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886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之欧阳术创编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

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

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

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导管的材质不变,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

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

10~100单位/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5ml

生理盐水:

保留时间持续8小时用量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C、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

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三、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

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

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

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

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2、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不超过7d,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4、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5、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6、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动脉置管的护理

一.穿刺径路

(1)桡动脉:

病人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穿刺点位于手掌横纹上1~2cm的动脉搏动处。

(2)肱动脉:

病人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穿刺点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动脉搏动处。

(3)股动脉: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

二、步骤(以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插管为例)

(1)桡动脉穿刺插管:

通常选用左手。

将病人的手和前臂固定在木板上,手腕下垫纱布卷,使手腕背屈60°。

术者的左手中指触及桡动脉,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刺点在两手指间。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角进针,对准中指触及的桡动脉方向,在接近动脉时才刺入动脉。

如有血液从针尾涌出,即可插入导引钢丝;如无血液流出,可徐徐退针,直至有血液涌出,表示穿刺成功。

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若有阻力不可插入,否则将穿透动脉进入软组织内。

最后,经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导管,并固定导管,即可测压。

(2)股动脉穿刺插管: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处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左手示指、中指放在动脉搏动表面,示指与中指分开,穿刺点选在两手指间。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及局部麻醉,右手持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其余同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三.注意事项

1、动脉穿刺术仅于需动脉采血检查及动脉冲击性注射疗法时使用。

2、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3、拔针后局部用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压迫后仍出血不止者,则需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以防形成血肿。

4、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d,以防发生导管源性感染。

5、留置的导管应采用肝素液持续冲洗(速度为3ml/h,肝素浓度为2u/ml),以保证管道通畅,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四.临床应用特点

a利于有创动脉血压的连续监测动脉穿刺置管后,经换能器连接心电监护仪,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以便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为重症患儿及大手术患儿的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b有利于快速抽取动脉血标本先心病患儿术后循环功能较弱,血管充盈度差,抽取血标本难度大。

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检测,要求快速及时。

留置动脉测压管后可以直接从三通处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避免因反复抽取动脉血而损伤血管,以及穿刺不成功而耽搁检查时间。

c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动脉留置针管腔为软针,且穿刺点与血管壁紧密衔接,不易使液体外渗,对血管壁刺激性小,易于留置。

从而避免经常穿刺或患儿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又能减轻监护室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连接正确注意各管道连接正确、衔接紧密,防止漏液;封管要严密,避免回血。

若有回血应及时用等渗生理盐水或5~12.5U/ml肝素盐水稀释液2~3ml注入导管,每1~2h冲管1次。

每次冲管前均应先回抽,检查是否通畅、有无血块,如回抽受阻切不可用力推,应调整位置后将血块抽出,再推注盐水,否则易将小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

操作过程中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写明标识,做好交班,切不可经动脉输液。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从三通处抽血标本时应以5%碘伏消毒接头后方可抽血标本;保持留置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若出现周围皮肤潮红或有脓性渗出时,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若患儿有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时,应及时从导管内抽血进行血培养检查。

为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我科采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其能与皮肤紧密相贴保持置管口无菌,便于观察穿刺口情况。

24h应更换贴膜1次,若贴膜不粘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妥善固定,避免移动穿刺成功后,将针柄及延长管固定于皮肤上,插管侧肢体用夹板固定、制动。

以桡动脉为例说明固定方法如下:

用宽绷带将小夹板固定于手腕部关节处,再用绑手带经手掌下从夹板中间穿过固定于床旁,松紧度以不影响患儿血循环为宜。

经常观察导管有无脱出并做好交班。

⏹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着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抽取血标本后,可拔除动脉置管。

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先抽出回血1ml,观察留置管通畅后,推注肝素盐水1~2ml,彻底消毒后,先用创可贴紧贴于针眼处,然后将消毒好的小橡皮塞(或无菌硬纸球)按压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留置针,以长20cm,宽1cm的长胶布固定,加压15~30min。

⏹临床上应用动静脉留置针经动脉穿刺并留置,连接监护仪可以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AP),测量心搏出量等,并能抽取动脉血标本做血气分析及其他常规化验项目测定,为判断循环功能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广泛应用于重症及大手术后病人的监护中。

穿刺部位以桡动脉为首选,其次是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尺动脉等。

留置动脉针后,方便患儿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减少反复血管穿刺损伤患儿血管,能够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因治疗需要而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