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829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及场地设施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检测站的总体规划是检测站的工艺设计和建筑施工设计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先进。

2.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

检测纲领是检测站根据服务的对象、检测项目参数、适应车型等因素,全年能检测的车辆辆次。

具体涉及到当地现有车辆数、年度增长数、年度报废数以及车辆管理规定、车辆维修质量检验规定等因素,一般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和计算而获得的。

要达到检测纲领,必须对检测性质、检测项目分类,通过统计分析,才能制定检测线(检测车间)的具体工艺设计。

该设计是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化,若总体规划不能与检测纲领和检测工艺相适应,检测站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投资浪费,并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3.与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

检测站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在具体工艺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涉及到有关检测站及机动车管理、检验(检测)、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

不仅要能满足现行要求,而且还应考虑到标准的更新及与国外检测机构接轨等因素,在规划设计时应留有发展(扩展)的空间。

4.合理设置汽车检测线、检测车间、计算机控制系统、停车场、试车道路、业务厅等辅助设施

检测站在规划设计时其各种设施应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X)中的第7条的规定。

检测线的设置应在总体规划中根据检测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检测线与业务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试车道路、车辆进出、行人及行车安全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位置和功能相匹配,不能有流转不畅、堵塞和瓶颈现象。

在检测线上根据工艺流程保证各检测工位有足够的空间,各工位间应根据所能检测的最大车型的长度确定安全距离,保证既能形成流水作业,又使各工位间不相互干涉。

在检测线入(出)口处应有足够长(一般为1.5倍最大车型的长度)的引车道和醒目的交通标志,以保证车辆进出安全。

检测线内设有非工作人员行走区域,并有安全防护装置,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

同时,还应考虑检测站功能的扩展和发展的需要,应留有相应的位置。

检测车间的设计首先应根据检测站承担的检测项目及车辆保有量和执行的技术标准来决定检测线的条数和长度。

目前,一般有单条、双条及三条(多条)检测线布置方式。

具体为安全线+综合诊断线、综合线+诊断线、安全线+综合线+诊断线等方式,也可按车型分别设置大车线和小车线。

考虑检测项目的多少、检测工位数量和检测车辆的长度尺寸来决定车间的长度及宽度(一般为五工位,单条线时,80x7m)。

考虑到车间内的噪音、空气污染及车辆通行高度,合理确定车间高度。

车间内的废气污染,在车间布置时应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资料,车间的进口应与风向逆向,对废气排放较重的工位置于进口处,同时在车间两侧增设自然通风装置,这样既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污染,保证了空气流通,同时节约了强制通风的动力能源,减少了因采用强制通风带来的噪音污染,使检测车间的卫生指标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要求。

根据检测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设计车间的采光面积和保暖面积,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以保证检测车间的光照和温湿度,使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以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同时,检测车间在检测站所处的位置应略高于其他设施,以保证车间排水畅通。

检测车间地面一般采用彩色磨石地面,以保证车间的美观和整洁,其纵、横向坡度在全长和任意10m长范围内应不大于1.0%,平整度应不大于3.0‰,在汽车制动检验台前后相应距离内,地面附着系数不低于0.7。

在进行车间动力能源设计时应满足《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要求,车间需要供给电源、气源和水源,一般采用电缆沟布置,为保证施工、检查和维修的方便,电缆沟采用分层设计(即水路、气路、强电、弱电由下至上分层设置)。

汽车检测线的控制操作模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工手动控制阶段、计算机半自动控制阶段和计算机全自动控制阶段。

目前,许多已采用了计算机全自动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又可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检测站的核心,是检测站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体现。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应满足《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JT/T478)的要求,同时应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息快捷录入能力;

检测线各工位灵活调度能力;

工位控制和数据采集的稳定能力;

工位检定/校准的方便能力;

检测数据信息的储存、查询、输出、复现和数据修改能力;

检测财务处理能力;

检测标准方法更新的修改能力;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扩展能力等。

在规划设计检测站的停车场地时应根据检测工艺流程、检测节拍和日检测数量进行综合考虑。

按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GB/T17993-200X)的要求,检测站应设置有停车场,停车场面积应与检测能力相适应,不允许与检测场地、试车道路和行车道路等设施共用。

停车场地一般分为待检停车区和已检停车区,应有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分和分开设置。

进检车辆、待检车辆和已检车辆的行驶路线应符合检测工艺流程,不能有相互交叉和碰头现象,以保证检测车辆行进有序,安全行驶。

综合考虑已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车辆计算)数量的1.5-2.5倍即可。

待检停车区的面积一般为检测线能同时检测车辆(按检测线设计能通过的最大型车辆计算)数量的3-4倍即可。

若检测站通行能力强,且日检测数量较多时,可在已检停车区、待检停车区设置专职人员对车辆进行指挥和调度,以充分保证场内车辆安全、有序,从而确保检测线高效运行。

检测用业务大厅的规划设计一般采用与检测车间成“T”形或“L”形的设置。

业务大厅应宽敞、明亮,其面积应根据检测工位数、停车场能容纳的车辆数及试车道的车辆数的总和所带来的客户人数(按2-3人/车计)乘上客户所需活动面积再加上业务大厅内各种设施所需的配套面积来设计。

大厅内的业务办理台布局和色调应给客户一种亲近感,充分体现“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大厅墙上应设置检测站的检测工作程序、员工工作守则、服务质量承诺、检测收费标准以及其他信息资料。

同时,在大厅内设置上线车辆检测动态显示装置,增加检测工作的透明度,以充分展示检测的公正性。

检测站的辅助设施是为车辆检测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各种设施的总称。

一般包括检测所需的能源供给设施,办公设施,职工休息生活设施以及车辆调修设施等。

在规划设计时在充分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应相对分隔,以保证安全生产。

虽然,检测站没有高大建筑,但站内强电、弱电分布复杂,而检测站是一个向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的技术服务机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检测数据安全是正常开展检测业务的保障,在规划设计时对各种设施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满足《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GB50057)的要求。

检测站的能源消耗为电能,虽然电能消耗不大,但检测用电设备较多,且为了保证站内美观,各种线路一般都铺设在地下和走暗线,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由于检测站的控制系统多使用计算机控制,为保证其控制可靠有效,数据信息不会因突然停电而丢失,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在条件许可下,应配置发电设备,以保证检测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开展。

5.消防设施、环境绿化符合相关规定

检测站的设备多,机动车辆多,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消防条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应设有消防通道、消防栓,根据仪器设备的分类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根据检测站规模的大小设置专(兼)职安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宣传消防知识,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检测站的功能在逐步增加,检测站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检测站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

美化环境,设置应有的绿化面积应符合当地的规划,满足当地的要求。

一般可采取在各工作间区域设置矮小绿化带以示隔离,在检测车间及试车道路周围设置能吸收有害气体的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有降低了污染,使检测站环境卫生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要求。

6.试车道路的要求

按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通用要求》(GB/T17993-200X)的要求,试车道路的承载能力应满足受检车的轴荷需要,试车道路应符合《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34)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等标准的要求。

检测站在规划设计时应从场地的长度,试车安全等方面考虑。

首先,应根据检测站检测项目确定站内需进行道路试验的参数;

再根据确定的参数考虑试车道的长度和宽度,且宽度不小于8m。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试车道路设置在检测车间后面,试车方向最好与检测线车辆行进方向一致。

同时,在试车道进出口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和非试车车辆自行进入,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在试车道路设计时应根据检测站所能检测车辆的最大轴荷确定道路的承载能力,应保证试验车道路为平坦、硬实、清洁、干燥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7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且试车道路的纵、横向坡度在0.1%以内。

三.案例分析

根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X),模拟规划设计了一个汽车检测站总规划图(如图6-1)。

在规划设计中检测站设置有检测车间、办证(办公)大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外观检视车间、试车道路、驻车坡道、淋雨试验台、转弯试验场、附属设施、调修车间及调修停车场等设施。

规划图体现了以下特点:

1.总体规划各种设施的布局是以办证大厅为中心。

办证大厅与检测车间呈倒“L”形,这样布局可以将检测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再设置车辆进出站两道大门,使进入检测站的车辆有序行驶,检测流程清爽明朗。

2.根据当地的车辆保有量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设计检测纲领为50000辆次/年,检测站所需占地面积为20000m2,其中建筑面积3180m2,停车场面积3712m2,试车道面积2840m2,绿化面积3480m2。

3.根据检测纲领,按检测车辆长度12m计,车间内设置大车线(5工位)、小车线(6工位)及诊断线(3工位)共14个检测工位,并考虑车间与周围建筑物的匹配,所需车间尺寸为80x22x10m。

在车间进口处设置汽车废气、动力性、经济性检测工位,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和噪音污染。

在距车间进口18m处设置两道侧门,二级维护及安全检测车辆从侧门进入,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该站能从事营运车辆技术等级检测、车辆维修检测、安全检测及接受交通、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和司法机关等部门、机构的委托项目的检测。

4.在总体规划中按检测车辆长度12m宽度4m计算,检测车辆流程按图中箭头所示,使车辆在站内任何一个区域内都能安全畅通行驶,不会发生调头、会车和检测工作相互干涉现象。

5.停车场分为待检、已检和调修三类,以办证大厅为分隔线,使各类车辆停放有序,不会发生混乱。

各类停车场面积由检测纲领决定,保证了检测的有序进行,不会发生拥堵和瓶颈现象。

6.试车道路设置在车间后面,且试车方向与室内检测方向一致,不会出现交叉和会车现象,同时在试车道路尽头设置驻车坡道,保证了试车安全。

7.水、电、气等辅助设施集中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且远离工作区域,有利于安全,减小了噪音污染。

8.在待检停车场与车间处设置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既保证了车间的消防安全,又使车辆与行人分道行进,确保了行人安全。

9.设置调修车间以方便客户,调修车间采用计算机管理,且与办证大厅联网,使调修与复检一次完成,提高检测效率。

10.在检测站中心地带设置大型绿化带,将车间出口与待检停车场分开,进一步增加了行人与车辆的安全。

同时,美化了站内的环境,可在绿化带内设置检测站的形象标志,反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站内四周设置绿化带,使绿化面积站总规划面积的17.4%,营造了一个绿色环保的服务社会的现代化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11.总体规划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当规划、经济相协调,同时又满足了检测功能要求。

第二节工艺设计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1.基本要求

汽车检测是要在不解体条件下测试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环境污染等项目、参数和故障诊断。

依据国家、行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汽车检测项目和参数分属汽车产品、综合性能、安全性能、环境保护、汽车维修产品、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进出口商品等检测。

工艺设计是要根据检测站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产业方向,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工艺布局,根据业务方向确立工艺路线,配置设备设施和人员,计算机网络、生产纲领、投资预算和经济分析,环境和安全评价以及水、电、气资源论证等。

汽车检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是属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既有服务性质,又有生产性质,其产品是检测的数据和实验报告,因此检测工艺既要合理配置资源,又要以充分的资源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同时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条件下追求检测的效率的提高。

特别是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已广泛运用,所以汽车检测站在工艺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成熟的现代技术,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汽车检测站的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为汽车检测涉及汽

车制造、改装及改造、道路运输、汽车维修、运行安全、环境保护、保险、进出口商品、汽车商品交易、交通事故处置、旧车市场交易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的实际体现。

在投资分析、总体规划、确定检测规模、纲领时,要充分论证,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和检测纲领,不然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汽车检测涉及的行业多,依据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也多。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领域。

目前汽车检测以其所承担的检测任务,其管理分属于国家经贸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保险公司及工商部门等。

各部门在汽车检测方面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有相应的检测标准,这是检测站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检测站的工艺设计时要依据各部门的要求,综合分析,使之能有效的贯彻有关规定和标准。

这就要求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参数、配置设备设施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2)符合检测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要求

检测站的建设是一个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而且形成文件,这是经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法律性文件,这是进行工艺设计的依据。

工艺设计时,要依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所确立的服务方向、投资规模、市场趋势来合理配置资源。

遵循这些依据,在工艺设计上具体体现就是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检测项目、参数,布置工艺流程,配置设备设施、人员和其它资源,确定检测纲等。

(3)先进性

先进性体现在合理的工艺布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

如配置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设施,执行各种标准的适应性,信息、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机构、质量体系的先进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检测数据与国际接轨的可行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符合性等。

(4)可行性

工艺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场地、车间、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要适用,不能好大求全浪费资源和重复投资。

要将别人成熟经验与本站实际结合。

既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特别是设备设施、车间工艺,要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来确定,项目参数又由服务对象来确定。

所以配置的设备设施尤为重要,若性能达不到要求,或运行不可靠和稳定,将不可能实施所规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

工艺布局不合理,不但影响检测效率,也影响检测数据的稳定。

(5)前瞻性

工艺设计要适应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变化的需要,要适应检测标准的更新和变化。

也就是工艺灵活、项目参数的增减要留有空间,技术手段要能随时更新,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1)设计依据

一般是指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有关标准等。

(2)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动态

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情况,为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配置设备设施、标准创造条件。

(3)市场情况和任务来源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本地汽车检测站发展动态,明确任务来源,特别是服务于哪些部门等,这便于在设计中选择工艺路线,制定检测纲领,确定投资规模,经济预测等。

(4)确定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项目参数要由服务对象来确定,要看承担的检测任务,如产品质量检验、安全性能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测、环境保护检测及其它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委托检测等,其要求检测的项目参数有所区别,因此其投资规模、设备设施、工艺配置、工艺路线、机构、人员、管理等都有所区别。

(5)总规划图和车间工艺布局图

总规划图要求如第一节所述。

车间工艺布局图包括车间空间的设计、工位设置、设备的布局、水、电、气管线的布局、通风、照明、检测过程指挥系统、排污、排水等。

(6)检测工艺路线的设计

检测工艺路线是指检测车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作业流程、顺序,其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车辆流程、工位设置、设备设施的组合、检测节拍及时间、检测的项目和参数、人员配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报告的生成、检测纲领等。

(7)检测纲领的确定

检测纲领是指年检测车辆数。

它取决于服务范围、检测的项目参数、设备设施的配置、工艺路线、人员情况及管理等诸多因素。

(8)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组织机构方面,要确定机构的法律地位,部门的设置,主要岗位人员的条件,岗位的职能分配等。

人员配置要有对人员数量、素质、相应技术能力等方面要求。

(9)水、电、气

对水、电、气要进行用量核算,提出设备设施配置的要求。

供水系统如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

电气系统,如变压器、配电器、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停电应急系统、防雷和防防静电措施等;

供气系统要求如压气机的选择、压力、确定用气点及用量等。

(10)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

对汽车检测站,一般有土地使用费(包括征地时按政策规定的各种补贴)、基本建设费(设计费、场地整治、房屋建设、停车场及道路、绿化、水、电、气)、检测设备设施、按政策规定的各种税费、银行利息及其它费用组成。

(11)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主要是成本构成和分析,投资效益预测,投资风险的规避和投资可行性的论述等。

(12)可行性结论

最后对工艺设计的可行性作出结论。

要从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的符合性、适应性;

技术手段、工艺条件;

机构、人员、管理;

投资及经济分析;

环境及安全措施等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二.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

检测项目和参数的确定依据是有关检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

检测项目和参数有:

A.1车辆唯一性确认(12个项目);

A.2整车装备完整性基本检验(22项目);

A.3发动机性能检测(17项目);

A.4使用可靠性基本检验(5项目33个参数);

A.5动力性检测(4个项目或参数);

A.6燃油经济性(一个项目或参数);

A.7整车滑行性能(三个项目或参数);

A.8噪声控制(4个项目和参数);

A.9车速表、里程表核准检测(二个项目或参数);

A.10制动性能检测(16个项目或参数);

A.11转向操纵性检测(6个项目14个参数);

A.12前照灯检测(5个项目或参数);

A.13排放污染检测(2个项目,点燃式发动机3种方法3个参数;

压燃式发动机2种方法各一个参数);

A.14悬架特性检测(5个项目或参数);

A.15客车防雨密封性检测(1个项目或参数)。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检测的内容不相同,检测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其检测的参数和项目也有所不同。

如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汽车产品的3C认证检验、汽车定型试验、汽车安全检测、汽车进出口商品检验、汽车环境保护检验、汽车维护修理质量检验、汽车综合性能检验等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其检验项目和参数各有不同。

在工艺设计时,要根据所承担的检测任务,依据有关标准综合分析、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和参数。

三.检测设备设施的确定

1.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评价、选择

检测设备设施是影响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

检测工作的质量和信誉(置信度),检测站应限定使用有充分质量保证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这是一个原则。

如果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无独立质量保证(即无第三方质量体系保证或无第三方产品质量保证的),那么仪器、设备、设施、材料、服务质量无法控制,将直接影响检测质量。

在评价外部服务和供应商时,首先对检测设备设施要有明确的、完整的要求,然后评价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许可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状况、产品性能价格比、满足检测参数和标准要求的功能及精度(或不确定度)等。

在工艺设计中,虽然不直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但要对检测设备设施提出明确、完整要求,为今后这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2.确定检测设备设施的依据

确定检测设备设施要依据有关标准。

对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确定设备设施时要依据GB/T17993-200×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