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100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难点】

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学习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习流程】

一、聚焦

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

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

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探索

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

讲解:

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

《水沸腾》)。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

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

1).介绍: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

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行讲解。

4).安全教育

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教育。

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

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三、研讨

1.实验一: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1).出示:

(活动手册表格)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时间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

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变化

2).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师生总结

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继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不变。

2.实验二: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

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

水沸腾水沸腾时水沸腾时

时的温度水中的现像水面的现象

1).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

气泡在水面破裂逬出水花,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

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

四、.讲解

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正常大气压下为100℃)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2.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

教师演示:

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观察袋子的变化。

(水蒸气将袋子鼓起)

1).说明了什么呢?

2).讲解: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共同总结)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

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小组:

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

(预设:

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

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

为什么?

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

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我们国家真了不起!

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呢。

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动也更灵活了。

④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

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给风定了10个等级。

1000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0到12级。

⑤到了宋朝,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就更加丰富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闪电、冰雹、气候带等,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列了四道测雨雪的算式,可以用来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并制造了现存最早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在我国河南省。

⑦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融合。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

到了清朝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

3.揭示课题:

那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天气预报究竟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板书)

二、探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位同学一张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

介绍部分仪器。

2.提问:

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谁来说一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4.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

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

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

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

三、研讨:

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预设8分钟)

1.提问:

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

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

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先请学生看书本图片说一说,填一填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

2.交流学习后,再对照刚才自己的填写,进行修正。

【作业设计】

1.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A.海洋B.陆地C.云区

2.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A.全球统一B.由国家决定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