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86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谁之罪阅读答案.docx

谁之罪阅读答案

谁之罪阅读答案

篇一: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

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

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

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

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

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

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

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

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

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

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B.1995年C.1998年D.199年2.学校教育产生于()。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

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A.17世纪的欧洲B.16世纪的亚洲C.17世纪的亚洲D.16世纪的欧洲6.

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A.1982年B.1983年C.1985年D.1980年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斯金纳C.孟禄D.沛西·能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11.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12.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A.儒家文化B.墨家文化C.宗教文化D.道家文化

14.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保罗·朗格朗D.斯金纳

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A.1890年B.1990年C.1900年D.1862年

16.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

()。

17.“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古代教育具有()特点。

A.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B.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丰富

18.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A.隐性功能B.显性功能C.社会功能D.文化功能

20.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三、名词解释

 

四、问答题

 

五、论述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

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

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

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

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

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

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

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

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

《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采取什么措施?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3.张之洞14.葵卯学制15.1763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4.C.德国5.

D.16世纪的欧洲6.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

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努力方向。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

2.教育功能:

又称教育作用,指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

作用与影响,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各方面。

3.终身教育:

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

格朗提出,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4.教育的大众化:

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四、问答题

答:

学校的出现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其条

件有: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

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

能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篇二:

教育学第二章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

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一种。

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

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8.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

(原文来自:

wWw.iaOcAofANweN.coM小草范文网:

谁之罪阅读答案)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9.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0.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

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1.1904年颁布的“”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

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2.学校教育产生于()。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6.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7.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斯金纳C.孟禄D.沛西·能

8.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9.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10.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A.儒家文化B.墨家文化C.宗教文化D.道家文化

11.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保罗·朗格朗D.斯金纳

12.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

()。

13.“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古代教育具有()特点。

A.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B.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丰富

14.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A.隐性功能B.显性功能C.社会功能D.文化功能

15.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三、问答题

 

五、论述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

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小李家因城

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

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

处办理插班手续。

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

拒之门外。

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

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

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

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

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

《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

上,这是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6.利托儿诺,本能7.孟禄,模仿8.古代社会的教育9.诗、书、礼、乐、易、春秋

10.奴隶社会11.葵卯学制12.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2.A.奴隶社会初期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4.C.德国

 

三、问答题

答:

学校的出现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其条

件有: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

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

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

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

的产生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答: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2)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3)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

情况所制约。

答:

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其特点主要有:

(1)学校已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5)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答:

(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答:

(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

合;(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4)终身教育思想开

始发端。

答: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

(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

(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五、论述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答: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教育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

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

(略)

六、案例分析

答题思路: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

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

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

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篇三: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l分。

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乌龟和兔子》、《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故事出自()

A.《神谱》B.《理想国》

C.《伊索寓言》D.《埃涅阿斯纪》

2.神话诗《变形记》是罗马诗人的代表作。

()

A.贺拉斯B.奥维德

C.西塞罗D.卢克莱修

3.《七将攻忒拜》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

4.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是()

A.塞万提斯B.拉伯雷

C.蒙田D.维伽

5.根据苏格兰历史编写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气氛最阴暗可怖的一出是(

A.《哈姆莱特》B.《奥赛罗》

C.《麦克白》D.《李尔王》

6.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

A.席勒B.雨果

C.歌德D.都德

7.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18世纪年代的德国。

()

A.30~40B.50~60

C.70~80D.80~90

8.19世纪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是()

A.爱伦·坡B.库柏

C.华盛顿·欧文D.杰克·伦敦

9.普希金的小说开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

A.《上尉的女儿》B.《叶甫盖尼·奥涅金》

C.《驿站长》D.《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10.《呼啸山庄》是惟一的长篇小说。

()

A.爱米莉·勃朗特B.小仲马

C.大仲马D.夏绿蒂·勃朗特

11.《往事与随想》、《谁之罪》是俄国作家的作品。

()

A。

别林斯基B.果戈理

C.赫尔岑D.屠格涅夫

12.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是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A.《汤姆叔叔的小屋》B.《白奴》

C.《奥勃罗莫夫》D.《父与子》

13.《钦差大臣》是?

?

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之一()

A.屠格涅夫B.普希金

C.契诃夫D.果戈理

14.《娜娜》、《萌芽》、《小酒店》是——的作品。

()

A.拉辛B.莱辛

C.左拉D.易卜生

15.是莫泊桑的第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A.《一生》B.《漂亮朋友》

C.《我的叔叔于勒》D。

《羊脂球》

16.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是()

))()

A.邦达列夫B.华西里耶夫

C.艾特玛托夫D.特里丰诺夫

17.《蒂博一家》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A.马丁·杜·伽尔B.巴赞

C.安德烈·马尔罗D.莫里亚克

18.以性爱的大胆描写为主要特征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的代表作。

()

A.威尔斯B.毛姆

C.劳伦斯D.高尔斯华绥

19.《被开垦的处女地》的作者是()

A.肖洛霍夫B.高尔基

C.索尔仁尼琴D.帕斯捷尔纳克

20.《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是()

A.奥斯特洛夫斯基B.阿·托尔斯泰

C.西蒙诺夫D.法捷耶夫

21.《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B.爱伦·坡

C.欧·亨利D.马克·吐温

22.《秃头歌女》、《未来在鸡蛋中》的作者是()

A.贝克特B.尤奈斯库

C.阿达莫夫D.品特

23.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体裁是()

A.小说B.散文

C.抒情诗D.剧本

24.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所代表的流派是()

A.埃及现代派B.旅美派

C.新感觉派D.战后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2分,共l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神曲》()

A.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最重要的作品

B.分为《地狱》、《炼狱》、《天堂》3部,每部由33歌组成,连同作为全书序幕第一歌的“序曲”,总共100歌,全长l.4万余行

C.地狱分九圈

D.炼狱分为七层

E.天堂分为九重

26.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他的作品有()

A.《帖木儿》B.《暴风雨》

C.《浮士德博士的悲剧》D.《马耳他岛的犹太人》

E.《阿尔及尔风习》

27.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笛福的作品有()

A.《鲁滨逊漂流记》B.《辛格尔船长》

C.《摩尔·弗兰德斯》D.《杰克上校》

E.《罗克萨娜》

28.霍桑是美国l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作品有()

A.《水手》B.《古屋青苔》

C.《毛格街的谋杀案》D.《红字》

E.《带七个尖角顶的房子》

29.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有()

A.《莎乐美》B.《温德米夫人的扇子》C.《牧神的午后》D.《快乐王子》E.《道林·格雷的画像》30.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有()A.尤奈斯库B.萨特C.贝克特D.马尔克斯E.约瑟夫·海勒31.《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有()A.《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B.《渔翁的故事》C.《白侯图的故事》D.《阿拉丁和神灯的救事》E.《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的故事》32.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田山花袋的作品有()A.《棉被》B.《新生》C.《生》D.《乡村教师》E.《破戒》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3.“拜伦式英雄”34.哲理小说35.“解冻”思潮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36.简述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

37.简述18世纪欧洲文学的特征。

38.简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39.试述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同于当时作品的突出特点。

40.试述《源氏物语》的意义及影响。

六、分析题(本大题16分)41.辨析“批判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

参考答案

一、l.C2.B3.A4.D5.C6.C7.C8.C9.Cl0.A11.Cl2.Bl3.Dl4.Cl5.Dl6.B17.Al8.Cl9.A20.D21.C22.B23.C24.B二、25.ABCDE26.ACD27.ABCDE28.BDE29.ABDE30.AC

31.ABCDE32.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