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48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docx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

【说画】陈容画龙解读

陈容(1189-1268)是中国绘画史上以画龙著称的杰出画家。

他字公储,号所翁,福建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

关于他的生平,历代史籍记载极为简略。

现有资料显示,陈容曾在江西临江(今江西清江)任副职,后升任国子监主簿,最后出任福建莆田县主簿,曾被权臣贾似道(1213-1275)招致旗下做“宾僚”,据说在醉酒时常常“狎侮”贾氏,而“贾不为忤”,据此可看出陈容落拓不羁、特立独行的个性。

陈容的好友、广东籍诗人李昂英(1201-1257)在为陈容赴京城履职所作《送陈公储序(名容所斋)》中称其于“百家九流之说无不通;古今天下,事事物物,必究其所以然。

长章巨篇,杰壮奇诡”,如非李氏溢美之辞,则陈容同时也是一个博学的文士;而陈容的同乡好友、诗人林希逸(1193-?

)在为其所作的《莆守监簿陈所翁祭文》中也称其“兴托之胜,凌霜噏霞;才思之妙,舒英吐葩;少作流传,诵不容口;老笔纵横,醉不停手”,也可看出一个文采飞扬的陈容形象。

而离陈容不到一百年的元代学者汤垕在其《画鉴》中也称“近世陈容公储,本儒家者流”。

知道陈容的这一身份,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其画艺是大有裨益的。

(传)南宋陈容五龙图卷纸本墨笔45.2×299.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陈容的画龙,在画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少来者,开创了水墨画龙的先河。

关于他的画龙,元明以来诸家均有激评。

宋末庄肃谓陈容“善画水龙,得变化隐显之状,罕作具体,多写龙头”,称其善画龙的局部,而且多写变化中具有动感的龙;元人汤垕称其“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此论乃历来评陈容画者引用最多者,明清以来的诸家评语大多从此论中衍生而来;元人吴澄(1249-1333)言其画龙“虽在墙壁绢素之上,如见能飞跃,盖得龙之真也”,是谓陈容的画龙栩栩如生,具有传神之妙。

南宋陈容云龙图绢本墨笔205.3×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

在宋元两代,尚有不少诗人以诗咏的形式品鉴其画,如宋人刘诜的《陈所翁子雷岩画龙》、刘克庄的《陈公储作山龙,自跋诗,皆精妙,戏题其后》、姚勉(1216-1262)的《题李锐父所藏陈所翁龙轴》、元人胡祗遹(1227-1295)的《题所翁双龙戏珠图》、王恽(1227-1304)的《垂龙图铭》、马臻(1254-1318)的《题陈所翁画墨色卧龙二首》、萨都剌(约1272-1355)的《题陈所翁墨龙》、张渥(?

-1356)的《题所翁画龙》、欧阳玄(1273-1357)的《荣建翁家藏陈所翁龙》、《所性侄藏所翁全身戏珠龙》、朱思本(1273-1333)的《代嗣天师题所翁九龙图》、艾性天的《题陈所翁为叶半隐作全龙邀同赋》、揭傒斯(1274-1344)的《题陈所翁双龙图,为寅上人作》、张翥(1287-1368)的《题陈所翁九龙戏珠图》、杨维桢(1296-1370)的《所翁墨龙图为华学士赋》、李祁(1308-1381)的《题陈所翁画龙》等。

南宋陈容墨龙图绢本设色112.5×48.5厘米中国美术馆

有趣的是,明清时代,对陈容的关注度明显不及宋元时代。

一方面明清时期由于离陈容所处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作品已不多见,了解陈容的人也不多;另一方面,在以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史视野中,画龙只是绘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分支,难学而不易工,喜好的人也不多,因而在美术史上常常被边缘化也是极为正常的。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以来的绘画史表达中。

海内外所藏署款为陈容的画龙作品经考察,海内外所藏署款为陈容的画龙作品21件。

其中,海外藏11件,分别是:

1.陈容《云行雨施图卷》,纸本墨笔,纵45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2.陈容《龙飞云雾图卷》,纸本墨笔,纵36.5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3.陈容《双龙戏海图》,绢本墨笔,135.2×84厘米,圣路易斯美术馆藏;4.陈容《五龙图卷》,纸本墨笔,34.3×59.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奈尔逊美术馆;5.陈容《三阳启泰图卷》,纸本墨笔,纵23.1厘米,日本私人藏品;6.陈容《五龙图卷》,纸本墨笔,45.2×299.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7.陈容《六龙图卷》,纸本墨笔,纵34.2厘米,日本藤田美术馆藏;8.陈容《龙图》,绢本墨笔,187.0×111.8,日本德川美术馆藏;9.陈容《云龙图》,绢本墨笔,138.2×80.2,日本松井文库藏;10.陈容《墨龙图》,绢本墨笔,185.8×106.1,日本私人藏品;11.陈容《九龙图卷》,纸本墨笔,1244年,46.3×1096.4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陈容霖雨图绢本墨笔173.9×9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藏11件,分别是:

1.陈容《墨龙图卷》(无款印),绢本墨笔,34.3×5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陈容《云龙图》,绢本墨笔,205.3×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3.陈容《云龙图》,绢本墨笔,112.5×48.5厘米,中国美术馆藏;4.陈容《霖雨图》,绢本墨笔,173.9×9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陈容《神龙沛雨图》,绢本墨笔,210.5×11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陈容《雷雨升龙云(烟揽胜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陈容《龙(唐宋元明四朝合璧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8.陈容《神龙行雨(集珍寿古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9.陈容《墨龙图》,纸本墨笔,中国大陆私人藏品;10.陈容《戏珠龙图》,纸本墨笔,32.5×237.5厘米,私人藏品;11.陈容《双龙图》,纸本墨笔,60×30.5厘米,私人藏品;

此外,陈容还有两件书法作品传世,分别是:

1.陈容《行书自书诗卷》,嘉熙二年(1238),纸本,30.9×9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陈容《行书诗题六逸图卷》,淳祐四年(124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陈容墨龙图卷(局部)绢本墨笔34.3×5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以上24件署款为陈容的书画中,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主要有张珩、启功、徐邦达、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苏庚春等)鉴定为真迹、无可争议的作品为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所藏《云龙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墨龙图卷》和《行书自书诗卷》。

台湾地区及海外所藏诸作因并未经这些专家过眼,故无法定其真赝。

在这些传世作品中,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独龙或双龙,并无衬景或较少衬景,多为立轴,多署款“所翁”或“所翁作”,并有钤印,并题以小诗,画风较为工整、细腻。

这种风格的作品以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所藏《云龙图》为代表。

广东省博物馆藏《云龙图》题诗曰:

“抉河汉,触华嵩。

普厥施,收成功。

骑元气,游太空”,是将作者之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是其典型的风格。

类似的作品尚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霖雨图》。

该图不仅画风与《云龙图》较为接近,题诗之书法也如出一辙。

陈容在画上也题诗曰:

“玉龙谒帝游钧天,玉女大笑金蛇奔。

为言下土正焦灼,翻江卷海苏黎元”,其画境、诗情也与《云龙图》一致。

该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有“嘉庆御览之宝”鉴藏印,是一件经清宫旧藏的作品。

虽然就其流传经历不能确信为真迹,但经其与前述《云龙图》相比较,则至少可断定其是与《云龙图》画风一致的作品,极有可能是陈容的另一件佳作。

日本德川美术馆所藏的《龙图》轴,其画风及题诗也与《云龙图》类似,故也有可能是一件同样风格的杰作。

南宋陈容行书自书诗卷(局部)1238年纸本30.9×9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一类风格则是以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所藏《九龙图》卷、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五龙图》卷为代表。

这类作品大多为手卷,多有山石衬景,云海翻腾,较为恣肆淋漓,画风较为粗犷,所画巨龙或腾云驾雾,或若隐若现,更或者互为亲昵,交互缠绕,表现一种动态中的龙的各种形态。

这类作品一般很少署款(即便有署款也较为可疑),只有钤印,是陈容的另类风格。

传世署有陈容名款的20件画作中,全部为水墨绘画。

但史籍所载陈容也有绛色风格的作品,可与五代时以画鱼龙著称的画家董羽相媲美,可惜现在无法见到这类作品。

陈容也兼擅松竹、虎,他自称是作柳公权(778-865)墨竹,大概是以书法入画。

清代收藏家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曾著录其《孤松图》、《虬松图》(二件)和《墨竹图》(四件),可惜均不见流传。

元代著名画家方回(1227-1305)有《题罗观光藏陈所翁墨竹(容,善画龙,三山人)》诗,称其“画龙撇竹匪二枝,造化虽是机轴同。

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显然是说其墨竹也与画龙相通。

至于陈容的画虎,则见于张庚(1685-1760)的《图画精意识》所载曾珍藏其绢本虎画斗方,所画虎“正面危坐,前两腿直拄于地,目眈眈下视,尾若既伸而欲缩者”,“钩染斑毛极工细,上写石壁,下写荒草”,据此可知为工笔重彩一路的风格,而衬景则与画龙之手卷类绘画较为接近。

(传)南宋陈容九龙图1244年纸本墨笔46.3×1096.4厘米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九龙图》卷陈容的绘画在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名重一时”。

正是因为如此,“往往赝本亦托以传”。

因此,在考察陈容的绘画时,其作品的真伪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学界的重要问题。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所藏《九龙图》卷便是其中一件颇值得研究的作品。

正如前文所述,有的学者认为《九龙图》卷是元代摹本,有的学者则认为是陈容晚期风格的代表,另有学者认为虽然不能确信为真迹,但其画风传承了陈容的主要风格。

(传)南宋陈容九龙图(局部)1244年纸本墨笔46.3×1096.4厘米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对于这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我们不妨从画风和题识两方面来考察其真伪:

从画风方面,《九龙图》卷风格较为粗率,气势豪迈,与前述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五龙图》卷一致。

两件《五龙图》卷都是目前学界无法确定是陈容真迹的作品,因此《九龙图》卷自然也无法确信是其真迹。

以现在书画鉴定界所认定的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所藏《云龙图》轴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墨龙图》卷相比较,《九龙图》卷的风格确乎与之相异。

林树中所言,前者代表了早期的风格,《九龙图》卷代表了晚期的风格,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何以“早期”、何以“晚期”,则往往融合了鉴评者主观的想象,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的确是值得商榷的。

林树中以《九龙图》卷署年款“甲辰”(即公元1244年)为据认定此作为晚期作品。

创作此画时,陈容五十六岁,而陈容享寿八十,此时正是其艺术昌盛之年,何以就能确定此年便是其晚期呢?

《图绘宝鉴》说陈容在宝祐年间(1253-1258)“名重一时”,这期间是陈容六十五岁至七十岁之间,这说明四十七岁才中进士的陈容大器晚成,直到晚年才享有盛名的,因此代表其典型风格、而没有署年款的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所藏《云龙图》轴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墨龙图》卷极有可能才是其晚年作品。

而作于五十六岁的《九龙图》卷,则是其相对早期的作品。

再从署款来看,陈容自题:

“九龙图作于甲辰之春,此画复归于甥馆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属耶”,题识的风格也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云龙图》轴的题识有所不同。

无论从笔法、运笔及结体等方面看,都很难看出是出自同一时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陈容作于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的《行书自书诗卷》,该卷的年款与《九龙图》卷的年款(1244)较为接近,而且被鉴定专家确认为是陈容真迹。

但我们不管是从笔法、结体还是气韵来看,都和《九龙图》卷的题识有所不同。

《行书自书诗卷》所表现出的率意、豪纵、恣肆淋漓与《九龙图》卷题识的端整、谨严也有所不同。

因此,两件书法中,极有可能非一人所书。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需要认真比对两件原作进行研究。

(传)南宋陈容九龙图(局部)1244年纸本墨笔46.3×1096.4厘米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九龙图》卷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曾经清初耿昭忠(1640-1688)鉴藏,后来流入清宫,有乾隆和嘉庆的鉴藏印记,并有乾隆题写诗跋,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在画卷的拖尾则有董思学者、张嗣成、吴全节、欧阳玄、张翥、王伯易等人题跋,这些题跋在学术界并未有任何疑义。

有意思的是,2015年8月,笔者赴美国波士顿艺术馆考察时发现,该馆尚收藏有一件微缩本陈容的《九龙图》,也是经清宫鉴藏,且为清代摹本。

前人有论及《九龙图》卷为摹本者,也有可能是受到此件作品的误导。

综上所述,经笔者判定,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波士顿美术馆所藏署款为陈容的《九龙图卷》是南宋时期陈容的精品佳构,且为盛年时期所作。

其他几件分别藏于美国和日本的陈容画卷的情况与此作大致相近。

广东省博物馆等所藏《云龙图》则为晚年力作。

结语在陈容所处的时代,像《九龙图卷》这类风格的作品并不鲜见。

目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件佚名作品、被确定为南宋时期的《云龙图》卷(纸本墨笔,44.8×254.8厘米)便与《九龙图》卷的风格极为相似。

这说明《九龙图》卷的时代风格是可以确信的。

在陈容同时,另有一个画家叫艾淑(字景孟,号竹坡,福建建宁人)亦以画龙得名,与陈容齐名,二人并称“六馆二妙”,这同时也可看出,在陈容所处的时代,以画龙擅长的人是不少见的。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陈容《九龙图》陈容自跋

陈容的画艺在当朝及后世均有传承者。

现在有据可查的传承者有陈珩(陈容弟,一说为陈容侄)、陈龙岩(陈容子)、陈亦所(陈容四世孙)等诸家,都是陈氏家族传承者。

但这些传承者均没有本款作品传世。

因此,由于他们的画风与陈容极为相近,后人将他们的款识改款为陈容,以增加作品的收藏价值,是很有可能的事。

这也是我们在考查陈容传世作品时不得不引起注意的。

陈容的画龙,虽然名重一时,而且在宋元两代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推崇,但画龙在中国画中毕竟只是一个小科目,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有限,而且陈容的作品本身存在很多争议,因此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很正常的。

我们今天探讨陈容及其绘画作品,只是希望尽可能为美术史还原一段被边缘化的历史,透过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正是因为有陈容及其追随者们的存在,让中国绘画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刊于《文物天地》2017年第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