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23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

 

 

 

目录

第1章:

总论………………………………………….1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

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3

第4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目标…………5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6

第6章:

项目估算与资金来源……………………….8

第7章:

效益分析…………………………………….9

第8章: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10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大白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人民政府

负责人:

(政府旗长)

1.1.3项目实施单位:

林业局

负责人:

(林业局局长)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5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2011年)

1.1.6项目建设地点:

旗大佘镇

1.1.7项目建设规模:

建成大白柠条采种基地0.4万亩

1.1.8项目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7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15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2、编制依据

1.2.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专题)林业部1999年2月;

1.2.2《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

1.2.3《全国林木种苗工程总体规划》(1999—2003)国家林业局1998年10月;

1.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1.2.5《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3]207号;

1.2.6《全国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1.3项目评价

大白柠条采种基地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建设的,主要以生产大白柠条种子为目的,进行种子的采集、加工、精选,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使林木种子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基地的建成,每年将为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种子6万公斤,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即将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障生态工程建设用种量的同时,为地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该项目是一个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项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此,国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来对待。

随着战略思想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使林木种子的制造、经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林木种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随着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我旗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种苗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着我旗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因而立足本地实际,积极申报采种基地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采种基地建设是生态工程建设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等在XX旗相继启动实施,全旗每年从外地调入几十万斤林木种子,外调的林木种子质量、数量难以保证,调运费用高。

因此,建成0.4万亩大白柠条采种基地,不仅能缓解我旗日益增加的生态建设需求,而且也能部分满足周边旗县种子的需求。

2.2.2采种基地建设是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种子结构的需要。

种苗是造林的基础,直接关系着造林质量的高低。

有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种子做保证,会大大提高造林质量。

目前,我旗缺乏种子调制检测设备,种子产量低,品种混杂,质量不高。

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生产数量较大、质量达标的种子,以满足我旗造林绿化的需求。

2.2.3采种基地建设是拉动地方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种子生产是我旗的一项资源优势,通过采种,可以增加项目区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广大农牧民爱林护林积极性。

因此,尽快建设好采种基地,提供大量优质种子,在保证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XX旗位于XX市东部,东与包头市固阳县接壤,西与五原县毗邻,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与乌拉特中旗相连,东西长约142公里,南北宽约85公里,总土地面积1121.4万亩。

3.2自然条件分析

3.2.1地形地貌

XX旗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总的地形趋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大体可分为“三山两川一平原,乌梁素海居中间”。

山脉依顺序由南向北分别为乌拉山、白音查汗山、查石太山;中间夹两川,南为明安川,北为佘太川。

乌拉山南为山前冲积平原,西部为后套平原的东缘部分,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3.2.2气候

XX旗地处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

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寒冷期长,无霜期短,雨热同期,灾害性天气频繁。

年均温度6.9℃,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36.5℃,大于或等于10℃平均积温3573.4℃,无霜期短,平均127天。

3.2.3水文

XX旗属黄河水系,黄河水自西向东流经我旗3个镇,河岸线全长133.6公里。

后套和前山平原的4个镇以黄河灌溉为主,水利条件优越,五级渠系配套,排水工程初见成效。

山地丘陵区的5个苏木镇,除引洪灌溉外,地下水资源也特别丰富,便于开采利用。

3.2.4土壤

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生物气候的差异,我旗境内形成不同的成土母质;主要土壤类型有灌淤土、草甸土、盐土、风沙土和栗钙土等5个类型,并且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带性特性。

3.2.5植被

北部低山、丘陵、滩川干旱区,分布着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

木本植物主要有山杨、山榆、柠条、白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沙蓬、沙蒿等。

南部和西南河套平原区为草甸草原型植被,木本植物主要有胡杨、柽柳、杞柳、白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盐爪爪、芦苇等。

3.2.6森林资源

XX旗林业用地面积576.7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1%。

其中有林地面积63万亩,疏林地面积10.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78.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8.2万亩,苗圃地面积0.1万亩,无林地面积346.9万亩。

森林覆被率为10.7%。

3.3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XX旗境内有9个苏木镇、2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苗圃和1个市属的乌拉山林场和5个国有农牧渔场。

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96万人,农村劳动力13.2万人,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6800元。

项目区交通便利,境内有包兰铁路、丹拉高速公路、110国道通过,基本上形成四通八达交通网络;通讯设施完善,程控电话和手机网络普及;电力与华北电网沟通,供电充足。

可为全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

3.4项目区现状

3.4.1采种基地位置

柠条采种基地位于大佘太镇东风村。

3.4.2自然地理概况

采种基地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和栗钙土。

植被属干旱草原型,木本植物主要有:

柠条、白茨、山榆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沙蒿、沙蓬等。

气候特点是:

冬长夏短、寒冷干燥、常年多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217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为2577.2毫米;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达37.9℃,最低气温为-36.5℃,年平均无霜期127天。

3.4.3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总人口4.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7万人,农村劳动力2.19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

3.4.4林业发展情况

3.4.4.1林业机构

采种基地由XX旗林业局管理、监督并负责实施。

旗林业局现有干部职工83人,其中:

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2人,助理工程师15人,林业技师6人,高级技术工人31人,初级工6人。

3.4.4.2森林资源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74.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8.04万亩,占总面积的56.2%。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29万亩,疏林地面积0.02万亩,灌木林地面积3.1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3.53万亩,无林地面积80.04万亩,森林覆被率为2.55%。

通过以上森林资源统计分析表明,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很贫乏,森林覆被率很低,很难发挥其生态防护作用,但无林地面积很大,尤其是沙荒地面积大。

因此,建立采种基地,扩大封育、飞播面积可以提高森林覆被率,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

第4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

4.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工程建设现状,立足于增加种子数量、提高种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良种使用率,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要求,通过引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将我旗采种基地建成高标准、高技术的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标准化种源基地,确保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4.2建设原则

4.2.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4.2.2坚持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科技成果,并将科技支撑贯穿于采种基地建设全过程的原则。

4.2.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4.2.4坚持科学性、超前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4.3建设目标

4.3.1建设依据

基地建设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木种子贮藏》、《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林木种子检验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

4.3.2建设目标

利用1年时间,建成高产、优质大白柠条采种基地0.4万亩,使种子质量、产量大幅度提高,种子品系达到全优。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1)种子产量目标:

以每亩大白柠条15公斤计算,0.4万亩大白柠条采种基地每年将采收6万公斤种子。

(2)种子加工调制目标:

适时采种,提高林种资源采收利用率和检测水平,缩短种子加工调制过程,改善林木贮存条件,严格净种消毒处理,实现机械化作业。

(3)种子质量目标:

新生产的种子全部机械精选,做到无杂、无劣、无病、无菌,达到Ⅰ级标准。

(4)经营管理目标:

种子经营全面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严格实行“两证一签”的管理办法。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基地址的选择

为了方便经营管理,采种基地规划一处基地址,基地址选择在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的大佘太镇东风村。

5.2项目建设内容

为了加快我旗采种基地建设,确保良种生产集约化,种子检验和加工工艺规范化,种子贮存和运输标准化,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现代化以及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科学化,就必须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实现采种基地的示范化建设。

5.2.1生产设备工程

为规范采种基地种子采集、加工、检验、贮存和运输等各道工序,需配备先进的种子生产设备。

采种机具1套,贮藏设备1套,防火设备1套,割灌机1台,病防设备1套和生产用车1台。

(1)采种机具

包括高枝剪、苫布、种子集运车、小型运输工具等。

(2)贮藏设备

包括温测湿仪、通风机、抽湿机、隔潮板、苫布等。

(3)防火设备

包括灭火机、灭火器、望远镜等。

(4)病防设备

包括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高射程喷雾机等。

5.2.2辅助工程

根据建设需要采种基地需安装防护栏8公里。

防护栏

对采种基地进行围栏封护,防止牲畜及人为破坏,网片选用镀锌钢丝网片,规格为WJ7—90—60,上层用刺丝封顶,立柱选用水泥钢筋混凝土立柱,规格为12×12×180厘米,立柱间距为10米,在拐弯处或中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顶柱,顶柱规格与立柱相同。

5.3采种基地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5.3.1补植:

对林木过分稀疏,没有达到合理采种林密度,需要补播补种。

采用人工穴状播种造林方式,播种造林株行距为两行一带,行距1米,带间距5米。

播种时间为春、雨季。

补植品系应与主选品种一样。

5.3.2抚育管理:

及时清除穴内杂草、松土、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生长。

待3—5年苗木成林后,林木覆盖度可达60%左右,产种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5.3.3采种基地高密度区疏伐:

目的在于改善母树营养面积、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增加结实量,提高种子品质,按照合理密度留优去劣,采取人工挖掘方法。

5.3.4平茬复壮:

对柠条要每隔4—6年进行平茬,使其生长旺盛,提高种子产量。

采取分区逐地块逐年轮换平茬法,按计划进行,不影响种子产量。

可采用割灌机于每年冬季进行平茬作业。

5.3.5病虫害防治:

林木病虫害是对采种基地的一大威胁,必须加强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治,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

5.3.6种子的采集:

关键是确定采摘时间和作业期限,一般情况下,为7月中、下旬。

采种方法采用人工手工作业法。

采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在采种前,根据当年的结果和劳动力情况,拿出采种计划,设置临时性的作业工地,进行随采随收,将收集到的种子迅速运到晒种台进行晾晒。

5.3.7种子调制:

柠条种子调制从荚果采收后开始。

工艺技术流程为:

晾晒→调制→净种→分级→质量检验→检斤→登记→贮藏

(1)晾晒:

主要是自然风干果荚,防止受雨霉变;

(2)种子调制:

主要包括脱粒、去皮等;

(3)净种:

风选清除所有杂质;

(4)分级:

按种子的饱满程度和色泽进行分级;

(5)种子质量检验:

包括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种子生活力、优良度、病虫害等检测;

(6)登记:

种子产地、品种和质量检验结果等内容;

(7)种子贮藏:

将种子放入种子库内进行恒温贮藏。

5.3.8建立技术档案:

(1)对种子结实量进行观察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2)对采种基地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抚育设计以及各次平茬、疏伐情况、用工和经营管理措施情况及时进行记录、整理、汇总、分析、复制分别存档,以备查用。

 

采种基地建设内容及规模表

序号

项目内容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种苗生产工程

1.1

森林管护

15000

1.2

森林防火

15000

1.3

病虫害防治

15000

1.4

补植

6000

1.5

抚育管理

15000

2

生产设备工程

2.1

采种机具

1

2.2

贮藏设备

1

2.3

防火设备

1

2.4

割灌机

1

2.5

病防设备

1

3

辅助工程

3.1

防护栏

公里

8

第6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6.1组织管理

6.1.1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需成立采种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林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担任和种苗站全体工作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生产基地。

办公室设在林业局种苗站,基地地址设在大佘太镇东风村,负责采种基地的组织、管理、协调等日常工作和生产。

本着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人尽其才的原则,采种基地共需工作人员1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科技人员2人,生产人员3人,护林员1人。

大量季节性用工根据用工性质,依照《劳动法》实行临时雇佣制度。

6.1.2经营管理

采种基地由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并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服务大局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6.2保障措施

6.2.1科技保障

工程建设要实行科技、生产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与科研成果,努力提高采种基地的科学管理水平。

3.2.2工程管理保障

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项目法人制等保障措施。

6.2.3种子质量管理保障

从种子的采购、贮藏、销售、运输、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实行经营许可证和质检证制度,建立健全依法管理种子的行政技术监督体系。

6.2.4资金保障

种苗资金封闭运行,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采取报帐制,同时加强审计、稽查工作。

6.2.5政策保障

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搞好种子生产与造林规划的衔接工作,保证造林有优良的种子供给。

第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依据

7.1.1《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

7.1.2林业部颂发的《林业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指标》、《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7.1.3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

7.1.4我旗现行市场价格

7.2投资概算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标准计算,采种基地建设总投资为7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8.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1.3%,其他费用6.5万元,占总投资的8.7%。

(详见附表)

在工程费用中,种子生产工程需投资28.9万元,占工程费用的38.5%;生产设备工程需投资26万元,占工程费用的34.7%;辅助工程需投资13.6万元,占工程费用的18.1%。

7.3资金来源

本项目具有公益型、社会性等特点,在资金投入上需国家财政作保障,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的80%,主要用于补植费、林分抚育费、防护栏费、作业设计费、科技支撑费、不可预见费;地方配套15万元,占总投资的20%,主要用于种子采种机具、贮藏设备、防火设备、割灌机、病防设备的购置费和工程管理费。

采种基地投资估算明细表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合计

75

1

工程费用

68.5

1.1

种子生产工程

28.9

1.1.1

森林管护

4000

5

2

1.1.2

森林防火

4000

2.5

1

1.1.3

病虫害防治费

4000

2.5

1

1.1.4

补植

6.5

籽种费

大白柠条

3000

15

4.5

人工种植费

1000

20

2

1.1.5

林分抚育

18.4

清除杂草、松土

4000

30

12

平茬复壮

4000

10

4

高密度疏伐

4000

6

2.4

1.2

生产设备工程

26

1.2.1

采种机具

1

100000

10

1.2.2

贮藏设备

1

100000

10

1.2.3

防火设备

1

20000

2

1.2.4

割灌机

1

20000

2

1.2.5

病防设备

1

20000

2

1.3

辅助工程

13.6

1.3.1

防护栏

13.6

网片

8000

4

3.2

刺丝

8000

2

1.6

绑丝

公斤

250

12

0.3

水泥柱

1000

25

2.5

安装费

8000

7.5

6

2

其他费用

6.5

2.1

工程管理费

3.75

2.2

作业设计费

4000

2.5

1

2.3

科技支撑费

4000

2.5

1

2.4

不可预见费

0.75

第8章效益分析

8.1生态效益分析

采种基础地建成,首先使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达到进一步改善,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风沙的危害;其次,可为我旗及周边旗县的退耕还林、天保、“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提供优质种子,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使全旗的森林覆被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改善,进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为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

8.2社会效益

8.2.1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随着采种基地的建成,种子质量和数量都能够满足生态工程的要求,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以畜牧业为主的各行各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8.2.2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引资范围。

采种基地的建成,加速了地区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招商引资范围,从而足进本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8.2.3繁荣地区经济,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

采种基地的建成,一方面将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岗位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另一方面,也可为推动和促进林木种子工作向现代化、标准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8.3经济效益

采种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产大白柠条种子6万公斤,每公斤按3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180万元,这将对我旗逐步建成林木种子培育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有利于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总之,采种基地建成后,生态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较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