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798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评价基础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土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故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布孔沿拟建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综合办公楼按地下室控制),共布置

勘察孔56只,均为钻孔,各勘探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钻探工作采用五台XY-1型机械回旋液压钻机垂直钻进,采用①130mn钻具开孔,采用优质泥浆护壁钻进,并以①110mm①90mm或①75mm(①75mm钻具主要在统计岩石基本质量指标RQD直时采用)钻具全孔取芯钻进至终孔,软粘土采用薄壁取土器以连续静压方法采取,可塑、硬塑粘性土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采取,扰动土样直接从岩芯管内米集。

标准贯入试验米用63.5kg自动落锤按有关规范进行。

土工测试任务由我公司土工室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测试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孔内原位测试对地基土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综合评价。

波速测试由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完成,并按其要求Z32孔施工至进入中风化岩层3米。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0年9月12日至2010年10月8日进行,历时26天,单孔最大控制深度101.10m。

完成的勘察总工作量见下表,各勘察孔具体工作量详见《勘察孔数据一览表》: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孑L数

56

钻探

累计总工作量

4318.90

原状土样

230

一、扰动土样

50

米集试验样品

水样

2

岩样

8

波速测试

米/孔

176/2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段

71

动力触探试验

1■

39

勘察孔测量

八、、

测量

勘察孔高程测量

孔内稳定水位测量

土工常规分析

颗粒分析

水化学分析

室内试验

岩石抗压

渗透系数

19

三轴剪切

6

无侧限抗压强度

14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本建筑场地现为空地,地势较平坦,场地北侧为农田,南侧四环路,西侧为河道,东侧为丹霞路。

场区地貌单元为温黄海积平原。

本工程采用乐清市独立坐标系,85国家高程系,勘察孔放样和测量引用甲方提供的红线点,编号为A(X=3100607.558,Y=493307.115)、B

(X=3100587.956,Y=493330.041)(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勘

察孔数据一览表》),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乐清市汽车客货运中心建设工程总平面图(1:

500)》(电子文档),采用电脑微机计算出各勘察孔点坐标,再以得瑞RTS-820L型全站仪进行点位施放,各项操作均符合规范要求。

本次勘察点高程采用85国家黄海高程,引测于场地四角LV1、LV4LV3

LV4点,其高程分别为4.910m、4.647m、4.549m、4.950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2地基土的构成与分布特征

根据勘察资料揭示,本场区在埋深101.10m的范围内,地基土的构成按其成因类型和物理力学特征,可划分为"

大工程地质层,其中(7)号层分为4个亚层,(8)号层分为3个亚层,(10)号层分为2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素填土

黄、棕黄等色,松散状,主要由块石、碎砾石及粘性土组成,为人工填土。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0.30~0m。

(2)、粘土

黄、灰黄色,软可塑状,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含

铁猛质氧化斑点,土质较均匀。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0.50~1.40m,层面高程3.03~

3.84m。

(3)、淤泥

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含有机质和

贝壳碎屑,土质均匀。

该层全场分布,该层厚16.70〜27.00m,层面高程2.11〜3.00m。

(4)、粘土

灰黄、黄色,硬可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含

铁猛质结核及氧化物,土质均匀性一般。

该层Z1〜Z10、Z31>

Z3&

Z39、Z40>

Z51>

Z52、Z55等仃孔缺失,层厚1.00〜7.00m,层面高程负14.17〜负22.42m。

(5)、粘土

灰色,软塑状,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土质较均匀。

该层Z41、Z43、Z44缺失,层厚1.10〜16.80m,层面高程负14.50〜负25.60m。

(6)、粘土

青灰黄、棕黄色,硬可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含条纹状黄褐色斑点,土质均匀性较差。

该层Z30>

Z33>

Z37、Z45、Z47、Z48等6

孔缺失,层厚0.70〜13.50m,层面高程负17.50〜负32.50m。

⑺/、粘土

灰色,软可塑状,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土质

较均匀。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8.20〜19.50m,层面高程负24.44〜负35.21m。

(7)-2、含粘性土砾砂

浅灰、棕灰色,中密状,主要由砾石、砂类和粘粉粒组成,砾石多呈亚圆

状,砾径一般5-50mm大者可达70mm砾径大于2m暗占41%砂类占21%粉粒占38%母岩为火山碎屑岩,较坚硬,粘粉粒较紧密胶结,土质不均匀。

该层Z1-Z47孔缺失,层厚0.90〜2.30m,层面高程负44.34〜负46.70m。

(7)-3、粘土

青灰色,硬可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土

质均匀性较差。

该层Z7、Z8>

Z10〜Z12、Z15〜Z1&

Z19〜Z20>

Z22、Z47〜Z50等14孔缺失,层厚1.30〜10.30m,层面高程负38.05~负51.52m。

⑺-4、粘土

灰色,软可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土质

均匀性较差。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行0〜13.10m,层面高程负41.35〜负56.42m。

(8)-1、含粘性土砾砂

状,砾径一般5-60mm大者可达80mm砾径大于2m暗占44%砂类占22%粉粒占34%母岩为火山碎屑岩,较坚硬,粘粉粒较紧密胶结,土质不均匀。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1.00〜6.50m,层面高程负51.05〜负58.52m。

(8)-2、粘土

黄、黄灰色,硬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土质均匀性较差,偶含少量砾石。

该层全场Z8、Z11、Z14、Z37、Z38、Z54等6孔

缺失,层厚1.00〜8.30m,层面高程负54.55〜负62.15m。

(8)-3、含粘性土砾砂

浅灰、棕灰色,中密状,主要由砾石、砂类和粘粉粒组成,砾石多呈亚圆状,

砾径一般5~60mm大者可达80mm砾径大于2mn者占35%砂类占25%粉粒占40%母岩为火山碎屑岩,较坚硬,粘粉粒较紧密胶结,土质不均匀。

该层全场Z1〜Z11、

Z13〜Z25、Z27〜Z29、Z34〜Z39、Z41〜Z46、Z54缺失,层厚0.90〜3.50m,层面高程负57.19〜负65.65m。

(9)、粘土

灰色,软可塑状,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局部含少量泥炭、朽木屑,土质均匀性较差。

该层全场Z1〜Z7、Z9、Z10Z17〜Z25Z27、

Z29、Z34〜Z36、Z41、Z43、Z44、Z46等40孔缺失,该层部分孔未揭穿,层厚1.70〜16.60m,层面高程负56.24〜负67.95m。

(10)、含粘性土砾砂

砾径一般5~60mm大者可达80mm砾径大于2mm者占42%砂类占23%粉粒占35%母岩为火山碎屑岩,较坚硬,粘粉粒较紧密胶结,土质不均匀。

该层全场Z1〜Z4、

Z6、Z7、Z9Z10Z40、Z48〜Z56缺失,层厚1.70〜23.60m,层面高程负50.05〜负70.85m。

(11)-1、强风化角砾凝灰岩

青灰色,较坚硬,清晰可辨原岩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大多已蚀变,风化裂隙很

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或短柱状,锤击声哑,手可掰开,层厚1.40〜5.60m,层面高

程负67.10~负89.95m。

(11)-2、中风化角砾凝灰岩

青灰色,坚硬,凝灰质结构,角砾状或块状构造,岩性为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主要成分为长石,胶结物为火山尘,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为坚硬岩,岩石单轴饱和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0.10Mpa,岩体质量等级为皿级,岩芯多呈长柱状或短柱状,RQD约50〜60。

最大控制厚度6.80m,该层顶板起伏悬殊,层面高程负59.71~负91.95m。

上述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各土层

分布、层厚、标高详见附表5。

2.3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的确定

2.3.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

为揭示地基土的特性,进行土类定名和划分,本次勘察利用从钻孔中采集的原状土样送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以测定各类土层的物理性质,如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塑限、液性指标等;

力学性质,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以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以上述划分的各工程地质(亚)层为统计单元,统计前,首先对各层土试指标结合沉积环境逐个进行对比分析,剔除个别异常值,然后输入微机,使用计算机统计出各工程地质层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及标准值;

标准贯入试验为实测击次的算术平均值;

e~p分层曲线系各土层在各级固结压力Pi作用下所对应的孔隙比ei经计算机统计并绘制成ei与Pi相关曲线的图件。

岩样参数的统计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G50021-2010进行:

注:

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承压水头低于潜水位。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会出现漏浆、孔壁坍塌等问题。

式中:

U――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5――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

异常数据舍弃采用3倍的标准差进行。

参与统计计算的样品个数要求满足6组

以上。

(见附表8)

2.3.2地基土设计参数的确定

报告提供的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除抗剪强度指标取标准值外,其余均提供分层算术平均值。

各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桩基础设计参数指标系根据土工试验指标和原位测试综合成果,结合地基土层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埋藏条件,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

建议的地基土层的承载力fak和桩基设计参数指标均为特征

值,详见表一。

2.4地下水

经勘察查明,本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40〜0.64m之间,主要为赋存于淤泥及粘性土之间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砾类土层中的弱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

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赋存介质主要为淤泥、粘土及粉质粘土,地下水迳流条件差,水量微。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具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约1.5m,该地下水在预应力管桩和沉管灌注桩

施工中易产生较大的超静孔隙承水压力,对周围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不良影响。

弱孔隙承压水赋存介质主要为含粘性土砾砂等砾类土层,根据场地地基土揭露情况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迳流条件稍好,水量一般,地下水具承压性,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强-中风化岩层裂隙内,由于场地基岩裂隙不发育,故该层含水性较差,可不予考虑。

根据本场地Z12、Z41号钻孔采集水样做水化学分析,地下水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一钠型淡水,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条

划分评价,该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具弱腐蚀性,地下水长期浸水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的具弱腐蚀性。

根据临近场地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以上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震效应分析

2.5.1建筑场地类别确定

不同的地层反映了不同沉积年代和岩土的内部结构,并表现为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应力波的传播特性,但某一地层又不完全等同于某一波速层。

本场地共进行Z26Z32孔二个单孔波速测试,在波速测试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相应的Vs值变化范围内,Z26Z32孔的各土层相应的Vs值变化统计分别见表2.5.1-1、表2.5.1-2。

Z26孔单孔波速测试综合成果表表2.5.1-1

土层

土层名称

层底深

层厚

剪切波波速

代号

度(m)

(m)

变化范围(m/s)

平均值(m/s)

(2)

粘土

1.40

1.10

104

(3)

淤泥

19.40

18.00

92〜135

105

21.10

1.70

189〜226

208

(5)

32.10

11.00

220〜226

222

34.60

2.50

239〜242

241

变化范围

(m/s)

(1)

0.70

102

1.50

0.80

95

24.10

22.60

86〜152

113

(4)

26.80

2.70

213〜232

224

33.70

6.90

224〜232

226

(6)

37.00

3.30

244〜245

245

⑺-1

45.20

8.20

231〜236

234

⑺-3

49.30

4.10

259〜265

263

Z32孔单孔波速测试综合成果表

表2.5.1-1

冃L

2.5.2建筑场地类别确定

根据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对本场地Z26、Z32号两个钻孔进行的单孔波

速测试结果,本场地地表下20.0m以内地基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

107.3m/s、105.4m/s,Vse值均小于140m/s,属软弱场地土;

由上述2个钻探

孔的波速测试资料,结合场地各钻探孔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西部覆盖层厚度15vdovv80m场地类别为皿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45S。

东部覆盖

层厚度dov>

80m场地类别为W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65S。

根据国标《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表4.1.6的规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W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

2.5.3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估算

单孔波速测试所得的横波速度是场地土在动荷载条件下对地震波传播特性

的真实响应,可利用以下经验公式来计算其卓越周期:

Tc:

地脉动卓越周期(s)

H:

第i层土厚度(m

VSi:

第i层土平均横波速度(m/s)

上述波速测试成果经计算表明,Z26Z32号孔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分别为1.26s、1.32s。

1、2.5.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省厅有关文件规定,乐清市属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抗震不利地段。

本工程属交通运输建筑类的一级汽车客运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属重点设防类,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2.5.5饱和土液化势判别

场地浅部20m深度范围内主要由软弱土组成,无液化土层分布。

2.5.6本场地现为空地,地势平坦,未发现暗浜、暗塘、古井等,无不良地质作用。

3.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与评价

3.1场地整体稳定性评价

本场地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

3.2浅基础条件评价

本场地表部

(1)号素填土层呈松散状,土层力学强度不高,本场地表部

(2)

号粘土层为俗称的“硬壳层”,呈硬可塑状,属中压缩性,土层力学强度高,但厚度仅0.60〜1.20m且下卧厚达近16〜27米的(3)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含水量的淤泥软弱土层,极易压缩变形,因此本场地不具备拟建客货运建设中心的浅基础天然地基条件。

3.3桩基础条件评价

经勘察查明,本场地在埋深101.10m范围内,地基土多以软弱土层为主,深部地层构成和分布较为复杂。

(3)号为流塑状的淤泥软弱土层,工程性能极差;

(4)粘土层呈硬可塑状,中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强度较好,但其埋深较浅,分布不均且局部缺失;

(5)粘土呈软塑状,高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强度极差;

(6)号粘土呈硬可塑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一般;

(7)-1号粘土层呈软可塑状,高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力学强度差;

(7)-2号含粘性土砾砂层呈中密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较好,局部缺失;

(7)-3号粘土层呈硬可塑状,中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力学强度一般;

(7)-4号粘土层呈软可塑状,中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力学强度一般;

(8)-1号含粘性土砾砂层呈中密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较好,厚度不稳定;

(8)-2号粘土呈硬塑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高;

(8)-3号含粘性土砾砂层呈中密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较好;

(9)号粘土层呈软可塑状,中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力学强度

(10)号含粘性土砾砂层呈中密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较好;

(11)-1强风化角砾凝灰岩较坚硬,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高;

(11)-2号中风化角砾凝灰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好,力学强度高,场地西侧

埋深在63.70〜81.90m是本场地拟建综合办公楼主楼理想的桩基础持力层;

3.4桩基础方案选择

综上所述,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场地地基土分布特征。

拟建综合

办公楼主楼,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11)-2号中风化角砾凝灰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d;

拟建主站房、附楼及修理车间,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应力管桩基础,以(8)-1〜(8)-3号合并土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特征值按(8)-2号粘土层取用,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d。

3.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估算

根据各地基土层的现场鉴别及原位测试结果,对照(DB33/1001-2003J10252-2003)、(JGJ94-2008)规范并结合地区经验,提出了各土层的桩周土摩擦力特征值qsa和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qpa(见表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推荐公式:

Ra=ip》qsiali+qpaA(8.5.5-1)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卩p:

桩身周边长度(m;

qsia:

桩周第i层土的摩擦力特征值(kpa);

li:

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

qpa:

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Ap: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吊)

单桩承载力估算值中桩长起算于

(2)号层顶板。

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估算,所需参数按表1所列推荐值选用,估

算结果见下表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桩型

估算部位

桩端所入土层

规格

(mm)

桩长

桩尖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

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kN)

备注

钻孔

Z19

(10)

0800

67.30

3080

(11)-2

0900

78.00

0.90

6000

Z43

(7)-1

0600

45.00

10.20

1080

50.00

3.60

1320

⑺-4

0700

55.00

1.90

1720

注桩

主£

(8)-1

59.00

2245

Z5

9.00

930

14.00

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