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30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docx

中医院冬病夏治穴贴实施细则

目录

1、总则

1.1冬病夏治工作指南

1.2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1.3中医基本体质辨识表

1.4身体状态诊断表

1.5中医基本体质调摄表

1.6我院冬病夏治发展思路

2、准备工作(6.10-7.17)

2.1药剂科工作

2.2宣传科工作

2.3护理部工作

2.4服务科工作

2.5科教科工作

3、穴贴实施(7.18-8.17)

3.1宣传科工作

3.2后勤保障工作

3.3保卫科工作

3.4呼吸、推拿、儿科、肾内科、五官科工作

4、宣传回访(8.17-9.17)

4.1宣传科工作

4.2服务科工作

一总则

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特色,持续深入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2011年xxx门诊部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经研究,院办以及门诊部决定开展第三个“冬病夏治穴贴文化宣传月”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2年7月18日—8月17日

  二、宣传口号(至少选一条制作横幅,于7月1日起悬挂)---宣传科落实

  学养生保健做健康市民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科学养生治未病体质调摄保健康

  冬病夏治正当时简便验廉效果好

  三、主要内容

 

(一)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祖国医学的养生保健原则与知识,介绍常用的养生方法和针对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重点宣传普及冬病夏治的有关知识(参见下文中《冬病夏治工作指南》)。

 

(二)以体质辨识为基础开展个性化养生保健指导,凡我市55岁以上的居民,在活动期间可持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至我院或相关机构免费接受一次养生保健指导服务(6月20日—7月10日)。

----参加科室安排

 (三)开展包括冬病夏治在内的治未病服务。

 (四)建立中医特色健康档案。

(五)印制了“冬病夏治”宣传单5千份,由导医台、挂号室向患者发放。

(六)与xxx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四期“冬病夏治”专题讲座,共播出16次。

(七)在xxx电视台《健康直播室》栏目中制作安排1个半小时(三期)的“冬病夏治”及中医适宜技术访谈节目。

-----宣传科负责

(八)充分利用《xxx日报、晨报、晚报》卫生专版这一平台做整版中医适宜技术宣传。

(九)在《xxx日报》、《晨报》《晚报》上发表文章及图片宣传“冬病夏治”。

通过以上措施,让老百姓充分了解了什么是“冬病夏治”、为什么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作用、主治、时间及注意事项等。

以上措施请相关责任科室在7.18日前落实。

  四、活动参加范围

  ㈠呼吸科、五官科、肾内科、推拿科、儿科(另外消化、骨科、妇科等重点科室责任人应积极参加,拿出穴贴开展方案)

  ㈡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联系我市其他中医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各社区)开展此项活动。

----宣传、外联、以及院办负责

  五、工作要求

  ㈠宣传月期间参加科室至少一个门诊开展养生保健指导服务(要有醒目的指示牌),并根据工作量变化及时调整,要通过接诊指导、上门服务、举行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供指导服务。

  ㈡对有慢性病倾向的重点人群要根据《中医基本体质辨识表》(见下文)和《中医基本体质调摄表》(见下文)进行体质辨识,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并记录建立中医体质档案。

  ㈢开展以冬病夏治为主的治未病服务。

在养生保健指导后采取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灸、推拿、汤药内服等方法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进行治未病干预并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㈣建立中医特色的健康档案,将体质辨识与调摄、舌象、脉象等内容一并纳入,并留联系方式,定期随访。

  六、其他

  各设计科室以及相关人员要高度认识本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和内部协调,提前做好工作安排,设立监督电话,及时指导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使本次活动有声有色,成为“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有力举措。

相关科室要在本次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相关人员以及科室开展情况作为年底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收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专项表彰。

  

 

1.1冬病夏治工作指南

一、冬病夏治的历史渊源

  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

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冬病之发生,主要因为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寒”为病之本。

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

用两阳相加之法,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病种,首先是从清《张氏医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开始,随着中医科研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开展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近年来又开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寒冷性荨麻疹等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也由开始的穴位贴敷而逐渐发展到外用、内服等多种方法。

诸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这些外治法具有简便验廉、安全无毒等优点,故患者乐于接受。

内取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

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

  冬病夏治疗法除了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使用药物、手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服药物或药膳、食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时间为1-3个月左右,其间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关事项;其次,外治法中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疮疖及皮肤过敏等禁忌证,并注意无菌操作等有关行业标准;再次,注意饮食禁忌,治疗中的护理观察及日常生活护理等。

  二、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是在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在夏天利用穴位药物敷贴等手段治疗冬天易发的虚寒性疾病的传统特色疗法。

  三、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内取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

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等。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临床多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四、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

  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虚寒性疾病多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随之欲升欲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易于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而且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易于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从脏腑的角度讲,中医认为虚寒性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五、2011-2014年三伏天具体日期

  初伏(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为初伏,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为中伏,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为末伏,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年份

  夏至日

  初伏开始日

  中伏开始日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7月24日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7日

  8月1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7日

  8月17日

  

  

1.2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在冬季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进行冬病夏治,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减缓冬季旧病复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病机属于虚寒证的疾病,就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临床常见的疾病有: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风湿类疾病。

  3.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扁桃体炎等耳鼻喉科疾病。

  4.冻疮等其它虚寒性疾病。

  七、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八、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

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

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另外,患者一定要在到合法医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后再进行贴敷。

贴敷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需要根据患者皮肤耐受度而定。

  九、冬病夏治食疗方10首

  1.虫草炖老鸭 取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

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

可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

  2.黄芪乌骨鸡 取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

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半只,再切块,放沙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

连食1个月左右。

可起到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的作用。

  3.补肾胡桃泥 取紫衣胡桃1个,每晚临睡前细嚼后服下,长期服用有补肾养血、润肺纳气的作用。

适宜于肾虚的老慢支患者食用,常服有效。

  4.人参蛤蚧粥 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

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

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

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5.姜汁牛肺糯米饭 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

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

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的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的有效。

  6.山萸肉粥 怀山药30~60克,山萸肉20克,粳米100克。

将怀山药、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日服l~2次,有补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老慢支患者食用。

  7.四仁鸡子羹 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

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

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8.梨子川贝汤 取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白糖30克,共炖汤服。

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9.百合核桃粥 取百合50克,核桃肉15克,大红枣10枚(去核),粳米50克,共煮粥食。

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肾亏虚、咳嗽气喘者。

  10.冰糖蒸柿饼 柿饼3个,冰糖少量,放入锅中,隔水蒸至柿饼软后食用。

有润肺、消痰、止血的作用,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痔疮出血等。

  十、冻疮夏治验方6首

  1.选用成熟的紫皮独头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晒至温热,将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冻伤的部位。

每日涂3~5次,连续5~7天。

  2.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

  3.取鲜芝麻叶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搓擦20分钟,让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用水洗净。

每日数次,连擦1周。

  4.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冻疮处,每日1~2次,连擦1周。

  5.红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冻伤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

  6.鲜茄根50克,水煎浓汁,待不烫时洗擦患处,每日1次。

  十一、冬病夏治艾灸3法

  1.足三里穴灸

  部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

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

每日一次,勿烫伤。

  作用:

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2.神阙、气海、关元穴灸

  部位: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气海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方法:

艾灸条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

  作用:

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3.背俞穴灸

  部位:

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

同神阙、气海、关元穴灸,但因穴位较多,为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将多个艾条集中于专用灸箱内施灸的方法)。

  作用: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

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许多穴位就是采用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十二、10种常见病冬病夏治疗法述要

  ㈠感冒的冬病夏治

  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中老年人常因抵抗力下降受凉而感冒。

  治疗措施:

  1、生活起居:

除日常天热少出外活动,以防暴晒中暑外,夏季房间要通风,不能贪凉睡地板,以防受凉。

  2、饮食调理:

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多喝豆浆、果汁、菜汤、牛奶等流质,忌食粘腻、肥厚、辛辣燥热之品,不宜过食生冷食品和冷饮。

  3、艾灸疗法:

选大椎、风池、合谷、外关、关元、足三里、曲池等穴,悬灸每穴10分钟左右,至局部皮肤潮红。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敷贴疗法:

取麻黄、白芥子、细辛、干姜、肉桂、制附片适量,研细粉,加入适量蜂蜜或姜汁制成糊剂,每次取药糊6克,于大椎、肺俞、膏育、风门等穴贴敷。

每次贴敷6-10小时后去掉,隔10日贴1次。

初伏起始,到末伏止。

  5、按摩疗法:

可按双曲池、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推或拿风池穴,各约1分钟,推印堂,飞向上沿前额循发际至头维穴,再向下至太阳穴,反复4遍,每遍约半分钟。

然后按印堂、太阳穴等,每穴约半分钟。

用抹法从印堂向左右至太阳穴,往返6遍,每遍约8分钟。

按双肺俞、脾俞,每穴约1分钟。

  6、中药疗法:

夏日饮用荆防败毒饮(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生姜、大枣、桂枝、炙甘草)、温阳益气饮(制附片、党参、干姜、细辛、炙黄芪、防风、炙甘草)、玉竹养阴防感饮(玉竹、白薇、北沙参、竹叶、防风、生姜、炙甘草),以上方药根据体质选用。

每日1剂,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

(夏日服用可预防冬日感冒)

  7、体育疗法:

可选散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或选择练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每天早晚各练1次。

  ㈡慢性支气管炎的冬病夏治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

本病冬季易加重,多见于中老年人。

  治疗措施:

  1、生活起居:

居室内空气要保持通风。

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损伤,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要戒烟。

  2、饮食调理:

加强营养,可吃桔子、梨、枇杷、萝卜、丝瓜等食物;不宜过食肥腻、过甜、辛辣、煎炸的食物。

不宜吃乌梅、石榴等食物。

  3、艾灸疗法:

选大椎、天突、定喘、肺俞、臆中、风门等穴位,悬灸每穴10-15分钟,每10次为一疗程。

  4、敷贴疗法:

选白芥子、麻黄、细辛、半夏、附片、肉挂、干姜、白芷等适量研末,调醋、生姜汁成糊状,贴于大椎、肺俞、膈俞、膏育、脾俞、肾俞、定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上,从初伏始贴至末伏止,每隔10天贴敷1次,每次贴6-10小时揭去,连贴3次为一个疗程。

  5、中药疗法:

肺虚夹痰者可用补肺助阳汤;肺虚夹风寒者用调肺汤;肾虚者用补肾定喘汤;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肺脾两虚者用陈夏六君子汤;肾虚夹瘀者用补肾化瘀汤加减;肺肾两虚者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6、体育疗法:

可选散步,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或者选慢跑,时间及速度自行掌握(以微微有汗又不感觉疲劳为度),简化太极拳等。

  ㈢支气管哮喘的冬病夏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加剧,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中医将该病分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

发作期多属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痰阻肺证型,缓解期则属肺脾肾虚证型。

在炎热夏日里进行调治保养,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冬季复发有益。

(目前我国哮喘患者约有2000,成人患病率在1%左右,儿童患病率在1-6%,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哮喘患病率有逐年提高之势)

  防治措施:

  1、生活起居:

居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流通。

注意定时通风,不能有煤气、烟雾、油漆等刺激性气味。

严禁燃点蚊香和喷洒灭蚊剂,卧室内物品尽可能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使用陈旧被褥和羽绒、丝棉制品,勿悬挂壁毯及其他装饰品,以免积尘。

采用清洁湿式扫除,最好用吸尘器,减少避免灰尘飞扬。

勤洗被褥,所有卧具应常更换。

卧室内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不宜太干燥,湿度也不宜过高(较为理想应是35%-50%),室内不能饲养宠物,如猫、狗、鸟等。

  2、饮食调理:

食宜清淡,宜温热,少食多餐,细嚼馒咽。

忌食过饱,忌肥腻、过冷、过咸、过甜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喔粉、咖啡、浓茶等。

尤应忌食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如螃蟹、虾、生奶。

  3、饮食疗法:

选清炖鹌鹑(3只,适于肺脾肾不足者);芝麻生姜糊(黑芝麻、生姜、蜂蜜、冰糖,适于肾虚易感者);白萝卜汁(白萝卡、蜂蜜,适于肺虚津伤者);雪羹汤(海蜇皮、荸荠,适于湿热体质者);核桃糊(核桃、红糖,适于肾虚痰热挟痕者);山药甘煎羹(山药、甘蔗汁,适于脾肾虚弱,阴津亏虚者);白果桂花汤(白果、白糖、桂花,适于肺气虚者);柚子炖鸡(柚子、山药、母鸡,适于脾气虚者)等。

  4、艾灸疗法:

选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穴,如大椎、肺俞、脯俞、肾俞、天突、膻中、涌泉、气海、心俞、哮喘穴、脾俞、关元、足三里、列缺、膏育等穴,温和悬灸每穴每次1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5-10天,连续3个疗程。

  5、敷贴疗法:

①选白芥子细辛膏(白芥子6克、玄胡索6克、细辛5克、制甘遂3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药饼备用),每次取5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育、心俞、肾俞等穴,夏令初伏始贴,隔7-10日贴1次,1年连续3次,3年为一疗程。

②取皂荚白芥方(皂荚3克、白芥子6克、玄胡索6克、细辛3克,加工方法同上),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

(以上均适于寒哮者)③麻夏吴萸膏(生麻黄3克、生半夏10克、吴茱萸2克、白芥子6克、明矶6克,加工方法同上),每次取5克,贴于涌泉穴上。

初伏日始贴,隔日换药1次,7日为1疗程,直至末伏结束,连用3年。

适于寒哮兼有湿痰者)④百杏栀芥膏(百部10克、杏仁10克、栀子10克、白芥子6克,共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次取6克,贴于涌泉穴上。

每年初伏始贴,7日为一疗程,末伏结束。

连用3年。

(适于热哮者)⑤桂辛姜附膏(制附片、川乌、天南星、桂枝各10克、肉桂、细辛、吴茱萸各5克;干姜、蜀椒各6克,上药洗净,用麻油100毫升浸液,煎熬去渣,人乳香、没药各10克,调成膏药备用),每次取5克,于夏日伏天始贴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适于阳虚寒饮者。

⑥吴萸附片粉(吴茱萸2克、制附片5克、肉桂3克、补骨脂10克,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睡前温水洗脚,擦干后,用调好的药粉,每次5克,贴于涌泉穴上,次日取下。

隔日贴1次,连贴3次。

(适于寒哮者)⑦白芥子沉香粉(白芥子、自芷、玄胡索各6克,细辛5克、沉香4克、甘遂3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备用)每次取6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育、心俞、肾俞等穴。

每年夏日初伏始贴,7-10日1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3年。

⑧皂荚仙灵脾粉(皂荚3克、仙灵脾、巴载天各10克、白芥子、川芎各6克,细辛3克,其如细未,姜汁调成糊状备用)每次取6克,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

夏令初伏始贴,隔7-10日1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3年。

(以上两方均适于寒哮、虚哮者)

  6、中药疗法:

肺虚哮喘者选玉屏风散或生脉散加减;偏脾虚者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偏肾虚者选肾气丸加减;偏肺肾两虚者用补肺汤加减;偏肾阳不足之虚哮者选参蛤散加减。

  7、按摩疗法:

可选阑门、建里、气海、章门、梁门、大椎、脾俞等穴依次按摩。

发作期做30-40分钟,缓解期则做20-30分钟。

  8、耐寒锻炼(疗法):

锻炼应在哮喘缓解期进行,患者可从温暖季节开始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接触冷空气或冷水锻炼。

主要包括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