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838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docx

QQ漂流瓶中的情感构建及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QQ漂流瓶的情感构建与传播效果研究

侯佑琴

XX财经大学新闻08-1班学号:

7

 

[摘要]大众传播自出现之日起便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压力的加大,QQ漂流瓶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用户分享、传播甚至发泄的畅销通道。

关于QQ漂流瓶,人们的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趣味层面,本文将从QQ漂流瓶的情感构建作用出发,结合个人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就QQ漂流瓶的情感构建类型、价值与作用、当前的传播效果以及如何达到最佳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Abstract]Themassmunicationhasbeenthemainformofaccesstoinformationsinceitappears,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increasingpressureofpeople'slives,QQdriftbottlesasanewmeansofmunicationboardsonthehistoricalstage,asausersharing,municationandeventhebest-sellingchanneltovent.AboutQQdriftbottles,mostpeopleonlystayintheunderstandingoftastelevel,ThispaperwillstartfromQQdriftbottles'emotionalbuildingrole,binewithpersonaldesignofaquestionnaireontheQQdriftbottlestobuildtheemotionaltype,valueandeffect,thecurrentspreadofresults,anddiscusshowtoachievethebestresultsandanalysis.

[关键词]QQ漂流瓶情感构建价值与作用传播效果

[Keywords]QQdriftbottlesemotionalbuildingvalueandrole

Disseminationofresults

 

[正文]自古,漂流瓶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有趣方式,投进大海的漂流瓶不知道将漂向何方,被何人捡到,充满着未知的神秘气息。

QQ漂流瓶自2010年9月28日问世,便将这种形式搬到线上,将其发展为一种新的情感构建方式。

凡事开通了漂流瓶功能的QQ用户或多或少收到、抛掷过几个穿梭在大海之中的瓶子,将其作为一种分享信息、传播个人观点甚至发泄情绪的情感平台。

那么,QQ漂流瓶情感构建的瓶种有哪些?

如何才能使抛出的瓶子获得高回复率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

一、QQ漂流瓶情感构建的类型

二、QQ漂流瓶情感构建的价值与作用

三、QQ漂流瓶的传播效果

四、如何抛掷QQ漂流瓶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QQ漂流瓶情感构建的类型

QQ漂流瓶自2010年9月28日问世,逐渐发展成为广大QQ用户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一个渠道,瓶子类型也在不断增多和完善,就其基本界面来看主要非为两个大类:

1、“捞捞看”。

这是一种被动接收泊来的漂流瓶的方式,但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捞或者不捞,回复或者不回复对方。

这再次验证了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

“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1】

2、“扔瓶子”。

与被动接收漂流瓶相反,用户可自主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瓶子进行情感构建。

【2】

普通瓶:

瓶子在海上漂浮,或许会有人捡起并回应您。

每天系统自动补齐3个普通瓶。

  

心情瓶:

或晴或雨,随心而遇。

好心情,点滴喜悦共分享。

有点糟,聆听您的烦心事。

有心事,向我诉说您心事。

  

同城瓶:

瓶子会漂向和您同一个城市的有缘人,只限定在同一个城市的。

   

提问瓶:

遇到不懂的问题?

把它装进提问瓶,然后扔出去,可能会有人回复您的。

   

祝愿瓶:

祝愿瓶可以是许愿、对自己或对他人的祝福。

让他人看到你的祝福   

发泄瓶:

可以把自己不满的话写在,丢出去,让别人看到。

  

真话瓶:

打开真话瓶,会随机出现一个问题,请诚实地回答。

匿名的真话瓶,让您放心地倾诉真心话。

每个真话瓶最多可以更换3条问题。

  

表白瓶:

可以向他(她)匿名表白。

对方7天内有3次机会猜测,猜中将互加瓶友并公布海滩昵称。

二、QQ漂流瓶情感构建的价值与作用

QQ漂流瓶,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无疑担负着传播的重任,同时它作为用户之间某种连结的一条纽带,起着情感构建的作用。

比如,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因为漂流瓶中某个关于失恋的问题产生共鸣进而发展成为朋友等等。

那么,QQ漂流瓶的价值与作用究竟有哪些呢?

结合作者自行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可窥见一般:

注:

问卷样本为随机抽取的Q友,采用发送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由于样本量较小和问题设置稍欠考虑的局限,数据仅说明这群朋友的状况,可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基本能说明目前部分QQ漂流瓶使用者的感受。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以下为问卷第2个题目及其统计结果(图一)

2、您认为使用QQ漂流瓶的价值主要在哪里?

()

A、分享信息,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告诉别人B、与陌生人交流,可以避免某些尴尬

C、利用这个平台交各地的瓶友,扩大交际X围D、其他(请填写)

图一

如图一所示,统计得出,认为QQ漂流瓶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与陌生人交流避免某些尴尬,占到65%,只有3%的人选择了分享信息,28%的人认为是扩大交际X围。

部分人认为使用QQ漂流瓶是出于“好玩”、“身边人都在玩”等其他目的。

三、QQ漂流瓶的传播效果

早期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魔弹论”效果,即“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传播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进入有限效果阶段。

结合调查问卷第4、5个题可以看出:

4、就您使用QQ漂流瓶的经验来看,以10分为满分,请对其传播效果打分()

A、8分以上B、5—8分C、3—5分D、3分以下

图二

5、您认为怎样丢漂流瓶才能较多地收到回复,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A、语出惊人,引起他人兴趣B、投其所好,根据瓶子的类型选择匹配的内容

C、以某些暗示性语言吸引别人回应D、顺其自然,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图三

如上图二所示,关于目前QQ漂流瓶的传播效果打分,95分有效问卷中58人选择了3—5分,占了较大比率。

只有13人给的评价较高,选择了8分以上。

大约10.5%的人选择了3分以下。

由此可见,QQ漂流瓶目前的传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普遍偏低。

当被问及怎么抛掷漂流瓶能获取较高回复率时,大部分受访者依然坚持“想说什么就什么”,15人选择用惊人的言语引起他人兴趣,33人会根据瓶子的品种选择适合的话语以期收到回复,只有7%的人选择了暗示他人回复。

总结得知,大部分人还是被动地表达着,关于怎样提高回复率这个问题,没有创新性意见。

四、结论:

如何抛掷QQ漂流瓶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QQ漂流瓶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必然有其特有的受众。

QQ漂流瓶抛掷行为不是单纯的投递——接收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

只有充分考虑受众特点、传授心理等关键因素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回复或者传播X围得以扩大。

首先,QQ漂流瓶抛掷者脑中应有一个“隐含的受众”。

传统偏见认为受众就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故而形成一种观念歧视,甚至认为抛掷漂流瓶是一种很随意的行为,无需估计受众感受。

XXXX有线广播电视台唐弦提出:

“广播电视工作者脑海里应该时刻有一个‘隐含的受众’。

”【4】

的确,QQ漂流瓶接收者从对他人抛掷的漂流瓶内容评价做出反应与不反应的选择,传播者头脑中时刻存在这样一个“隐含的受众”就能在抛掷瓶子时较多地关注多信息对于接收者的影响,更有效地提升抛掷漂流瓶的质量,而不是盲目乱扔,全然不顾及他人是否能够接受信息甚至给以回复。

正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大部分人认为抛掷内容“顺其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较好,而这种随意性的结构就是回复者寥寥无几甚至对方连瓶子都不去开启。

其次,端正态度、正确看待QQ漂流瓶接收行为。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常处于被影响的一方,似乎处于被动地位。

好比拾起漂流瓶的路人,捡到什么就看什么、接受并去执行。

但是,“受众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对于媒介所施加的影响,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接收到什么程度,都是有选择的……媒介作为施加影响的一方,处于主动地位,但谁也不要指望他们施加什么影响,受众就会接受什么影响,并付诸行动。

”【5】

更有甚者,与“魔弹论”恰好相反,他们沿用了市场理论“顾客即上帝”的信念,一味迎合接收者的口味,譬如常使用QQ表白瓶发送信息给瓶友满足其“好为被人追求”的心理,取悦对方以换得回复赢取积分。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QQ漂流瓶设置表白瓶的初衷,长此以往,将影响这个游戏的趣味性。

因此,每个企图获得长久高回复率的抛瓶者都应认识到,拾瓶的人不是“局外人”,更不是“机器人”,毫不尊重抑或一味迎合只会使瓶友拒你于千里之外,一次信息的接收或回复是可能的,但终究不会长久。

再次,抛瓶者应尽量寻找与陌生瓶友之间的情感共鸣。

有QQ漂流瓶使用经验的人都知道,因为接收者是随机的,故而与其有情感共鸣的内容更容易收到回复并继续下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对QQ漂流瓶传播效果打分较低的原因之一。

譬如,某大学女生曾抛出一个关于女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发泄瓶,回应相当激烈。

诸多收到瓶子的人积极回复,支出各种解决传播者疑问的招数,十分热情。

1987年6月,有学者专门就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宽裕地区农民的现代观念同信息传播的关联性做过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同媒介拥有的质和量都落后于宽裕地区有关。

”【6】究其原因,在于主管部门的决策思想存在着重此轻彼的政策偏差。

同样,在使用“同城瓶”、“定向瓶”等具有地域定位功能的漂流瓶时,应结合那个地区的政策偏差发送信息,这样才能尽可能与当地的漂流瓶用户有话可讲,提高其参与度。

了解发现,自国家要把XX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出台以来,定位在XX的漂流瓶中提起桥头堡战略内容的能较多地引起受众的关注。

除了应用政策偏差差别化设置漂流瓶内容以外,巧妙应用民族情结也是一个获得高回复率的手段。

我国首次民族受众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602人中,少数民族占52.5%。

调查发现,“民族文化传统和XX观念,对少数民族受众的思想观念和媒介偏好都呈显著相关,少数民族受众对本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节目情有独钟。

”【7】

虽然现在几乎没有多少少数民族同胞知晓自己民族的文字无法在设置内容时使用,但是这种“民族情结”启示我们抛掷QQ漂流瓶时可适当涉及一些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内容引起对方的注意。

如此以来,要想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抛掷者可以在扔向XX的漂流瓶中多涉及壮家风情,而XX则可多谈论侗族大歌等等,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QQ漂流瓶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之一,越来越收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虽然QQ漂流瓶内容大多为用户随意编写,但如若要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主体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试图用地域文化来拉近关系、用民族情结打动对方等等都可以作为突破口。

目前缺乏系统的、规X的、大型的实证研究,通过QQ漂流瓶用户的大力支持、腾讯的不断努力,相信未来QQ漂流瓶的传播效果会得以进一步提升,进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成为陌生瓶友之间建立友谊的情感纽带。

 

注释:

【1】《大众传播的效果》(1960年出版),约瑟夫·克拉帕

【2】baike.baidu./view/4481592.htm

【3】《应用传播学引论》,周鸿铎主编,中国纺织

【4】《当前受众研究的几个问题》,唐弦;XXXX有线广播电视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RINARADIO&TVACADEMICJOURNAL,1996年10期

【5】《重弹受众研究》,黄金泉;抚州地区广播电视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RINARADIO&TVACADEMICJOURNAL,1998年04期

【6】《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中)》,陈崇山: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当代传播,Contemporarymunications,2001年02期

【7】《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上)》,陈崇山: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当代传播,Contemporarymunications,2001年01期

 

参考文献:

[1]沙莲香著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1987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方建移 章洁著《大众传媒心理学》2007年11月第一版

[3]《新时期受众研究的起点问题》,姜文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9期

[4]《近年来受众研究述评》,卢迎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记者》PKUCSSCISHANGHAIJOURNALISMREVIEW,2007(4)

调查问卷

——QQ漂流瓶传播效果研究

您好,我们是XX财经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现为了专业实践需要特设置此份调查问卷,为了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考虑,希望您能如实作答。

您的职业性别

1、您使用QQ漂流瓶的频率如何?

()

A、每天都用B、一周3—5次C、一个月10次以下D、从来不用

2、您认为人们使用QQ漂流瓶的价值(或是原因)主要在哪里?

()

A、分享信息,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告诉别人B、与陌生人交流,可以避免某些尴尬

C、利用这个平台交各地的瓶友,扩大交际X围D、其他(请填写)

3、您扔过下面的哪几种瓶子?

(多选,未使用者不答)()

A、普通瓶B、心情瓶C、同城瓶D、提问瓶

E、祝愿瓶F、发泄瓶G、真话瓶H、表白瓶

4、就您的个人经验来看,如果以10分为满分,请对其QQ漂流瓶的传播效果打分()

A、8分以上B、5—8分C、3—5分D、3分以下

5、您认为怎样丢漂流瓶才能较多地收到回复,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A、语出惊人,引起他人兴趣B、投其所好,根据瓶子的类型选择匹配的内容

C、以某些暗示性语言吸引别人回应D、顺其自然,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6、请用一句话表达您对QQ漂流瓶寄予的希望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