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安全培训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92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安全培训记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安全培训记录.docx

12安全培训记录

 

龙岩市许岭煤业有限公司

许岭村煤矿

 

 

2012年

 

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12年6月1日

二、培训地点:

矿一楼会议室

三、主讲人:

严福生

四、培训内容:

1、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基本性质

新鲜空气:

井巷中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

污浊空气:

通过用风地点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的空气。

(1).氧气(O2)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气体,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

人体输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

劳动强度呼吸空气量(L/min)氧气消耗量(L/min)

休息6-150.2-0.4

轻劳动20-250.6-1.0

中度劳动30-401.2-2.6

重劳动40-601.8-2.4

极重劳动40-802.5-3.1

当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出现种种不舒适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

矿井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

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此外,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酸臭味。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其比重为1.52),在风速较小的巷道中底板附近浓度较大;在风速较大的巷道中,一般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矿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碳酸性岩石分解;炸药爆破;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等。

(3).氮气(N2)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

但空气中含氮量升高,则势必造成氧含量相对降低,从而也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性伤害。

正因为氮气具有的惰性,因此可将其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

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是:

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灭火人为注氮。

三、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中不得超过0.75%;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工处理。

第二节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

CO、NO2、SO2、NH3、H2。

2、基本性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2)、硫化氢(H2S)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

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

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

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0.015~0.02%

主要来源:

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1.59,易溶于水。

主要危害:

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二氧化氮中毒有潜伏期,中毒者指头出现黄色斑点。

0.01%出现严重中毒。

主要来源:

井下爆破工作。

 

主要危害:

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

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

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

0.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4.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5%即可嗅到。

其相对密度为2.22,易溶于水。

主要危害:

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喉炎和肺水肿。

当浓度达到0.002%时,眼及呼吸器官即感到有强烈的刺激;浓度达0.05%时,短时间内即有致命危险。

主要来源:

含硫矿物的氧化与自燃;在含硫矿物中爆破;以及从含硫矿层中涌出。

5.氨气(NH3)

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596,易溶于水,。

空气浓度中达30%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

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水肿。

主要来源:

爆破工作,注凝胶、水灭火等;部分岩层中也有氨气涌出。

6.氢气(H2)

无色、无味、无毒,相对密度为0.07。

氢气能自燃,其点燃温度比沼气低100~200℃,

主要危害:

当空气中氢气浓度为4~74%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来源:

井下蓄电池充电时可放出氢气;有些中等变质的煤层中也有氢气涌出、或煤氧化。

五、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12年7月1日

二、培训地点:

矿一楼会议室

三、主讲人:

严福生

四、培训内容:

(一)、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安全浓度标准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因此,《规程》对常见有害气体的安全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

有害气体名称符号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CO0.0024

氧化氮(折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

二氧化硫SO20.0005

硫化氢H2S0.00066

氨NH30.004

矿井气候:

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

这三个参数也称为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

(二)、矿井气候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新陈代谢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的对流、辐射和汗液蒸发这三种基本形式进行的。

对流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流速;辐射散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蒸发散热取决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人体热平衡关系式:

qm-qw=qd+qz+qf+qch

qm——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热量,取决于人体活动量;

qW——人体用于做功而消耗的热量,qm-qw人体排出的多余热量;

qd——人体对流散热量,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为负,否则,为正;

qz——汗液蒸发或呼出水蒸气所带出的热量;

qf——人体与周围物体表面的辐谢散热量,可正,可负;

qch——人体由热量转化而没有排出体外的能量;人体热平衡时,qch=0;

当外界环境影响人体热平衡时,人体温度升高qch>0,人体温度降低,qch<0

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是影响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因素。

空气温度:

对人体对流散热起着主要作用。

相对湿度:

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效果。

风速:

影响人体的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效果。

对流换热强度随风速而增大。

同时湿交换效果也随风速增大而加强。

如有风的天气,凉衣服干得快。

(三)、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1.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是我国现行的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之一。

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矿井气候条件的好坏。

指标比较简单,使用方便。

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气温对矿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没有反映出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综合作用。

2.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是可以反映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比干球温度要合理些。

但这个等效温度

等效温度定义为湿空气的焓与比热的比值。

它是一个以能量为基础来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4.同感温度

同感温度(也称有效温度)是1923年由美国采暖工程师协会提出的。

这个指标是通过实验,凭受试者对环境的感觉而得出的同感温度计算图。

5.卡他度

卡他度是1916年由英国L.希尔等人提出的。

卡他度用卡他计测定。

卡他度分为:

干卡他度、湿卡他度

干卡他度:

反映了气温和风速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但没有反映空气湿度的影响。

为了测出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的综合作用效果,

Kd=41.868F/tW/m2

湿卡他度(Kw):

是在卡他计贮液球上包裹上一层湿纱布时测得的卡他度,其实测和计算方法完全与干卡他度相同。

指标仍没有反映风速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我国现行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是干球温度。

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安全条例》第53条规定,矿井空气最高容许干球温度为28℃。

 

井巷测风⏹

第一百零五条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

⏹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

⏹一、测风仪表

⏹风表根据测量范围可分为:

高速(>10m/s);中速(0.5~10m/s);低速(0.1~0.5m/s)。

V表=n/t

式中V表—表速,m/s;n—风表读数;t—测定时间,s

V真=a+bV表

式中V真—真风速(扣除风表误差后的风速),m/s

a、b—常数

⏹平均风速v由下式计算:

⏹v=KV真

⏹式中K—校正系数,侧身法时K=(S-0.4)/S,迎面法时K=1.14

⏹五、井巷风量

⏹Q=Sv

⏹式中Q—井巷风量,m3/s;S—测风地点的井巷断面积,m2;v—井巷平均风速,m/s

⏹某矿井运输大巷净断面积为5m2,实测风量为720m3/分,则通过该巷道的风速是多少?

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b=Q/s=(720/60)/5=2.4m/s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五、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职工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12年7月31日

二、培训地点:

矿一楼会议室

三、主讲人:

邓庆齐

四、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五、培训内容:

(一)、井下放炮安全管理

1、放炮准备工作2、装药

(二)、放炮警戒与炮后检查

1、放炮准备工作2、领退制度3、炸药雷管的运送4、做引药5、地点6、装引药

 

7、注意聚能穴

要穿抗静电衣服,严禁穿化纤衣服

(三)、装药前的检查:

1、瓦斯检查(20m内)2、支架加固3、20m内的各种设备4、炮眼内异状,老塘等5、符合爆破图表要求

•以上事宜发现可疑要报告班、队长,并作出处理禁止装药放炮。

(四)、装药

1、装药2、注意正反方向,弄清雷管段3、不能用炮棍冲撞

 

(五)、放炮警戒与炮后检查

1)放炮只能由放炮员一人担任“自装、自联、自放”原则;

2)要检查瓦斯浓度3)清点人员4)通道口有警戒,防止人员误入;

 

5)放炮员必须在顶板完好的安全地点6)取下钥匙,妥善保管

 

7)通风15-20分钟后才能进入;

8)检查支架、瞎炮、残药端,如都正常才能通知其他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

职工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12年5月16日

二、培训地点:

矿一楼培训中心

三、主讲人:

邓兵华

四、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五、培训内容:

井下放炮安全管理

(一)、放不响炮(通电后不响)

1、原因:

1)电源导线2)联线3)雷管的导通4)网路电源不够

2、预防措施

1)检查放炮心、电源2)保护和检查母线

3)网路、接头要牢固,无错接漏联,不使用不合格的雷管

(二)、瞎炮

1、雷管问题2、网路问题3、电源问题4、炸药问题

处理方法:

①、重新联线放炮;

②、距瞎炮30cm另打一眼平行炮眼,重新装药放炮;

③、严禁用镐创或拉出

④、无关人员严禁在该地点

(三)、放炮崩倒支架

1、原因

1)掏槽眼布置问题大块岩面打在支架上

2)药量太多3)支架不牢

2、预防措施:

1

2

①加强支架质量,放炮前加固

②炮眼的间距、角度、眼数、装药量符合

(四)、放糊炮

严禁放糊炮

(五)、炮烟熏人

1、炮烟成分:

一氧化碳、氧化氮、硫化氢、二氢化硫等有毒气体,造成中毒

2、原因:

1)炸药质量低劣,变质严重,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炸药爆破反映不完全,有毒气体生成量大;

 

2)巷道长,慢性中毒

3)在回风道,人员没能及时撤离

3、预防措施

①加强通风、洒水、降尘、溶解有毒气体

 

②炸药要合格,按要求装药

(六)、装药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装“垫药”和“盖药”的害处,爆轰传波原理。

2多装药的害处

 

职工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12年4月16日

二、培训地点:

矿职教中心

三、主讲人:

严福生

四、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五、培训内容

顶板的划分

伪顶

直接顶

基本顶

直接顶初次垮落

当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一段距离后,直接顶悬露达到一定跨度后直接顶岩层的垮落叫直接顶初次垮落。

直接顶初次垮落时的跨距叫初次垮落步距。

 

老顶初次来压

当老顶岩梁达到极限跨距后,随回采工作面继续推进,岩层形成断裂,岩块将失稳,迫使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并对工作面顶板产生强烈影响,顶板压力增大,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工作面初次来压:

回采工作面开采后基本顶岩层第一次失稳垮落引起的工作面压力变化。

老顶的初次来压是采面支护的重要时期,也是大面积冒顶事故多发时期。

周期来压随回采工作面推进,将导致工作面老顶岩层断裂、垮落失稳的现象将周而复始地出现,每次必然迫使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顶板压力增大。

由于老顶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矿山压力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采面顶板分类

直接顶分类

按稳定性不同,将直接顶分为四类:

第1类:

不稳定顶板、

第2类:

中等稳定顶板、

第3类:

稳定顶板、

第4类:

坚硬顶板

 

老顶分级

Ⅰ级:

来压不明显Ⅱ级:

来压明显

Ⅲ级:

来压强烈Ⅳ级:

来压极强烈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

1)刀柱法

 

3

 

1、

2、

3、

4、

2、

3、

4、

5、

2、

3、

 

五、

 

2)缓慢下沉法

3)采空区充填法

4)全部垮落法

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

掘进巷道时预防冒顶的主要措施是:

(1)合理布置巷道。

(2)选择合理的巷道断面尺寸和断面形状。

(3)掘进工作面禁止留有空顶,在永久支架间要架设临时支架。

支架要紧跟迎头,放炮前要进行加固。

(4)掘进巷道时,禁止任意加大棚距。

(5)巷道掘进通过老巷、断层破碎带及淋水地带时,应根据情况采用前探支架、连锁棚子等专门措施进行支护,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以免发生冒顶。

(6)严格要求巷道支架的规格质量,发现规格质量不合格及损坏的支架,应及时更换。

(7)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不断地进行检查修理巷道,以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保证通风、运输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3、巷道冒顶、片帮相底臌的处理

(一)巷道冒顶的处理

巷道发生冒顶事故后,如有遇险人员,救护队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抢救。

对于被冒顶堵住的人员,应采取得力措施首先输送新鲜空气和饮料等。

根据巷道冒顶原因、冒落的范围,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理。

处理巷道冒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撞楔法、搭凉棚、木垛法、打绕道法相锚喷支护等五种。

顶板管理

1对采场支架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足够的支撑力

②支架要有一定的可缩量,以适应顶板的下沉规律

③支架结构要维护好顶板的完整稳定性

④支架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08年6月30日

二、培训地点:

矿会议室

三、主讲人:

廖传连

四、培训内容

1、局部通风

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井下独头巷道进行通风的方法称为局部通风(又称掘进通风)。

第一节局部通风方法

一、局部通风机通风

利用局部通风机作动力,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局部通风机通风,它是目前局部通风最主要的方法。

常用通风方式:

压入、抽出和混合式。

1.压入式

特点:

(1)局扇及电器设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

(2)有效射程远,工作面风速大,排烟效果好;

(3)可使用柔性风筒,使用方便;

(4)由于P内>P外,风筒漏风对巷道排污有一定作用。

要求:

(1)Q局<Q巷,避免产生循环风;

(2)局扇入口与掘进巷道距离大于10m;

(3)风筒出口至工作面距离小于5m。

《规程》第127条规定:

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通风方式应采用压入式,不得采用抽出式。

瓦斯喷出区域和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必须采用压入式。

3.压入式和抽出式通风的比较:

1)压入式通风时,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电气设备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污风不通过局部通风机,安全性好;而抽出式通风时,含瓦斯的污风通过局部通风机,若局部通风机不具备防爆性能,则是非常危险的。

2)压入式通风风筒出口风速和有效射程均较大,可防止瓦斯层状积聚,且因风速较大而提高散热效果。

然而,抽出式通风有效吸程小,掘进施工中难以保证风筒吸入口到工作面的距离在有效吸程之内。

与压入式通风相比,抽出式风量小,工作面排污风所需时间长、速度慢。

3)压入式通风时,掘进巷道涌出的瓦斯向远离工作面方向排走,而用抽出式通风时,巷道壁面涌出的瓦斯随风流向工作面,安全性较差。

4)抽出式通风时,新鲜风流沿巷道进向工作面,整个井巷空气清新,劳动环境好;而压入式通风时,污风沿巷道缓慢排出,当掘进巷道越长,排污风速度越慢,受污染时间越久。

5)压入式通风可用柔性风筒,其成本低、重量轻,便于运输,而抽出式通风的风筒承受负压作用,必须使用刚性或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成本高,重量大,运输不便。

 

4.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是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运用,按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布设位置,分为:

长压短抽、长抽短压和长抽长压。

1)长抽短压(前压后抽)

 

 

工作面的污风由压入式风筒压入的新风予以冲淡和稀释,由抽出式主风筒排出。

其中抽出式风筒须用刚性风筒或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若采用柔性风筒,则可将抽出式局部通风机移至风筒入风口,改为压出式,由里向外排出污风。

2)长压短抽(前抽后压)

 

工作方式:

新鲜风流经压入式长风筒送入工作面,工作面污风经抽出式通风除尘系统净化,被净化后的风流沿巷道排出。

混合式通风的主要特点:

a、通风是大断面长距离岩巷掘进通风的较好方式;

b、主要缺点是降低了压入式与抽出式两列风筒重叠段巷道内的风量,当掘进巷道断面大时,风速就更小,则此段巷道顶板附近易形成瓦斯层状积聚。

 

5.可控循环通风

当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大于全风压供给设置通风机巷道的风量时,则部分由局部用风地点排出的污浊风流,会再次经局部通风机送往用风地点,故称其为循环风。

 

循环通风方式:

循环通风分为掺有适量外界新风的循环通风和不掺有外界新风的循环通风。

前者即为可控制循环通风,也称为开路循环通风;后者称为闭路循环通风。

在煤矿掘进通风中当使用闭路循环系统时,因既无任何出口,也无法除去这些气体,在封闭的循环区域中的污染物浓度必然会越来越大。

因此,《规程》严禁采用循环通风。

如果循环通风是在一个敞开的区域内,且连续不断地有适量的新鲜风流掺入到循环风流中,经理论与实践证明,这部分有控制的循环风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仅仅取决于该地区内污染物的产生率及流过该地区的新鲜风量的大小,故循环区域中任何地点的污染物浓度,都不会无限制地增大,而是趋于某一限值。

可控循环局部通风优点:

(1)采用混合式可控循环通风时,掘进巷道风流循环区内侧的风速较高,避免了瓦斯层状积聚,同时也降低了等效温度,改善了掘进巷道中的气候条件。

(2)当在局部通风机前配置除尘器时,可降低矿尘浓度。

(3)在供给掘进工作面相同风量条件下,可降低通风能耗。

缺点:

(1)由于流经局部通风机的风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粉尘,因此,必须研制新型防爆除尘风机。

(2)循环风流通过运转风机的加热,再返回掘进工作面,使风温上升。

(3)当工作面附近发生火灾时,烟流会返回掘进工作面,故安全性差,抗灾能力弱,灾变时有循环风流通过的风机应立即进行控制,停止循环通风,恢复常规通风。

 

五、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安全培训记录

一、培训时间:

2008年7月15日

二、培训地点:

矿会议室

三、主讲人:

廖传连

四、培训内容

一、矿井全风压通风

全风压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借助导风设施把主导风流的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

其通风量取决于可利用的风压和风路风阻。

按其导风设施不同可分为:

1.风筒导风在巷道内设置挡风墙截断主导风流,用风筒把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污浊空气从独头掘进巷道中排出。

特点:

此种方法辅助工程量小,风筒安装、拆卸比较方便,通常用于需风量不大的短巷掘进通风中。

2.平行巷道导风在掘进主巷的同时,在附近与其平行掘一条配风巷,每隔一定距离在主、配巷间开掘联络巷,形成贯穿风流,当新的联络巷沟通后,旧联络巷即封闭。

两条平行巷道的独头部分可用风幛或风筒导风,巷道的其余部分用主巷进风,配巷回风。

特点:

此方法常用于煤巷掘进,尤其是厚煤层的采区巷道掘进中,当运输、通风等需要开掘双巷时。

此法也常用于解决长巷掘进独头通风的困难。

3.钻孔导风离地表或邻近水平较近处掘进长巷反眼或上山时,可用钻孔提前沟通掘进巷道,以便形成贯穿风流。

这种通风方法曾被应用于煤层上山的掘进通风,取得了良好排瓦斯效果。

4.风幛导风在巷道内设置纵向风幛,把风幛上游一侧的新风引入掘进工作面,清洗后的污风从风幛下游一侧排出。

这种导风方法,构筑和拆除风幛的工程量大。

适用于短距离或无其它好方法可用时采用。

二、引射器通风

利用引射器产生的通风负压,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引射器通风。

引射器通风一般都采用压入式。

优点:

无电气设备,无噪音;还具有降温、降尘作用;在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煤层掘进时,用它代替局部通风机通风,设备简单,安全性较高。

缺点:

风压低、风量小、效率低,并存在巷道积水问题。

局部通风机重新启动

•《规程》第141条规定,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

如果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开关附近10m内瓦斯不超过0.5%时,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第三节局部通风装备

局部通风装备是由局部通风动力设备、风筒及其附属装置组成。

一、风筒

风筒是最常见的导风装置。

对风筒的基本要求是漏风小、风阻小、重量轻、拆装简便。

1.风筒种类

风筒按其材料力学性质可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

刚性风筒是用金属板或玻璃钢材制成。

玻璃钢风筒比金属风筒轻便、抗酸、碱腐蚀性强、摩擦阻力系数小。

柔性风筒是应用更广泛的一种风筒,通常用橡胶、塑料制成。

其最大优点是轻便,可伸缩、拆装运搬方便。

2.风筒接头

刚性风筒一般采用法兰盘连接方式。

柔性风筒的接头方式有插接、单反边接头、双反边接头、活三环多反边接头、罗圈接头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