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27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docx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三堤口学校;

【关键词】:

培养兴趣掌握算理重视口算有效练习计算能力小学生计算题培养学生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分类号】:

G623.5

【DOI】:

CNKI:

SUN:

XKJA.0.2009-03-019

【正文快照】: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丧失了计算的意义。

“熟练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微博

字号

电邮

收藏

打印大

相关文章:

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

学生权利和责任...

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

研...

学生发展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范式的重构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内地高校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

加强学生组织集体文化建设,提高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构建学生自主管...

从学生视角看地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

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学生满意度测...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究竟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

平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

我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同时我还对学生提出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重视计算方法的优化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以加强学生对算理及计算法则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多种算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强调算法多样化,不等于只强调算法的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提升。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匿名提供人:

董清阅读:

1989评论:

0时间:

2008-4-1010:

02:

22【大中小】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计算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但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

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半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

第二、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

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

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

例如:

3.5×,有学生解答成3×=×,再得到2.5,就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

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

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

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

如: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

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

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第四、养成验算的习惯,充分利用估算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让学生明白验算是一种很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让学生明白估算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

327-(27+75)学生估计后就会明白等于375是绝对不可能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2009-11-1519:

56:

36)转载标签:

杂谈

小学低年级计算看似简单,但它却是我们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低年级学生做题出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过于“轻敌”。

当今的孩子由于电视、通讯、网络的影响,加上父母早期教育的不同,有些孩子对20以内加减法能够脱口而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上课不求甚解,做题心不在焉、丢三落四,计算时往往容易造成错误。

二、口算能力不达标。

与上面的情况相反,有些孩子甚至连简单的计算也要扳着指头数半天,这样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学习习惯的影响。

审题不清,如将题目错看、漏看等;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四、有畏难情绪。

遇到类似“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时间的计算”这些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题时,觉得不会算就乱写或干脆不写。

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

一、强化口算练习,特别是要加强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因为它们是所有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可以分组练习,如知道7+6=13那么17+6=2327+6=3337+6=43……

7+16=237+26=337+36=43……依次类推,触类旁通,遇到百以内、万以内……的计算题都会轻松算出,所以要使20以内加减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牢固的印记。

二、注重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2、认真审题,看清数据、运算符号。

3、重视书写规范,即使草稿也不能乱涂乱画。

4、建立错题本,归纳出错原因。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可让学生多跟小朋友或家长做“小小商店”买东西的游戏;“时间的计算”,让他们算一算:

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几点开始?

几点结束?

经过了几小时?

你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睡了多长时间?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计算的兴趣。

四、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但只要我们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坚持每天课前练习五分钟,或听算、或比赛、或抢答,日积月累不懈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

最佳答案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

“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

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总结

1正确的方法

2浓厚的兴趣

3经常的练习对我有帮助

48回答者:

热心网友|回答时间:

2006-1-3114:

44|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

一看二想三算四检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转载)(2009-12-0808:

21:

13)转载标签:

教育计算能力小学生书写格式意志杂谈分类:

精彩杂谈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

“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

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教育2009-10-1323:

18:

06阅读938评论0字号:

大中小订阅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不但其知识教育的重要,而且素质教育是不可轻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怎样才能培养成才,需要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判定,寻找符合自身最主要的教育途径。

关键字:

素质教育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

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

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

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

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

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

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

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

如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

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

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

”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

10÷5=2(棵)。

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

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

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题答案?

这样解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