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77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4.docx

中图版地理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4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依据流域型城市定义划分“上中下游城市”。

读下图,完成1~3题。

1.位于流域型城市中上游的城市(  )

A.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城市规模一般较小

B.城市间相互联系差,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水质比较清洁,较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2.在同一流域型城市中,上游城市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供(  )

A.高素质劳动力    B.服务产品

C.初级农矿产品D.广阔市场

3.下图为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中北京、天津、衡水、石家庄四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四城市分别处于流域型城市中的(  )

A.下游、下游、上游、中游

B.中游、下游、上游、中游

C.下游、下游、中游、中游

D.中游、下游、上游、上游

1.B 2.C 3.A [第1题,在“流域型城市”概念中,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经济水平也落后于下游城市,城市交通通达度低,往往大量开发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存在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

第2题,上游城市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为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非高素质劳动力;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

第3题,流域型城市与河流流域无关。

从流域型城市定义可知,北京、天津属于一线城市,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下游城市;石家庄属于京津冀城市群,为河北省的省会,地位低于京、津,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中游城市;而衡水是河北省的地级市,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上游城市。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5.下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4.A 5.A [第4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

第5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

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错误;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错误;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错误。

]

6.对于蒙古国,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

B.不能享有海洋权益

C.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D.船只可从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无害通过

D [蒙古国是内陆国,对公海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A错误。

在公海中享有海洋权益,在其他国家的海域享有无害通过权益,B错误。

气候干旱,经济以畜牧业为主,C错误。

船只可从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无害通过,D正确。

]

7.对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也比较大

B.海洋资源总量十分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也比较多

C.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较大比重

D.我国海洋区位优越,但地理形势又有相对不利的一面

D [我国海洋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小,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也较少,目前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

钓鱼岛(123°E~124°E、25°N~26°N)面积4.3平方千米。

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

下图为钓鱼岛及其领海基线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M所在海域是我国的(  )

A.内海B.领海

C.毗连区D.专属经济区

9.我国海洋调查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科考,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一项措施。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可以(  )

①巩固国防 ②维护对外贸易航运通道 ③营造海上安全秩序 ④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A 9.D [第8题,读图可知,M位于我国钓鱼岛领海基线之内,因此属于我国的内海。

第9题,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可以巩固国防,维护对外贸易航运通道,营造海上安全秩序,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

从首代iPhone和iPad开始,富士康俨然成为苹果御用工厂。

随着苹果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热卖、订单剧增、苹果成为富士康代工业务增长最快的客户,此举也帮助富士康获得了全球“电子制作服务行业”过半市场份额,成为电子行业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据此回答10~11题。

10.富士康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及时快速地运到消费市场,需要与运输系统密切合作,以寻求最佳运输伙伴和确定最优运输路线。

此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遥感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与数字地球

11.富士康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A.为研发中心提供创意

B.辅助总部调控生产

C.辅助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为企业空间布局提供决策

10.C 11.D [第10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此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11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富士康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空间布局提供决策。

]

我国某最大的自有品牌服装电子商务企业之一,它采用网络直销模式,即无生产厂房、无生产设备、无销售店面。

下图为该企业运营模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企业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企业成本B.提升产品质量

C.完善售后服务D.加强产业协作

13.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消费者想了解运输车辆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GPRS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2.A 13.B [第12题,该企业采用网络直销模式,可以减少实体店的成本,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故选A项。

第13题,运输车辆位置的定位及显示,需要用到GPS和GIS,故选B项。

]

读全球海洋CO2浓度及海水pH值变化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

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15.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

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

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14. 15.A [第14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

第15题,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对珊瑚礁的侵蚀作用加强,因而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

下图为我国三种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甲、乙、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次生盐碱化B.乙——湿地萎缩

C.丙——土地荒漠化D.乙——水土流失

17.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地区也较为普遍,其成因不包括(  )

A.地势起伏较大B.土质疏松

C.降水强度大D.植被破坏

16.D 17.B [第16题,甲环境问题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土地荒漠化;乙环境问题分布于我国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为水土流失;丙环境问题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平原地区,为次生盐碱化。

第17题,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19.图示信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18.B 19.B [第18题,由图可知,该循环经济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但仍有废弃物的排放,A错误;该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B正确;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与是否发展循环经济无关,C错误;该循环经济对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影响很小,D错误。

第19题,该循环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20~21题。

20.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21.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0.A 21.B [第20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第21题,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

]

下图为某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箭头(  )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太阳能产生沼气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3.生态农业建设,使该村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具体体现在(  )

①发展生物能 ②规模化经营 ③清洁化生产 ④增加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2.B 23.C [第22题,依据图示,①表示饲料加工的精饲料和下脚料供给养殖业;②表示种植业的粮、菜、棉等供给农户;③表示农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④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

第23题,沼气、养殖的废液、粪便、沼渣等进入种植业,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24~25题。

24.“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2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24.A 25.B [第24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证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25题,“绿色食品”是指在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

①③的生产方式有害人体健康,不属于“绿色食品”生产方式。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左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材料二 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

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图”。

右图位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图”。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承接地的原因。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

(3)“1小时轨道交通图”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解析] 第

(1)题,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承接地的原因可从两地发展工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方面来分析;与京、津相比,河北劳动力、地价较低,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成本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发展资源导向型和制造业条件好;另外河北距京、津地区近,产业转移成本低。

(2)题,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原因是北京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适宜建总部和研发中心。

第(3)题,经济意义可从缩短出行时间,促进人员的流动,加强区域内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社会意义可从增加就业,缓解城市化问题,促进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3)经济意义:

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

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30日,在约7.5万平方千米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蛟龙”号5000米级第四次下潜试验顺利完成作业,采集到在海底分布广泛的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

1991年3月5日,我国的申请获得了批准,我国成为继法、日、俄、印之后的第五个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先驱投资者,并获得了东北太平洋的1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2011年8月2日,在牙买加召开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7届会议批准了中国大陆协会提出的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1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的申请。

材料二 山东胶州湾沿海优质海砂资源丰富。

某公司在该海域大规模采砂,其开采区域中心距岸最近距离为5.5千米,边缘距岸3千米,水深6.8米。

该海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文昌鱼栖息地及其他多种经济鱼类、蟹类和虾类的产卵场。

采砂活动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被责令停止。

(1)我国继获得东北太平洋锰结核矿产区开采权以后,又获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产区的开采权,取得这些开采权的意义有哪些?

(2)据材料二说明采砂活动被责令停止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多金属锰结核和多金属硫化物开采权的获得既可以使我国获得矿产资源的来源增加,又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强化了国民的海洋意识。

(2)题,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采砂活动造成的危害有使海岸线侵蚀后退、破坏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渔业资源、造成海水污染等。

[答案]

(1)增加资源的保有量,缓解陆上矿产资源的紧张状况;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强化了国民的海洋意识。

(2)过度开采近岸海砂,沙滩向海里坍塌,海岸线被侵蚀、后退;近海海底从沉积环境转变成侵蚀环境,破坏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鱼类的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破坏渔业资源;采砂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海水污染。

28.(12分)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

(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

第(3)题,N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29.(13分)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人类四大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

(提示:

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的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解析] 第

(1)题,图①反映了原始人的活动场景,属于采猎文明时期,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靠采猎才能维持生命。

(2)题,环境问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四幅图中②代表了该阶段。

第(3)题,图③所示为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甚至消失。

第(4)题,图④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意识到对后代应承担着道德的义务与责任。

[答案]

(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②。

(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

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答案合理即可)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