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734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1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

“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示:

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

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还有哪些疑问呢?

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

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

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

(师相机出示课件)

《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

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

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示例1:

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

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

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

(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

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

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

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

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

“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板书:

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

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

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

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

孤独)

⑤师指导: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

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

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

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

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

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件出示:

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

冰、玉有什么特点?

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顽强纯洁清廉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

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

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

(生再自由读)

(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

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

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

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

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

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

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

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2.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

谁送别谁?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识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洛(luò

)阳 玉壶(hú

3.分析字体结构。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

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

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

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

表示时间的词语。

平明,天刚亮。

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

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

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

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情绪?

(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

“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

六、板书设计

写景寒雨连江夜入吴

乐观、纯洁

叙事平明送客楚山孤精神、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

预设阳亲洛友如相问

抒怀一片冰心在玉壶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21《芙蓉楼送辛渐》

难点名称

抓住《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要通过抓住关键诗句去感悟诗情,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精神品格,在想象中悟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由于学生和诗人的距离比较遥远,理解这首诗需要查阅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当时的人生经历等相关资料,老师还要进行材料的补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感受诗人不会因遭遇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是有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通过自主反复朗读和想象联想,走进诗人内心,感受诗句中蕴含的深意。

2.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作有针对性的背景资料补充,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精神品格。

教学环节

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读,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人物品质。

2.出示课题,走进《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明确学习目标,关注课后题。

3.读整首诗,老师范读,学生自主朗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出示诗题,关注“送”字

①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根据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题的意思,并用一句话来概括。

②关注诗题中的“送”字。

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由此扩展其他的送别诗,学生朗读记忆。

(2)作者简介

①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王昌龄,出示王昌龄资料。

②简介:

王昌龄,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在流传下来的众多诗篇中,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和送别诗居多。

(3)交流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是王昌龄被贬官后的第四年,他最初被贬至岭南,如今的官职是江宁丞,做官的地方大约在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昌龄仕途失意,内心凄切,远离故土和亲友的他,此时内心还保留着对高洁清白品格的坚守。

辛渐是王昌龄的旧友,就是在这个时候,辛渐打算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润州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润州作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王昌龄送别友人,写下了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5.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自由朗读这句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凄凉、伤感)

②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

寒雨:

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

和江面连成一片。

结合注释理解,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感伤气氛。

③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秋雨连绵不断,下了许久,天也渐渐晚了,王昌龄和辛渐来到了江边,抬眼望去,那江面烟雾弥漫,甚是冷清孤寂。

④关注诗中的关键字“孤”,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个”孤“字则直接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在诗人的眼中,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

(2)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补充资料,引导想象:

即将分别,王昌龄会和朋友辛渐说些什么呢?

②自由读诗,理解想象,小组合作交流。

想让朋友保重,不要担心自己。

如果回到了家乡,朋友见到了自己在洛阳的亲友,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③深入想象,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朋好友?

这些亲朋好友见到辛渐之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小组交流探讨。

(他为什么不回来?

是否吃饱穿暖?

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④王昌龄想让朋友辛渐告诉家乡的亲人什么?

其实想来想去,也只有一句话能表达他内心的情感,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一片冰心在玉壶。

⑤抓住关键词“冰、玉”,理解诗人的志向。

引导交流:

冰、玉都有什么特点?

诗人王昌龄写出这句话,是想表明什么?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在唐代,玉壶是玉制成的盛酒容器,它洁白无瑕,澄空见底,常常用来比喻清廉正直的操守。

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想向朋友辛渐和家乡的亲人表明,尽管两次被贬,可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顽强、纯洁、正直)

⑥加强认识,升华情感。

此时的王昌龄被贬谪在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辛渐的到来和离去,加重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离愁别绪中无法自拔,而是将千言万语汇聚成临别的明志——一片冰心在玉壶。

配乐朗读整首诗。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6.提到“送别”,在古诗词中,表达送别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作为送别的意象表达,比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赠汪伦》

高适《别董大》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对比这首送别诗和学过的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出示另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对比体会。

王昌龄写下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本课选的是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诗人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

而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读一读。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句诗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但不管外界的环境怎样恶劣,诗人的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明的是自己的志向,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和友人的情谊深远,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生熟读成诵)

小结

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但他一生中竟两次被贬。

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

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

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

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

22.芙蓉楼送辛渐

抓住《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1.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雨:

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

江:

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山:

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

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

(“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

“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师: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

(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2.品读后两句诗

(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

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2)抓字眼: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

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

(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

)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

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

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

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

(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3.归纳主题: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4.表达手法: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这首诗的作者是(),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

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

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格。

教学过程:

一、阅(乐)之入境

(一)导入

1.欣赏歌曲《送别歌》,谈话导入。

(师:

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解题意

(请同学们集体读一次课题及作者,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归纳: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个朋友。

你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知诗人(出示王昌龄像,这位就是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认定目标

(出示本课目标,学生读目标)

(三)读古诗

1.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齐读古诗。

注意读诗要读出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3.指名朗读。

节奏有了,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

请听录音读。

生再次练习朗读。

4.师: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主动求学”和“互动促学”环节。

二、阅(悦)之以渔

(一)主动求学

1.诗的前两句,从“寒雨”“楚山孤”,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诗的后两句,“冰心”是什么意思,“玉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二)互动促学

1.对学:

对学“探究问题”中的问题,检查导学案。

2.群学:

解决对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做好预展准备。

3.展示(展示、质疑、补充、师小结)

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

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第二句。

(课件出示)请我们的展示小组上来。

(二)学生展示:

1.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