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18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大白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种植技术

  1、播种。

播种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一般依前茬作物的收获早晚而定。

前茬作物收获早,又能及时整地作畦的,可采用直播法。

否则,就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直播比育苗移栽晚5~6天播种。

种植大白菜一般采用高垄和平畦两种模式栽培。

高垄一般每垄栽一行,垄高12-15厘米;

平畦每畦栽两行,畦宽依品种而定。

直播有穴播和条播两种方法。

穴播是在行内或垄顶按一定的株距开穴。

早熟品种行距55-60厘米。

株距40-50厘米,每亩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65-70厘米,株距55-60厘米,每亩栽植2500株左右。

穴长8-10厘米,深1-1.5厘米左右,每穴播5-6粒,每亩用种0.15公斤左右。

条播是按行距开5-10厘米深的沟,先顺沟浇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并撒盖1厘米厚的细土。

每亩用种量0.3公斤左右。

直播大白菜待幼芽出土后,采取勤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而降低地表温度的措施。

在无雨的情况下,一般于播种当日或次日浇水一遍,务求将垄面湿透。

播种第三日浇第二遍水促使大部分幼芽出土。

  2、苗期管理。

苗出齐后,在子叶期、拉十字期、3~4叶期进行间苗。

间除并生、过密、拥挤、病、虫、弱、残苗。

在5~6叶时定苗,苗距10厘米。

在高温干旱年份,适当晚定苗,使幼苗密集,遮盖地面,降低地温,减轻病害的发生。

此外,晚定苗还有机会拔除早发病的植株,延长选优的时间。

间苗时、可将过密处的小苗移栽在缺苗处。

补苗应在下午凉爽时进行。

补后及时浇水。

每次间苗、定苗后,应立即浇水,防止因苗根系摇动而萎蔫。

此期正处于雨季后期,多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多于此期发生。

幼苗期植株生长速度很快,但是根系很小,吸收能力很弱。

因此,必须及时追肥和浇水。

干旱时应2~3天浇1次小水,保持地面湿润。

浇水的主要目的除补充水分外,还兼有降低地温、防止高温灼伤幼苗根系及抑制病毒病发生的作用。

在高温、干旱天气,除及时浇水外,还可临时在中午遮荫降温。

苗期遇大雨积涝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土壤稍干,抓紧中耕松土。

结合中耕,除草2~3次。

遇热雨积涝时,应浇冷凉的井水串灌,以降低地温。

大白菜苗期蚜虫发生严重,且易导致病毒病的流行。

为此应采用纱网阻挡蚜虫危害,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3、移栽定植。

苗龄一般在15-20天,幼苗有5-6片真叶时,为移栽的最佳适期。

移栽最好在下午进行。

根据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密度。

栽后立即浇水。

以后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连续3-4天,以利缓苗保活。

  五、肥水管理

  1、追肥。

大白菜产量高,需肥量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不要及时追肥。

追肥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和苗情决定。

幼苗期一般不追肥。

若底肥不足,第一次可在3-4片真叶期施提苗肥,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撒施于幼苗两侧,并立即浇水;

第二次在定苗或育苗移栽后,每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发棵肥,于垄两侧开沟施入;

第三次在莲座期大追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将肥料施入沟内或穴内,再稍加培土扶垄,然后浇水;

第四次在结球中期施灌心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可随水冲施。

  2、浇水。

大白菜从团棵到莲座期,气温日渐下降,天气温和,此间可适当浇水,莲座末期可适当控水数天,到第三次追肥后再浇水。

大白菜进入结球期后,需水分最多,因此,刚结束蹲苗就要浇一次透水。

然后隔2-3天再接着浇第二次水。

这一次很重要,这时如土壤干裂,会使侧根断裂,细根枯死,影响结球。

以后,一般5-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六、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有三大病害:

即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病毒病:

又称孤丁病、抽疯病。

主要是在苗期高温干旱易发病。

防止方法:

降低土温,及时防止治蚜虫。

用植病灵1000倍液或病毒灵600倍液和抗蚜威2000倍液或蚜虫净2000倍液进行喷雾2—3次进行防治。

霜霉病:

又叫“枝干”、“白霉”等。

主要在莲座期至包心期发生。

用75%白菌清500—600倍液,或40%乙磷铝150—200倍液等,连续防治2—3次。

软腐病:

为细菌性病害。

发病时用农用链霉素150—2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或用70%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浇灌渍株及周围的健株根部。

大白菜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甘兰夜盗虫、地蛆等,可用吡虫啉、锐劲特、毒死蜱进行防治。

七、捆叶和收获

  大白菜生长后期,天气多变,气温日渐下降,为防霜冻,要及时捆扎。

一般在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将莲座叶扶起,抱住叶球,然后用浸透的甘薯秧或谷草将叶捆住。

使包心更坚实并继续生长。

小雪前2-3天,应及时收获,并在田间晾晒,待外叶萎蔫,即可贮藏。

 

夏季高温小白菜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和消费习惯的耐热、抗病、商品性好的小白菜品种,主要有早熟5号、‘华冠’、‘夏美’、‘狮跑’等耐热青梗菜、长梗白等。

1、土壤处理

小白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在对前茬作物及时拉秧清园的同时,如果前茬作物采收结束时发生涝害、病害发生重等现象,应使用石灰、真菌性药剂等进行土壤消毒;

如果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应用大水漫灌洗盐,灌水前大棚四周筑起土围,使其高出土壤表面,灌水时使水浸没土壤表面,如棚膜没有揭去,可将整个大棚密闭7天,利用棚内高温杀灭土壤中的部分病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结合使用氰氨化钙(石灰氮)消毒,效果会更好,土壤浸泡几小时后将水排掉,反复几次,可使表层土壤脱盐50—60%。

土质粘重的水稻土改为菜地,必须先进行土壤改良。

在种植叶菜前1-5个月,选择猪粪、鸭粪、鸡粪等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按每亩4000—5000公斤的使用量,采取深翻方式,均匀地施入土层中。

2、整地、施基肥,装网覆膜

土壤以沙壤土和壤土最为适宜,而且要靠近水源,以便于灌溉。

每亩地施充分腐熟的厩肥和堆肥1000-1500公斤或蔬菜专用肥45~75公斤,整地后起垄做畦,畦宽1.2~1.5米。

前作大棚栽培后,不拆棚,留下顶膜,去掉裙膜,并在原来裙膜的位置覆盖防虫网;

若条件允许,亦可采用防虫网全棚覆盖栽培。

采用防虫网群膜覆盖的大棚应尽量减少顶膜覆盖面积,增加防虫网的面积,增加棚内的通风,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引起小白菜叶片皱缩,影响小白菜的质量。

或在棚顶盖遮阳网使小白菜正常生长。

3、播种播前浇足底水,多采用条形直播或散播。

亩播种量为500~1000克。

播后覆盖一层薄稻草或遮阳网。

一般出苗前不再浇水,如天气干旱,早晚对稻草或遮阳网等覆盖物进行喷水保湿。

4、田间管理

(1)间苗除草播后2-3天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当长出1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宜早不宜迟,间去过密的小苗。

当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间去弱苗、病苗,同时可结合市场行情,开始间苗上市。

在间苗的同时,拔除杂草。

(2)肥水管理齐苗后每天浇水1~2次,应小水勤浇,浇跑马水,避免大水漫灌和在晴天中午浇水,也可采用微灌设施喷灌浇水施肥。

一般在3叶1心时第一次追肥,具体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菜苗生长势情况酌情确定追肥时间、次数和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尿素5—10公斤,均匀撒施于畦面。

(3)灾害天气管理梅雨季节和遭遇台风暴雨时,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治棚内积水,造成小白菜沤根死亡。

台风来临时,应根据气象部门的风级预报,做好防台抗台工作,必要时揭膜保棚。

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应早晚浇水,灌跑马水,一方面充分满足小白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调节棚内的小气候,降低棚温。

(4)病虫害防治夏季高温、雨水过多,小白菜常会出现死苗现象,或沤根,或软腐病,因此田间一定要排水通畅,防止田间积水,对软腐病发生田块应及时拔除病株,并用8%宁南霉素1000倍液或20%噻菌酮(龙克菌)500倍液或47%春蕾霉素.氧氯化铜(加瑞农)750倍液喷淋或灌根防治,每隔5~7天喷1次。

夏季小白菜主要虫害有:

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粉虱等。

由于采用防虫网加薄膜覆盖或全防虫网覆盖,隔绝了外来虫源的侵入,可在苗期根据实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施药,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用10亿PIB/ml奥绿一号1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

蚜虫和粉虱可悬挂黄板诱杀或用70%吡虫啉或10%烯啶虫胺或20%啶虫脒SP防治。

一般采用防虫网加薄膜覆盖栽培或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小白菜,只在苗期根据实际情况用农药防治一次,或不使用药剂。

5、采收

高温季节早熟5号20—25天可采收,‘华冠’、‘夏美’、‘狮跑’等耐热青梗菜45-60天可采收,长梗白一般35—45天可采收,一般50天以后,长梗白产量不会再增加,所以应及时采收,小白菜一般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

菜心小白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霜霉病 

各播期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采用抗病品种;

用咪鲜松脂铜1200—1500倍液、霜霉威500—600倍液喷洒。

 

二、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及叶柄。

叶片染病,初生灰白色或褪绿水渍状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斑,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

叶柄染病,形成长圆形或纺锤形至梭形凹陷,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常有赭红色粘质物。

该病属高温高温型真菌病害,7—9月为发生适期,高温天气下阵雨易发病。

菜心以叶片染病为主,而小白菜的叶片、叶柄均可染病。

炭疽病在夏季各菜场均普遍发生,且传播速度极快。

防治方法:

种植前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

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高畦种植,及时清除病叶,避免种植太密不通风;

用叶斑净1000倍液或施保功1500倍液喷施,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丝核菌叶片腐烂病 

6—8月高温多雨天气发生最盛,危害叶片,初呈水烫状湿腐病斑,扩大后变为不规则形,干燥后为灰白色,在湿腐处密布蛛网菌丝体,后变为棕褐色的菌核。

该病易传染蔓延。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液喷洒。

四、软腐病 

属细菌性病害,多从伤口入浸,初呈半透明水渍状,2—3天后变成灰色或褐色,表皮稍下陷,上面有白色细菌粘液,腐烂后放出特殊臭味。

在高温多雨情况下容易发生。

尽可能与水稻或瓜豆类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

避免偏施氮肥;

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喷洒。

五、病毒病 

苗期受害,病叶会发生畸形,严重的生长受阻,植株矮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种植前施足有机肥,消灭蚜虫传染源,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采用直播栽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