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82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docx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

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

——电白县黄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近年来,黄岭镇党委、镇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优先发展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举全镇之力,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部署,根据电白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发展规划,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和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岭镇位于电白县北部,东与沙琅镇接壤,南与霞洞相邻,西与高州根子镇交界,北与高州云潭镇相邻。

全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76个自然村(其中革命老区村17个),全镇总人口48303人。

黄岭镇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素有崇文重教传统。

黄岭镇的产业主要以石灰、红砖等建筑材料为主,有优质石灰石储量8亿立方米,花岗岩储量308万立方米,瓷士总量3.6万立方米;农业主要有荔枝、龙眼、鸡心黄皮、南蕉等经济作物;旅游业主要有可观赏的景点南清“三山两石”等,其中海拨800多米的“三人石”风景绮丽、传说动人,是登山游览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山区优势,科学整合丰富的资源,打造优质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工农业快速发展。

2013年黄岭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912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工业3.475亿元,农业2.6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13元。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镇现有中小学1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非完全小学13所,公办幼儿园3所(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中小学教职员工333人,(小学227人,中学106人),全镇共有中小学生4560人(中学生1692人,小学生2868人);中学高级职称3人,中学一级职称42人,小学高级职称126人,小学一级职称68人,全镇在园幼儿1293人,学前班毛入园率92%。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领导,凝心聚力,创建教育强镇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1.加强领导,确保“创强”工作落实到位。

为切实抓好“创强”工作,镇党委在2012年5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潘康生任组长,镇长冯水龙、分管教育副镇长王志明任副组长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项目规划建设组、宣传组、资料档案组、资金筹备组、财务监督组等6个机构。

各校成立“创强”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同时,我镇建立党政班子分工挂钩学校制度,坚持每周深入学校听取“创强”汇报,联系村委会,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

2.制定方案,确保“创强”工作有序推进。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评估标准,镇党委、政府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和社区教育等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制定了《黄岭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及《黄岭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做到工作有规划、有落实、有成效,使“创强”工作顺利推进。

3.加大宣传,确保“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2012年5月以来,镇党委、政府相继4次召开全镇“创强”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创强”工作的重要性。

制作创建教育强镇大幅广告牌2个、刷写永久性固定标语34条、各小学(村委)悬挂“创强”横幅54条、镇广播站播放录像宣传6次、市电台播放1次、《致家长一封信》发放8000份等,多途径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

各中小学、村委会、居委会已按照“创强”要求出版了“创强”宣传专栏101期,召开村(居)民动员会18次,营造了良好“创强”氛围,积极推进了“创强”舆论工作,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筹集资金,确保“创强”工作经费投入。

除了争取上级财政拨付“创强”经费外,我镇还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募集“创强”资金。

镇党委、政府5次召开全镇“创强”募捐动员会,利用乡贤回家探亲机会举办2次“乡贤座谈会”,派发《“创强”募捐倡议书》1500份;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当地乡贤、老板、工头、成功人士踊跃捐资办学。

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捐款,并向全镇900多名领财政工资的公职人员发出倡议,捐出半个月工资作为创强资金;还争取省扶贫单位的资金支持我镇的创强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创强”工作顺利开展。

在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捐款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

县教育局长王业政挂黄岭镇白石村第一书记期间,争取到财政拨款26万元,落实了白石小学维修教学楼和建设围墙的经费;省扶贫单位珠海高栏港开发区捐资35万元给万长小学进行校园建设和添置教学设备;省扶贫工作组捐资12万元给大村小学进行校园建设;广东交通集团捐赠价值6万元的电脑、课桌、图书给石陂小学;黄岭乡贤李伙生捐资8.8万元;官屋籍老板官锡周、官建全等捐资5万多元;水西籍老板黄发等捐资7万元。

目前为止,全镇共筹得创强建设资金2446万元(其中上级拨款1310.7万元,社会筹集资金100万元)。

(二)调整布局,优化资源,促进教育

本着“结合实际、加大力度、科学整合、着眼长远”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我镇原有小学分散,规模小,条件简陋,很不适应山区教育的需求。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和“调优、调大、调高”的总体目标进行布局调整。

从2012年4月开始,把南清小学、东华小学、谭坡小学撤高留低,高年级学生就近并入上平山小学;把大路口小学、大村小学撤高留低,高年级学生就近并入彩楼小学;把鹏里小学撤高留低,学生就近并入万长小学;把山椒窝小学、丰垌小学、水西小学、照壁小学、石陂小学、下平山小学、白石小学、官屋小学撤高留低,高年级学生就近并入黄岭中心小学,建一所镇中心幼儿园和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全镇学校布局形成1所初级中学,4所完全小学,13所非完全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和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本格局。

2.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按规范化标准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新建校舍,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2012以来,我镇先后共投入资金2446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及完善设施设备等。

其中投入1387.7万元,新建黄岭中学、中心小学、万长小学、上平山小学、万长小学、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及配套工程共9个,总面积9570平方米;投入50万元改建黄岭镇中心幼儿园;投入478.3万元,维修中小学校舍31栋;投入100万元完善黄岭中学、彩楼小学、中心小学、万长小学、上平山小学5个运动场建设;投入60万元修建中小学围墙1000米;投入250万元购置500台计算机、40个电教平台、充实图书和教学仪器;投入12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设置名人、学生标兵、书画、手抄报等长廊,开辟教师标兵、校园明星、板报等宣传栏,建好了校园广播系统等教育阵地,使每个校园充满浓郁文化气息与书香味道。

此外我镇还注重打造绿色校园,弘扬地方特色。

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镇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所有学校的实验开出率均达标;完小以上中小学校都按规定配备计算机室;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每年补充图书,新增比例为藏书标准的1.5%;生均藏书小学达到23册,初中26册。

目前,初中、完全小学通过规范化学校验收,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100%,其他非完全小学也达到了有关要求,全镇中小学实现小班化,均衡发展没有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我镇还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部学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占比逐年提高;按照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录入率100%。

(三)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强校,首先要强教师。

我镇十分重视师资建设,着力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实行校长聘任制度,强化上岗管理。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推行校长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

全镇校长通过竞争上岗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转变观念,营造了“能者上,庸者让”的氛围。

建立全镇中小学校长考核制度,每年都对学校领导班子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

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作实绩考核制度,提高他们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

全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26人,26人均为高级教师。

2.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尊师氛围。

激励教师不断进取,营造良好的氛围。

镇党委、政府高定期对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是召开教育表彰大会。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春节教师座谈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二是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社保、医保、岗位津贴、山区补助等多项福利待遇,全镇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三是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师考评、奖惩制度,每年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四是每年对支持我镇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目前,我镇尊师重教传统代代传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蔚然成风。

如下平山群众主动联合出资建设学校,热心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建立奖教奖学基金机制,使我镇教师扎根山区,安教乐教。

3.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镇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导向,以“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的主阵地”为契机,以教师师德规范要求为目标,加强中小学教师从业思想教育,大力抓好教师业务培训。

一是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严格要求全体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是鼓励、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函授、自考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三是加强教师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观摩,开拓视野。

目前,按照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技校教职工,所有规模小的非完小班均教师不少于1人,全镇无代课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科学教师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我镇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26%。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51%。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达35%。

全镇45岁以下教师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45岁以上教师基本掌握使用技能,80%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到有关要求。

4.抓好人才培养,实施名师工程。

一是重视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

学校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资培训。

二是重视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每学期坚持开展“优质教学比赛”“说课比赛”等比赛活动。

三是重视制定名师培养计划,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有关的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

近三年来,我镇获县级以上荣誉的先进教师有60多人次。

其中,林雁等2名校长获得茂名市优秀校长称号,童钦扬等30多位老师获得电白县优秀教师称号,廖白婵等20名教师获得电白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四)注重素质,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全镇各校坚持德育为首,扎实开展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感恩等方面的教育。

如举办中小学感恩教育报告会,开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活动,交警同志到校现身说法,法制副校长为师生上法制辅导课、禁毒教育课等。

同时,全镇通过发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如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安全教育周活动,采取积极措施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全镇无发生过由于心理失衡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近年来,黄岭中学、中心小学、下平山小学、彩楼小学、石陂小学、白石小学被评为市或县“安全文明”校园。

在德育评估工作中,全镇被评为市德育示范学校1所(黄岭中学),县德育示范学校4所,县德育达标学校9所。

评为县“书香校园”学校5所。

另外,黄岭中学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基地”和县“思想道德建设十大示范学校”,中心小学被评为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

全镇中小学素质教育或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我镇历来重视教育管理,积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一是实行中小学常态编班。

我镇要求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常态编班的原则,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新生入学编班工作,强调任何学校任何年级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更不得以考试、竞赛形式对学生进行类别划分和编班。

历年来,我镇都没有设立过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各中小学也没有设立过重点班、兴趣班和补习班等类似的班级。

二是落实规范招生行为。

全镇17所小学均坚持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招生,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违规宣传和选拔性考试招生,也不搞违规提前招生或超出学校合理规模范围进行扩大招生行为。

三是规范中小学课程管理。

我镇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按要求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并制定好具体明确的减负措施,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挤占学生活动时间。

学校除按课程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外,还在课余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

四是规范学校财务管理。

严格要求各学校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学校乱收费或搭车收费。

近年来,我镇没有发生群众投诉学校乱收费行为,也没有其他违规挤用或挪用公款的现象。

五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严禁中小学教师私自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历年来全镇没有出现中小学教师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没有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

3.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通过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学习,促使教师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不预约听课、互邀听课、上示范课、实验课等活动,加强对教师课堂常规教学督查,不断优化管理,全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2012年度,全镇教育教学质量都获得县奖:

黄岭中学获电白县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教育综合评价二等奖,黄岭镇中心学校获电白县教学质量评价进步奖,并获教育综合评价二等奖。

4.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镇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各学校每年都能按要求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体育、卫生、音乐、美术等教育工作计划,根据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结合《广东省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标准》(试行)及《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基本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配足师资,进行场室建设和添置设施设备。

而且,我镇各学校还根据自身实际,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切入,扎实开展了美术、作文、英语、体育、书画等一系列课外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多次在电白县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

目前,全镇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已达标。

为保障学生健康体质,我镇认真抓好中小学生年体检工作,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全镇中小学校学生年体检率达100%;全面落实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制度执行良好。

同时,各校还积极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

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优秀率分别为100%、25%;初中生分别为100%、27%。

近年来,我镇体育运动、体检工作成绩突出。

2011、2012年我镇小学代表队获得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九、八名,2011年中心学校等单位被评为县“健康体检先进单位”。

(五)统筹兼顾,多元发展,稳步推进全民教育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多层次教育,积极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全面发展。

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同时,重视加强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文化教育,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1.夯实基础教育,巩固“普九”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高标准抓好“普九”和“两基”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要做法:

一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

各校依法履行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严防学生流失,严禁开除学生。

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由于经济、生活、行动等带来的就学困难问题,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出现辍学现象。

三是抓好“扶困助学”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每学期做好对特困学生调查,采取政府补贴、学校减免、社会资助等措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

四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也能顺利在我镇就读。

近三年来,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100%,年辍学率为零。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1.2%,毕业率达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100%。

2.发展幼儿教育,提高幼教水平。

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积极推动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不断改善各幼儿园办园条件,优化幼儿教育环境;二是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三是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寓教于乐。

目前,我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

建成公办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2所,规范化幼儿园比例逐年提高,没有无证办园现象。

3.加强成人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我镇设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培训面逐年提高。

镇委、镇政府结合本镇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黄岭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点等机构的作用,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工作。

近三年来,我镇先后组织农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农村经济管理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学前教育培训等,共培训200多人次,平均培训面60%。

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构建和谐新农村。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大力改善社区文化设施,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镇、村灯光球场、村居委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设施。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文化组织,成立音乐、舞蹈、乒乓球、篮球、书画、棋类等活动团体,推进社区文化发展。

三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各种文艺晚会、游园活动、体育竞技等活动。

镇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2万元,用于举办全镇篮球、象棋、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有效推动全镇文体事业进步。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镇通过布局调整,抓好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资源得到科学的整合,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但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仍有不足之处。

主要存在问题有:

1.信息化、现代化教育设施不足,常规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2.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镇将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充实教学设备设施,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2.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自查自评。

自评结果如下:

政府责任得分64.8分,教育管理得分18.8分,办学水平得分11.6分,合计得分95.2分,占总分值91.6%,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敬请省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督导验收,并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电白县黄岭镇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