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698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三概论》单项选择题Word下载.docx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12、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A、新境界 

B、新领域 

C、新形式 

D、新方法

13、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 

A、新的历史高度 

B、新的理想层次 

C、新的科学水平 

D、新的发展台阶

1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A、思想体系 

B、科学体系 

C、科学方法 

D、精神财富

15、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 

A、科学的概括 

B、科学的判断 

C、科学的分析 

D、科学的发展

16、党的旗帜,就是党所确立的(   )

A、基本理论     B、指导思想 

C、领袖人物     D、国家政权

17、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  )

A、爱国主义者    B、社会主义者 

C、哲学家      D、历史主义者

18、代表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是(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文革”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苏东发生了剧变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A、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B、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 

D、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党的先进性B、党的阶级性C、与时俱进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执政为民

4、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党的阶级性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A、实事求是B、解放生产力C、与时俱进D、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党的十六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是( 

A、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B、提出和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D、实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旧交替

7、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经济建设为中心 

D,执政兴国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B、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 

C、“5、31”讲话 

D、党的十六大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 

A、从实际出发 

B、经验主义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理论联系实际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 

A、“文化大革命”过程中 

B、“文革”结束后的扰乱反正过程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

4、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的基础上(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C、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不断解放思想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邓小平92年的南方讲话

6、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 

C、实事求是  

D、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92年的南方讲话 

C、《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D、《目前形势和任务》

8、首先把“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9、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B、社会实践 

C、理论创新 D、尊重群众

10、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 

A、前提 

B、归宿 

C、目的 

D、方向

11、邓小平尖锐地指出真理标准争论的实质是( 

A、哲学原理问题 

B、具体问题 

C、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具体认识问题

12、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取胜的重要原因是( 

A、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B、农村包围城市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13、党的思想路线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民主集中制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4、邓小平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具体途径是( 

A、解放思想 

B、理论研究 

C、按辩证法办事 

D、摸索和试验

15、“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 

A、姓“资”姓“社”的标准 

B、姓“公”姓“私”的标准 

C、真理与谬误的标准 

D、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8、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社”姓“资”的问题 

D、姓“公”姓“私”的问题

20、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C、坚持党的组织路线  

D、坚持党的政治路线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进行阶级斗争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不断发展生产力 

B、增加社会主义积累 

C、提高经济效益 

D、实现共同富裕

4、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7、过去我们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是由于( 

A、离开了上层建筑 

B、脱离生产关系 

C、脱离生产力 

D、脱离了本质

8、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 

A、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商品 

D、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C、阶级斗争D、政治运动

10、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党的( 

A、十一大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11、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一场阶级革命

1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是( 

A、20世纪末 

B、建党一百年C、基本实现现代化D、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6、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7、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正式提出,是在( 

A、江泽民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B、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起点是(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0年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4、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5、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事情是( 

A、包产到户 

B、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城市跑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村民自治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人 

D、劳动工具

7、关于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有一著名论断,这就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

C、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要占有一席之地D、中国的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8、我国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是( 

A、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B、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国务院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D、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 

A、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B、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D、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10、保护环境是我国的( 

A、基本政策 

B、基本方略 

C、基本方针 

D、基本国策

11、下列状况中,哪一种的经济效益最好( 

A、劳动耗费多,劳动占用多,劳动成果多 

B、劳动耗费多,劳动占用少,劳动成果多

C、劳动耗费少,劳动占用少,劳动成果多 

D、劳动耗费少,劳动占用少,劳动成果少

12、在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应坚持( 

A、把发展速度放在第一位,效益服从速度 

B、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增长速度

C、速度与效益并重,两者都应放在第一位 

D、在不同时期速度与效益交替占首位

13、我国经济发展应以( 

A、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B、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C、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 

D、增加农民和职工收入为中心

14、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质量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是( 

A、扩大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紧缩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C、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1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的竞争 

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 

D、劳动素质的竞争

1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教育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1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 

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B、适度紧张型增长方式

C、以提高质量效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增长方式 

D、不讲求速度的增长方式 

19、下列关于比例和效益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A、比例关系从客观和微观方面制约着经济效益 

B、比例关系的平衡要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C、经济效益不好,则比例关系一定不适当 

D、比例关系不协调,则经济效益肯定不好

20、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指( 

A、计算机、通讯等产业 

B、石化、机电、汽车、建筑业

C、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和水利 

D、化纤、食品、服装等行业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B、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统一

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D、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公有制体系

2、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的标准(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公有制范围的大小

C、劳动成果的多少 

D、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4、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体现出来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 

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体现出来

5、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股份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A、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权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计划手段 

D、行政手段

9、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0、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A、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B、计划和市场平行结合的市场经济

C、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 

D、初级市场经济

11、市场机制的原则是(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优胜劣汰、适者生存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12、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环境 

B、规范市场 

C、打击经济犯罪 

D、弥补市场缺陷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C、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A、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B、生产资料的分配原则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D、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A、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B、通过诚实劳动和善于经营先富起来

C、通过辛勤劳动和善于经营先富起来 

D、通过走私贩私和偷税漏税先富起来

16、购买股票可以得股息收入,购买债券可以得利息收入都是金融资产收益,它们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经营所得,后者是劳动所得 

B、前者有风险性,后者比较安全

C、前者收人多,后者收入少 

D、前者取决于企业效益,后者取决于客观效益

17、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范围是( 

A、所有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个体企业 

D、股份制企业

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报酬是( 

A、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结果 

B、按劳分配的结果

C、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

19、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坚持的原则是( 

A、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B、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C、国家拿大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