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795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你同意下面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中每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

错误。

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但我们也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而没必要每堂课都采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可以摒弃。

科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不等于摒弃传统的讲授法。

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仍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之下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有时依然显现出了简便有效的优点,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摒弃。

四、观点论述题。

(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学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如何突出“科学味”?

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科学味”,也就是要突出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的本质。

小学科学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实证意识:

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

实证意识即是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逻辑思维:

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质疑精神:

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此了然于胸,才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点滴,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这样才能在教学目标中的突出“科学味”。

2、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整合是一个难点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知识和技能的弱化。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下了,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

要想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者上有所发挥,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

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体验,这样一来,课堂就不易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我们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这也是教师抱着知识本位不放的原因之一。

教师之所以会有上面的担心,是因为他们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个单独的目标,而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

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需举一、二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五、案例分析。

(1题,每题18分,共18分。

[案例描述]

生1:

人为什么会有指纹?

生2:

为什么指纹是一圈一圈的?

生3:

为什么我的指纹不一样?

生4:

为什么透明胶可拓印指纹?

生5:

指纹有什么用?

生6:

怎样才能去掉人的指纹?

生7:

人的指纹从出生到长大会发生变化吗?

生8:

动物有指纹吗?

生9:

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警察破案?

生10: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3种指纹外,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指纹?

生11:

人拿过东西后为什么会留下指纹?

生12:

双胞胎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

[案例分析]

在《奇妙的指纹》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想研究的关于指纹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如上的问题,假如是你在执教这一节课,你接下来会如何处理,请你写出处理的设计过程。

提示:

1、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分析自己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

2、帮助学生区分课堂探究问题与后续探究问题。

复习提纲

(二)

1、“示范—模仿”教学法属于与( 习得动作技能 )有关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 合作 

)、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 

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3、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5、逻辑思维就是(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 )。

6、质疑精神是指(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1、教学方法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

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

第二类: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

2、交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

(1)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2)尊重别人的发言;

(3)小声交流等等

3、教学方法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

第三类:

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

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哪些?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指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1、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在具体操作时一个都不能漏掉。

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是: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

2、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不必多干预,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开讨论,效果更好。

在讨论、辩论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与点拨,以免学生在讨论中跑题,不着边际。

1、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

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及探究材料(包括教材文本)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比较隐性的有利的教育资源。

有的是因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偶然因素引发的,有的则是隐含在教材文本中,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才能外显出来……由于这样的教育资源有潜藏性、瞬时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未必能明确。

对于这样的教育资源,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判别或适时激活,才能使其产生“意外”教育效果或“应有”的教育意义。

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偶发事件”,我们首先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有益的教育资源。

其标准为:

2、从教学目标入手,比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和常识大纲,它们有什么不同?

常识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和常识大纲的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一节题为《液体》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三种液体在斜面上赛跑;

(2)让学生把几滴蜂蜜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3)要求学生把几滴金龙油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并观察;

(4)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活动3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其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清活动主要过程和要点,学生再操作。

教学现场的情景是:

全班学生兴致勃勃,个个忙于实验,操作;

老师则忙于控制每个活动的时间,并让学生起来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

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请你结合下面这个案例,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探究的一般步骤谈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指导作用?

1、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随教师而动,虽然也在动手、观察和动脑,但活动目的不明,动机不强,探究的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和学生迫切所要求解决的,学生成了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接受者,

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à

设计实验à

实验操作à

分析实验数据à

得出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是关键。

复习提纲(三)

1、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竞争)意识。

3、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

4、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

5、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规则。

6、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

一是(科学探究 );

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1、为什么课时目标设定时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

因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

因此,我们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应该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方面?

有六个方面:

①教学任务;

②教学内容;

③教学允许的时间;

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⑤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

⑥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

3、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预先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生成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对预设的调整。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具有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常识大纲有哪些突破?

1、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基础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

正确。

探究的目的是检验和证明各种假设与猜想,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功的探究与失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2、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是科学课程的理念,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1、“倾听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来认识“倾听”的?

(1)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更易作出决策。

(2)重视学生之间的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

2、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具体阐述

(1)有效引导,确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2)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

(3)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师:

刚才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卵石等11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和物体的不同材料有关。

很会动脑筋!

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材料因素,可能和什么有关?

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

那你的意思就是“大沉小浮”?

(师板书:

大沉小浮)这个结论正确吗?

(师板书?

生齐说:

在没有验证以前,我们暂不要妄下结论。

想一想,除了可能和大小有关外,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可能和重量有关。

重量重的沉下去,重量轻的浮上来。

哦,和重量又发生关系了,重沉轻浮。

重沉轻浮)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齐:

(迟疑,声音略轻)正确。

认为两者都正确。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请看大屏幕,老师用电脑把这11种物体的大小给排出来了,请一个同学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把这11种物体标上沉(↓)浮(↑)记号。

(一学生根据小组观察记录操作电脑)

你发现了什么?

(生踊跃举手)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应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生纠正重复)

胡萝卜最大,在水中是浮的;

卵石比它小,在水中是沉的;

可牙签最小,却又是浮的,所以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没有关系。

你说得真仔细。

就是说“大小无关”了?

生齐肯定:

对。

(师跟着“大沉小浮”后面板书“大小无关”)

那只有和轻重有关了。

是么?

老师用电脑排出它们的轻重,你来标出它们的沉浮记号。

(电脑自动按从重到轻排出顺序,生操作电脑标沉浮)

你发现什么了?

(生又踊跃举手)

和轻重也没有关系。

奇怪了,物体的沉浮看起来居然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

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看似激烈地讨论了2分钟)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

(学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沉默半分钟)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真的和它的大小、重量没有关系吗?

(学生还是沉默)

老师,我觉得还是和轻重有点关系的。

对呀,在什么情况下和轻重就有关系了呢?

比如说,统一一个标准……

大小一样。

好,老师这儿有5个大小一样的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你推测一下,沉浮可能是怎样的?

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的一个片段实录,请你从教师如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1、教师的主导不是牵引,教师的主导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域;

2、教师应具备材料结构性意识,教师给学生学具材料的呈现过程应能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四)

Ⅰ 新世纪教师素养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打上“√”或“×

”。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  )

2、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3、师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

4、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信件,教师可以拆看。

5、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

  2、√  3、√  4、×

  5、√

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____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A、1999年6月 

 

B、1997年9月 

C、2000年3月 

D、2001年6月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

A、推行素质教育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D、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三项具体目标主要是(  )

A、关注课程内容的改革 

B、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

C、强调改革课程结构 

D、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4、新的课程体系涵盖(  )

A、幼儿教育 

B、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D、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5、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综合性 

B、均衡性、选择性

C、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6.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  )

A、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等课程

B、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外语等课程

C、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D、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____的依据。

(  )

A、国家管理和课程评价 

B、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C、国家管理、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D、教材编写、评价课程和考试命题

8、新课程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____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A、保教结合和以游戏 

B、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

c、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D、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9、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过程性 

D、开放性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工作方针。

A、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B、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C、分层推进、滚动发展 

D、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1、D  2、A  3、A  4、D  5、D  6、C  7、B  8、A  9、B  10、B 

Ⅲ 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教材分析处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下面哪种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

A、奶粉 

B、食盐 

C、菜油 

D、肥皂

2、下面这些工具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剪刀 

B、镊子 

C、老虎钳 

D、火钳

3、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4、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营养学家为人们的健康饮食设计了“食物金字塔”,提倡每天的饮食要均衡。

下面哪类是属于塔尖的食物。

A、谷类 

B、肉、蛋、豆类 

C、蔬菜、水果类 

D、油脂类

5、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植物←蝉←螳螂←黄雀

6、下列蔬菜中,我们通常食用茎这种器官的是哪一项 

A、山芋、马铃薯 

B、竹笋、大蒜 

C、藕、洋葱 

D、青菜、黄瓜

7、对下面的气象符号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晴转阴,东北风6级 

B、晴转阴,东南风6级

C、晴转多云,东南风6级 

D、晴转多云,东北风6级

8.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保持在____次/分钟(  )

A、60~140 

B、60~100 

C、90~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