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066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7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家村旧城改造工程项目测量施工方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9.3、结构标高检查及全高的控制18

10.装饰与设备安装测量18

10.1、轴线投测18

10.2、标高控制18

11.基坑监测18

11.1、监测目的18

11.2、监测内容19

11.3、监测点的布设19

11.4、监测周期及频率19

12.建筑物沉降观测20

12.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20

12.2、沉降观测及沉降量分析21

13.质量保证措施22

13.1、评定标准22

13.2、质量过程控制22

14、安全管理24

15.安全文明施工25

16.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25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

本工程的结施和建施图以及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合同。

1.2、主要规范、标准

1)《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2);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4)《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10);

5)《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13);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工程概况

2.1、场地概况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东至环城东路,南至拓东路,西至白塔路,北至东风东路,基地呈不规则形状,原始地形北高南低,地势较为平坦。

2.2、工程概况

本工程用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1879.79㎡。

其中地块2#的用地面积为13111.00㎡,地块4#用地的面积为19647.20㎡,地块5#的用地面积为9121.59㎡。

地块2#为商业金融用地,地块4#为居住兼商业用地,地块5#为居住兼商业用地。

此单位工程为地块5#,是一综合性群体性建筑,由两幢超高层塔楼6#和7#住宅及一栋多层裙楼建筑组成,地下三层连通形成一整体。

地下室负三层底板相对建筑(±

0.00)为-14.9M,超高层6#塔楼相对建筑(±

0.00)为138.9M。

3.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3.1、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设测量工长1名,负责测设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以及测量技术资料的编制;

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

测量放线工2名负责具体现场操作,在本工程测量放线操作的人员须具有测量放线工作经验,具有测量放线岗位证书。

3.2、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如表3-1所示:

设备配置表3-1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1

中纬ZTS602LR全站仪

2mm+2ppm

1台

工程控制定位、轴线放样

2

AL332-1型水准仪

1mm

标高控制

3

TDJ-2经纬仪

2″

轴线投测

4

AL15-32自动安平水准仪

2mm

2台

标高抄测

5

50m钢尺

4把

施工放样、高程竖向传递

6

对讲机

\

4部

通讯联络

7

LeicaZL激光铅直仪

1/200000

内控点竖向传递

3.3、测量放线准则

参加放线、验线人员必须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以长定短、以精定粗的工作程序;

严格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

运用简洁科学的施测方法,准确及时的做好施工测量记录,并组织自检互检做好报验工作。

4.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5)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并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

6)根据现场需要,布设平面导线控制点和高程导线控制点。

7)制定测设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8)准备好测量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50m钢卷尺、5m钢卷尺、8磅锤、羊角锤、红油漆、毛笔、红蓝铅笔、墨斗、墨汁、15mm水泥钉、50mm水泥钉、铁锹、木桩等)。

5.场区内导线点的布设

业主提供了EF311、EF312两个定位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同体,测量等级为三等导线坐标点及三等导线水准点,位于环城东路人行道上,与工地场区隔街相望,环城东路车流量较大,最近的点位距场区5#地块约300米,考虑到施工现场需求,所以我项目部在场区内布设A1、A2、A3、A4、四个导线点,并且导线点两两通视,平面坐标与高程同体,测量等级与定位点等级相同。

5.1、场区内导线点布设原则和要求

1)导线点的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尽量布置在场区围墙或围栏边1米的位置,并且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

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

2)导线点的制作是混凝土加预埋件,平面坐标和高程同体可用,如图5-1所示。

导线点埋设应稳固坚实,浇筑完成后应养护达到14天以上。

图5-1平面坐标和高程同体导线点(单位为:

mm)

3)导线点的保护方法:

首先以桩位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m、高0.3m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外侧用砂浆抹平,如图5-2所示,需要时用钢管脚手架搭设围护。

图5-1导线点保护方法

4)导线点的平面控制测设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表5-3为平面控制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本工程测设等级为三等。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3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秒)

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秒级仪器

2秒级仪器

6秒级仪器

三等

14

1.8

20

1/150000

10

3.6

≦1/55000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5)高程控制导线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闭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表5-4所示。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表5-4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

(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

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

(mm)

≤50

AL332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1000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5-5式计算:

MW=

(5-5)

式中M—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5.2、场区内导线点的测设

1)业主提供了EF311、EF312两个定位点,EF311、EF312平面位置及高程:

(EF311:

X=2571768.090Y=889138.319H=1892.394m,EF312:

X=2571610.009Y=889137.861H=1892.992m)。

利用TopconGTS-332N全站仪进行距离、角度复测,是否符合规范及点位限差要求,采用AL332-1型水准仪对水准点进行高差复测,是否符合规范及高程限差要求,检查如果不符合限差要求,应该报告业主单位进行点位及高程校正。

2)使用TopconGTS-332N全站仪以EF311为起点测设一条闭合线路,如图5-4所示,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测角,边长采用两测回测边,经计算导线合格后,导线成果可用。

图5-4场区内导线示意图

3)采用AL332-1型水准仪以EF311为起点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高程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并作平差处理后水准导线点可用。

4)为防止导线点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和沉降,除了在场区采取保护措施而外,还必须每半个月对导线点进行复测。

0.000)以下结构施工放线

6.1、平面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基坑开挖完成后,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平面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如下:

1)计算建筑物主轴线交点坐标,利用TopconGTS-332N全站仪,测站定向方法架设,并采用极坐标放样的形式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其引测到基础开挖线以外安全的地方并加以保护,作为场区外控轴线控制网。

6#、7#楼工程可将主轴线:

1、14、A、N轴偏1m线作为主轴控制线,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基坑外硬化地面弹上墨线并用红油漆三角做好标识,如图6-1所示。

图6-1主轴控制标识示例

2)本工程由两幢超高层塔楼及一栋多层裙楼建筑组成,地下三层连通形成一整体,地下室为多边几何形状,场区内把塔楼、裙楼的主轴线都作外控制线,形成由多条外控制线组成的平面轴线控制网,本工程我项目部平面轴线控制网等级定位为一级,地下室多边几何形状如果做主轴线外控法,工程量大,不利操作,所以本工程纯地下室部分单独建立施工坐标系,利用直角坐标放样,每完成一层,放样一次,直接放出各条轴线,再根据轴线分出墙柱边线。

平面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5-3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指标表表5-3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

9

1/24000

二级

1/15000

三级

24

1/8000

3)平面轴线控制网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要求每半个月复测一次;

如有变动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真实,签字齐全,具有可追诉性。

6.2、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1)±

0.000以下结构施工采用外控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

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

2mm。

2)待垫层、底板砼浇筑完成后,根据基坑边上的平面轴线控制网,将TDJ-2经纬仪架设在外轴控制线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外控轴线点,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作业层面上,作角度、距离的几何尺寸校核。

3)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作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的依据如图6-2所示。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图6-2细部线放样示例

4)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表6-3所示。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表表6-3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角中误差()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钢筋混凝土

结构、高度100~150m

1/20000

6mm

5)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体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体、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m线或结构1m线。

(1m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6)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7)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

5mm;

细部线施工放线要求应满足表6-4精度要求:

细部线施工放线允许偏差值表6-4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30<L(B)≤60

60<L(B)≤90

15

90<L(B)

0.000)以下结构施工标高抄测

7.1、

场区内高程导线点的检查

在向基坑内引测施工水准点时,首先联测场区内高程导线点,以判断场区内高程导线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施工水准点。

7.2、基坑内施工水准点的引测

1)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使用“三角高程测量”把标高控制点精确传递至基坑底,必须正确测设,在基坑操作层引测三个施工水准点。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三点的闭合差不得超过3mm,基准点可设在护坡的立面位置,首先用Φ20螺纹钢筋最少锚入护壁1米,外露10公分并用磨光机把上口螺纹磨去并打磨平整,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如图7-1所示。

图7-1基坑施工水准点

基坑“三角高程测量”标高投测示意如图7-2所示。

图7-2基坑标高传递示意

2)地下室首层竖向结构砼施工完毕后,将结构+1.000m引测至混凝土面(上下层贯通部位-如楼梯间、电梯井、外墙),闭合取中后弹上墨线并用红漆标识,注明标高值,以上各层施工时沿此部位逐层向上传递。

3)当传递至±

0.000时,闭合场区高程导线点,比对楼体沉降对标高的影响,若较差值表明标高传递未受其影响,则作平差调整,组成地上部分准确的高程控制网。

7.3、作业层砼浇筑的平整度控制

1)控制楼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应在每层楼板浇筑前,在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水平线,用红色油漆作标记,如图7-3和图7-4所示,如果跨度大于5米的,在两跨中间位置加设一根竖向钢筋作为标高抄测使用,根部焊接,结构浇筑完后割除并作修补。

图9-4抄测示例图9-5抄测作业

2)平整度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混凝土班组必须牵线控制混凝土面的平整,每跨的柱子间作横、纵、对角牵线控制,每次牵线至少用卷尺测量三次来控制,两柱的端头和中间位置必须测量,及时补料或弃料;

如图7-5所示,收面时用水平尺检验,值班工长必须督促到位,平整度控制值小于:

5mm。

图7-5砼浇筑标高控制

0.000)以上结构施工放线

结构施工到±

0.000以后,原有外控轴线控制线被遮挡,无法通视,为方便施工,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

0.000以上部位的施工。

8.1、内控点的建立

1)待塔楼和裙楼0.000m标高砼浇筑完毕后,将原有主轴控制线投测到0.000m标高砼面上,经角度、距离校核后在砼面上弹出墨线。

仔细放出塔楼和裙楼首层主轴线,并放出内控轴线形成十字交叉线,并在交叉点上埋设钢钉加以保护,经检查验收后,作为竖向主控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和本工程住宅楼结构,每栋楼布设4个内控点,每5层转一次点。

以6#楼为例,A轴和N轴内偏2000mm,1轴和14轴内偏1000mm,四条轴线组成闭合矩形状,并且交有四个交点,如图8-1所示。

图8-1内控点布设

2)内控点上层相对的位置逐层预留放线洞口,呈梯形体状,上口尺寸为:

200mm×

200mm、下口尺寸为:

150mm×

150mm如图8-2所示,要求必须逐层通视,用以以后楼层放线投射激光。

图8-2预留放线洞口

8.2、轴线的测量控制

1)轴线的竖向投测

(1)竖向投测前,应对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2)轴线竖向控制点的投测,采用瑞士徕卡仪器公司的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该仪器精度高,投点精度1/200000,投测示意如图8-3。

图8-3激光铅直仪投测示意图

(3)内控点投测至施工层后,分别连接各点组成闭合矩形,架设TDJ-2经纬仪以一点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外一点,检查控制线是否铅直或垂直,允许误差值为:

12,并且长宽是否准确,允许误差值为:

3mm。

2)施工层测量放线

待施工层矩形控制线准确布置完成后,再测放出各条轴线,并以其为准,放出墙、柱、梁、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及控制线。

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8-4要求。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表8-4

项目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30m<L≤60m

60m<L≤90m

90m<L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8.3、建筑物外墙面垂直度检查控制

本工程6#楼和7#楼外墙轴线距外墙面100mm,完成每层的结构外墙拆模后,把各层板面上所放出的外墙轴线用墨线连接,如图8-5所示,在每栋的外墙面上形成8条贯通线,使用TDJ-2经纬仪检查贯通线是否铅直,累计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或等于:

H/1000mm及30mm。

本工程20mm作为报警值,若超过报警值应复查所投引轴线并作纠偏处理。

图8-5外墙垂直线

0.000)以上结构施工标高抄测

9.1、高程传递

依据场区内高程导线点A1、A2、A3、A4以及地下室高程控制网,测定楼体沉降对标高影响值,为确保整体标高施测精度,结合地下部分传递上来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在首层柱角、电梯井墙面测设+1.000m结构水平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标高控制基准,如图9-1所示,点位误差不大于±

2mm;

以上各层施工时首先采用AL332-1水准仪将标高基准线引测到便于向上传递处,然后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竖直量测,测设高程控制点,操作方法如图9-2所示。

钢尺量测时须加温差、拉力、尺长改正。

沿立面向上垂直丈量传递至施工层,并在施工层至少作三个基准点位,水准仪闭合取中后对施工层进行精确抄平。

图9-1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图9-2高程竖向传递

9.2、作业层抄平

首先校测传递至作业层的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后进行精确抄平,抄测点为结构层竖向钢筋结构标高+0.500m,并用红色油漆标示,抄测完成后应闭合初始后视点,允许误差为±

项目

每层

(H)

H≤30m

30m<H≤60m

60m<H≤90m

90m<H≤120m

120m<H

30

以上工作完成后,组织放线人员、质量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提请监理单位验线,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应满足表9-3,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施工。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值表9-3

9.3、结构标高检查及全高的控制

基准标高线固定以后,每施工一层都用钢尺从基准线引测,随楼层的增高引测工作越来越困难,并且钢尺不铅直等因素造成引测误差增大;

因此本工程每五层做一次基准标高线转点,转点时先用钢尺量测,再用三角高程测量校正,每次转点误差控制在±

3mm之内,以保证建筑物全高的精确性。

10.装饰与设备安装测量

10.1、轴线投测

1)将结构施工期间投测的轴线引测到便于保存的地方,用红油漆标出轴线号并作好标记,作为装修阶段轴线引测基准。

2)根据轴线在各房间或部位的地面、顶棚及四面墙上,放出十字形。

10.2、标高控制

1)在结构施工期间,竖向结构拆模后将结构+1.000m线抄测到便于保存的地方,用红油漆标出标高数值并作好标记,作为装修阶段标高引测基准。

2)根据结构+1.000m线在各房间四面墙上测放出装修用标高控制线作为装修标高控制依据。

11.基坑监测

11.1、监测目的

由于地质条件、载荷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

所以,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十分必要。

通过监测工作,达到以下目的:

Ø

为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期间及运行初期的工程安全提供必要的评估资料;

作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为优化施工方案的依据;

为验证理论提供比对数据;

为工程诉讼提供依据;

掌握区域性施工特征。

11.2、监测内容

通过监测项目的合理设置,基础工程施工阶段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周围地下管线及基础工程本身的安全。

根据招标文件内的技术要求,在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测:

围护桩压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围护墙体测斜

11.3、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5#地块现场三面的基坑围护,全长约200米,每隔20米在围护桩顶设置一个观测点如图11-1所示。

观测点应从围护桩浇筑后14天且在基坑土方开挖前进行第一次观测,观测内容是点位坐标(使用TopconGTS-332N全站仪)和点高程(使用AL332-1型水准仪),并认真做好记录;

水平位移累计达到±

20mm作为报警值,点高程沉降累积量达到±

20mm作为报警值,当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取基坑围护措施;

围护墙体主要采用观察法,观察是否出现墙体开裂或渗水状况,我项目部设专业安全员要求每天巡视并作记录。

图11-1监测桩

11.4、监测周期及频率

依据施工工况,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频次按下表12-1进行。

监测频度设置一览表表12-1

施工阶段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挖土至砼底板浇筑结束

全部监测项目

每2天1次

地下施工至±

0.000

每3天1次

12.建筑物沉降观测

12.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根据本工程塔楼设计要求,在6#、7#塔楼首层的角部、荷载集中的结构剪力墙上,能够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塔楼每栋设置八个观测点,如图12-1所示,埋设点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2)沉降观测点预埋相对室外覆土设计标高+0.200M处,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