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121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docx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

《妇科护理》教学标准

吕梁市卫生学校

妇产科教研组

《妇科护理》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

72

适用专业:

助产

一、课程定位

《妇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以妇女的健康为中心,研究女性在非妊娠状态下,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及其相关病因、机制以及心理一社会等方面的反应;研究如何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女性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整体护理,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供自我保健知识,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状态。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能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月经失调和滋养细胞疾病病人、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专科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护理课程。

使学生能够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评估、计划、诊断、实施、评价,并初步具备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它要以医学基础课人体结构和机能、药物应用、病理基础等为基础,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平行课程为内料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产科学及护理。

本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助产或实施社区妇女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充分调研临床助产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深入分析助产专业人才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而确立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助产专业学生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掌握这些核心能力,结合临床妇科护理工作任务与护士执业资格、母婴技术合格上岗证组织课程内容,以服务对象的类别为线索,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知识特点进行情景学习设计,并在适合的情景教学过程中构建妇科护理理论知识,培养妇科护士职业能力。

课内容的编排上依据妇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设置妇女健康评估、妇科肿瘤、妇科滋养细胞疾病、月经失调、常见妇科疾病与妇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妇女健康指导等。

针对类别不同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采集资料和检查采用临床病历书写资料和记录单;妇科检查使用模型与器具等进行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妇科专科护理基础知识,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知识。

学习过程采用典型病例做为载体的进行学习性任务导向教学,讲解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等疾病概要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妇科整体护理程序要求初步完成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的制定,在讨论过程中完成针对病例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使学生在完成针对性病例的整体护理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本校的护理实训基地、兄弟医院的实践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包括妇科资料的收集、妇科病人的健康评估计、妇科检查的护理配合、妇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见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等,临床实习突出对学生妇科护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包括模拟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针对并提出护理措施的能力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妇科护理操作能力的评价等,结果评价采取书面妇科护理知识综合理论考试形式。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60学时,实践1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女性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实施妇科患者的病史采集、健康评估,及配合医生进行妇科检查与结果记录。

(2)能够正确实施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妇科肿瘤、女性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等的护理。

(3)能正确实施妇科常见手术前、后的护理。

(4)能够针对女性常见疾病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

2.能力目标

(1)能具备临床工作思维,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2)能独立进行妇科常见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妇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4)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妇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5)能进行妇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整体护理;

(6)能及时、快速做好妇科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7)能主动参与妇科患者健康管理;

(8)能发现、研讨、分析、解决妇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

3.素质目标

(1)建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母婴服务理念;

(2)具备热爱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关爱每一个女性;

(3)求实务真、勤奋进取、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4)自主钻研、评判创新的学习方法;

(5)严谨认真、雷厉风行、不畏劳苦的工作作风;

(6)善于交流、尊重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态度、情感

知识要求和内容

技能要求和内容

建议时数

一、妇科健康评估

1.妇科病史及检查配合

2.妇科常用特殊检查及护理配合

具备职业素质:

珍爱生命、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

1.说出妇科护理的性质、内容、发展趋势、学习目的及方法

2.认识妇科病史的特点

3.概述妇科病人身体状况的评估方法;概述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熟知妇科检查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

4.说出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5.设计妇科门诊及病区,并列出护理管理措施

6.说出妇科常见症状,并列举其主要原因

1.能根据采集的病史进行护理病例书写

2.学会设计妇科病史并综合分析制定护理计划

3.能进行妇科检查的护理配合

4.设计妇科门诊及病区

10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态度、情感

知识要求和内容

技能要求和内容

建议时数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

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具有爱心、责任心、关心体贴病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保护病人隐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防病观念

1.说出女性生殖器官的自然预防机制、病原体、传播途径等知识

2.熟知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炎症及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出处理原则

3.学会拟定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炎症及性传播疾病的护理计划,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同时做好妇女卫生宣教

4.说出炎症病人常用的护理操作(坐浴、阴道灌洗及上药)的目的

5.列出炎症病人常用护理操作的用物准备和注意事项

6.归纳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后穹窿穿刺术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及护理配合

7.叙述物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及护理配合

1.能对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炎症及性传播疾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

2.能进行阴道灌洗、阴道宫颈上药、坐浴的操作

3.能完成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后穹窿穿刺术的护理配合

4.能完成物理治疗的护理配合

8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态度情感

知识要求和内容

技能要求和内容

建议时数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

2.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护理

具有爱心、责任心、关心体贴病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保护病人隐私,树立以

预防为主的防

病观念

1.说出常见妇科肿瘤的病因、病理

2.列出常见妇科肿瘤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3.概述常见妇科肿瘤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4.列出妇科腹部手术术前、术后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

5.归纳宫颈刮片、宫颈活检、诊断性刮宫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及护理配合

1.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肿瘤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行防癌知识宣教及疾病的健康指导

2.针对不同的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日护理及术后护理

3.能完成宫颈刮片、宫颈活检、诊断性刮宫的护理配合

8

3.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1.说出滋养细胞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概述滋养细胞疾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3.叙述对葡萄胎病人的随访

4.叙述化疗病人的护理要点

1.能制定滋养细胞疾病的护理计划

2.运用护理程序对化疗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6

4.生殖内分泌患者的护理

1.认识月经失调的一些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

2.概述常见月经失调病的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3.说出阴道侧壁涂片、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激素测定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及护理配合

1.运用护理程序对月经失调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能完成阴道侧壁涂片、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激素测定的护理配合

10

5.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

1.说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概念、发病率及病因

2.熟知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原则

3.说出腹腔镜检查的护理要点

1.运用护理程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2.能完成腹腔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2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态度、情感

知识要求和内容

技能要求和内容

建议时数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

6.不孕症患者的护理与辅助生殖技术

1、认识不孕症的概念、病因及处理原则

2、概述不孕症的护理评估,简述不孕症的检查程序

3、列出输卵管通畅检查的办法、目的、步骤及护理要点

1、运用护理程序对不孕症妇女进行整体护理

2、能完成输卵管通畅检查的护理配合

4

7.妇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1、认识外阴阴道手术术前、术后护理程序

2、简述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概述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1、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外阴阴道手术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能进行会阴、阴道手术前后的护理,能进行阴式手术的皮肤准备及阴道准备

6

三、计划生育的管理

1.工具避孕

2.药物避孕

3.绝育术

4.人工终止妊娠

1、认识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计划生育妇女的特点

2、列出常用计划生育的一些科学的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对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宣教

2、协助医生进行计划生育的手术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受术者进行整体护理

6

四、妇女保健与心理咨询

1.妇女保健

2.妇科心理咨询

1、说出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和范围

2、说出妇女各期保健的工作任务

3、说出心理因素和常见妇科疾病的关系

4

六、实训

1.坐浴

2.会阴擦洗、冲洗

3.会阴湿热敷

4.阴道、子宫颈上药

掌握坐浴、会阴擦洗、会阴湿热敷、阴道、子宫颈上药。

能对患者正确实施坐浴、会阴擦洗、会阴湿热敷、阴道、子宫颈上药。

8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思路,尽量以妇科病例为载体实施教学,选取病例要科学,最好能形成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整体护理观,使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对象、方法有基本的知会。

2.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仿真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有计划、阶段性地实施临床见习,让教学密切贴近临床。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基本条件

1.配备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包括临床带教老师),能充分领会该课程的设计思路,能很好的实施教学。

2.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配备仿真妇科检查室、妇科手术准备室及相关教学模型、器械等,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完善助产实训建设,配备仿真妇科检查室及仿真模型,供现场教学和学生练习。

2.建立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网上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开发与教学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

六、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检测、技能训练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标准

吕梁市卫生学校

妇产科教研组

一、课程定位………………………………………………………………………………………………3

二、设置依据………………………………………………………………………………………………4

三、设计思路………………………………………………………………………………………………5

(一)、成立助产专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5

(二)、与行业专家共同修改与制定课程标准………………………………………………………5

四、课程目标………………………………………………………………………………………………6

(一)、知识目标………………………………………………………………………………………6

(二)、技能目标………………………………………………………………………………………6

(三)、素质目标………………………………………………………………………………………6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7

六、实施建议………………………………………………………………………………………………20

(一)、教学基本要求…………………………………………………………………………………20

(二)、教学建议………………………………………………………………………………………20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21

七、学生考核与评价………………………………………………………………………………………22

《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

108

适用专业:

助产

一、课程定位

《产科学及护理》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是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块中的临床课程.承担着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临床助产、护理、孕产妇保健的三大任务,并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相衔接,通过系统学习,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能在县、乡两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临床助产、护理、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技能型、服务型、实用型人才。

其对应的就业岗位(群)为适应县、乡两级医院妇产科及妇幼保健机构的产房助产士、产科病房护士和产科门诊护士,社区服务中心孕产妇保健护士,家政服务机构从事孕产妇新生儿保健的保健护士等。

本课程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为基础,使学生综合运用前期所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常见疾病知识及护理基本技术,具备妊娠诊断、孕期监护与产前检查、产程观察、接生、向健康孕产妇提供专科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难产的诊断处理、同时具备向高危孕产妇提供孕期监测、实施分娩期护理与产褥期护理的能力,具备与产科、新生儿科医生密切配合完成对高危孕产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个人隐私的职业素质,为进入临床毕业实习打下基础,本课程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课,为考试课,总学时为170学时。

二、设置依据

在充分调研临床助产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深入分析助产专业人才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而确立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助产专业学生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掌握这些核心能力,根据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形成包含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能力核心和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模块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其中,职业能力核心模块是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而设置的。

《产科学及护理》课程作为职业能力模块中的主干课程,基于助产专业岗位工作需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特色产科护理,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胎儿与新生儿及其家庭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并能进行妊娠诊断、产程观察、接生、难产的诊断、处理和护理的一门助产专业课程。

三、设计思路

现代产科学融入了围生医学、胎儿和新生儿学的内容,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母子统一管理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医疗服务模式转化为以医院治疗、家庭保健、家庭健康指导等多方综合服务模式.因此,如何以现代产科学、围生医学为基础,以孕产妇及健康育儿等系统管理为主线,突出助产专业特点,使之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就成为我们课程设计的主线。

(一)成立助产专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助产专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由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产科主任、产科护士长,以及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助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负责指导、参与教学,根据行业变化,提出教改意见,及时修订教学内容。

(二)与行业专家共同修玫与制定课程标准,深入教学医院、基层医疗单位、社区充分调研,并与行业专家共同对助产专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岗位工作需求进行仔细研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能力、知识、素质分析,整合教学内容,共同修改与制定课程标准。

在修改与制定中以助产岗位工作项目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进行课程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单元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组织教学,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人才的需求一致。

重视职业素质与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临床见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产科助产岗位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正常孕产妇及高危孕产妇的护理知识;掌握常用专科技术配合与护理;熟悉围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二)技能目标:

掌握产科助产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技术;了解产科助产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诊疗技术并能够完成护理配合;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实施整体护理,能与产妇共同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运用沟通技巧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产后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对孕产妇及其家庭开展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高危围产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具有在基层、农村和社区开展妊娠保健、优生优育咨询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具备热爱生命,尊重隐私的职业品质;具备慎独的职业精神;具有合作意识;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见新课标)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队伍:

根据目前学校具体情况,任课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临床助产士与产科医生组成,具备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及带教实训的能力,“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是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基本需求,要求熟知并胜任产科助产、护理岗位工作,熟悉教学规律,熟知学生特点,同时规定专职教师每年应有不少于三个月的顶岗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需设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包括:

婴儿沐浴室、产前检查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模拟产房等,配备:

产床、高级分娩模型、产科检查模型、母子急救模型、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暖箱等设备,能够完成产前检查各种实训项目、分娩过程演示以及新生儿护理项目实训。

3、课程资源建设《产科学及护理》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与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与相关图片、各类视频资料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试题库与答案、课程教学录像与实训项目录像。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产科学及护理》课程中的所有学习任务均依据护理程序组织,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一致性,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内容不断得到强化,从而获得职业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思想,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根据学习任务要求,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仿真技术相结合,单一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工学相结合,如增加阶段性临床实习、岗前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3、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情景模拟、启发式、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中心、分组讨论、演示示教、仿真实训、角色扮演、同学互为导师实训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导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意因才施教,以人为本,即严格要求,又体现人文精神。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

1、课程教材的使用方法:

选用魏碧蓉主编的《高级助产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岗位需求、灵活应用,如教学内容的增减及先后顺序的变动等。

2、实训指导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助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编写《产科学及护理实训指导》教材,在现代护理理论的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依据临床助产岗位需求调研和护士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以及临床助产工作过程,精选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孕期监护、分娩期与产褥期护理的方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注意与《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前期课程以及临床综合实习的衔接。

3.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

(1)魏碧蓉主编《高级助产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

人卫生出版社,2008年。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一护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七、学生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平时综合表现等,改革重理论、轻技能的考核方法,加大技能考核占总分的比例,注重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增大过程评价占总分的比例,具体包括理论学习评价、技能训练评价、综合能力考核三种形式,共分三个阶段:

过程评价也即平时综合表现安排于教学过程中,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占30%;理论知识考核包括阶段测评与期末综合测评,占30%;综合技能考核占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