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33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

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

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分析】

(1)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

“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

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故选B。

(2)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

“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

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

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

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

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

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

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

还有“常恨世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

“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点评】⑴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

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

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

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

做此题,先要弄清诗句的含义;

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表达技巧,结合诗句的含义,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①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王安石:

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②楚台风:

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③华表语:

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2)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途受挫”、“退居”、“出尘”几个关键词来结合文本分析,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

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

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

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

“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

“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

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

李白的《忆秦娥》中说: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

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

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

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

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

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

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

⑵《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以前的知识储备,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

天河。

③樾:

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

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

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

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

(1)D

(2)

【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

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

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

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

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1)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该是“奏乐”。

故选D。

(2)“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

“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

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⑴D;

⑵【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

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

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

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比喻;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1)做此题要熟知各种技巧术语,仔细品味语言,得出答案。

“明月如霜为比喻”,“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动景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2)由“天涯倦客”、“故园心眼”读出漂泊思乡之情;

后两句楼空人去,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知是梦而梦未觉,极尽无奈感伤;

尾句虚写,想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从而解脱。

眼前景,古今情,时空跳跃,宇宙人生。

由此梳理出复杂情感。

⑴比喻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⑵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

(1)送别;

秋季

(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

(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1)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

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应该是秋季。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

⑴送别;

秋季;

⑵两句都是想象虚写。

【点评】⑴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

就本题来说,主要考查诗歌的题材,即内容,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相同点:

都遭贬谪;

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

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

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2)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和“王昌龄,盛唐诗人。

”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⑵相同点:

不同点: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

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

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

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

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

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

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

“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