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05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docx

初一上学期语文资料整理

1、走一步,再走一步

复习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书写造句解释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3、语段分析,训练阅读分析能力

重点知识研究: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2.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之中的“经验”指什么?

(答:

指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难点解析:

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

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

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

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

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

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总概括:

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

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主旨:

作者由一次小时候爬山的事,得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只有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巩固训练1.你能将下列广告词所运用的成语还原成原来的模样吗?

  ①衣店广告:

衣衣不舍()②鞋店广告:

望鞋欲穿()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嶙峋()头晕()眩目()②啜泣()茫茫()一堵()墙峭()壁耸()立  崩()土蓬()乱颤()  抖凝()视嘲()笑陡()峭动弹()摔()死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纳罕:

②小心翼翼:

③训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C.从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全校冒尖,而且是全班之首。

  5.《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

课文选自《》。

  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

  ⑦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6.将①②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7.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

  8.第④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

  

  9.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10.第⑨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

  11.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

请讲给你的同桌好吗?

        2、生命,生命

复习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书写造句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3、语段分析,训练阅读分析能力

重点知识研究:

1.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研究这个问题是一种辨析,经过辨析,理解就深刻了,就不至于囫仑吞枣了。

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一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之欲望。

从全文看,写的不是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一种理解不对,第二种理解才是对的。

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

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了的。

虽是无用的挣扎,也要挣扎,可见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

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小小的昆虫都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

(体会生命的意义)

瓜苗一例,从生命的诞生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

这粒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的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表”,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

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颂歌。

(体会生命的价值)

心脏的跳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

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

(要珍视生命、用生命奋斗)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有的人为人生如梦而消极悲观,有的人为生命短暂而及时行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则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了。

“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作者从小病魔缠身,所谓“勇敢地活下去”,具体地说,就是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2.说小瓜苗“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并不矛盾。

观察过墙角砖缝的小瓜苗,就知道这并不矛盾。

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总概括:

作者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整体把握:

作者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主旨:

作者通过三个事例,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巩固训练

1、我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

2、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呢?

3、前三段的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

这三个角度分别是:

(1)-------------------

(2)--------------------(3)个体生命存在的重要。

4、掌握下列生字

小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糟蹋庸碌应许闲暇内疚捋徒劳坠落

美文赏析生命

生命是一个有限的过程。

这个过程像流水一样,千回百转,起伏跌宕,反映着天空的日月星辰,反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

有些人虽然也是坎坷一生,却一直都在战战兢兢或恍恍惚惚之中。

好像只在一瞬之间,刚刚迈步就到了终点。

没有清醒的思索,没有主观的自强不息。

少数人一生“幸运”,占有祖上的余荫,或藉权势凌驾于众人之上,执掌生杀大权,作威作福,飞扬跋扈。

他们总以为自己的生命永远都不会结束,真的有“万寿无疆”,真的会“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往往在他自以为升腾于颠峰之上的时候,却像陷入阴河的湍流一样,猝然堕入地狱。

当然,并非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光辉灿烂的,也不是所有人的生命都有过巨大的创造。

但绝大部分人都像或大或小的星星一样,在自已从生到来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坐标上,用自己尽可能大的光亮和自己的方式照耀过我们共同的宇宙。

珍惜生命这一过程吧!

在这一有限的过程中,如果幸运,你还会得到无限……比如:

你能够找到发挥你聪明才智和力量的机会,甚至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从平庸到天才的升华。

你还可以用极大的激情和爱心去争取美好的友情、亲情。

即使有一万个不如意,你不是还在这个世界上以温柔的情愫留下过自己的脚印吗!

也许脚印很浅,甚至很快被风沙所掩盖。

那又有什么呢!

人生百态,不可遏制的欲望和千差万别的性情,加上诸多碰撞,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使得人世间热闹非凡。

听不完的歌谣,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戏剧……并非所有人都必须粉墨登台,冠盖龙袍,出将入相。

当一个热情或冷静的观众不是也很好吗?

如果白白地错过了,那可是枉自到世上来一遭了!

岁月匆匆,红尘有爱,珍惜每一份鲜活的生命吧!

生命是平凡的,但也是辉煌的,就像流星从湛蓝的天空划过,给沉寂的世界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3在山的那边

复习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书写造句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难点集锦: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总概括: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是指人们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起初往往估计不足,一旦经过努力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为失望;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多次。

诗人告诫人们,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品味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主旨:

作者通过以大海比喻理想的境界、以重重的山比喻困难,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只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终会实现。

生命的意义

复习目标:

1、体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重难点回顾

课文渲染了两种不同的气氛。

一种是肃杀的,街道是“冷冷清清的”,监狱是“阴森森的”,广场是“空寂的”,小镇的尽头是“阴郁而冷清的”。

这是白匪严重破坏后留下的痕迹和创伤。

另一种气氛是充满生机的,欣欣向荣的。

“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双重的环境描写,显示了烈士的生命意义,为下文保尔凭吊烈士时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文学常识、生字词掌握

1、课文节选自,作者是国作家。

2、注音

如茵踱着步子栅栏岔路幽思

碌碌无为

3、背诵默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一段。

4、默写《在山的那边》

5童趣

复习目标执笔人:

班级姓名

1、识记重点词语含义

2、熟练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全文解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

以下分述。

其一:

“鹤唳云端”的图景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其二:

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庞然大物”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驱之别院”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主旨:

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情,紧紧围绕一个“趣”字,选取三个典型事例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课后练习:

解释词语:

1.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6)驱(赶、驱逐)之别院

2.

(1)明察秋毫(能够细致地观察到微小的东西)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一)阅读文言文《童趣》完成10~13题。

(1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

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从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方出神()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2、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哪两件趣事?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3分)

13、一种平常景物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你在童年时代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请选择印象最深的“童趣”,将它简要地写出来,50字左右。

(3分)

名著阅读:

相信同学们都读过《水浒传》,请仿照例句,写出书中任意一个人物的绰号以及他的故事。

(句式不必对偶)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

仿写:

6论语十则

复习目标执笔人:

班级姓名

1、背诵默写《论语》十则

2、识记解释

一、问题研究(分则解释: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

孔子说:

“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么?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么?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

孔子说:

“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

孔子说: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出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生命,不也很重大么?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么?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

主旨:

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了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则讲了学习方法,谈到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问上不可不懂装懂。

第六则也是将学习态度的,重在说明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的短处来自我反省。

第七则讲了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

第九则强调人的品质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

第十则讲到了人的处世方法,要求人们要做到仁爱待人,要推己及人。

巩固训练: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交而不信(      )

传不习乎(      )是知也(      )

3、用原文回答。

(4分)

(1)孔子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论述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

5、《论语》中表达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名句是:

6、《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名句是

7、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根据下面外貌描写的特点,把人名和书名都写在横线上。

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长着红头发、一只胳膊因残废而垂在胸前,妈妈以卖菜为生的孩子。

人名_______________书名______________

重点字:

表修饰:

冲烟而飞鸣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表承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故又名鬼市云:

所以、因此

而表顺接:

学而时习之故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缘故

(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旧的、原来的

表因果:

道渴而死问其故:

缘故、原因

本课成语: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

《风筝》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训练阅读分析能力。

文章中心: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

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