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59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本章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过一会儿,镜面上的小水滴发生汽化,跑到空气中去,镜子又变得清晰。

3.(2018安徽芜湖繁昌期中)下列做法中利用物态变化达到放热目的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吃冰棒可以降温

3.答案 B 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冰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来防止冻坏蔬菜;

水蒸发吸热,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固体熔化吸热,所以夏天吃冰棒可以降温。

4.小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12-5-1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

她这样做被小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图12-5-1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水倒入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被浸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体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4.答案 B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B项有问题,故选B。

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表了解到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5.答案 C 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为48.7℃,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为零下53.3℃。

所以,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要求测温液体的熔点要低于零下53.3℃,沸点要高于48.7℃。

表中只有酒精满足要求。

故选C。

6.(2016黑龙江大庆中考)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小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6.答案 D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故A错误;

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出热量,故D正确。

7.(2014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7.答案 A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玻璃上的水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A。

图12-5-2

8.(2016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12-5-2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答案 C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9.(2018福建宁化三中月考)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9.答案 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B正确;

A、C、D项会加重水污染。

10.(2017湖北鄂州中考)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

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

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10.答案 B 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错误;

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

番茄炒蛋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C错误;

煲鸡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D错误。

11.(2018重庆七十一中定时作业)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11.答案 A 火箭头部的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然后马上汽化,熔化和汽化都是吸热的,故可以防止烧杯火箭头部,A正确。

12.(2016河南中考)图12-5-3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

图12-5-3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12.答案 B 分析选项可知,四个选项中有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物质温度升高了,所以应该是熔化过程,排除C、D两项。

图像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过程,蜡是非晶体,海波是晶体,所以A项错、B项正确。

13.(2015福建龙岩中考)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13.答案 D 将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达到凝固点0℃开始凝固;

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又开始降低。

故本题选D。

14.(2017北京中考)(多选)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2-5-4所示。

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12-5-5所示,图中图像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他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14.答案 AC 相同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越大表示保温效果越差,所以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A正确;

从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材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比乙材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大,所以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差,B错误,C正确;

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他条件不变,则还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减小量来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所以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5.(2017安徽芜湖繁昌五中月考)在医疗美容领域,有的皮肤科医生用干冰来治疗青春痘,这种治疗就是所谓的冷冻治疗。

因为干冰   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将皮肤轻微地冷冻起来,便于青春痘的治疗。

 

15.答案 升华 吸热

解析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可以使皮肤的温度快速降低。

16.(2016广东中考)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

如图12-5-6甲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   ℃,如图乙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12-5-6

16.答案 热胀冷缩 -3 晶体

解析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通过液体体积的微小变化反映出温度的变化。

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以下,读数应为-3℃。

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断升高。

由题图可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8℃。

1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    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

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这是由于             。

17.答案 压缩体积 水汽化吸热 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解析 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的;

手上沾些冷水后再接触热馒头时,水受热汽化可带走大量的热,手就不会感到很烫;

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是从壶中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8.(2016云南中考)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12-5-7所示。

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

由图像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          。

图12-5-7

18.答案 不会 乙晶体的熔点为60℃

解析 据图像可知,当加热至2min时,两种物质的温度恰好相同,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分析图像中的信息可知,乙晶体的熔点为60℃,甲的熔点没显示但应该高于120℃。

19.(2018重庆七十一中定时作业)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2℃,用它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4℃,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热水时读数为7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     ℃;

当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     ℃时,示数和当时的真实温度恰好相同(结果保留整数)。

19.答案 76 25

解析 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说明2℃的刻度线表示0℃,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4℃,说明94℃的刻度线表示100℃,由此可知92个格代表了100℃,温度计上一格代表

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读数为7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72-2)×

=76℃;

设当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t时,示数和当时的真实温度恰好相同,则有t=(t-2)×

解得t=25℃。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0.(2017山东烟台中考)(11分)如图12-5-8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

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煤油

熔点(凝固点)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图12-5-8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20.答案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21.(2017安徽宿州萧县实验中学月考)(11分)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手边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

B.家用寒暑表;

C.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

D.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哪支温度计?

答:

    。

(2)如果该同学为了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    ,这是不允许的。

(3)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    。

(4)如果该同学在水沸腾时测得的温度为98℃,表示当时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    。

21.答案 

(1)C 

(2)偏小 (3)上升 不变 (4)低

解析 

(1)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50℃。

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所以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因此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3)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达到沸点后,吸热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4)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水的沸点是98℃,所以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