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5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docx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

安全生产管理笔记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安全生产:

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管理:

就是应用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

4、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5、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6、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危险度是生产统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的。

7、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8、安全: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模糊的数学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9、本质安全: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10、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的通用规则。

11、生产管理原理主要包括:

1)系统原理(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2)人本原理(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3)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

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本质安全化原则。

4)强制原理(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的原则、监督原则)。

12、事故致因理论常有的几种: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安全理论。

13、事故预防:

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

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14、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15、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

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碳死亡率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其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有:

安全生产法律、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等。

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2、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系统性的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等。

3、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

1)、综合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隐患检查和治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消除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2)、人员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4)、环境安全管理(安全标志、作业环境、工业卫生等)四类组成。

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要求是: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

具体要求是: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即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制作制得到真正的落实。

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两方面:

1)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等);2)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如:

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

6、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7、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性资金,有专门的用途,其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企业。

8、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原则:

1)专户核算、专款专用。

2)结余结转使用,不足不部分直接列支。

9、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管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管理、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10、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安装监控系统)。

1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以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1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包括:

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四类。

1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4)编制措施计划;5)审批措施计划;6)下达措施计划。

1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1)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它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它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3)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4)对生产经营单位其它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其中,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15、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法有:

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有:

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16、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7、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要求与建设项目配套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到投产使用均应同步进行。

18、安全生产检查的6种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19、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

软件系统(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和硬件系统(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备、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20、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有:

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法。

21、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3)通过分析作出判断4)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5)整改落实

22、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头部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护具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23、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3)眼面部防护用品;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5)手部防护用品;6)足部防护用品;7)躯干防护用品;8)护肤用品。

23、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分为:

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耐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

24、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

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等。

25、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原则: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26、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责任为: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

不得以贷币或其它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27、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监测部门认可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8、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

其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

29、在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中,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分为6大类21个小类)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30、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

3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3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其重要意义有三点: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3、安全生产标准化: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4、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其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

35、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隐患治理措施包括:

工程技术、管理、教育、防护、应急等措施);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3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对安全文化的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3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

38、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

39、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

基础特征、安全承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培训与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参与、决策层行为、管理层行为、员工层行为。

40、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程序:

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3)下达《评价通知》;4)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5)数据统计分析;6)撰写评价报告;7)反馈企业征求意见;8)提交评价报告;9)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41、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42、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的乘积。

现实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

43、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的两个原则:

1)最大危险原则;2)概率求和原则。

44、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管理。

45、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愈高。

46、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47、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安全许可证》。

2)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

3)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符合要求。

4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持证上岗;

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49、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该区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5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51、发包单位开工前向承包单位收取工程总造价的5%的安全风险抵押金。

同时,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1、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它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3)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

4)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正确处理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

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8)及时报告事故。

9)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

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职责。

5、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和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是两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事前的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证事项的审批)、事中的监督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事后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有:

1)安全管理和技术。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3)隐患治理。

4)伤亡事故。

5)职业危害。

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

8、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9、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实行垂直管理、监察和管理分开、分区监察、国家监察。

10、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11、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12、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

1、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2、从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预评价就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4、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

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安全现状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5、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结论性;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6、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7、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8、根据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9、按职业健康分类《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它危害因素7类。

10、常用的危害、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

11、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12、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2)危险指数方法(如:

危险度评价法、爆炸危险指数法、蒙德法、危险等级指数法)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故障树分析8)事件树分析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0)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13、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1)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封面、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项、前言、目录、正文、附件、附录)2)评价报告的规格要求:

应采取A4幅面,左侧装订。

封面的内容应包括:

委托单位名称;评价项目名称、标题、安全评价机构名称、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评价报告完成时间。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重大危险源新辨识标准:

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确定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自2001年4月1日实施。

2、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

1)、储藏区;2)库区;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A、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

B、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3)工业管道

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5)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MW。

6)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

7)煤矿;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3、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4、现实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入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

5、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