟鱼虫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市场群,成为南京商业中心之一。

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购物乐园。

建筑分布编辑夫子庙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

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

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

[6]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

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

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

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

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现也修饰完整。

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

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

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

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

平日用木栅栏封闭。

街东西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坊,民国以后被拆除。

广场左右原有“聚星”、“思乐”二亭。

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庙于1983年复建;思乐亭今移建于东市小广场。

[7]棂星门由三座单间石牌坊组成,石坊之间墙上嵌有牡丹图案的浮雕,中间石坊横楣刻有“棂星门”三个篆字,造型朴实无华。

江南贡院旧影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

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

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

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

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

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

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

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

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中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

此门 与大殿同毁于日军兵火。

1986年新建的大成门面宽三间,门内正中有汉白玉屏风,上镌刻“重修夫子庙记”,树立四块古碑,其中齐永明二年的“孔子问礼图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内迁至此处的一块重要的碑铭。

入大成门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

现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为蓝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庙的后墙,使之与学宫融为一体。

大殿七间,高18米,重檐歇山顶。

原殿内正中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两旁配享四亚圣。

现殿内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

殿前有宽敞的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板,它是古时祭祀举行乐舞的地方。

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原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和历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

现改作碑廊,墙上镶嵌陈列当今名流的书法碑石30多块。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

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

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

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

然而,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

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

“文化大革命”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

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3]夫子庙两侧的东西市场,原是学宫前甬道。

东甬道为学宫正门,门前有坊,上书“泮宫”。

坊东为明清两朝状元、榜眼、探花题名牌坊。

坊西为会元、解元题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题名牌坊。

东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两署。

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遂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也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便从那时开始。

现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

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

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庙全景。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

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

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

虽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

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

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3]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东等和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

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

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之间。

大门外街之东、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东、西辕门。

大门外东西有石狮子一对及两座石牌坊,轴线上有门三道,分别称“贡院”、“开天文运”及“龙门”。

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

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

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

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

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

整个贡院四周围以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店铺民居。

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

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

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

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

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

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明远楼内已辟为科举制度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并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

原安放在贡院内的22方明清碑刻,现集中陈列于明远楼东西两侧,它是研究明清贡院建制沿革和科举情况的实物资料。

[3]景点建筑编辑主要建筑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它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占地约26300平方米。

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夫子庙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

[4] 简介景点图片学宫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

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

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

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8]学宫大成门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

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

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

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

《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

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

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

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

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

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

大成殿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

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中心庙院泮池孔庙前的水池一般称为“泮池”。

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以后相沿成习。

夫子庙建庙前将流经广场的秦淮河一段河道改造为泮池,从而使夫子庙成为中国孔庙中仅有的一座用天然活水作泮池的庙宇。

[9]泮池照壁夫子庙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

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

[10]照壁乌衣巷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据宋代《景定建康志》卷十六引《丹阳记》,此地原为三国吴乌衣营所在,因而得名。

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乌衣巷》,就是对此处的感叹。

乌衣巷有一口古井,名叫乌衣井,相传是在东吴的时候就挖掘了,供这里的驻军饮水使用。

井栏处十二道绳痕展示着它所经历的千年沧桑。

[11]乌衣巷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其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

贡院中的南京市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

[12]江南贡院明远楼明远楼是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间,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

“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

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

“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

”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

贡院的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

[13]明远楼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

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

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秦淮河美食街夫子庙美食街建成于1997年,总投资1.5亿元,位于夫子庙南端,东起平江府路,西止来燕路。

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

内部设施一流,颇具现代气息。

仿古花岗岩路面两侧镶嵌着彩色广场砖,菱形的花坛、回绕的长廊、花园式的广场、古典式的矮架路灯,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氛围。

沿街坐落着晚晴风味轩、晚晴茗轩、金陵春酒楼、夫子庙康乐城、秦淮人家、白鹭宾馆等一批知名餐饮娱乐企业,荟萃了海内外美食精品。

美食街石栏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夫子庙泮池石栏建于明正德年间(1514年),迄今已经渡过了近500载,饱经风霜,是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

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

石栏文德桥“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

由于这座桥正处在地球的子午线上,所以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皓月当空,水中月亮正好被这座桥分为东西两边各一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又称为“文德桥半边月”。

这一自然奇景每年吸引无数的游人竞相观赏。

[14]文德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