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081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机智能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随着电磁转矩变化的关系称为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即:

n=f(M),将Ia=M/(CMφ)代入n=[U-Ia(Ra+R1)]/Ceφ则可得:

n=U/Ceφ-I-Ia(Ra+R1)/Ceφ=U/Ceφ-(Ra+R1)M/CeCmφ2=n0-KM(K为常数)

可见,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转速n与机电电磁转矩M是线性关系,其机械特性为一条直线。

并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分为固有机械特性和人工机械特性。

当U=UN,If=IfN电枢回路内不串外中电阻,所测得的n=f(M)关系曲线为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

而当上述任一条件改变时所测得的n=f(M)关系曲线称为直流电动机的人工机械特性。

3、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由n=[U-Ia(Ra+R1)]/Ceφ可知,为了达到调速目的,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1)改变施加在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端电压U;

(2)改变励磁电流来改变磁通φ;

(3)改变串接在电枢回路中的电阻R1。

五、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

序号

型号(天煌)

型号(天科)

名称

数量

1

DD03

DQ03-1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

1台

2

DJ23

DQ19

校正直流测功机

3

DJ15

DQ09

直流并励电动机

4

D31

D22-1

直流电压、毫安、电流表

2件

5

D42

DQ27

三相可调电阻器

1件

6

D44

DQ26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

7

D51

DQ31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天煌:

D31、D42、D51、D31、D44

(天科:

D22-1、DQ27、DQ31、D22-1、DQ26)

3、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按图2-1接线。

校正直流测功机MG按他励发电机连接,在此作为直流电动机M的负载,用于测量电动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

Rf1选用D44(DQ27)的1800Ω阻值。

Rf2选用D42(DQ27)的900Ω串联900Ω共1800Ω阻值。

R1用D44(DQ26)的180Ω阻值。

R2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再加900Ω并联900Ω共2250Ω阻值(或者DQ27的900Ω串联900Ω再加DQ26中4只90Ω串联共2160Ω阻值)。

 

图2-1直流并励电动机接线图

2)将直流并励电动机M的磁场调节电阻Rf1调至最小值,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调至最大值(满磁通,低电枢电流起动),接通控制屏下边右方的电枢电源开关使其起动,其旋转方向应符合转速表正向旋转的要求。

3)M起动正常后,将其电枢串联电阻R1调至零,调节电枢电源的电压为220V,调节校正直流测功机的励磁电流If2为校正值(100mA),再调节其负载电阻R2和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f1,使电动机达到额定值:

U=UN,I=IN,n=nN。

此时M的励磁电流If即为额定励磁电流IfN。

4)保持U=UN,If=IfN,If2为校正值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减小电动机负载电流。

测取电动机电枢输入电流Ia,转速n和校正电机的负载电流IF(由校正曲线查出电动机输出对应转矩T2)。

共取数据9-10组,记录于表2-1中。

表2-1U=UN=VIf=IfN=mAIf2=mA

Ia(A)

n(r/min)

IF(A)

T2(N·

m)

P2(W)

P1(W)

η(%)

Δn(%)

4、调速特性

(1)改变电枢端电压的调速

1)直流电动机M运行后,将电阻R1调至零,I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负载电阻R2、电枢电压及磁场电阻Rf1,使M的U=UN,I=0.5IN,If=IfN记下此时MG的IF值。

2)保持此时的IF值(即T2值)和If=IfN不变,逐次增加R1的阻值,降低电枢两端的电压Ua,使R1从零调至最大值,每次测取电动机的端电压Ua,转速n和电枢电流Ia。

3)共取数据8-9组,记录于表2-2中

表2-2If=IfN=mAT2=N·

m

Ua(V)

(2)改变励磁电流的调速

1)直流电动机运行后,将M的电枢串联电阻R1和磁场调节电阻Rf1调至零,将MG的磁场调节电阻I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M的电枢电源调压旋钮和MG的负载,使电动机M的U=UN,I=0.5IN记下此时的IF值。

2)保持此时MG的IF值(T2值)和M的U=UN不变,逐次增加磁场电阻阻值:

直至n=1.3nN,每次测取电动机的n、If和Ia。

共取7-8组记录于表2-3中。

表2-3U=UN=VT2=N·

If(mA)

六、实验报告

1、由表2-1计算出P2和η,并给出n、T2、η=f(Ia)及n=f(T2)的特性曲线。

电动机输出功率:

P2=0.105nT2

式中输出转矩T2的单位为N.m(由If2及IF值,从校正曲线T2=f(IF)查得),转速n的单位为r/min。

电动机输入功率:

P1=UI

输入电流:

I=Ia+IfN

电动机效率:

由工作特性求出转速变化率:

2、绘出并励电动机调速特性曲线n=f(Ua)和n=f(If)。

分析在恒转矩负载时两种调速的电枢电流变化规律以及两种调速方法的优缺点。

七、思考题

1、并励电动机的速率特性n=f(Ia)为什么是略微下降?

是否会出现上翘现象?

为什么?

上翘的速率特性对电动机运行有何影响?

2、当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和励磁电流不变时,减小电枢端电压,为什么会引起电动机转速降低?

3、当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和电枢端电压不变时,减小励磁电流会引起转速的升高,为什么?

4、并励电动机在负载运行中,当磁场回路断线时是否一定会出现“飞车”?

实验三、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三相变压器的极性。

2、掌握用实验方法判别变压器的联接组。

1、联接组的定义。

为什么要研究联接组。

国家规定的标准联接组有哪几种。

2、如何把Y/Y-12联接组改成Y/Y-6联接组以及把Y/Δ-11改为Y/Δ-5联接组。

1、测定极性

2、连接并判定以下联接组

(1)Y/Y-12

(2)Y/Y-6

(3)Y/Δ-11

(4)Y/Δ-5

四、实验原理

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知道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联结方式和一、二次绕组的对应的线电势之间的相位关系,联接组别就是表征上述相位差的一种标志。

1、三相变压器和单相变压器一样,每组绕组也是由原边(高压端)绕组和副边(低压)绕组构成,一般高压绕组的匝数多,线径细;

低压绕组的匝数少,线径粗。

因而高压绕组的电阻大于低压绕组的电阻,因此,通过测量绕组的电阻,就可确定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

变压器的原、副边绕圈被同一主磁能φ所交链,当φ交变时,在原、副边线圈中感应的电势有一定极性关系,即任一瞬间,一个线圈的某一端点电位为正(或负)时,另一个线圈必有一个相应的端点,其电位也是正(或负)的,这两个对应的端点称为同极性端,常用“·

”、“*”标出。

对于三相变压器,除了每相的原、副边绕组存在同极性端外,原或副边各相绕组之间也存在着同极性端,

2、三相变压器的三相绕组有多种接法,最常用的是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1)星形接法它是把三相绕组的末端X、Y、Z(或x、y、z)连在一起,而把它们的首端A、B、C(或a、b、c)引出来。

当有中点引出线时,记为Y0。

(2)三角形接法三角形接法有两种:

一种按a-x-b-y-c-z-a的顺序接;

另一种按a-y-b-z-c-x-a的顺序连接。

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别是用一次侧与二次侧线电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表示的,它不仅与绕组的绕向和首端标记有关,而且还与三相绕组的连接方法有关。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副边电动势的相位关系,常采用所谓时钟表示法,即把高压绕组的线电势(或电压)相量作为时钟的长针并指向12点,相应低压绕组的线电势(或电压)相量作为时钟的短针,其所指的数字作为三相变压器联接组的标号

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首端标记与同极性是否一致;

(2)三相绕组之间的联接法。

前者决定了原边,副边同一相的相位关系(同相或反相),后者决定了构成三相原、副边电动势相位图,据此便可确定线电压的相位差。

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标号有许多种,为了制造和并联运行方便,我国规定了一些标准联接组别,标准联接组别有:

Y/Y0-12,Y/△-11,Y/△-1,Y0/Y-12及Y/Y-12五种,前三种最常用。

五、实验方法

型号

D33

交流电压表

D32

交流电流表

D34-3

单三相智能功率、功率因数表

DJ12

三相芯式变压器

波形测试,开关板

2、屏上排列顺序

D33、D32、D34-3、DJ12、DJ11、D51

3、测定极性

(1)测定相间极性

被测变压器选用三相芯式变压器DJ12,用其中高压和低压两组绕组,额定容量PN=152/152W,UN=220/55V,IN=0.4/1.6A,Y/Y接法。

测得阻值大的为高压绕组,用A、B、C、X、Y、Z标记。

低压绕组标记用a、b、c、x、y、z。

1)按图3-1接线。

A、X接电源的U、V两端子,Y、Z短接。

2)接通交流电源,在绕组A、X间施加约50%UN的电压。

3)用电压表测出电压UBY、UCZ、UBC,若UBC=│UBY-UCZ│,则首末端标记正确;

若UBC=│UBY+UCZ│,则标记不对。

须将B、C两相任一相绕组的首末端标记对调。

4)用同样方法,将B、C两相中的任一相施加电压,另外两相末端相联,定出每相首、末端正确的标记。

3-1测定相间极性接线图

(2)测定原、副方极性

图3-2测定原、副方极性接线图

1)暂时标出三相低压绕组的标记a、b、c、x、y、z,然后按图3-2接线,原、副方中点用导线相连。

2)高压三相绕组施加约50%的额定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UAX、UBY、UCZ、Uax、Uby、Ucz、UAa、UBb、UCc,若UAa=UAx-Uax,则A相高、低压绕组同相,并且首端A与a端点为同极性。

若UAa=UAX+Uax,则A与a端点为异极性。

3)用同样的方法判别出B、b、C、c两相原、副方的极性。

4)高低压三相绕组的极性确定后,根据要求连接出不同的联接组。

4、检验联接组

(1)Y/Y-12

图3-3Y/Y-12联接组

(α)接线图(b)电势相量图

按图3-3接线。

A、a两端点用导线联接,在高压方施加三相对称的额定电压,测出UAB、Uab、UBb、UCc及UBc,将数据记录于表3-1中。

表3-1

实验数据

计算数据

UAB

(V)

Uab

UBb

UCc

UBc

根据Y/Y-12联接组的电势相量图可知:

为线电压之比

若用两式计算出的电压UBb,UCc,UBc的数值与实验测取的数值相同,则表示绕组连接正确,属Y/Y-12联接组。

图3-4Y/Y-6联接组

将Y/Y-12联接组的副方绕组首、末端标记对调,A、a两点用导线相联,如图3-4所示。

按前面方法测出电压UAB、Uab、UBb、UCc及UBc,将数据记录于表3-2中。

表3-2

根据Y/Y-6联接组的电势相量图可得

若由上两式计算出电压UBb、UCc、UBc的数值与实测相同,则绕组连接正确,属于Y/Y-6联接组。

(3)Y/△-11

按图3-5接线。

A、a两端点用导线相连,高压方施加对称额定电压,测取UAB、Uab、UBb、UCc及UBc,将数据记录于表3-3中

图3-5Y/Δ-11联接组

表3-3

根据Y/Δ-11联接组的电势相量可得

若由上式计算出的电压UBb、UCc、UBc的数值与实测值相同,则绕组连接正确,属Y/Δ-11联接组。

将Y/Δ-11联接组的副方绕组首、末端的标记对调,如图3-6所示。

实验方法同前,测取UAB、Uab、UBb、UCc和UBc,将数据记录于表3-4中。

图3-6Y/Δ-5联接组

表3-4

根据Y/Δ-5联接组的电势相量图可得

若由上式计算出的电压UBb、UCc、UBc的数值与实测相同,则绕组联接正确,属于Y/Δ-5联接组。

1、计算出不同联接组的UBb、UCc、UBc的数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判别绕组连接是否正确。

七、附录

变压器联接组校核公式

(设

组别

UBb=UCc

UBc/UBb

12

>

=1

<

8

9

10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