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55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8 大小:14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8页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7.2电源91

7.3电力传动及装备水平93

7.4电气照明93

7.5节能措施93

第八章土建工程94

8.1基本概况94

8.2建筑结构型式的选择96

8.3工业建筑及行政生活福利设施97

第九章热工及暖风98

9.1设计基础资料及设计范围98

9.2采暖与通风98

9.3冷却调温100

9.4热力100

第十章环境保护102

10.1环境保护102

10.2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103

10.3环境影响分析105

10.4绿化106

10.5环保投资106

10.6环境管理与监测107

第十一章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108

11.1设计依据及工程概述108

11.2.设计中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108

11.3劳动卫生110

11.4预期效果111

11.5安全教育111

11.6安全机构111

第十二章节能112

12.1矿山规模及耗能量112

12.2节能措施112

12.3节能效果预测113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114

13.1工程概况114

13.2投资范围及内容114

13.3编制依据114

13.4投资分析116

第十四章技术经济125

14.1概述125

14.2劳动组织及定员127

14.4总成本费用131

14.5损益计算133

14.6财务评价134

14.7综合经济评价135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及区域经济

XX金矿位于XX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境内,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81031′30″,北纬44013′45″。

矿区在伊宁县城北偏东30km,公路距离62km;

在伊宁市东北42km,公路距离64km。

伊宁市有民航和公路直通XX,航程500km,公路距离691km。

伊犁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矿区年平均气温80c,最高极端气温390c,最低极端气温-270c,十月中旬至翌年三月为降雪期,最大积雪厚度100cm。

矿区海拔标高1260~1700m,地形相对高差440m。

矿区植被发育,牧草茂盛。

矿区附近的大XX河和小XX河水量充沛。

伊犁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林业较发达,工业发展较快。

1.1.2技改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XX金矿原为露天开采,设计生产能力合计为750t/d,结合露天设计最终境界内保有储量,南北露天坑将要于2004年底闭坑,因此,必须进行矿区深部开采设计和建设工作,才能保证矿山持续稳产。

为使该矿山转入地下开采后,企业年黄金产量能和前期露天开采保持基本一致,保持吨金矿山规模,经核算矿山坑内开采规模应为1000t/d。

随着露天转坑内,及矿床开采深度的不断下降,硫化矿比例越来越大,现有的750t/d选矿工艺流程已不能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不能进行两种不同性质矿石的同时选别处理。

目前利用一个系统处理两种性质的矿石,已出现选冶回收率逐年下降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矿山效益明显下滑。

2002年全年平均选冶回收率为73%,2003年为68%,2004年1月至今选冶回收率已下降到60~65%。

所以,为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创造更好的企业效益,必须对现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

为使选矿厂在进行技改工程时,不出现选矿厂全面停产,本设计考虑,初期先建设一座250t/d的硫化矿选矿系统,用于处理矿山转坑内开采初期,基建附产和坑内开采初期的硫化矿。

在矿山上部的氧化矿开采终结前,有计划地对原处理氧化矿的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改造。

使该矿选矿处理能力与矿山开采能力配套,总能力达1000t/d。

本次技改的实施,不仅可以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使选矿工艺流程满足多种性质的矿石的选别,提高选冶回收率,而且可以通过技改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还贷能力、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1.1.3设计依据

1.《XXXX金矿技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协议书;

2.《XX维吾尔自治区伊宁XX金矿床北段勘探地质报告》;

3.《XX维吾尔自治区伊宁XX金矿床南段勘探地质报告》;

4.吉林省冶金研究院于二00四年八月提交的《XXXX金矿

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试验报告》。

5.吉林省冶金研究院于二00四年九月提交的《XXXX金矿

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残渣氰化提金试验中间报告》。

6.现场调查的其它有关实际资料、相应专家会议评审纪要及业主对矿山建设的指导思想。

1.1.4外部建设条件

1.矿山目前采选实际生产能力为750t/d,矿山已具备了新增250t/d能力,达到1000t/d能力相匹配的辅助设施。

2.从伊宁市到矿区公路距离64km,从伊宁县到矿区公路距离62km,交通方便。

3.企业具有较好的外部协作条件。

伊犁地区有机械加工厂和汽车修理厂,具备机、电及汽车的大、中修能力;

伊宁市和伊宁县有中小型构件加工厂及建筑材料生产厂。

4.矿山家属宿舍建在伊宁市,医院、学校等生活福利设施依托伊宁市。

1.1.5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协议书,本次技改设计所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下:

1.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及设备,全面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2.在工艺设计和主要设备设计上充分利用国内的科研成果及成熟技术,同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确保工艺先进,技术可靠。

3.建筑设计和总体布置应美观、实用、新颖、大方,并于原设施相协调。

4.各专业的工程设计,积极采用新材料、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设计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少占农田及牧场、不占良田、节约能源、节省水资源,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

1.2企业概况

1.2.1采矿

XX金矿是一个大型露天金矿,分南、北两个露天坑,相距400m。

北露天坑开采①号主矿体,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1450m,境界内矿岩总量900万m3,其中矿石250万t;

南露天坑开采①号主矿体,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1330m,境界内矿岩总量209.56万m3,其中矿石48.87万t。

该矿北露天坑于1993年6月开工建设,1995年7月建成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600t/d。

该矿南露天坑于1998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150t/d。

2004年底南、北露天坑将闭坑。

1.2.2选矿

XX金矿选矿厂现采用粗碎—自磨—两段连续磨矿—全泥氰化、树脂提金的工艺流程。

碎矿和磨矿:

露天开采的-500mm矿石由一台BB150-9型重型板式给矿机给入一台PE750x1060型颚式破碎机破碎后(-350mm),由1#带式输送机(B=1200)给入粉矿仓。

粉矿仓中的粉矿由一台CDH120-4.5型中型板式给矿机给入一台φ5500x1800自磨机中,自磨机排矿中+5mm的直接给入一台φ3200x3500格子型球磨机中,-5mm的直接给入一台2FG-20型高堰式双螺旋分级机中,分级机与φ3200x3500格子型球磨机组成闭路。

分级机溢流由一台6/4E-AH渣浆泵给入FXK350-6型旋流器组中,旋流器沉砂直接给入φ2700x4000溢流型球磨机中,旋流器溢流同时给入一台φ12m的高效浓缩机和一台φ35m的普通浓缩机浓缩中,浓缩机的底流进行全泥氰化,浓缩机的溢流作为回水循环使用。

浸出和吸附:

矿浆经浸前一台φ2500x2500搅拌槽调浆后,进入8台φ6000x6600搅拌槽中,其中第一台为浸出槽,其余七台为浸吸槽,树脂为吸附介质。

浸出尾矿经一台ZS-1.2x3.0型直线振动筛(安全筛)筛分后,由4台XAZ500型和1台XAZ1060型全自动压滤机压滤,滤饼排入尾矿坝,滤液返回浓缩机。

吸附树脂经树脂空气提升器和空气分离器分离后,进入树脂解吸再生槽,解吸液进入电解系统,树脂再生后循环使用。

1.2.3辅助设施

目前,矿山已经具备了与1000t/d规模相适应的辅助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

1.3建设方案

1.3.1产品方案

本采选扩建设计项目的最终产品为合质金。

合质金送本矿选冶车间金冶炼工段提纯。

1.3.2地质资源

(1)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

本次设计范围内,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如表1-1所示。

表1-1本次设计范围内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表

矿段

储量级别

矿石量(万t)

金属量(kg)

品位(g/t)

北矿段

C+D

413.8

23633

5.71

南矿段

125.7

5243

4.17

(2)资源/储量分类

本次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的分类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8日发布的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新标准中资源/储量分类与原储量级别的大致对应关系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1999]113号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及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有关资料,确定本矿对应关系如下:

地质勘查程度达到勘探的其探明的资源/储量工程间距相当于C级,控制的资源/储量工程间距相当于D级;

地质勘查程度未达到勘探的其控制的资源/储量工程间距相当于E级。

1.3.3企业生产规模

矿山原为750t/d的露天采矿和全泥氰化选矿,本次设计增加250t/d的采矿能力,达到1000t/d的采矿能力并转入地下采矿,增加1000t/d浮选系统、50t/d浮选精矿氧化、氰化系统及其附属设施,浮选尾矿进入原750t/d氰化系统氰化。

1.3.4工作制度

年工作330d,每天3班,每班8h。

服务年限13.34年。

1.3.5主要设计方案

1.3.5.1采矿

(1)采矿方法

对于北段设计推荐分段留矿崩落法。

对于南段及下盘破碎带不直接与矿体接触段,推荐采用分段空场

(2)开拓方案

竖井开拓。

采用4#双层单罐笼配平衡锤提升,选用JKMD2.8×

4(Ⅱ)E型多绳提升机,功率800kw,承担矿石、废石、人员、设备、材料等的提升任务,每次提升YCC2-6型矿车2辆(矿石),或每次提升YFC0.7-6型矿车4辆(废石)。

竖井内设钢丝绳罐道,提升设备

1385m中段、1335m中段、1285m中段为有轨运输中段,矿石由7t电机车牵引2m3侧卸式矿车运输,废石由3t电机车牵引0.7m3矿车运输,经竖井提升到地表。

(3)井下通风

新鲜风流由竖井进入,经中段运输巷道、斜坡道,进入作业面,污风经脉外回风天井进入1450m中段斜坡巷道由风机排出地表。

(4)井下排水

1385m、1335m中段巷道坑内涌水直接流到地表。

1285m中段在井底车场附近设中央水泵房、变电所,将坑内涌水排至1335m中段巷道后流到地表。

(5)井下辅助设施

1385m中段、1285m中段设坑内炸药库;

1385m中段,设有电机车、凿岩机维修硐室,供电机车、凿岩机使用。

1.3.5.2选矿

(1)碎磨流程

利用原有的碎磨工艺流程及设备,不再增加投入。

(2)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流程

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二次精选的工艺流程,浮选尾矿浓缩、压滤后进入原全泥氰化系统氰化、树脂提金。

(3)浮选精矿生物氧化、氧化渣氰化流程

采用浮选精矿再磨、生物氧化、压滤洗涤、氧化液中和、氧化渣氰化、树脂提金工艺。

(4)金回收及冶炼设施

因该矿金冶炼能力完全可满足本工程的需要,故考虑利用原有工艺和设施,不再增加投入。

1.3.5.3总图运输

(1)总平面布置

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各工序间的距离,保证新老工艺流程衔接顺利。

采矿工业场地由竖井、井口房、提升机房、空压机房、矿车电机车维修房、循环水泵房、矿石堆场、废石线和废石场组成,基本布置在原矿石堆场南侧。

竖井和井口房位于原矿仓正南处,井下提升的矿石经轨道直接送往原矿仓;

提升机房和空压机房布置在竖井西侧;

废石场位于原矿石堆场西南的沟内。

选矿新建厂区分为三个台阶,即13m平台、32m平台、58m平台,在矿区东部,原尾矿压滤车间南部为13m平台,布置中和压滤间;

32m平台布置在13m平台西部,原树脂厂房南侧,布置有浮选厂房、氧化压滤、氧化槽、配电室等建(构)筑物;

58m平台布置在新建主厂房西侧,原选厂碎矿系统的南部,布置有18m浓密机。

(2)运输方式

矿区原内外部运输均为汽车运输,由于企业的原有汽车运输能力富余,故不再增加运输设备。

1.3.5.4尾矿设施

继续利用现有尾矿设施,不需要增加投入。

1.3.3.5给排水

(1)给水

全矿新水总用水量为1551.97m3/d,现有的四口管井的取水能力为1600m3/d,能满足新水用水。

水源泵站输水泵及输水管线输水能力为3600m3/d,可以满足水源输水能力的要求。

厂区原有完整的生产给水管道系统,新建及扩建厂房由原有管道系统接管供水。

原给水干管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技改项目的用水要求,个别供水支管需进行改造。

选厂设计有三套回水系统,浮选回水一套,氰化回水一套,中和回水一套。

选厂已有500m3高位水池一座,浮选回水进入原高位水池,氰化回水、中和回水分别进入新建的高位水箱,再分别自流供给各用水点。

(2)排水

总排水量为186m3/d。

生产废水经厂区原有生产排水管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厂区原有生活排水管道,最终排至尾矿坝。

1.3.3.6电力

(1)电源

本次设计在原总降备用位置上增加一台8000kVA主变,现有6300KVA主变作为备用。

(2)企业供电

本次技改后,企业总负荷为:

安装容量:

7900kW

工作容量:

6884kW

计算有功:

5472kW

计算无功:

1116kvar(补偿后)

视在容量:

5584kVA

年耗电量:

3545×

104kWh

功率因数:

0.98

(3)备用电源

选厂一类负荷为270kW,全矿需要备用电源的负荷共有270kW。

已有400KW柴油机可满足备用电源的需要。

1.3.3.7热工及通风

企业原锅炉房有2台6吨蒸汽锅炉,本次技改在拆除1台的基础上新增1台10吨蒸汽锅炉。

通风设施采用整体通风换气形式。

1.3.3.8土建

本次技改工程新增工业建筑面积5196m2,公用及生活福利设施利用原有。

新增选矿主厂房采用钢结构、轻钢屋面、彩板保温形式,其它厂房采用钢筋砼、砖混结构。

1.4节能、环保、工业卫生与职业安全

1.4.1节能

(1)采矿及矿机

a.竖井提升中采用直流电机、全自动控制,以达到节能和安全的目的;

b.矿山生产初期,不设主通风机,充分利用地形分散回风,减少通风阻力,降低能耗。

c.矿山生产初期,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坑内涌水由1385m、1335m中段巷道直接流到地表,节省排水费用。

d.坑内通风选择节能风机;

其它设备选择中也都选用节能设备。

(2)选矿

a.新增的浮选、生物氧化、浓缩过滤、充气等设备均大型化和高效化,有效地降低了能耗。

b.生物氧化系统部分采用自动化控制,适当提高选厂原有设备自动化水平,使绝大部分设备均可在最佳状态下工作,能耗降低。

c.充分利用选厂地形,药剂管道及大部分矿浆管道采用自流,节省了能耗。

(3)电力

a.合理配置配电设备,供配电电缆走向合理,以减少电缆线损。

b.为减少无功损耗,0.4/0.23kv配电装置设置静电电容器,需要时同步电动机调相运行,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c.选矿厂砂泵,软管泵采用变频调速,既满足工艺调速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

(4)选择节能设备和材料。

1.4.2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

本次技改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确保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

在地区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制定了环境保护的相应措施。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井下污风、坑内涌水。

采用湿式作业、喷雾洒水降尘、除尘器除尘和抽出式通风系统后,外排废气中含尘、CO、NOX的浓度均不高,加之矿区辽阔,经大气进一步稀释、扩散后,对居住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显著;

坑内涌水除含矿尘等悬浮物外不含其它有害物,沉降后排至小XX河,而接纳水体水量充沛,进一步稀释后,对地面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采矿废石属一般固体废物,或堆存,或综合利用,对环境均影响不大;

采矿、粗碎设备噪声产生于井下,对生活环境没有影响;

设于地面的初碎设备,其基础作减振处理,降低环境噪声源强,加之矿区人烟稀少,不存在扰民影响。

选厂将生物工程用于提金工艺,在我国属于高新技术,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生产中产生的氰化渣、中和渣压滤干排到尾矿库,各项尾水均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锅炉烟气经除尘净化后可以达标排放,通风除尘净化后的废气,再经大气进一步稀释、扩散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锅炉灰渣属一般废弃物,对环境无影响;

鼓风机设置在单独机房内,墙壁采取吸音降噪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2)绿化

矿区气候湿润,有利于花草、树木生长。

原矿区内除建筑物、道路、废石场、尾矿库外几乎全部被绿色植物覆盖,周围是一级草场,绿化成绩喜人。

本工程在辅助工业区及居民区再种植一些乡土乔、灌木和花卉、草皮,对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噪声,美化环境大有益处。

(3)环保投资

本项目环保投资900万元,约占新增投资的7.5%。

1.4.3劳动安全卫生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设计采取了一系列供电安全措施、消防安全措施、防腐措施、防洪措施,并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安全方便的操作平台,安全防护栏杆,特殊工种配有安全用具和制服。

工业场地道路通畅,车间内通行方便。

使企业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职工在安全、卫生的操作环境下作业。

设计中对劳动安全卫生给予了极大关注,在各专业设计中都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规程。

1.5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评价

1.5.1项目总投资

本次技改基建投资8794.44万元,资金来源为:

自筹资金4397.22万元,占50%,银行贷款4397.22万元,占50%。

企业现有流动资金2200.62万元,经核算完全可满足改造后生产需要,本次设计不再增加流动资金。

投资范围主要工程及辅助设施:

采矿、竖井、井口房、提升机房、空压机房、矿车电机车维修房、循环水泵房、矿石堆场、废石线和废石场浮选、浮选精矿再磨、氧化、浮尾脱水、中和压滤、自动化仪表、供电、供水、供热、环保等。

1.5.2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

本项目为选矿流程改造项目,改造后,金、银选冶总回收率分别提高15.291%;

16.566%,每年可多回收黄金242.21公斤;

白银656.01公斤。

大幅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评价,本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通过生产实践验证是成熟可靠的。

项目经济效果较好,具有返本较快、利润高,投资回报较大的特点。

建议尽快实施,早日见效。

技术经济分析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2。

表1-2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新增

矿山规模

t/d

1000

750

矿山服务年限

a

13.34

选矿

1

处理能力

250

2

年处理矿量

万t

33

24.75

8.25

3

原矿品位:

g/t

4.8

12

4

采矿工艺

竖井开采

露天采矿

5

选矿工艺

浮选、尾矿氰化

精矿氧化、氰化

全泥氰化

浮选、

6

产品方案

成品金

成品银

7

回收率

%

83.291

68

15.291

80.566

64

16.566

8

产品产量

kg/a

1319.33

807.84

511.49

3190.41

1900.8

1289.61

定员及工资

全矿定员总数

615

373

242

工资标准

元/人a

18240

工资总额

万元/a

1121.76

680.352

劳动生产率

按矿石计

t/人d

1.63

按收入计

万元/人a

22.23

19.37

2.86

总投资

万元

27647.01

18615.72

9039.93

建设投资

23419.44

14625

8794.44

其中:

长期贷款

19022.22

4397.22

企业自有

建设借款利息

2035.59

1790.1

245.49

流动资金

2191.98

2200.62

-8.64

成本及费用

单位矿石成本

元/t

289.22

235.47

61.53

采矿

58.65

46

20.39

选矿

153.06

104

50.14

管理费

77.51

85.47

-7.96

年生产总成本

9442.57

5827.9

3614.67

财务费用

547.57

961.17

-413.6

资源税

43.89

32.92

10.97

经济效益

按年平均计

产品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