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91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标准化资料.docx

测量标准化资料

工程标准化测量资料目录

阶段

施工方资料

监理方资料

内容

抽检

频率

实施

对象

施工准备阶段

1

施工测量方案

审查,并编写测量细则

100%

监理部

2

基坑边坡、大堤或重要的建/构筑物结构变形观测方案

审查,检查观测点(线)设置

100%

监理部

3

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

审查,监理仪器检定证书归档

100%

监理部

4

首级控制网的验收

首级控制网移交

100%

测试中心

5

施工控制网的报验

施工控制网复核

100%

测试中心

6

桩位坐标计算、逐桩坐标、高程计算等

复算审查

100%

监理部

施工阶段

7

桥桩桩位、深搅桩的边线或轴线放样

桩位放样复核

20%

监理部☆

8

桥梁现浇结构模板

模板轴线、高程复核

20%

监理部☆

9

道路原地面测量(与设计不符时)

联系相关单位共同测量

100%

监理部

10

道路中心线坐标放样

放样复核

100%

测试中心

11

道路结构层标高

按结构分层进行抽检复核

20%

监理部

测试中心

12

给水、排水等主要管道轴线、井位控制桩测量放样

轴线、高程控制桩放样复核

100%

监理部

13

施工阶段控制点的复核

首次和阶段性复查每半年一次(复杂工程多方定期联测)

20%

监理部

14

基坑边坡、大堤或重要的建/构筑物结构变形观测

首次观测和阶段性观测

100%

监理部

验收

15

竣工测量验收

道路、桥梁、河道、大堤等工程的轴线、高程测量验收

100%

测试中心

注:

公司测试中心对打“☆”的测量工作进行首件复核。

建/构筑物参照工民建框架执行。

1、测量施工方案内容包括: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工程概况、技术方案、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测量系统布置图等。

监理着重对方案的针对性、保证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按公司统一模板编制监理测量细则。

2、变形观测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方案(监测方法、仪器设备配备、观测频次、监测点(断面)布置图、数据整理)等。

监理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3、仪器设备主要包括GPS、全站仪、水准仪,常规测量仪器每年检定一次(新仪器也应有检定证书),填报施《设备报验单》,监理检查报告中的仪器精度与时效性。

4、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监理应督促其提供完整的测量技术报告,且精度等级和线形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和施工要求。

监理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形成《工程控制(水准)点移交记录表》及附件,移交给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组织验收,填报《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及《工程测量控制点验收记录》交监理。

5、施工控制网由施工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满足现场测量放样的需要为原则,选择通视条件良好、地基稳固的位置布设。

自检合格后填报《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水准观测成果计算表》、《导线计算表》、《坐标对照表》等资料。

如采用GPS测量,应附有相关的平差计算表。

监理据此进行复测,并形成独立的复核资料。

6、高程计算,对推算出的高程点、坐标点应报予监理确认,方便后期施工放样和测量验收,并能够及时与设计数据进行比对。

7、桩位放样分批次报监理测量验收,并填报《施工放样报验单》,附件内容应有:

施工放样部位简图、施工放样验收记录等。

监理以不低于20%的频率进行抽检,形成抽检记录。

并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对成桩的桩位按20%的频率进行复核,形成《高程检测记录表》、《平面位置检测记录表》。

深搅桩等地基处理类的,监理应复测处理范围的边角点。

8、现浇结构模板,在钢筋绑扎前,将底模的放样结果报监理验收,并填报《施工放样报验单》,附件内容应有:

施工放样部位简图、施工放样验收记录。

监理以不低于20%的频率进行抽检,形成抽检记录。

并在浇注完成后,以不低于20%的频率对现浇结构成品的轴线或角点进行复核,形成《高程检测记录表》、《平面位置检测记录表》。

9、道路原地面标高,由施工方进行测量,若与设计图纸不符或缺少数据时,报监理联系相关单位共同测量,并由各方在原始记录上签字确认。

10、道路中线放样,路基施工前的测量放样,填报《施工放样报验单》。

监理复核后,形成检《平面位置检测记录表》。

11、道路结构层标高,施工方完成自检后报监理测量验收,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公司测试中心组织抽查,形成《道路工程标高监理复测记录表》。

12、给排水工程,主要报验管道安装控制线,控制线的布设应满足安装需要。

监理对控制线进行复核,并对安装后的管内底标高和轴线进行测量验收,验收结果填写在工序资料中。

13、施工阶段控制点的复核,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核,在打桩或井点降水等对控制点有可能形成扰动的期间,应增加复核频率。

对于停工时间较长的项目,复工后亦应进行控制点的校核。

对于规模较大、工期较长、多个标段发包的复杂工程应定期组织多方联测。

14、变形观测,有观测要求的按设计要求进行,阶段性的形成《沉降和位移观测汇总表》,包括监测网布置图、计算成果、变形的有关曲线图、观测分析资料等。

监理可采用独立观测或旁站观测的方法进行,并形成资料。

15、竣工测量验收,包括道路、大堤、河道等项目的中心线位置,面层标高,边坡坡比等。

监理进行复测。

 

工程

施工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编号

工程控制(水准)点移交记录表

致:

(施工单位)

根据合同有关规定,现将工程控制(水准)点设计坐标(     坐标系)及高

程(     高程系)作如下移交,请依据本记录进行验收和施工测量放线工作。

 

平面图示及说明:

 

 

附件:

1、交桩记录表;

2、交桩说明;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项目技术负责人意见: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日期:

本表一式三份,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一份。

点号

坐标

高程

等级

备注

X

Y

建设单位:

(盖章)

经办人:

日期:

 勘察、设计单位:

(盖章)

经办人:

日期:

 

监理单位:

(盖章)

经办人:

日期:

交桩记录表

 

工程测量控制点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

验收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验收内容

放样资料及依据

放样说明

1:

坐标系统:

2:

高程系统:

放样值(cm)

点号

x

y

h

复测值(cm)

点号

x

y

h

误差值(cm)

点号

Δx

Δy

Δh

验收意见

 

建设单位代表

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测量负责人

水准观测成果计算表

水准路线:

序号

点名

往测高差(m)

返测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差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距离(m)

高程(m)

简述

fh=Σhi=

ΣD=

fh容=

fh<fh容符合精度要求

 

 

 

计算:

技术负责人

复核:

工程名称:

附合导线计算表

工程名称:

点名

观测角值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坐标方位角

边长

坐标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坐标

°

"

°

°

m

△X(M)

△Y(M)

△X(M)

△Y(M)

X(M)

Y(M)

Σ

辅助计算

Σβ=

Σ△X=

Σ△Y=

Σβ理论=

fx=

fβ=

fy=

fβ容=

f=√fx^2+fy^2=

k=

计算

复核

日期

坐标对照表

工程名称:

点号

实测坐标

设计坐标

偏差值

备注

纵坐标X(m)

横坐标X(m)

纵坐标X(m)

横坐标X(m)

X(mm)

Y(mm)

 

 

 

 

 

 

 

 

 

 

 

 

 

 

 

 

 

 

 

 

 

 

 

 

 

 

 

 

 

 

 

 

 

 

 

 

 

 

 

 

 

 

 

 

 

 

 

 

 

 

 

 

 

 

 

 

 

 

 

 

 

 

 

 

 

 

 

 

 

 

 

 

 

 

 

 

 

 

 

 

 

 

 

 

 

 

 

 

 

 

 

 

 

 

 

 

 

 

 

 

 

 

 

 

测量:

复核:

日期:

导线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仪器型号:

天气:

测站

盘位

后视

水平角

水平角

距离

仪器高

棱镜高

前视

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温度

气压

后视

前视

后视

前视

后视

前视

后视

前视

观测:

记录:

日期:

三、四等水准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测自

仪器

20年

月日

时间

前尺

天气:

后尺

成像:

水准点号

上丝

上丝

水准尺读数

备注

测站

下丝

下丝

方向及

K+黑

高差

编号

后视距

前视距

尺号

黑面

红面

减红

中数

视距差d

∑d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观测:

记录:

校核:

第页共页

GNSS-RTK放样记录手簿

工程部位:

    任务名:

测量日期:

年月日

测量员:

      复核:

    天气情况:

  

基准站仪器编号:

  流动站仪器编号:

  

基准站仪器高:

    流动站仪器高:

测站信息

基准站点名:

检查基站附近点

X(m)

Y(m)

H(m)

△X(mm)

△Y(mm)

△H(mm)

作业前检查点名:

检查结果

X(m)

Y(m)

H(m)

△X(mm)

△Y(mm)

△H(mm)

作业后检查点名:

检查结果

X(m)

Y(m)

H(m)

△X(mm)

△Y(mm)

△H(mm)

测量过程中是否重启:

原因:

测量放

成果

理论坐标

实测坐标

偏差(mm)

点名

X(m)

Y(m)

H(m)

X(m)

Y(m)

H(m)

△x

△y

△H

测量放样示意图

建筑物沉降和位移观测汇总表

 

工程名称

观测起止日期

测点标号

沉降量

位移量

备注

测点布置图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审核人:

汇总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

观测

日期

观测点编号及沉降值

工程状态描述

测量

审核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高程

沉降值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本期

累计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制表人:

建筑物位移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

观测日期

观测点编号及位移值(单位:

mm)

工程状态描述

测量

审核

()点

()点

()点

坐标值

本期位移量

累计位移量

坐标值

本期位移量

累计位移量

坐标值

本期位移量

累计位移量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制表人:

高程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单位(分项)工程

施工标段

基准点号

高程(m)

后视读数(m)

仪高(m)

测点高程

结构部位

前视读数(m)

实测高程(m)

设计高程(m)

偏差值(mm)

备注

测量部位示意图:

测量:

复核:

日期:

平面位置检测记录表

单位(分项)工程:

检测内容:

测站点号:

X=,Y=

后视点号:

X=,Y=

序号

测点

实测坐标值(m)

设计坐标值(m)

偏差

(mm)

X

Y

X

Y

测量部位示意图:

 

测量:

复核:

日期:

 

道路工程水准测量监理复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测量:

层次/部位:

日期:

点/桩号

后视

前视

实测高程

设计高程

偏差cm

备注

测量情况及说明:

道路工程测量验收表

工程名称: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实测偏差(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